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歌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n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四军歌曲《永远不要忘》
  城市:苏州
  时间:2014年9月18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陈永华
  上午,部队干休所司机陪我们找到了陈永华的家。
  陈永华,江苏洪泽人。1943年,他从抗大八分校毕业后被分到抗敌剧团。这一年,陈永华18岁。这个分校是新四军二师创办的,张云逸兼任校长,罗炳辉兼任副校长。在分校学习,给陈永华留下烙印的,是学校里倡导“敢于为坚持真理挑重担”。
  抗敌剧团的名字,最初是刘少奇、邓子恢定的,后来又改称二师文工团。陈永华在团里乐队拉二胡,此外他还有点文学细胞。日本投降消息传来,淮南根据地雀跃欢腾。随后,团里掀起创作小热潮。陈永华按捺不住喜悦,写了首打油诗交给团里,还上了板报。不久,他就去了安徽的来安支队当宣传干事,后来改行当参谋,投身解放战争的洪流。
  1982年,陈永华离休,时任北京军区装甲兵训练基地司令员。1999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牵头编辑出版了《新四军歌曲》。一天,有战友告诉陈永华,“书里有你写的歌。”陈永华不信,特地找来这本歌曲集,翻到第390页果真有,歌名叫《永远不要忘》:陈永华词,洛辛曲。
  时间虽然过去50余年,陈永华却记忆犹新:这首歌词就是那次他写的打油诗。当时,洛辛是剧团里的音乐指导员,陈永华与他相处三年,很敬重他。写打油诗时,洛辛提示过,面对抗战胜利有两点不能忘:第一点,日本鬼子的滔天罪恶;第二点,八年抗战打败日本全靠中国共产党领导。陈永华记住诗魂,《永远不要忘》写出来了。离开了二师文工团,他与洛辛再也没见过面,压根儿不知道洛辛为他的打油诗谱了曲。
  陈永华感恩洛辛,多方打听,才问到洛辛家的电话。打过去,对方不知是女儿还是儿媳,平静地告诉陈永华:洛辛已经走了。不久,陈永华收到从北京寄来的邮件,里面是一份印有遗像的洛辛生平,是洛辛的家人寄给他的。
  洛辛,浙江丽水人,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并参加新音乐活动,时常为新华日报副刊《时代音乐》撰稿。皖南事变后,他受周恩来派遣,从重庆来到淮南抗日根据地。1945年,他由音乐指导员改任文工团团长。洛辛是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奠基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的首位主任。2002年岁末,担任过总政歌舞团政委的洛辛病逝,这一年,他84岁。默默看着洛辛的生平资料,陈永华流下了眼泪。
  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陈永华写文章纪念恩师洛辛。
  陈永华的家乡,深受日本军队欺凌,为了不当亡国奴,他决然参加新四军。穿越津浦铁路时,从没有坐过火车的陈永华,悄然摸摸铁轨。心想,自己国土上的铁路,国人却没权利坐火车,他恨透了日本强盗。1942年,他在新四军里入了党,陈永华坚信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永远不要忘》这首歌,其实是他的心声。
  70年前,《永远不要忘》在战火中诞生,歌词今天读起来,依然铿锵激昂:“自从芦沟桥炮声响,鬼子强占我家乡,国民党他不抵抗,调转屁股向后拱,哎呀哎呵哎哟呵,大好河山都丢光……同胞们来想一想,八年苦痛多难当,如果不是共产党,百姓哪能得安康,哎呀哎呵哎哟呵,大家永远不要忘……”
  记者感言:艺术源自生活,一首打油诗,不经意成为流传的歌,陈永华今生没有想过。其实,这首歌是他取自生活,又是内心强音。他对日寇怀有深仇,来到新四军觉得只有共产党才是老百姓的救星。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陈永华抑制不住狂喜的激情,把对敌恨、对党亲的满腔心声倾注于笔端。字里行间感情真挚,文句有韵,被文工团的音乐人看上,成了歌。歌,又演绎了他的人生。抗战胜利,他继续跟着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天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直至解放全中国。新的历史时期,他没有停止脚步,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离了休,书写文章,忠告国人勿忘国耻。《永远不要忘》,是陈永华发自内心的忠告。我们也不会忘记:一个新四军老兵70年前留下的歌。
  (责任编辑 党亚惠)
其他文献
1948年11月,这个部队改编为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后,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主攻天津。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的总攻开始了。  天津战役总攻前夜,三四三团四连突击班11名战士在战壕里定下了一个生死约定,如果战斗结束后,大家都幸存下来,就一起到城里的小酒馆喝上一顿,好好庆祝一下。但是,如果有人牺牲了,活着的人每年都要到这里来祭奠死去的战友!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突击班的战士们率先冲出战壕,他们要
期刊
今年3月25日,是我们十分崇敬、亲切的老首长周克玉上将辞世一周年。这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以他光辉的一生和优秀品质,留给我们无限思念和缅怀。  我和周克玉上将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他在总政任常务副主任,我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他曾先后两次率工作组来南京军区部队和军事院校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军区政治部首长指定让我陪同。陪同的日子虽然不是很长,但首长亲切和蔼,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期刊
