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在徐海东、黄克诚率领下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部队首战平型关,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进而深入敌后,转战华北,发起町店战斗,重创日寇。组建冀鲁豫支队部,创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6月,在黄克诚带领下南下华中会师第一团,成为历史上南下八路军与北上新四军的首次会师,最先打通华北八路军与华中新四军的战略联系,完成了冀鲁豫边区向豫皖苏边区的战略性挺进任务。部队东进苏北,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八旅。在盐阜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中,部队参加盐阜反扫荡,单家港(世明港)战斗歼灭日军240人,是反扫荡以来,盐阜区主力部队杀伤日军最多的一次。因此,一一五师是我军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兼有八路军和新四军战斗历程的部队。
涟水郑潭口战斗
郑潭口是盐阜、淮海两个抗日根据地联系的纽带,也是日伪在五港、大新集、新安镇一线相互联络的咽喉要道。日伪军雄踞其间,百姓深受其苦。1941年8月和9月,八旅和涟东独立团两次攻打郑潭口,由于事先侦察不够,未能摸准据点内的工事,攻击不利,部队主动撤出战斗。
9月20日,对郑潭口发起第三次总攻。新四军八旅二十三团和二十四团兵分两路,警戒堵击涟城、响水口两路敌人的援兵;涟东独立团担任大新集方面的警戒;二十二团担任主攻。一切战前准备就绪,晚7时整,二十二团团长张天云发出了总攻信号。三营营长郑本炎亲率九连全体指战员,由4辆“土坦克”开路,勇猛地向日伪据点冲去。团长张云天带几名警卫战士赶到九连阵地,他一面命令用机枪封锁敌人的火力点,一面命令战士将成束的手榴弹拉了弦塞进炮楼,完成了突击任务。
二营的战斗也打得十分激烈,教导员尹培良率领六连战士对敌连续发动了7次冲锋,连长范得胜率领三个排杀入夹墙,跟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二营六连和三营九连亦采取东、西两面夹击的办法,逼近了日寇的指挥核心。二十二团团长张天云亲临第一线指挥,组织奋勇队爬楼,第一次、第二次都因梯子被打断而没有成功。第三次终于爬到顶层。奋勇队的战士们爬到炮楼的最高处,砍断了太阳旗,插上了红旗。21日下午3时,郑潭口终于被全部攻克。这次战斗部队缴获轻重机枪4挺、长短枪800余支、弹药一批,救出四乡受难群众100余人。
蚌埠卷烟厂的诞生
1941年7月,日伪对盐阜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扫荡,新四军三师营长于金彪和战士高明显、宋长合、姚士安、贺才生等8人负伤,不便行军作战,留在了苏北的益林镇及其附近地区养伤。当时隐蔽在涟水县李维村养伤的于金彪、孙营志、张华(于金彪的爱人)3人,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再加上他们自己动手卷的黄豆叶,抽起来苦涩难忍于是他们借益林镇附近村长赵维新家的房子,购置了3把刨刀,3部手推卷烟机,在这个小村子里办起了一个手工卷烟作坊,从此开始了卷烟生产。他们的卷烟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1943年春,在日伪对苏北第二次大扫荡的间隙里,于金彪等人在师财经处的支持下,从当时设在淮南天长的飞马烟厂购回一部手摇卷烟机,雇用有一定卷烟技术的工人生产香烟,厂址已从小村庄迁入镇西商行,正式成立了东海烟厂。1947年底,上级命令东海烟厂分水旱两路返回苏北。1949年1月,为了扩大生产,东海烟厂遵照上级命令,于3月离开苏北,迁至安徽蚌埠。此后,东海烟厂改称蚌埠卷烟厂。
1940年6月,在黄克诚带领下南下华中会师第一团,成为历史上南下八路军与北上新四军的首次会师,最先打通华北八路军与华中新四军的战略联系,完成了冀鲁豫边区向豫皖苏边区的战略性挺进任务。部队东进苏北,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八旅。在盐阜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中,部队参加盐阜反扫荡,单家港(世明港)战斗歼灭日军240人,是反扫荡以来,盐阜区主力部队杀伤日军最多的一次。因此,一一五师是我军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兼有八路军和新四军战斗历程的部队。
涟水郑潭口战斗
郑潭口是盐阜、淮海两个抗日根据地联系的纽带,也是日伪在五港、大新集、新安镇一线相互联络的咽喉要道。日伪军雄踞其间,百姓深受其苦。1941年8月和9月,八旅和涟东独立团两次攻打郑潭口,由于事先侦察不够,未能摸准据点内的工事,攻击不利,部队主动撤出战斗。
9月20日,对郑潭口发起第三次总攻。新四军八旅二十三团和二十四团兵分两路,警戒堵击涟城、响水口两路敌人的援兵;涟东独立团担任大新集方面的警戒;二十二团担任主攻。一切战前准备就绪,晚7时整,二十二团团长张天云发出了总攻信号。三营营长郑本炎亲率九连全体指战员,由4辆“土坦克”开路,勇猛地向日伪据点冲去。团长张云天带几名警卫战士赶到九连阵地,他一面命令用机枪封锁敌人的火力点,一面命令战士将成束的手榴弹拉了弦塞进炮楼,完成了突击任务。
二营的战斗也打得十分激烈,教导员尹培良率领六连战士对敌连续发动了7次冲锋,连长范得胜率领三个排杀入夹墙,跟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二营六连和三营九连亦采取东、西两面夹击的办法,逼近了日寇的指挥核心。二十二团团长张天云亲临第一线指挥,组织奋勇队爬楼,第一次、第二次都因梯子被打断而没有成功。第三次终于爬到顶层。奋勇队的战士们爬到炮楼的最高处,砍断了太阳旗,插上了红旗。21日下午3时,郑潭口终于被全部攻克。这次战斗部队缴获轻重机枪4挺、长短枪800余支、弹药一批,救出四乡受难群众100余人。
蚌埠卷烟厂的诞生
1941年7月,日伪对盐阜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扫荡,新四军三师营长于金彪和战士高明显、宋长合、姚士安、贺才生等8人负伤,不便行军作战,留在了苏北的益林镇及其附近地区养伤。当时隐蔽在涟水县李维村养伤的于金彪、孙营志、张华(于金彪的爱人)3人,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再加上他们自己动手卷的黄豆叶,抽起来苦涩难忍于是他们借益林镇附近村长赵维新家的房子,购置了3把刨刀,3部手推卷烟机,在这个小村子里办起了一个手工卷烟作坊,从此开始了卷烟生产。他们的卷烟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1943年春,在日伪对苏北第二次大扫荡的间隙里,于金彪等人在师财经处的支持下,从当时设在淮南天长的飞马烟厂购回一部手摇卷烟机,雇用有一定卷烟技术的工人生产香烟,厂址已从小村庄迁入镇西商行,正式成立了东海烟厂。1947年底,上级命令东海烟厂分水旱两路返回苏北。1949年1月,为了扩大生产,东海烟厂遵照上级命令,于3月离开苏北,迁至安徽蚌埠。此后,东海烟厂改称蚌埠卷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