爱丽丝·门罗 故事是咒语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0月11日,德国法兰克福,读者在书展上选购门罗的作品

  门罗的故事里就散布着和她相似的女性,她们弹钢琴或在报纸上写专栏,有点小才华,却没有施展的地方。这些人物经常为了逃离乡村的限制来到城市,却发现陷入了另一种苍白的家庭生活,于是再一次想要挣脱。
  门罗小说的主题周而复始地出现,极具个人色彩。在2005年短篇小说集《逃离》里,她写到了被困的生活、错失的机会、退去的激情以及挣脱束缚的渴望。
  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对婚姻失望、决心离开丈夫的妻子得到了年长女邻居的支持,就在出走时,她突然意识到不能这么做。尽管出走非常明智而合理,也有很多理由说服自己这么做,但最终她仍然做不到。
  “怎么会这样?这就是我所写的故事,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但我不得不关注,因为值得。”
  门罗一度因为写了太多家庭故事而被认为很无趣。曾有男作家说,门罗写得很好,但他不想跟她睡在一起。
  “在很多方面,我写的东西打破了所有短篇小说的规则。我只会写我感兴趣的。我没有刻意让它变成更加平常的故事,如果它自己想有一个特定的方向,我只会让它发生。时间是我感兴趣的东西,还有过去如何从人的变化中展现出来。”
  “羞耻和尴尬是门罗笔下人物的驱动力,就好像完美主义是她写作的驱动力一样:写下来,准确,但不可能。门罗体验到的失败比成功更多,因为作家的工作就是建立在失败之上的。在这方面,门罗是浪漫主义者,幻想的灵光存在,却又无法抓住,如果你公开说出来,杂货店里的人们就会觉得你是疯子。”阿特伍德说。
  “她笔下的人物习惯于严格审视自己的行为、情感、动机、良心,从而找到他们想要的。在传统的基督教文化里,像这样的小镇,宽恕来之不易,惩罚常见且严酷,羞耻潜藏于每个角落,没有人逃脱得了。”

故事最可贵的并不是得到真相


  三十几年来,门罗都住在安大略克林顿镇一幢19世纪风格的单层小屋里,那里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地质学家弗雷姆林出生、成长的地方。屋后是丈夫种的胡桃树林,院子里摆放着一些古怪的雕塑。餐厅里有一幅维多利亚女王的画像、一个字典架,还有些门罗母亲收集来的小古董。弗雷姆林有自己的书房,门罗则在餐厅角落的一张小桌子上写作,桌子对着窗户,能看见马路。她通常早上写作,写得很慢,很艰难,但每天坚持。   少女時代,门罗因为古怪而交友甚少。独自散步去学校的途中,她会在心里编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改编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她非常不满意故事悲伤的结局,于是决定让小人鱼活着,和王子在一起。
  门罗早期作品里的女主人公,几乎都有她自己的影子:女孩,成长在安大略西南部农村小镇一个贫穷的家庭,似乎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事,但最后,又总会变得不确定,继而重新寻找自己的身份。
  母亲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症时,她只有9岁,这意味着她几乎没有自己能支配的时间,每天都要做很多家务,而且一旦她离开家,母亲便没办法穿衣服、梳头。她像那个年代的同龄孩子一样挨过打,父亲用的是一根腰带。

