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在重点知识上设有很多的不同层次的栏目,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设置的这些活动栏目,例如: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系统阅读
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换了教材、减了课时,从事高一化学教学的教师面对着许多问题,诸如教师多年来形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受到很大冲击、新教材的使用,使课本内容与许多课外参考资料和习题无法对应等。这些问题解决的好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如何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突破解题难关,让学生愿学、而且会学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脱离了实验的化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许多学生之所以喜欢化学,就是因为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小视。
1、利用观察?思考,做好演示实验
新教材设置了很多活动栏目,其中观察?思考栏目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演示实验生动、直观的展示着教学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验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另外,我们不能局限于完成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还应善于将知识的难点转化为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克服教学难点。比如在讲完氯气的性质后,同学们对氯水产生了兴趣,我就当堂制一瓶氯水给学生看并引导他们探索氯水具有的性质。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引起的他们的好奇,并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有关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具有的性质也就迎刃而解。
2、组织好边讲边实验
新教材中的实验很多内容较少,不像我们以前的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一样,可以安排一节实验课。在教学中,我们尽力创造条件,把课本中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提出具体的观察提纲和深层次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既要有真实而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又要有独立大胆的见解。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玩、好奇而忽视学习。比如在讲“钠与水的反应”及“钠与氧气的反应”时,首先将课前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时注意观察的几个要点发给学生。然后按事先分好的组让学生讨论出要用到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各组领仪器开始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钠的美丽的银白色光泽带给学生的惊喜和因之很快消失而来的困惑,听到了学生看到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水中的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现象而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也参与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解释的争论过程……这样的切身体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兴趣的培养水到渠成。
3、利用好探究实验
新教材中的活动·探究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或其他形式的探究活动来揭示化学科学的奥秘。学生对简单的实验操作,鲜明的实验现象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利用探究实验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总之,不论是什么样的化学实验只要利用的好,都能够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准时机,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由于中考化学试题难度不大,初三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尚可,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足,再加上初、高中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衔接不好,势必会影响到高中化学的学习。像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酸碱的性质、化学计算等初中化学重要知识,我们都要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复习的机会。或课前引题,或课下复习,有的编为课后习题。这样在老师铺设的台阶上,他们高中化学学习的道路走的会更平坦些。
三、下大功夫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
新教材开设多种栏目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同学们在课上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主要来自课本,可以说“课本课本,学习之本”。以前老师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学生连课本上的内容都不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回归课本、重视教材我们应指导学生做到:
1、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写出预习提纲,明确预习要点,使学生知道预习什么,教师也可根据实际要求列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尝试解决,并及时检查预习结果。应强调让学生在预习时边读边思考,对一些栏目提出看法体会,写出不清楚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自己上课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提高听课的目的性。预习是学生独立地阅读、分析和思考新知识的过程,坚持下去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为我们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打好基础。
2、抓好课堂阅读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图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并引导学生对重要字句多次阅读,抓住本质要点、关键字词、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在此过程中,亦应特别注意有计划的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把读、思、问、记结合起来,努力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再读
这是课后复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复习时经过“回忆再现”,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在课后再读之中得到解决。应强调让学生全面过目,对理解的、记住的部分不必花费很多功夫,对不理解、未能记住的地方要多花些时间。课后再读也包括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不完全的笔记补齐,将记得不准确、不正确的笔记修改过来,力求笔记的完整、正确、实用。使之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成为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4、指导学生做好系统阅读
一般在学完一章内容,或期中、期末复习时,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系统、完整的阅读课本。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
新教材绝不是原有教材内容的章节顺序的调整,它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许多知识得到了更新,更加科学合理,它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也很强,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得过程。在重点知识上设有很多的不同层次的栏目。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以本为本”,让学生过好教材关。
有了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还应该时刻遵循“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原则,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与化学实验室的科学探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开阔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建构更加富于应用迁移价值的认知框架。利用好新教材的各种栏目,让学生渐进地适应高一阶段学习,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较好地完成初、高中的过渡,并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查有梁.课程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期.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系统阅读
