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其事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柱子失踪了。
  流言四起,各种揣测,纷纷扰扰。
  若无冷眼一瞥,都瞎琢磨什么,赶紧报案,让警察来查案抓人。但,无论他说什么,没人听。
  其实,小柱子不小,已经五十开外了。他是热河避暑山庄里的公公。清王朝的统治被辛亥革命的枪炮声震垮了,小柱子很迷茫,昨天还在奉旨为隆裕太后征集热河特产,怎么今天说散就散得人去楼空了呢?
  小柱子站在慌张张、乱纷纷的山庄里发呆。在宫里,他的职务并不高,但位置却很重要——他负责管理御膳房。
  小柱子名叫张世进,乳名柱子,由于进宫时年龄小,皇帝、太后等一众上层人物都叫他小柱子,随从们不敢这么称呼他,都叫他柱爷。
  小柱子突然间失去了主子,心里正不得劲儿,一随从小心翼翼地凑上前来说,柱爷,东西收拾好了,车辆和祥云驹都在城关门外候着呢。小柱子深深地叹了口气,往宫外走去。
  小柱子坐上马车回到老家滦阳城,本想投奔哥哥,谁料哥嫂早已去世,只留下一个侄子。
  到家后,小柱子给了两个随从每人一布袋沉甸甸的银两,嘱咐他们回老家置办点家业,看来老黄历翻不得啦,就安稳低调过日子吧。嘱咐完毕,又递给车夫一袋赶脚费。三人磕头谢赏,然后扬鞭起程。远去的背影让小柱子已经掏空的心更加空荡,现在只剩下祥云驹陪着他了。祥云驹是宫中大臣弥撒木兰秋狝时给他带回来的礼物,是他到热河街巡查商业市井的坐骑,也是他的最爱,如今成了他对皇家的唯一牵念。
  小柱子把老宅翻建成四合院,雇了个用人做饭作伴。自己住怎么都行,关键是侄子三十多岁了也没成家,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得给他置办家业,遇到合适的姑娘就娶回来。小柱子劝侄子做点正业,他也听不进去,经常出入赌场,还隔三差五回来向叔叔要钱,后来,爷俩就时常吵架。
  有个热河街的生意人,因局势动荡,买卖不好做,来到滦阳城落脚。人们都叫他掌柜的。这位掌柜的听说小柱子从避暑山庄回来,便主动前来拜访。掌柜的说,早就仰慕您,今天终于有幸见面,感谢柱爷对小店的关照。小柱子这才知道,掌柜的在热河街时做的是食材生意,虽然小柱子负责御膳房,却很少与商家接触,但听到掌柜的提到负责采买的谁谁的名字,倒也觉得亲切。
  一番攀谈后,掌柜的执意要请小柱子到外面喝几盅,以表敬意。小柱子虽然是沾了皇气的人,但从不招摇,他不想到外面吃饭,便说,家里酒菜都有,何必出去破费。说罢,吩咐用人弄了几个小菜,两人便小酌起来。
  反正我一个人也闷得慌,以后尽管来。一定来啊。掌柜的临走时,小柱子拍着他的肩膀一再叮嘱。从此,掌柜的就成了小柱子家的常客。
  在市井,一提到掌柜的和小柱子的关系,人们都艳羡不已。唯独小柱子的侄子,一看到掌柜的到家里来,就嗤之以鼻——这就是个蹭吃蹭喝的玩意。
  民国二年的一天早上,小柱子骑着祥云驹去了热河街。骑马去,一天往返肯定没问题,可是,到了晚上小柱子竟没有回来。
  第二天早上,掌柜的来看,小柱子还是没有回来。掌柜的十分着急,赶紧招呼左邻右舍一起商议怎么办。
  小柱子是骑马走的。有人看到小柱子的马背上还驮了两袋子重重的东西。于是,大家就议论开了。
  肯定是图财害命啊!
  看来是凶多吉少啊!
