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落实高效提问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秉承“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我们的课堂提问应摒弃形式化,力求实效性,让“教”与“学”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关键词】儿童 提问 原则 策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灵感碰撞、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可以说,缺乏问题情境的数学课堂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的“教”与“学”都将失去积极的意义和迷人的光彩。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提问具有强化知识信息的传输,激活个性思维的拓展以及沟通师生情感的交流等功能。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如何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如何做到准确到位、有的放矢,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这就是值得探讨的“提问”艺术。
  一、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重点、难点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融会贯通的智慧,闪烁着教学特色和艺术风格的华彩,是展示教师教学理念的窗口。一般来说,数学课堂提问应遵循以下“十二字原则”:
  (一)形象——化抽象为直观
  小学生的认知思维活动一般都是从直观、感性、初步的表象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此期间有一个慢慢磨合、适应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让抽象的数学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如教学“余数”这个概念时,因为余数是在“平均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先出示6个白皮球,提问:
  1. 你能把这6个皮球平均分成两份吗?(指名学生演示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2.(教师相机添加1个花皮球)现在讲台上有几个皮球?(7个)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怎样分?(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3. 正好分完了吗?还余几个?(还余1个花皮球)
  结合提问,师生共同列出除法竖式:
  4. 竖式中,“7”“2”“3”都有“名字”,那么剩余的“1”称为什么数呢?大家不妨猜猜看!
  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和具体生动的提问,学生慢慢积聚起丰富的感性经验,“余数”的概念逐渐明晰起来。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易于理解掌握。
  (二)新颖——寓枯燥为神奇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新知识处于一种渴求状态 ,从而把学习变成一种自发的、内在的认知需要。针对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新颖独到、富有吸引力的提问,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1”与“10”,提问:这两个数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齐说:“<”。这时,教师没写“<”, 而写了“=”,并且追问:今天老师有办法使这两个数之间可以用等号连接,你们相信吗?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小朋友的疑惑中,教师微笑着出示课题:“元、角、分的认识”,开始了师生互动的饶有趣味的问题探究。
  (三)适时——推动思维的波澜
  凡是有着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其课堂提问往往善于抓住时机、看准火候。笔者曾听过一位老教师执教《圆的周长》这课,在初步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后,教师启发学生动手操作,在具體实践中探索出了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滚动法”。这时,教师抓住契机,紧接着提问:如果要测量的是圆形大水池,你能把水池竖起来滚动吗?(学生哄笑,齐声回答说:不能)教师追问:“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了。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通过不失时机的提问,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进入了下一环节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合作探究。
  (四)有序——搭载思维的阶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深化,新知识是旧知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接收新知识总是以原有知识为支点的,客观上并不倡导跳跃式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信息量较集中的问题,要注意细化,将整个问题分解成前后有序相连的几部分,形成合理的层次,使之与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相吻合。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求知的新高度,最终达到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五)精炼——提升思维的实效
  提问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笔者不再赘述。那是不是问得越多越好呢?非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提问应力求精炼、简洁、富有实效,那些思维价值不大的问题应一概摒弃,我们要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高质量的提问。如教学《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时,在列竖式计算“45+38”和“45+32”时,为了巩固、强化“计算法则”,教师可以很精炼地提一个问题:“小朋友们注意比较,计算这两题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样,言简意赅、准确到位,收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六)分层——呵护思维的主体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与这一新理念相得益彰的是,作为师生情感互动、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课堂提问要兼顾到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将自己关切、信任的目光投注到每个孩子的心坎里。一般来说,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应多提一些认识、理解、应用型的问题,以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情况,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而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应多提一些分析、综合、评价型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潜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提问的策略   新颖出彩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探究情趣,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充分发展,但这并非教师只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它需要我们克服随意性、盲目性、仓促性,切实有效地掌握提问的一般策略,在潜心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去构思、去创造。
  (一)合理掌握深度
  数学家波利亚曾指出:困难和问题属于同一概念,没有困难,也就没有问题了。因此,我们的课堂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不能太浅显,当然也不能太深奥,我们提倡教师精心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所谓“难度适中”,就是要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题目难度有差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答题得到思维能力的提升,跳起来都能摘到果子,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如教学《年、月、日》这课时,新授部分结束后,为了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一组“难度适中”的提问:
  1. 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快速回答)
  2. 在同一年里,有没有相邻的两个大月或相邻的两个小月?
