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更能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贺绿汀》对西洋歌剧咏叹调和宣叙调各异的特性胸有丘壑、拿捏精准,形象鲜明、轻车熟路,而对贺老家乡湖南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元素的熟稔取材,亦是具画龙点睛作用。相信《贺绿汀》歌剧还将会自然衍生,写完老人家辉煌一生的下半集。
  日前发布的《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于打造“上海原创”的文化精品,以此彰显国际大都市的文化源头地位。以“红色之源”“文化之源”闪亮上海文化标识品牌,成为了沪上文艺界同仁新共识的奋斗目标。
  两年前,在美琪看过上音原创的、以犹太籍教师旅居沪上与上音师生共同参与反法西斯斗争为主题的音乐剧《海上音》。2018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上音推出又一新作歌剧《贺绿汀》,与《海上音》可谓梳理校史、趁热打铁,是上下连续、一气呵成之姊妹篇。上音人写上音人,上音人演上音人,没有什么可以比用音乐语言和形式来讲述校史,更加生动、合适、贴切的了。作为上海人,难道先没有讲好“上海故事”,能够有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吗?
  以贺老故事,圆贺老之梦
  在中国音乐史上,贺绿汀先生如高山大海一般,令人仰止兴叹。说高山,是他的革命经历与人格魅力;说大海,是他的艺术实践与教学思想,够我们敬畏、仰慕、学习、研究一辈子。
  1949年7月,贺绿汀在北京准备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周恩来总理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回上海音专当校长,为新中国培养急需的音乐人才。贺绿汀说,自己今年46岁了,一辈子向往有自己的乐队、自己的剧院,写自己的交响乐、写自己的歌剧。而且在过去的16年中,他写过各种音乐:钢琴的、重唱的、电影的、话剧的、小型乐队的,还有合唱、独唱等,他能驾驭歌剧所需的各种组件。新中国的成立让他有条件从事歌剧创作,这是他梦寐以求的。
  贺绿汀说过:“我们应该鼓起勇气来建设崭新的中国音乐,我们虽然用不着刻板地模仿西方音乐,但是有许多极其有价值的西方音乐理论我们必须采取,作为建设新中国音乐的借鉴。我们虽然可以发挥东方民族的精神,但绝不能被狭隘的民族意识所束缚。假如某种中国乐器可以利用或改造成有价值的乐器,那当然是可以的。但我们的音乐绝不能为固有的、落后的乐器所束缚,一些精巧的、极其有价值的西洋乐器,我们都应该采用。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国一切过去的音乐,给它算一个总账,同时把握现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的脚步,以成熟的技巧、热烈的情绪,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去担负创造新中国音乐的使命。” 他的创作无不实践着他的理论,他的理论现在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贺老歌剧创作之梦,萦绕心怀,由来已久,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成为他的未竟事业。这个圆梦工程,如今由新一代上音人相继将改编名著《一江春水向东流》《日出》等成为歌剧、原创《海上音》《汤显祖》等搬上音乐剧舞台,在海内外广受好评。去年秋上海音乐学院90校庆来临之际,原创歌剧《贺绿汀》在云峰剧院亮相上演,让人耳目一新。该剧当即被列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2017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及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大师系列校园剧”扶持计划。今年“上海之春”,该剧经过修改加工,再度以新貌首演于上海大剧院,以告慰全院师生敬仰的贺院长。贺老在天之灵绝不会想到,自己成为了原创歌剧的主人翁。而且下一代上音人塑造人物音乐形象之栩栩如生、运用歌剧语言之纯熟凝练、时代氛围之浓重真切,超出了很多业内外人士的预计想象。
  歌剧描摹大师生涯
  “贺老是一个革命家,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整部歌剧根据贺老创作生涯的重大历史时刻为节点,再现历史片段、场景。”总策划、作词、上音林在勇院长说。从情节来看,歌剧《贺绿汀》再现的几个生平片段,的确十分巧妙地将贺老的生命线索呈现出来。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血腥入侵,封建军阀的压迫,贺绿汀愤然离开教学岗位,到乡村搞农民运动,走向革命道路。他不是简单地把自己当成一个艺术工作者,而是与时代共命运,用音乐作为武器来救国救民,来鼓舞人民斗争。他来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又来到上海進行艰苦的求学之路,创作出《牧童短笛》,为中国人赢得了世界性的音乐荣誉、声誉;抗战时期,他组织上海赴前线的演出剧团,坚持和八路军战士们在一起,创作出《游击队歌》,振奋战士们的抗战热情,并在全国普遍传唱。