这是一支诞生鄂豫皖,孤军长征到陕甘,为中国革命立下过特殊功勋的红军部队;  这是一支首战平型关,挺进冀鲁豫,坚持苏北抗战整五年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  这是一支纵横大东北,驰骋下中南,把胜利的红旗插上镇南关的人民解放军部队;  这是一支跨过鸭绿江,连打五战役,与美军7个师交过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  这就是65589部队的前身一一五师。英勇红军团红军纪律歌 1930年初,鄂东红一师一个连与黄麻起
期刊
和平建设时期,65589部队走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之路。一茬茬官兵、一届届班子,不断传承红色基因,不负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传人称号。  20世纪50年代,守岛备战,整编改装。1955年部队参加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受到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20世纪60年代参加入闽备战,开展群众性军事技术大比武活动,团司令部首创参谋“六会”基本功,受到叶剑英元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
期刊
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是“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逐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即“四个全面”)的总设计和总布局,这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今后相当长时期的行动纲领,是我国发展的大格局、大思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个大局,自觉服务这个大局,坚决维护这个大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期刊
4月19日,由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科协于去年9月牵线引进的世界菇中之王——“羊肚菌”,在刘氏科技公司、曾都区何店镇实验基地试种10亩出菌,喜获丰收,填补了我市食用菌种又一空白。  “羊肚菌”是引进的美国优质菌种,其形似龟头状,外皮似羊肚,营养成份高、可抗癌、能保健,种植成本低,操作简单,管理粗放,无须装袋点菌,适合千家万户种植,而且用料省,只需袋料香菇原料的十分之三,拌上菌種,利用麦季闲田直播在地里
期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在徐海东、黄克诚率领下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部队首战平型关,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进而深入敌后,转战华北,发起町店战斗,重创日寇。组建冀鲁豫支队部,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6月,在黄克诚带领下南下华中会师第一团,成为历史上南下八路军与北上新四军的首次会师,最先打通华北八路军与华中新四军的战略联系,完成了冀鲁豫边区向
期刊
人物介绍:  王敬群,1919年出生于江西吉安,曾用名王申蔼。193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十团、第二师五旅十五团政治处主任,第四旅政治部副主任,第四旅十一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转到地方工作,曾任青年团福建省委书记,江西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六合县,国民党大
期刊
人物介绍:  朱兴礼,1926年生,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后改名朱洪。1939年参加新四军,在寿松涛领导的永城独立大队黎明剧团当团员。其父亲朱务平1931年任中共长淮特委书记,因叛徒出卖,1932年11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1938夏,日军侵入皖北,家乡沦陷,我无法读书。没多久,新四军逐渐在豫东发展起来。第二年我听说新四军中有随军学校,就想到那里读书,当时我13岁。父亲朱务平7年前牺牲,祖父
期刊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65589部队首批入朝。先后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和340天的阵地防御战,参加大小战斗45次,先后与美军7个师交手,歼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15000余人。  在这场艰苦残酷的战斗中,这个部队涌现出全歼美军一个连的红一连、龙头洞阻击英雄班的三连四班,2229高地一级英雄班的七连四班等模范集体和“独胆英雄”李富、特等功臣梁庆有、一级战斗英雄倪祥明等英模人物。再次证明该部不愧为一支英勇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