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今天,运用感性认知、理性诠释、借助歌词、巧编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对策结合多感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音乐欣赏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积累欣赏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策略
欣赏课是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不愿意尝试的一种课型,不管是器乐曲欣赏还是歌曲欣赏,分分钟都可能成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说不好会出现你拿出100%的热情去备课,可是只得到20%的回应,余下80%的热情都被不恰当的方法给没收了,如何是好?怎么样才能让教师付出的努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回应,有效调动起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呢?在本文中,笔者以法国音乐家圣·桑的管弦乐作品《狮王进行曲》(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为例,通过感性认知、理性诠释、借助歌词、巧编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策略结合多感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器乐曲的欣赏,培养学生有一双会欣赏的“耳朵”,畅赏音乐,畅享音乐。
一、感性认知,树立欣赏意识
音乐欣赏课既不是按下一个循环播放键让学生不停地听,也不是反复地播放需要欣赏的音乐视频,再让学生读一读乐曲的作者简介,蜻蜓点水似的走一走每一个上课环节,就能完成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欣赏课中,反复地听更是必要的,但必须是有方法地反复去聆听,而会听音乐的耳朵是需要精心培养的。低年级学生正适合培养“听”这项基本功,不管是学习音乐还是其它科目的学习上,“听”这个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听呢?
首先,教师要找到音乐欣赏中的“切入点”。这个“点”可能是某一件乐器演奏的乐段,也可能是某一件乐器演奏的几个音,是器乐曲中的一个特色点,容易讓学生感觉到的地方,因为容易感觉,学生在学习中就容易得到成就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听赏的问题。笔者让学生欣赏本曲前,先用“呜”模唱了其中的一个旋律片段,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狮王的吼叫声,然后再播放这个旋律的录音,让学生感性地感受其中特点。然后才进行全曲的欣赏,第一次欣赏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听。第二次欣赏要求学生听到狮吼时可以举手示意,知道“吼叫声”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再次欣赏时让学生听一听“音乐中狮吼声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音高与力度等要素。最后让学生结合音高与力度等要素,用哼唱的方式表达“狮王的吼叫声”。如此层层深入,让学生有意识进行听赏,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的“耳朵”,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二、理性诠释,秒提欣赏能力
在乐曲的表现中,通常会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角色,或者是同一乐器用不同的音域表现不同的角色,主要是利用音色的差异,再利用力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营造出不同的音乐特色,这些就构成音乐的“语言”。在欣赏中学会理性分析音乐变化,明辨不同的音色,对理解音乐显得尤为重要。在欣赏时本曲时也不例外,它是《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一首,音乐总长度约两分钟,是由双钢琴与提琴演奏的器乐曲。要让学生学会能听辨出不同的音色,首先要了解乐器。在欣赏本曲时,笔者播放了钢琴和小提琴单独演奏的视频,直观地感受其中的音色差异,再让学生观看本曲的演奏视频,并用相应的动作跟着演奏家模仿演奏。因为只有钢琴和提琴,在音色上容易区分,学生基本能够理性地判断出其中的角色,理解音乐内涵,提高欣赏能力。
三、借助歌词,直击欣赏主题
在音乐欣赏中,“听”是举足轻重的,但一味用“听”来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维持不长久。除了听,记忆乐曲的主题是音乐欣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在以“听”为主的欣赏课堂里,加入一点“唱”,而且是有机会让他们做主的“唱”,对于记忆音乐主题有明显的作用,效果好比万绿丛中一点红,他们的热情会非一般的高涨。笔者让学生欣赏本曲时,特意将音乐主题写出来,让学生们动脑思考,小组合作填上歌词,并且在再次欣赏时唱上他们填的词。这样通过有语义的歌词直接记忆音乐主题,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巧编故事,增添欣赏趣味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年龄较少,经验相对匮乏,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如果在欣赏本曲时,对二年级的学生说:“本曲运用了弦乐低音区的八度齐奏与有力的弓法,使主题显得更加威严,好像狮王在傲然地走动。乐曲中部又运钢琴双八度半音的急速上行,表现狮王发出的震人吼叫。接着,在钢琴的高音区再现狮王的主题,然后加以变化形成结尾。”可以想像,场面会像冬天一样——冷。因而,在欣赏本曲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音乐创编了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童话故事,并在讲述音乐童话时,特意为其配上相应的主题图片,当结合音乐再次欣赏时,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展示很明了地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而有了教师的示范后,就可以打乱图片顺序,再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进行适时在黑板上贴出合适的图片来进行比赛活动,增添了音乐欣赏的趣味。
五、角色扮演,提升欣赏层次
一、二年级的学生充满活力,喜欢律动和表演这类学习方式,欣赏乐曲时利用分角色表演将音乐视觉化,需要在活动前做好层层的铺垫,相对来说是不容易的,前提是必须充分理解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乐曲,便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充分理解乐曲,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利于表现音乐,这也是欣赏者对音乐的二度创作过程。笔者在备课时,准备了可用于表演的多种动物头饰、狮王披风等道具以提高表演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表演前则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不同的乐段设计简易可行的表演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他们主人翁的身份,让学生在表演中以情绘声,提升音乐欣赏审美层次。
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学,应关注引导学生“听”的方式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会欣赏的耳朵,才能领略音乐中的趣味,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9.
