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角下的中西文化比较分析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f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中西文化比较
  作者:陈坤林 何强
  出版社:國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
  ISBN:9787118078336
  定价:34元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而要达成平等和谐的交流与对话,首要的前提就是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因此,中西文化的内涵阐释和比较研究,是值得学者努力的方向;而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求同存异、借鉴融合,则是需要每一个现代人学习并践行的理念。由陈坤林、何强主编的《中西文化比较》一书,为我们系统而全面地剖析了渗透于政治、宗教、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的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与区别。
  笔者在开展吉林省高教学会2019年度高教科研项目“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国际交流学生英语教学评价方法研究”(编号:JGJX201 9D484)的过程中,对本书作了深入研读。全书共十三讲。第一、二讲为总论,通过探究文化的起源和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价值)的不同,揭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也为读者理解第三至十三讲深入讨论的中西方在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科教文化、政治文化、法律文化、文学与艺术文化、建筑文化、社会习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的共性与区别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和背景介绍。
  从中西文化比较的总论中可以看出,河生与海育中西方这一文化起源的差别造就了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的经济初态的不同、臣民家国与公民城邦的政治初态的不同,以及阴阳思维与因果思维的不同,进而催生了中西文化“和合”与“分争”这一基本精神的差别——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中式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而西方文化更注重物我二分和对自然的征服;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式文化倡导群己合一与中庸和平,而西方文化相信人我二分且崇力尚争;在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时,中式文化更讲究身心合一与情理合一,而西方文化更注重灵肉二分与情理二分。
  在对语言、宗教、政治、习俗等十一个方面的中西文化比较的分论中,编者认为,悟性与智性是中西方语言性质的根本不同,修今生还是修来世是中西方宗教文化的根本差异,重“术”还是重“学”是中西方科教文化的根本区别,集权与分权是中西方政治文化不同的根源,“义务”与“权利”的法理本位的偏重是中西法律文化的重要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突出体现在文学特征、艺术特征、建筑审美、社会风俗、服饰审美以及饮食追求等方面。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比较分析中,读者对中西方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有更为客观、系统且深刻的理解,从而对如何汲取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所有积极成果,并且弘扬中华文化中的优势力量,创造更科学、更完善的文化,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总体而言,本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既有专家的深邃思想,又通俗易懂。本书既可以作为以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学生为目标的普通高校应用型专业的文化比较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大众提升人文素养的普及性读物。
  (长春经济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郭羽宁)
其他文献
他们从诗的国度走来,衣袂飘飘。  他们带着历史的深邃与辽远,用或豪迈或温婉,或轻灵或厚重,或清淡或浓丽的笔触,书写了一章又一章特立独行的诗篇,唱响了一阕又一阕此起彼伏的天籁。  在他们的笔下,有驰骋疆场的恢宏,有月夜徘徊的静谧,有泛舟湖畔的闲适,有攀登山岳的奋勇。他们为春花秋月的灿烂举杯畅饮,亦为残荷落日的凄冷叹息踟蹰。宏图大志的昂扬,白首失意的悲叹,仕途坎坷的落寞,报国无门的悲愤,爱情逝去的遗恨
汉字是记录、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中华文化之一种。汉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能读会认几千个汉字,理想的状态是让儿童获得较为全面的汉字认知,即在积累一定数量汉字的同时,养成汉字思维,积淀与汉字相关的中华文化,能够运用汉字进行契合其身心需要的阅读与写作,继而促进认知、情感的全面发展。下面将从汉字认知的视角谈谈识字教材(不含写字)编写的相关问题。  一、汉字认知视角下的教材状况  我们认为汉字认知的
书名:语文德育渗透艺术  作者:白金声  出版单位: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  ISBN:9787503824050  定价:12元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摆在中学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而心理教育是以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语文德育渗透艺术》一书是作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学生语文德育培养体系,旨在使德育内容贴近学
书名:嬗变中的网络语言  作者:楚艳芳  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20348423  定价:77.80元  随着即时通讯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讯息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正潜移默化地被互联网形塑着,也衍生出了一种特殊语境下的网络语言亚文化。一方面,“互联网 语言”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和杜甫的《登高》《九日五首·其一》都是以秋为背景的抒情名作。面对同样的秋色秋声,两位生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气质的诗人,感受有何异同?诗人对自然之秋的感受与个人经历、个体生命价值追求怎样融合,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这些体验又是通过什么传递给读者的?  这则教学设计即以意象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和杜甫的《登高》《九日五首·其一》,分析诗歌意象的独特性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肩负着国家意志的落实,也承载着太多的期待,面临着很多的挑战。现奉上写作教材编写中的思考以及努力构建的写作教学体例特征及方式、写作教材使用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教材编写面临的挑战  2012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现名为教材局)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组织了50人参加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写,25人参与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其中20人负责
书名: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发展研究  作者:白文霞,张小燕  出版单位: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  ISBN:9787518031627  定价:62元  由于科技的腾飞、交通的便利以及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自古以来从未停止过的不同民族、国家以及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愈加频繁与深入。文学,作为不同文化的重要载体及表现形式,对它的解读与理解也越来越呼唤着与时俱进的跨文化视角。英美文学作为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精神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养料。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使得传统文化的复兴有了新的曙光。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要保证文化繁荣昌盛,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而且包含着对事物是非曲直的评价标准,这些道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
从大量的课堂观察看,作文教学指导课一般有三个“缺少”:一是缺少教师提炼整合的精致优美的范文;二是缺少学生对范文的研读感受;三是缺少教师的精要讲析。  作文指导教学资源,主要是“范文”“范式”方面的资源。作文课一定要有合理数量的范文,没有范文的作文指导课是务虚的课。这样的课往往只是让学生说一说,悟一悟,谈谈对生活的感受,然后让学生作文。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激趣”,教学的目的只是让学生“进
总感觉现在有些语文课堂太闹腾了,太过喧嚣。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热闹并不都是坏事,至少说明了学生的参与度高,投入有热情,但有时候课堂上的热闹可能仅仅是一种表象。我们不能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更不能以表象的热闹掩盖内在的空虚。很多时候,课堂上的“静”不仅不是死水一潭,反而是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状态,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语文学习习惯。  有时候,语文教学需要“闹中取静”,需要营造一种“静”界。  静心默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