  掌柜的听后愈发着急,当即决定,让小柱子的侄子带着大家一起出去找。
  小柱子是骑马走的。于是,大家就沿着马路找,走出去很远也没找到。掌柜的气喘吁吁地说,咱们也不能光在马路上找,也要注意一下路边的小路和树林。人们就沿着通往热河方向的小路找,果然在一条小路的树林里发现了那匹祥云驹,不过,马已经死了。
  掌柜的说,大家先不要着急,说着他就围着祥云驹的周边四处查看。突然,掌柜的捡起了一样东西,迅速揣进怀里,他本想把东西藏起来,但还是被人看见了。
  大家好奇地围过来,让掌柜的把东西拿出来给大家看,掌柜的犹犹豫豫地不肯。小柱子的侄子就说,你要是不把东西拿出来,就说明你心里有鬼。掌柜的这才拿出来给大家看,是一把蒙古刀,刀柄上刻着一个张字,上面还带有血迹。
  咦?我的刀怎么跑這里来了?小柱子的侄子疑惑地说。
  大家面面相觑,傻了眼。
  掌柜的说,赶紧回去吧。往回走时,又发现了一件皇家满绣上衣挂在树杈上。
  掌柜的摇摇头。
  大家也跟着摇摇头。
  小柱子的侄子觉得势头不对,大声喊,你们什么意思啊?我什么也没干啊!
  当晚,小柱子的侄子被抓进了警察局。
  第二天是掌柜的生日。
  这天中午他家异常热闹。
  咚咚咚……敲门声被推杯换盏声淹没了。
  咚咚咚……有人说,好像有人在敲门。
  咚咚咚……有人开玩笑说,是小柱子来给掌柜的过生日来了吧。
  咚咚咚……声音越来越紧,掌柜的还是开了门。
  啊!掌柜的晕倒在门内。
  只见若无背着满脸是血的“小柱子”站在门外。
  大家都惊呆了,立刻把若无围了起来,若无,快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若无,快说!
  咣当——若无把背后带血的人体模型往地下一扔,说,当年我在掌柜的那里做过伙计,他是什么人我还不清楚?我早就注意到掌柜的和小柱子套近乎,肯定没安好心。昨天提醒你们都不听,现在,你们让我说,我说什么说?不说啦!
  很快,掌柜的进了警察局。小柱子的侄子无罪释放。
其他文献
大嵩卫城出了南城门,就是海。海里很丰富,清早起来去海边稍一转悠,就会捡到潮上岸来的鱼鳖虾蟹之类,人们就会叹息说:这是犯了错,让龙王爷给赶出来了。  柳如意从衙门里出来后,就很不开心,呆在家里生闷气。老婆看着心烦,说:你去钓鱼吧,钓钓鱼,心里就不烦了!  柳如意一想,也好。  坐在礁石上,甩竿、收竿,别人能钓上鱼来,柳如意却偏偏钓不着,愈发气闷,心想:老子钓最后一竿,再钓不着鱼,老子就跳海,死了算了
期刊
闹市一角,有一卖日杂的店铺,外号瞎话铺。瞎话即谎话。石头老实巴交,嘴笨舌拙,半天说一句话,却是石头砸石头,实(石)打实(石)。叫他说半句瞎话,打死也不会。他跟瞎话铺搁邻,隔三岔五走进瞎话铺,买些日杂用品。  一日,石头走进瞎话铺,要买一盒洋火点火做饭。伙计从货架上取出一盒递给他,说:“这洋火,刚从海外进口过来,一擦就着,好用得很,你真是幸运。”这正合石头心意,买洋火的钱,本来没有,恰好大舅来了,从
期刊
离地头还有七八步的时候,他感觉锄头被硌了一下。他倒提锄头,直起腰,发现刃上硌了一个豁口。  这冀野河内之地,砂石倒不少,可今天的豁口不像砂石硌的。他俯下身子,用手扒了扒,发现半截锈迹斑斑的青铜戈。沉甸甸的青铜戈掂在手上,他浑身一阵颤抖,耳中响起兵器叮叮当当的碰撞声,勇士震耳欲聋的呐喊声。  时候已是正午。他知道,妻子正在来地头大槐树下给他送午饭的路上。同时飘进眼中的,是一辆驿车出现在通往晋国国都的
