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学习朗读教学的实践反思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经执教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传播”中的课文《新闻两篇》的第一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这篇新闻为范例,学习新闻朗读的技巧。教学目标是:揣摩课文朗读的技巧处理;能模仿课文朗读,尝试播音,自己制作录音新闻并发布,与同学交流。整个学习过程在瑞博电子教学平台上进行。
  在教材处理上力求“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利用网络优势开发课程资源。首先以课文朗读的音频文件为范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照,反复听录音揣摩朗读的技巧。其次,在“指导栏”里提供了“朗读技巧——重音、停顿、语音、语速”的文本文件,供学生自学。专门开辟“新闻工作间”,提供各种题材与各种感情色彩的新闻稿件以及部分新闻媒体的网络路径,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因特网的广阔空间,自主寻找相关的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学生自读课文,听朗读录音,揣摩录音的语音、语调、语速的处理,并且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在“讨论区”与其他学习者相互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听录音,读课文,琢磨每一句话的朗读处理,然后用文字在“讨论区”与他人交流。瑞博平台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互不干扰的空间,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在这个交互平台中,师生之间可以双向、多向地对话,学生之间也可以双向、多向地交流,而且这样的交流对他人的学习毫不影响,使得学习的交互不再受时空的局限。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学习者可以在课后学习中与班级同学、年级同学甚至是校外的学习者进行远程的对话,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延伸了课堂学习的时间。
  第二步,模仿录音。在揣摩技巧结束后,学生对朗读方法和技巧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自读课文,模拟播音,用录音软件录制下来,发表在“作品栏”与其他学习者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实践的机会,通过模仿,揣摩朗读技巧的运用,在实践中对学习成果加以运用,在运用中获得更大的提高。在“作品栏”里每个人的录音文件都被保存,方便了交流,声音的录制克服了声音容易消失的弊端,录制的声音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供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
  第三步,作品制作交流。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巩固。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预先提供的新闻材料,也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把握感情基调,合理运用朗读技巧,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同时作品发表在“作品栏”,学生自评、互评,这又是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首先,要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我意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用瑞博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其次,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活动一定是学生亲身实践的学习活动,学习的过程不会也不可能在一堂课就结束,必须是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三者的有机结合。展示给大家的课堂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我们也许觉得学生的学习就局限在听、读这两方面,然而在设计学生学习程序时是重视了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的,比如课前的看新闻联播,留意播音员的播音;课后进一步的反思交流等。
  e学习尝试的价值:
  第一,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网络环境的优势在这方面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每个学生一台电脑,个体进行相对独立的学习,一改以前课堂学习教师带着部分学生学的状况。从这节课的学习状况看,应该说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地学习,认真地思考,认真地朗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节课,虽然有些学生没有来得及完成学习任务,但他们始终以紧张的学习状态亲历学习过程。
  第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第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的探索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这节课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技术运用,都较去年的网络课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远程教学的使用,即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校外也可以进行学习活动。这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探索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的。
  当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毕竟是探索阶段,所以不管在教学设计还是技术水平上,都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一次次的尝试。其中难免有曲折失败,但我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坚持大胆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就会到来。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及家长积极关注和寻求解决的问题。这里浅谈一下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给学生创造发表机会,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中,我们及时发表学生文章,让学生的习作在课堂或学校宣传栏上发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竞赛,把优秀习作推荐给电视台及杂志社。每次习作后,我们都朗读优秀习作和片断,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每
哲人说,在一切价值中,人的价值是第一位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尊重,亟需注重人文精神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教育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新课程标准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首先,明确“新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
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又叫驴桥定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关于这个定理的证明,欧几里德的证法与现代中学教科书通常采用的方法不同,它不是作顶角的平分线,而是采用了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一条“探究性、生活化
问:孩子5岁了,一直由我妈带着,眼看再过一年就要上小学了,我想把他接回身边。请问,一个5岁的孩子,一般来说需要掌握哪些生活技能呢?春妮答:5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四肢协调
课堂上,提问是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师生交流的手段,地理课堂也如此。更为重要的是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
近来观摩数节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课,课题分别为“加入生动的描写,把短文写长”“巧用日记体进行记叙文写作”“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加强细节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等,这些课有
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平谷县山东庄镇党委书记周福林结合他的工作体会,和记者谈起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问题。他的一些见解对我们考虑如何贯彻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很有帮助。
*7月23日,湛江市少先队大队长交流营开营了,市委办、市关工委、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的领导出席了开营仪式。从全市2000多名大队长挑选出来的90名少先队大队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