  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期间,上海音专的谭抒真来看望贺绿汀,并带来了他在上海音专的老同学的信。大家都希望贺绿汀回母校担任领导。上海音专是贺绿汀的母校,他深受母校之恩,还有什么能大过母校的命运和前途呢?贺绿汀接受了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他服从的是全局,为的是“大我”。
  贺绿汀接手时的上海音专一缺资金,二缺师资、乐器,音乐书谱也很少,只有20多架旧钢琴。怎么办?在一片破败中,贺绿汀发扬了延安的“自力更生”精神,他用尽全部心血,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壮大点燃希望。
  这几个片段的选取,保持着连贯和曲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更是一个文化英雄,一个伟大的建设者,他随时面对困难,却锲而不舍地追求内心的崇高理想。在剧情的设计上,贺老生平虽是主线,但背后却潜藏着中国艺术和艺术家的命运。在歌剧结尾时,全场大合唱《上音,我的爱》,不仅唱出贺老的心声,更是唱出了全体台上、台下上音人的心声。在这里,国家和文化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一种文脉接续、火种传承的热情达到高潮,尤为撼人心魄。
  瑕不掩瑜的歌剧新作
  在艺术再现的层面,《贺绿汀》是成功的。也许限于篇幅时间,歌剧没有包含贺老脍炙人口的《四季歌》《春天里,百花香》等广为流传、优美动听的电影歌曲,也没有详尽描述诸如此类新中国建立后贺老在各阶段的模范表现,尤其他在特殊年代中从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屈服、令人钦佩的“硬骨头”高风亮节,似乎留下些许遗憾。
  60年前,有关人士有过一场关于歌剧艺术发展方向的大讨论,其中,普遍存在的“话剧加唱”形式,受到较多质疑批评。笔者倾向赞同用音乐从头到尾贯通全剧的创作方法,刘琼导演的音乐电影故事片《阿诗玛》与郑律成作曲、罗忻祖主演的歌剧《望夫云》、石夫作曲、罗忻祖、李光羲、胡松华主演、崔嵬艺术指导的歌剧《阿依古丽》等,就是那时遵循这一规律、相继应运而生的成功范例。“文革”后,施光南的《伤逝》、金湘的《原野》、萧白的《仰天长啸》《霸王别姬》等原创歌剧,道路越走越宽广,皆由此而延伸生存空间,在国内外获得更多知音。那么,全剧分别由四位作曲家完成音乐和唱段的《贺绿汀》,如再上台阶,可否将每一段落调整、梳理得与总体风格趋于更加协调统一,而且用连续不断的音乐来贯穿呈现剧情的发展,绝对与“话剧加唱”保持距离?对于四位富有才华的作曲家而言,这个要求应该不算苛刻。
  声乐系谢昕宇、彭楒然两位高材生主演贺老夫妇的舞台艺术表现,演唱感情充沛、音色纯净丰满,整体感觉游刃有余、挥洒自如,首先给人留下完美印象,真感过瘾。感到意外的是,在上海大剧院这么理想的舞台上,为何还要用电子音响控制设备来扩大演员的演唱音量?现在,已有不少音乐会和声乐演出,为了让观众原汁原味鉴赏演员的技艺水平,基本上还原真声效果,杜绝丝毫的弄虚作假。
  然而瑕不掩瑜,由博士生导师、资深音乐家张千一率领的作曲团队,承担了剧中所有音乐和唱段的创作,他们对西洋歌剧咏叹调和宣叙调各异的特性胸有丘壑、拿捏精准,可谓形象鲜明、轻车熟路,而对贺老家乡湖南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元素的熟稔取材,亦是具画龙点睛作用。如此坚强阵容的作曲团队,是整出戏的核心灵魂,是整艘航船成功抢滩登陆的可靠保证。相信《贺绿汀》歌剧还将会自然衍生,写完老人家辉煌一生的下半集。
  走出剧场,笔者不禁想起自己曾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上音“歌剧训练班”录取,受到上音声乐教学与艺术氛围熏陶感染。今天的上音作为教、学、研、产基地,从原创歌剧的题材择定、设计策划、角色定位、音乐舞美、打桩浇筑到包装出品,依靠所具备的硬件与软件绰绰有余、得心应手,运作程序之每一细节,已完全步入正常化轨道,这个过程,对于以往教学体制与育才格局而言,充满着高屋建瓴、改革开放的国际视野与工匠精神。 “上音新歌剧院”现代化剧场已进入施工尾声,即将竣工交付使用,无疑,这预示今后将会有更多成熟成功的原创歌剧,在此孵化孕育、脱颖而出,有更多音乐作品讲述祖国的故事。
其他文献
当下,从国家层面上都在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产业与历史文化名城联系密切,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绿色GDP时代的到来,以文化推动城市发展代替矿产资源推动城市发展,在艺术创作领域里,应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等,从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双赢模式。2017年末,民族歌剧《二泉》在江苏成功首演。这部歌剧讲述了二胡表演艺术家阿炳坎坷的一生,创造了命运、
期刊