期刊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二十四节气歌,立春只会这几句,往下的总也记不住,索性便不记了,只把这几句记得滚瓜烂熟。  立春是立春那天生的,所以父亲给她起名立春,说是贱名好养活。家乡人把立春称作打春。  父亲很爱立春,整天把她扛在肩头,他管那叫骑梗梗。后来,立春才知道那应该叫举高高。  大一点的立春成了父亲的跟班,她整天跟在父亲身后要这要那。她说:“天上的月亮好圆啊,你可不可
期刊
他发微信给她说,到楼下了。  此时,她刚刚把床上的人照顾好,定定地看了他一眼。五年了,当初英俊洒脱的他,正无奈地躺在床上,身体胖得像个气球,除了简单的几句模糊不清的话语,精彩的过往已经慢慢地消失在记忆里。  她推开六楼阳台的玻璃窗,欠出了半个身子。楼下那辆黑色的轿车,正安静地停在不远处的小街等着她。夜如海,灯如幻,映在车顶,也荡在她心上。  你等一下。她回复说。  她开始细细打扮起来。镜中的自己,
期刊
月色近乎苍白。铁轨上发出了刺耳的响声,远方有一道亮光逐渐逼来,越来越近。车厢里,他们面对面坐着,她看着他,而他看着窗外。她在寻找一个时机,一个可以说话的时机。他的眼睛似乎和夜色融为了一体,黑得深不见底。他把眼神收了回来,看着对面似乎在张望着什么的她。  她怯怯地问:“先生,我们要去哪里?”  “城里。”他回答道。  车厢里的灯光一闪一闪的,车在摇晃,灯也在摇晃。无尽的沉默,只剩火车“咔嚓咔嚓”的声
期刊
临江阁是长平古镇里最老古的戏台,前有广场后有河,是长平最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夜幕降临之后,街上数千盏红灯笼点亮夜色,为古镇平添几分楚楚之姿。她拢了拢身上的披肩,倚在二楼的窗口,看着楼下的熙熙攘攘。广场上卖糖画的,捏面人的,面前围了一圈又一圈的小孩儿;还有卖酒糟丸子的,几张小桌子上都坐满了人,划着拳,和着歌,热热闹闹。  年逾半百,她又回到了这里。古镇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仿佛逝去的只是流水,
期刊
老邹年龄不算大,六十出头,身体没毛病,他竟然在“满忆乐园”办妥了手续,准备择日搬过去。“满忆乐园”是半公半私的养老院,县城第一家。院长说,“满忆乐园”服务包你满意,伴你快乐地回忆人生。  扯淡!老邹心里暗骂。  对于逝去的大半生,老邹不堪回首,出生于自然灾害年代,成长于动乱时期,高中毕业上山下乡,返城工作低收入,恋爱提倡晚婚,结婚计划生育,育儿高消费,临退休下岗再就业。  老邹“再就业”是带孙子。
期刊
护士把第三张催费单放在床头柜上:“12床,你男人怎么还没来?”她伸出手,想看看那张单子,但马上又把手缩了回来,声音低得只有她自己才能听清:“他今天一定会来的。”  第四天了,她那黑瘦的男人仍不见踪影。过道里,又有几个人朝着她的方向指指点点。她的头垂得更低了。护士朝她看了一眼,叹了口气,轻轻带上门。  那天,二姨在手术室门口大喊大叫:“切掉子宫就成了废人,还怎么生娃?”  “生娃?医生说她的命都不知
期刊
柳楚白是拄着一根长竹竿出门的。  那根长竹竿,原是柳楚白家里的晾衣竿,有两米多长,竖起来,竿头都快顶到了天花板上。  柳楚白看着那根竿头开裂的长竹竿,咧着嘴笑了笑。  柳楚白生病快两个月没出门了。有人说他是怄病的,也有人说他是装病。不管怎么说,一个快两个月没出门的人,总得有点不一样吧。  柳楚白住在文化馆的院子里,一出院门,就是新华正街。新华正街是一条商业街,人来车往,很是热闹。按照柳楚白的预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