  终于,叛逆的她拿着西安大略大学的奖学金,绝望地逃离了家。“那时候大多数女孩都会为了家庭牺牲自己。我根本不想这么做。年轻的时候,我无法想象行动不便是怎么一回事,总觉得可以战胜它。年纪大了,我才看到生命的局限。我开始同情我母亲。”
  之后几十年里,她写作的主题从来没有离开过去:矛盾的母亲、妻子,叛逆的女儿。父亲的银狐毛皮农场,母亲的帕金森病,奶奶的客房,夏天在一户富有人家当女仆,也会在她的故事里闪现。“家庭就像你血液里的毒”,在小说里门罗这样写道。
  在2009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里,门罗借着主人公对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冷静的分析——
  我不愿意合作。母亲所需要的, 很可能不过只是一点同情的表示, 或者洒几滴泪。我才不会给呢。她是个小题大做的女人, 一点都没有因为年纪变大而心肠变硬。但是我回避她, 就像回避某种危险。喋喋不休的凄凉, 仿佛带着传染性的毒菌。我尤其回避提及自己的伤痕, 我觉得那正是她所珍视的。我就是没法摆脱那束缚, 不得不承认, 它从子宫时期就把我和她系在了一起。
  “当你越来越老,记忆就会越来越生动,特别是那些遥远的记忆。但我从来不靠记忆写作。当然,那些有结局的故事,很可能是记忆在有意识地发挥作用。如果你打算认真写你的父母、童年,你就必须尽可能地诚实,你必须回想真的发生过什么,但你记住的不过是故事对着你的这面。”
  “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故事更像某种我可以走进去待一会儿的现实,而且我立刻就能知道我是不是走得进去。一旦我进去了,我就会知道发生了什么。进入很重要,而不是发生了什么。故事是咒语,不是叙述。”
  “我们总是在重复那些艰难的事,直到我们解决了它。但解决意味着什么呢?就不再有伤害了吗,或者你想通了,又或者你的想法是合理的?当别人写你的时候,可能那个你,连你自己都认不出。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必须承认故事最可贵的地方并不是得到关于每个人的真相。但这努力很值得。如果你是作家,你将你的人生都倾注于找出真相,然后写在纸上,其他人读它,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你用一生做这件事,你知道你会失败,它仍然值得,尽管你紧攥的仅仅是你已解决的部分。听起来很绝望,但我一点也不绝望。”
其他文献
在2012年戛纳电影节上,意大利名导马提欧·加洛尼导演的喜剧电影《现实》(Reality)斩获评委会大奖。  这部影片的成功出人意料。英美观众对主演安涅洛·阿雷纳的表现赞誉有加,甚至将他与影帝罗伯特·德尼罗、好莱坞“教父”阿尔·帕西诺相提并论。然而,阿雷纳永远无法踏上荣誉铺就的红地毯——因为他是一名身负无期徒刑的囚徒。“像我这样的一个笨蛋怎么演戏”  安涅洛·阿雷纳今年44岁。早年,他被指控为黑帮
6月12日,华盛顿,身兼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的国安局长亚历山大上将出席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就网络安全问题召开的听证会  近日,“棱镜门”事件的的曝光,让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赫赫有名的联邦调查局(FBI)和中央情报局(CIA)相比,这个机构一直十分低调。NSA的英文全称是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在美国情报界,NSA被戏称为“No such agenc
我第一次和一个和尚聊天是在看守所。我第一次去看守所是为了和一个和尚聊天。真是奇特的第一次。  为什么大费周章去见他呢?——要知道,和他见面,一套手续得从市公安局到区公安局到刑警大队再到看守所一路办下来,少不了得假装能说会道的样子——还是在去年,同事刘老师告诉我一条新闻,说是一名老和尚的侍者,也就是贴身秘书,秘密在庙里上网,还和一姑娘网恋了,最后动了凡心决心私奔,临走前偷了大和尚3块共重达3公斤的金
2012年五一劳动节期间,网络上那条“……有人为此走访了当年饥荒最重的安徽河南许多村庄,情况根本不是有人诬蔑的那样。乡亲们只是听说饿死了人。而自己并没有亲眼见到饿死人,能够直接证实的饿死者为数极少”的微博刚刚几百条评论的时候,88岁的廖伯康先生就知道了。  他注意到这个帖子的作者的高学历和媒体工作背景,为“大饥荒”的事实成为历史悬案而慨叹。他对记者说:历史你可以不知道,但你不可以胡乱说!现在不是网
深冬的上海飘着雨丝,红色的老洋房与稀疏的梧桐叶弥散着老上海精致的文化气息,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周瑞金穿着墨绿色的棉衣从纳智捷 MASTER CEO 商务车上走下。大师乘坐“大师”,可谓喜事。  但周瑞金却说:“我够不上大师,中国称得上泰斗式的人物实在是少。”在周的眼中,自己被称为政论家都很牵强,“如果邓小平1991年不在上海过年,说不定就没有皇甫平评论了。”  事实上,如果说1978年的《实践是检验
王清很着急——2011年,温家宝总理要求98个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拖拉了几个月后,很多部门才字斟句酌、惜墨如金地公开了一些,数字极为简单。  王清认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那么笼统的一堆数字,放出来,谁能看出什么问题?不同部门之间比较起来有什么意义?”说这话的时候,这位河南南阳30岁的普通市民满脸自信。  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当年,王清向上至南阳市委,下至区蔬菜办公室,一共181
1980年11月16日清晨,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穿着睡衣,跪倒在床边,用双手掐死挚爱的妻子,然后来到庭院里,大喊起来:“我勒死了埃莱娜!”  至此,阿尔都塞的个人史被生硬地切分开来:前一半是“马克思主义的守夜人”,理论阵地上精神充沛的战士,撰写《保卫马克思》和《阅读》的先锋旗手,“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后一半则是被精神疾病困扰的弑妻者,在崩塌的精神废墟里寻求告解。  事件公布后,人们高呼:“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完成工业化的德国面临和今日中国相似的处境:传统社会日趋瓦解,价值与规范剧烈变迁,中产阶级普遍感到焦虑,城市里满是解放的,也是孤独的、无根的年轻人。“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世界为自由漂浮类型的智性所统治。这种智性迷恋‘大都市的幻象文化’,用沥青路面遮没了‘对土地的忠诚’,忘却了存在的跟。”(转引自曹卫东、黄金城《德国青年运动》)以此为背景,德国市民阶层的青年开启了一场野外漫步、回
4月7日,上海,某幼儿园卫生老师正在检查一位小朋友的咽喉  一个月来,纠缠着长三角的一系列公共事件上演成了电影。  《外交政策》描述:城市的一条河岸边,嬉戏的孩子发现上百头猪的尸体。这些肿胀的尸体奇异古怪,随着河水向下游颠簸而去;几百公里外,河岸上打捞起成堆死鸭、死天鹅,腐烂的恶臭越来越浓,愤怒的居民纷纷表示抗议。3个互不相识的人,跌跌撞撞跑进3家不同的医院,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其中两人很快因肺炎死
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发生一起暴力恐怖事件。当地3名社区工作人员到居民家中走访,发现多名可疑人员和管制刀具,遭到该伙暴徒劫持。随后赶到的民警遭伏击。事件共造成15名当地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牺牲。  在真实的警务缉查行动中,进行攻坚围捕出现重大伤亡的概率并不大,因为当时嫌犯往往处于非戒备状态。而且根据情报,警察对嫌犯的数量、武器装备以及作战能力有大致的了解。围捕时,警方往往会部署至少两倍以上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