在城市文化建设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之下,公共空间表演艺术也得到了重获新生的肥沃土壤,本文以上海乌龙剧团为支点,窥探整个公共空间表演在中国的宏观生存状况,为乌龙剧团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和建设性意见,以此为例来把握公共空间表演在中国发展的适应性,以及未来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推测,公共空间表演在中国只是刚刚开始,未来虽然路途曲折,但将会给中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带来不可忽视的活力。  当代社会大
期刊
一  七月中旬,去了一天苏州。就在曲径幽亭、茶香弦音中,听苏州友人闲谈姑苏旧事,其中便有沈复及其《浮生六记》。可巧的是,就在前个晚上,我在上海大剧院观赏了同名的昆曲。戏一开场,芸娘已经仙去,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桌椅一副、春凳一只、灯台一座、沈复一人。时值芸娘“回煞”(回魂)之夜,沈复备好妻的衣衫脂粉、所好食品,为妻招魂。全场观众与他一样,满心欢喜地等待他的爱妻于中夜现身,然后感天动地,最终转世回生,
期刊
如果我们有种过植物,就知道对于嫁接来说最重要的是土壤环境。同样的花草离开那片地理气候环境土壤而能成活并维持好长势的并不多见。当然,园丁的技术经验也很关键——这里,我想说的是中国翻拍片。  迄今全球被购买版权翻拍的记录最多的是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每个国家的翻拍都有本地化的改造,我恰巧参与过该片导演保罗·杰诺维塞到中国的工作坊交流活动;我也看过这部片子的五国版本,深深感受到电影在“嫁接”过程本土
期刊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是喻荣军于1997年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转化而成的自由创作,如同剧本原名《无所顾忌》所指涉,剧本的人物虽然还是有写实表演的动机和对白,但是符号化的设定让情节的编排自由跳动串接,语言和对话的功能已经不再单纯服务于情节逻辑的营造,而是在戏剧性效果的制造当中,揶揄生命的荒谬处境。剧本写成,喻荣军本来没有想到可以变成场上演出,没想到当时杨绍林总经理一口答应,虽然不甚明白剧中人物与情节设
期刊
一个电影被撤档数月,在片方完全没有做任何宣传,观众几乎将它遗忘的前提下,突然提前三天宣布上映,通常这样的情况票房必死无疑。但是在2019年,有这样一部华语电影,就是在这种营销死水的背景中赢得了超高的口碑,并且实现了15亿的票房佳绩。它就是由曾国祥导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  两年前看了電影《七月与安生》,曾国祥的名字第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电影改编自安妮宝贝的一个著名的短篇小说。也许
期刊
一  每年7月,戏剧的热火总是点燃着法国南部小镇阿维尼翁,而在今年,百年不遇的欧洲历史高温侵袭法国,恰巧与第73届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激情和骄阳撞了个满怀。  本届戏剧节以“奥德赛”(L'Odyssée,《荷马史诗》)为主题,探讨现代社会的颠沛流离、难民潮等问题。这也恰如其分地映照了2018年法国戏剧创作演出的整体面貌,突出“政治性”成为2018年法国戏剧舞台的重要主题之一,无论是柯林国家剧院上演的文
期刊
2019喜迎建国七十周年,上海的节庆尤其多。其中,第21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依旧精彩,在更为开放多元的平台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可供个案研究的范本来讨论,这之中也穿插着正反观点的交锋,以及一颗颗赤诚之心。无论是因爱与执着而产  生的感人至深的戏曲演出,还是因理性与坚持不懈而『十年磨一剑』的民乐大赛,我们并不止步于此。正如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所言:『如果失去了感性,对世界的认知会是怎样?没有了诗意的争辩
期刊
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法的探索一直是上海文化艺术发展的最为突出的方向和特色之一。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同乐会的郑瑾文对民族管弦乐队吹、拉、弹、打四个乐器组构成部分的建构,到六十年代的胡登跳对配器法的理论研究,再到现今的朱晓谷在乐器配器法的现代发展的进一步理论研究,这些探索都是开一时之先的学术创新之举,它不仅是上海音樂学院在国内最早开设民族管弦乐配器专业的学科方向的背景之一,也是上海不断涌现大批的民族管弦乐
期刊
风流最是新龙门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贺兰山下龙门关前,龙门客栈的风帜猎猎飘扬,迎来送往。大漠烟尘里,人物最风流。乱世泥沙俱下,江湖风云激荡,为了守护那一份忠良正义,照见心底的情怀与良知,周淮安、邱莫言、金镶玉注定要在龙门客栈风云际会。家国,是非,正邪,黑白,最后都交织在风情万种的金镶玉身上,仿佛她就是变幻莫测的沙漠本身。  举头黄沙漫漫,坐下淹然百媚,当史依弘饰演的金镶玉手持烟斗,口念京白,烟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