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早期代数教科书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来源 :中学数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新”背景之下,一元二次不等式作为初升高“预备知识”,正处于学生知识结构衔接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视数学文化的作用.研究表明,对于刚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学生来说,有较为明显的历史相似性.本研究对美英早期教科书中有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进行考察,以期从中获取思想的启迪,促进高中教学.
其他文献
以“概率与统计”作为研究对象,对中日两国高中数学教材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教材知识点数量多于日本教材;两套教材中概率内容都多于统计内容;中国教材比较注重定义的严格性,日本教材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两套教材都强调数学的应用,注重将计算机融入教材.
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分析与解读,提取本单元的数学大概念,确定大概念的层级;分析学情,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依据大概念,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学习活动,制定直指大概念理解的学习进阶水平和评价方式,这个完整的闭环是数学大概念和学习进阶视角下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路径.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各个版本高中数学新教材均设置了“预备知识”部分.利用数学探究活动分析框架,分析了三个版本高中数学新教材“预备知识”部分的微型探究活动,发现微型探究活动的数量和种类较多、陈述性知识探究所占比重较大、开放水平偏低、缺乏实验型探究方式.建议增加模仿性数学应用探究活动、提升开放水平;北师大版还应提升微型探究活动的数量和种类、苏教版应增加以“思想型”为完成方式的探究活动,以更好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文章基于分析课程思政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现实关系,思考了高中数学学科的思政教育功能,并举例给出了该视域下函数的概念教学思考,旨在通过该章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引起大家对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学设计的更广泛思考.
选取2011年和2019年出版的两套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分别对教材中跨学科内容的学科来源、呈现位置、呈现方式、使用目的、知识领域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建议:加强不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协作,拓展跨学科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落实数学探究活动的价值.
解析几何学习中既包含代数运算,又包含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处理,充分认识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提高学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把握所研究对象的几何特征,学会在运算过程中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来简化运算,提高运算效率,是解析几何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本文研究了圆锥曲线与三角形的重心、内心、外心、重心相结合的问题,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圆锥曲线,以此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情,促使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分层分类教学精准施教,把对课程、课堂、教材、教法和试卷的研究逐步转向对学情的梳理及对学生的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双提升.
数学学习就是要追求清楚、自然,数学解题要把握本质,直击要害.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在合乎逻辑的前提下,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题目.而在解决立体几何综合问题时,通过寻找题目图形的背景,找到图形的“源”,就可以快速解决问题.
函数与数列都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常我们都习惯于从函数的角度来看数列,这样既自然又有效.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尝试着从数列的角度来看函数,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