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教育理论构建语文教学观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使每位语文教师明白,语文教学不是在封闭的有限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在开放的、无限的时空中实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连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建构语文教学观。
  接下来,结合《花瓣飘香》一文,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1.实物感知,激发兴趣。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在《花瓣飘香》一文的教学中,首先呈现出实物,让学生用心观察,感受月季花的美丽。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使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月季花的形状美、色彩美,还感受到花瓣绒布般的柔软,更闻到了月季花那缕缕清香。
  2.抓提示语,读中悟情。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注重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感悟。所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去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对话中的提示语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方法,抓住了这一点你就能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从中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在课文《花瓣飘香》中,教学的重点段落是第三至十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小女孩在摘花时同“我”的一番对话,从中得知小女孩之所以摘花瓣是为了让妈妈高兴,因为妈妈生病了。在教学中,我紧扣人物对话的提示语,让学生真正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心去体会;让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读懂人物的情感。
  3.紧抓课题,感悟“飘香”。学生对课文“花瓣飘香”的品读不单单是指月季花的花瓣本身所飘出的缕缕清香,更重要的是透过花瓣所体现出小女孩的懂事与孝顺。作者为此深受感触——她将一盆月季花送给了小女孩尽其孝心,另外一盆送给自己的母亲。
  由此可见,感染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而“花瓣飘香”真正的喻意也更加清晰了。
  4.以感促情,迁移写作。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求“真”理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作文教学也需要“真”,写出真文,才能成为真人。
  在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中小女孩及作者都能对自己的母亲那一份深深的孝敬之情时,我及时让学生去回忆:平时,你是怎么样爱自己的妈妈的呢?又有哪些表达爱的举动呢?好好回忆一下,再用几句话概括并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当妈妈生病时,我给妈妈准备好她最喜欢吃的东西,还守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捶捶腿。不仅如此,我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衣、扫地、买菜、倒垃圾……为妈妈分担一些劳累,让妈妈不再为我担心,使她的心灵得到最大的安慰,妈妈的病也会好得更快!
  在《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先播放桑兰参加比赛时那不幸的一幕,并动情地讲述,让学生对桑兰的不幸表示同情。然后以“面对这一切的不幸,桑兰会怎么做呢?”的疑问揭示课题。学生读题后,我追问道:“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个个饶有兴致地提问,学习兴趣高涨。有的学生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微笑着承受一切,那她到底承受了些什么?她又是如何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紧接着我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让学生从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意在激发学生阅读下文的浓厚兴趣。
  2.精读课文,体会形美。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读中思考,解决了学生在最初接触课文时所提出的疑问,使学生对桑兰有了新的认识,她的形象自然在学生心中变得越来越丰满起来。
  首先,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一切”指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抓住文中重点的语句品读,从而对桑兰的遭遇与不幸有了清晰的认识:她曾经是优秀的体操队员,如今再也不能在赛场上驰骋,失去了运动事业;遭遇不幸后,年仅限1 7岁的她接受康复治疗,需忍受剧痛,失去了生活的轻松;瘫痪后,后半生也许要永远在轮椅上度过,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不会刷牙、穿衣、吃饭,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而桑兰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一切不幸。接着,再让学生深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在读中感悟、体会桑兰的坚强不屈。
  3.积累内化,仿写片断之情。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而现在,很多学校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实践很少。于是知识讲了一大堆,该掌握的理论都说到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仍得不到提高。语文教师必须要排除一切干扰,引导学生学好文章中的语言,使学生在获得较强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得到实在的思想教育和深刻的人文熏陶。
  桑兰的事迹感动了所有的学生,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再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使文章语言美与人物的精神美深深地留在学生心田,既积累了他们的语言,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仿写片段,重在写出对桑兰的敬佩之情。一位学生在片断中这样写道:“桑兰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曾多次代表国家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我想她在体操训练中一定吃了不少苦,在无数次的跳马训练中跌倒了又爬起来,她那种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时刻鞭策着她向更高的体操水平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桑兰在多次重大国际比赛中,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我为她骄人的成绩感到骄傲,也为中国女子体操队中有这么优秀的跳马选手而感到自豪!”
  我们应该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慢慢解读。
其他文献
“花开两朵竞一枝”指的是两条教学“思路双线并进,宛如同一枝头的两朵花,竞相绽放却交融贯穿于识字教。学始末,从而让识字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相得益彰,使识字学习的影响馨香弥久。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工作的重点。有人将其比作是教学的生命,但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主要是取决于我们能否真正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情趣,鼓舞他
师德,是每一位教师为人师的根本;师德,更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师德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一、用高尚师德展现教师魅力教师的魅力是教师
摘要 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应以人为本,讲究艺术性。艺术化的教育批评,是沁人心脾的春风,是和风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 教育艺术 方式 教师修养  陶行知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最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曾指出:“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要实现这一点,靠的不只是教师的学识,还要靠教师的精神面貌、职业道德修养。教
摘要 课堂教学不必追求完美,留一点遗憾又有何妨?课堂中会出现许多意料不到的问题,也会产生众多出乎意料的精彩!请更多地理解与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有时甚至是适当的让步。学生是山,教师是水,顺势教学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教”与“学”才能贴得更紧,师与生才能一起敲响和谐互动的美妙钟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引导  说起上公开课,很多教师都会说:“我最怕课堂上出现学生说出
以往,教师在听课时总会因缺少一个研究目标导向,对课堂教学各维度的感受“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影响听课的注意力,还导致一些课堂生成教学中富有研究价值的教学细节的“悄然溜走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学生发展,重视对学生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引导学生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积累素材 读写训练 交流评价  新课程标准对于写作的评价有了根本的突破,它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学生发展,强调重视对学生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这从根本上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摘要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给学生作文写评语,则是这一环节中的点睛之笔。作文评语是师生心灵交流的重要阵地,对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作文评语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搭建作文评语的“五个一工程”,转变原有的格式化理念,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 作文评语 鼓励 商榷 童趣 幽默 参与  当我们的学生满怀着一颗对生活的热爱之心,写下一篇篇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困扰学校发展、影响校园和谐的重要因素。因学生心理受挫,导致心理扭曲而酿成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心理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数量、质量以及阅读的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小学生的阅读与欣赏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 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学好语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