  3. 小军今年12岁,你们猜一猜他过了几个生日?(奇怪啊,小军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他是哪一天出生的吗)
  4. 一个坏人私自开了一封介绍信,落款日期是2017年2月29日,这个小把戏立即被机智的警察发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上这些问题智趣相融,富有思考价值,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又可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真可谓恰到好处,一举多得。
  (二)巧妙设置坡度
  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提问不能太突兀,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层层递进,步步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快车”在教师精心设置的“坡度”上顺势而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學《认识几和第几》这课时,这节课的关键就是正确认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为了突破重点,减缓学生的思维难度,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
  1.(出示“排队买票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 从左往右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扎辫子的小女孩排在第几?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3.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还知道些什么?(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
  4.(出示“森林王国百米赛跑图”)森林运动会可真热闹!从图上你能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悉心启发下,逐步明晰“几”和“第几”的区别:“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在此基础上,为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由于教师的提问设计巧妙、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新知。
  (三)精心创设亮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因此,教师的提问不能平淡乏味,让学生觉得索然无趣,而应该积极挖掘“亮点”,努力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在生动的探究情境中得到迸发。如教学《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特征》时,有位教师剪了多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把它们藏在信封里,只露出一个角,提问:你们所看到是什么三角形?看到露出的直角、钝角时,学生都猜得很准。连续两次判断正确,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于是,看到露出锐角时,有的学生便不加思索地说是锐角三角形,结果拿出来却是钝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境地,借助这样一个契机,教师追问:“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就能判断是什么三角形,而看到一个锐角还不能判断其三角形的形状呢?”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开阔了,他们带着疑问积极思考、积极探索,从而使数学课变得饶有趣味,充溢着无穷的探究魅力。
  (四)相机拓展广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的课堂提问在新颖、精炼的同时,还要注意相机增强开放度。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些教师设计的提问总是太细小、太琐碎,一系列硬抠所谓教学重点、难点的提问看似逻辑性、连贯性很强,实则意义不大,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总是拘囿于一个个预设的“真理圈”里,缺乏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发挥的空间。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试图在相机拓展提问的开放度(或称为广度)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教学《统计》一课时,当学生把附页中的花剪下来分颜色理一理,并把结果相应地填入统计表后,我相机进行了这样的提问:小朋友们,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我想问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
  生2:我想问绿花比紫花多几朵?
  生3:我想问什么花最多?什么花最少?
  生4:我想问老师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生5:……
  客观地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当教师将提问的权利放手还给学生时,学生的主观精神、问题意识、探索潜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秉承“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我们的课堂提问应摒弃形式化,力求实效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带着思考、带着渴望、带着热情去主动探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
  【参考文献】
  1. 钱东华.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7(02).
  2. 陈志春.新课程实践中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2(06).
  3. 张户玲.让创新思维的灵光照亮初中思想品德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局部脑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皮质发育畸形的一个亚型,其下又有众多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Palmini和Tassi等提出的2种根据组织病理学的分类系统。FCD与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重视,小学的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通过构建趣味性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成了当下小学数
【内容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本文将作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深陷茫茫题海中。但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随着时代的发展,
众所周知,初中美术是一门基础学科,目的在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标中,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充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 ,回首百年历程 ,有人把人类社会发生的种种灾祸的根源 ,一股脑扣到了社会主义头上 ,说什么社会主义的崛起是“20世纪最大的不幸” ,攻击十月革命犯了“原罪
日本邮政的内部审计系统日本邮政建立了有效的内部审计系统,旨在确保公司的高效管理和有序运营。日本邮政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政策,规定了创建内部审计系统的基本条款。在该政
【摘要】科普绘本是低年段孩子学习科学知识的良好载体。科普绘本阅读活动的展开,应该符合低年段孩子年龄的特点,促进孩子科学素养的形成。本文从“情境辅助阅读”“现实辅助阅读”“导图辅助阅读”“创作辅助阅读”四大科普绘本阅读辅助策略出发,阐述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普绘本 科学素养 阅读指导策略  低年段学生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初期,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这个年
美军方和国会在对是否增加B-2轰炸机采购量的问题进行了几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最后终于作出了不再增加采购量的决定。即在1997财年无需为采购附加的B-2轰炸机投资。空军关于B-
在小学体育运动中,足球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当然,足球运动的兴趣应从娃娃抓起、从每一位小学生抓起
肝纤维化是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是由于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去平衡,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所致,多是持续性肝脏损伤或存在纤维化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