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换了教材、减了课时,从事高一化学教学的教师面对着许多问题,诸如教师多年来形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经验受到很大冲击、新教材的使用,使课本内容与许多课外参考资料和习题无法对应等。这些问题解决的好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如何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突破解题难关,让学生愿学、而且会学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脱离了实验的化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许多学生之所以喜欢化学,就是因为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小视。
1、利用观察?思考,做好演示实验
新教材设置了很多活动栏目,其中观察?思考栏目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演示实验生动、直观的展示着教学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验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另外,我们不能局限于完成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还应善于将知识的难点转化为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克服教学难点。比如在讲完氯气的性质后,同学们对氯水产生了兴趣,我就当堂制一瓶氯水给学生看并引导他们探索氯水具有的性质。氯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引起的他们的好奇,并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有关氯气与水的反应及氯水具有的性质也就迎刃而解。
2、组织好边讲边实验
新教材中的实验很多内容较少,不像我们以前的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一样,可以安排一节实验课。在教学中,我们尽力创造条件,把课本中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提出具体的观察提纲和深层次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既要有真实而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又要有独立大胆的见解。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玩、好奇而忽视学习。比如在讲“钠与水的反应”及“钠与氧气的反应”时,首先将课前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时注意观察的几个要点发给学生。然后按事先分好的组让学生讨论出要用到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各组领仪器开始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钠的美丽的银白色光泽带给学生的惊喜和因之很快消失而来的困惑,听到了学生看到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水中的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现象而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也参与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解释的争论过程……这样的切身体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兴趣的培养水到渠成。
3、利用好探究实验
新教材中的活动·探究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或其他形式的探究活动来揭示化学科学的奥秘。学生对简单的实验操作,鲜明的实验现象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利用探究实验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总之,不论是什么样的化学实验只要利用的好,都能够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准时机,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由于中考化学试题难度不大,初三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尚可,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足,再加上初、高中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衔接不好,势必会影响到高中化学的学习。像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酸碱的性质、化学计算等初中化学重要知识,我们都要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复习的机会。或课前引题,或课下复习,有的编为课后习题。这样在老师铺设的台阶上,他们高中化学学习的道路走的会更平坦些。
三、下大功夫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
新教材开设多种栏目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同学们在课上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主要来自课本,可以说“课本课本,学习之本”。以前老师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学生连课本上的内容都不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回归课本、重视教材我们应指导学生做到:
1、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写出预习提纲,明确预习要点,使学生知道预习什么,教师也可根据实际要求列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尝试解决,并及时检查预习结果。应强调让学生在预习时边读边思考,对一些栏目提出看法体会,写出不清楚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自己上课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提高听课的目的性。预习是学生独立地阅读、分析和思考新知识的过程,坚持下去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为我们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打好基础。
2、抓好课堂阅读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图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并引导学生对重要字句多次阅读,抓住本质要点、关键字词、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在此过程中,亦应特别注意有计划的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把读、思、问、记结合起来,努力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再读
这是课后复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复习时经过“回忆再现”,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在课后再读之中得到解决。应强调让学生全面过目,对理解的、记住的部分不必花费很多功夫,对不理解、未能记住的地方要多花些时间。课后再读也包括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不完全的笔记补齐,将记得不准确、不正确的笔记修改过来,力求笔记的完整、正确、实用。使之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成为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4、指导学生做好系统阅读
一般在学完一章内容,或期中、期末复习时,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系统、完整的阅读课本。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
新教材绝不是原有教材内容的章节顺序的调整,它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许多知识得到了更新,更加科学合理,它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也很强,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得过程。在重点知识上设有很多的不同层次的栏目。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以本为本”,让学生过好教材关。
有了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还应该时刻遵循“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原则,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与化学实验室的科学探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开阔学生认识元素与物质的视野、建构更加富于应用迁移价值的认知框架。利用好新教材的各种栏目,让学生渐进地适应高一阶段学习,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较好地完成初、高中的过渡,并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查有梁.课程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期.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