[2]雷雨声.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学参考书二年级上册[M].花城出版社,2015:53.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策略
欣赏课是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不愿意尝试的一种课型,不管是器乐曲欣赏还是歌曲欣赏,分分钟都可能成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说不好会出现你拿出100%的热情去备课,可是只得到20%的回应,余下80%的热情都被不恰当的方法给没收了,如何是好?怎么样才能让教师付出的努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回应,有效调动起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呢?在本文中,笔者以法国音乐家圣·桑的管弦乐作品《狮王进行曲》(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为例,通过感性认知、理性诠释、借助歌词、巧编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策略结合多感官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器乐曲的欣赏,培养学生有一双会欣赏的“耳朵”,畅赏音乐,畅享音乐。
一、感性认知,树立欣赏意识
音乐欣赏课既不是按下一个循环播放键让学生不停地听,也不是反复地播放需要欣赏的音乐视频,再让学生读一读乐曲的作者简介,蜻蜓点水似的走一走每一个上课环节,就能完成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欣赏课中,反复地听更是必要的,但必须是有方法地反复去聆听,而会听音乐的耳朵是需要精心培养的。低年级学生正适合培养“听”这项基本功,不管是学习音乐还是其它科目的学习上,“听”这个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听呢?
首先,教师要找到音乐欣赏中的“切入点”。这个“点”可能是某一件乐器演奏的乐段,也可能是某一件乐器演奏的几个音,是器乐曲中的一个特色点,容易讓学生感觉到的地方,因为容易感觉,学生在学习中就容易得到成就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听赏的问题。笔者让学生欣赏本曲前,先用“呜”模唱了其中的一个旋律片段,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狮王的吼叫声,然后再播放这个旋律的录音,让学生感性地感受其中特点。然后才进行全曲的欣赏,第一次欣赏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听。第二次欣赏要求学生听到狮吼时可以举手示意,知道“吼叫声”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再次欣赏时让学生听一听“音乐中狮吼声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音高与力度等要素。最后让学生结合音高与力度等要素,用哼唱的方式表达“狮王的吼叫声”。如此层层深入,让学生有意识进行听赏,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的“耳朵”,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二、理性诠释,秒提欣赏能力
在乐曲的表现中,通常会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角色,或者是同一乐器用不同的音域表现不同的角色,主要是利用音色的差异,再利用力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营造出不同的音乐特色,这些就构成音乐的“语言”。在欣赏中学会理性分析音乐变化,明辨不同的音色,对理解音乐显得尤为重要。在欣赏时本曲时也不例外,它是《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一首,音乐总长度约两分钟,是由双钢琴与提琴演奏的器乐曲。要让学生学会能听辨出不同的音色,首先要了解乐器。在欣赏本曲时,笔者播放了钢琴和小提琴单独演奏的视频,直观地感受其中的音色差异,再让学生观看本曲的演奏视频,并用相应的动作跟着演奏家模仿演奏。因为只有钢琴和提琴,在音色上容易区分,学生基本能够理性地判断出其中的角色,理解音乐内涵,提高欣赏能力。
三、借助歌词,直击欣赏主题
在音乐欣赏中,“听”是举足轻重的,但一味用“听”来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维持不长久。除了听,记忆乐曲的主题是音乐欣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在以“听”为主的欣赏课堂里,加入一点“唱”,而且是有机会让他们做主的“唱”,对于记忆音乐主题有明显的作用,效果好比万绿丛中一点红,他们的热情会非一般的高涨。笔者让学生欣赏本曲时,特意将音乐主题写出来,让学生们动脑思考,小组合作填上歌词,并且在再次欣赏时唱上他们填的词。这样通过有语义的歌词直接记忆音乐主题,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巧编故事,增添欣赏趣味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年龄较少,经验相对匮乏,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如果在欣赏本曲时,对二年级的学生说:“本曲运用了弦乐低音区的八度齐奏与有力的弓法,使主题显得更加威严,好像狮王在傲然地走动。乐曲中部又运钢琴双八度半音的急速上行,表现狮王发出的震人吼叫。接着,在钢琴的高音区再现狮王的主题,然后加以变化形成结尾。”可以想像,场面会像冬天一样——冷。因而,在欣赏本曲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音乐创编了适合学生语言水平的童话故事,并在讲述音乐童话时,特意为其配上相应的主题图片,当结合音乐再次欣赏时,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展示很明了地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而有了教师的示范后,就可以打乱图片顺序,再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进行适时在黑板上贴出合适的图片来进行比赛活动,增添了音乐欣赏的趣味。
五、角色扮演,提升欣赏层次
一、二年级的学生充满活力,喜欢律动和表演这类学习方式,欣赏乐曲时利用分角色表演将音乐视觉化,需要在活动前做好层层的铺垫,相对来说是不容易的,前提是必须充分理解音乐。教师充分理解乐曲,便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充分理解乐曲,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利于表现音乐,这也是欣赏者对音乐的二度创作过程。笔者在备课时,准备了可用于表演的多种动物头饰、狮王披风等道具以提高表演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表演前则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不同的乐段设计简易可行的表演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他们主人翁的身份,让学生在表演中以情绘声,提升音乐欣赏审美层次。
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学,应关注引导学生“听”的方式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会欣赏的耳朵,才能领略音乐中的趣味,提高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9.
[2]雷雨声.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学参考书二年级上册[M].花城出版社,2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