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让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或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顺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 河北省香河县城内二小)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让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或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顺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 河北省香河县城内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