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短篇小说《枯萎的胳臂》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探析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ngh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理论分析哈代短篇小说《枯萎的胳臂》中的三个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幻想与现实共存、魔法与现实交融,以及象征隐喻、预示、意识流等“魔幻”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研究哈代的魔幻现实写作艺术。研究发现,在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创立之前,哈代在小说中已经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构建了一部魔幻与真实世界相混合的魔幻现实小说,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点及对人们提出的呼唤。
  关键词:哈代 《枯萎的胳臂》 魔幻现实主义
  《枯萎的胳臂》是横跨19及20世纪的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写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在1888年的《布莱克伍德》杂志上,后收录在他的《威塞克斯故事集》中。a虽然故事篇幅不长,却堪称哈代的罗曼史与幻想小说的经典。在这个幻想故事中,哈代将魔幻与现实相融合,运用“魔幻”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拉丁美洲作家创立魔幻现实主义前,哈代已经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魔幻现实主义进行构思及实践,在这部小说中已经出现了许多魔幻现实主义基本特征。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拉丁美洲文坛,成为在世界文学中具有轰动效应的重要现代文学流派。它将幻想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各种表现手法,以鲜明独异的地域色彩为特征b。“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而它的艺术风格来源可以追溯到欧洲更早的时期,即小说中构建的世界既是“魔幻的”,又是“现实的”,之后出现的魔幻现实主义就是以欧洲幻想文学为基础的。在《枯萎的胳臂》中,哈代用浪漫主义幻想文学大胆想象的艺术手法去影射现实,用夸张荒诞的情节去表现现实,践行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雏形。
  一、幻象与现实共存,创造魔幻世界
  魔幻现实主义用艺术夸张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现实”。通过“魔幻”所产生的幻象与现实相融合,将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中,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
  在《枯萎的胳臂》中,哈代描写了梦境、幻觉和现实相混合的魔幻现实情节。挤奶女工罗达遭到农场主洛奇的遗弃后,独自带着儿子过着贫困而独立的生活。听说洛奇要把年轻漂亮的新娘子带回农场,她让儿子去仔细观察并向她描述新娘子的长相。根据描述,她在心里描绘出了洛奇太太的逼真图像。由于白天忧思过度和对洛奇太太格特鲁德的过度关注,夜晚便做了一个奇幻的梦。梦中苍老丑陋的格特鲁德无情地坐压在平躺着的她的胸口上,越压越重,让她无法呼吸,然后还伸出左手向她炫耀闪闪发光的结婚戒指,她拼命地抽出自己的右手,猛地抓住这个鬼魅的左手,迅速往后拧并猛地摔到了地上。她醒来时总觉得这不是梦,格特鲁德真的来过这里,她真切地感觉到格特鲁德的手臂在她紧握的手掌中挣扎——“好像真是有骨头有肉似的”c。就连她儿子都听到了半夜她屋子里发出的声响。“妈妈昨天晚上你屋子里有声音,刚好钟敲两点的时候。”之后格特鲁德来看她和她儿子,露出左臂时罗达看到了她猛力抓过留下的四个手指印。格特鲁德说道:“有一天晚上,在梦中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突然胳臂猛地一疼,疼得厉害,直至疼醒了。钟敲了两点。”
  哈代通过错综离奇的时空设置,将梦境里的空间与现实空间相关联,形成了一个连续空间,成为幻象与现象的连接点d,以成为这部小说中最具魔幻色彩的部分。这种魔法与现实相混合的创作方法,将主观时空和客观时空相混合,构建了一个主客观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创造了魔幻世界。
  二、神话与现实交融,赋予魔幻色彩
  几乎所有的魔幻现实幻想作品都出现过鬼怪、巫术、神奇人物和超自然现象,都带有奇异的传说、怪诞的色彩。在《枯萎的胳臂》中,哈代描述了一個充满神秘力量的世界:有女巫、魔法师,还有巫术、魔法和奇特的治疗方法。
  在小说中,村子的人偷偷把罗达叫作女巫。当格特鲁德的手臂开始萎缩后,洛奇说格特鲁德的手臂“好像是被女巫或者是魔鬼抓住过,把肌肉毁了”。就连罗达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是那个神秘莫测世界里的一个人物,拥有从来没有意识到的超能力,“我能违反自己的意志,对别人施加邪恶的力量吗”? 当格特鲁德找罗达打听魔法师的住处时,说道:“他们说你比附近任何人都更了解他的情况。” 因为“一个女巫会知道魔法师的下落”。
  在小说中,除了有女巫外,还有魔法师。哈代笔下的特伦德法师有着强大的神秘力量,可以把人的瘊子等消掉,在尝试用上百种神秘的药物和驱邪的符咒来冶手都不见效果后,格特鲁德再次拜访特伦德法师。法师让她用胳臂去接触一下上了绞刑的人的脖子,以调理血脉,在进行了过度的血脉调理后,她最终死去。
  在小说中哈代建构了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的世界,将作为人与神世界中介的女巫和魔法师与普通人放在一个世界中,使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以神秘莫测的存在方式交融在一起,赋予魔幻色彩。
  三、魔幻现实的表现手法,制造魔幻效果
  哈代在小说中运用了象征隐喻、预示、意识流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现实的“魔幻”性,以制造魔幻效果。
  (一)象征和隐喻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在《枯萎的胳臂》中,哈代用格特鲁德的“胳臂”象征“女人的美丽”,用“逐渐枯萎的胳臂”象征美丽总会慢慢失去,最后消失殆尽。刚出场时的格特鲁德的胳臂是“粉红圆润的”,几个月后“胳臂开始出现了干瘪的样子”,之后萎缩到只能用吊带吊着的瘫痪状态,最终连肉体都不复存在。哈代借助具体的“胳臂枯萎的渐变过程”形象地表现了抽象的概念——“女人的美丽”的具体流逝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事物逝去的惋惜及伤感,以及对小说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同情。
  隐喻也是魔幻现实作品的常用艺术手法,用一种物体或概念以暗示另一种物体或概念。在小说中,哈代将格特鲁德隐喻为一朵花。开始时她是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朵,年轻漂亮,脸蛋儿就像一个活的玩具女孩一样好看,浅蓝色的眼睛充满灵气,神采奕奕的样子特别可爱。但随着她左臂的逐渐萎缩直至瘫痪,她就像一朵花逐渐枯萎,最后香消玉殒。   (二)预示:贯穿始终的预言
  在小说的情节发展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小说自始至终都充满着预示的神秘气氛。在罗达的幻梦中,格特鲁德“面容歪歪扭扭,一塌糊涂,好像年纪很大,满脸皱纹。那双蓝眼睛冷酷无情地死盯着罗达的脸”。这个又老又丑、冷酷无情的形象成为格特鲁德最终样子的预言,而“罗达把格特鲁德狠狠地摔到了地上”这个情节成为她俩关系最终结局的预言。在小说开头,美丽温柔、心地善良、头脑开明、积极乐观的格特鲁德有着同情心及悲悯心,天真无邪、自带着人性的光辉。一访特伦德法师后,她缩手缩脚、弯腰驼背、板着脸的样子,好像突然变老了,有点像罗达梦中的那张脸。当她在监狱用枯萎的手臂环住罗达儿子尸体的脖子后,罗达突然出现说:“这就是魔鬼在幻梦中显示的意思,到头来你还像是她。”罗达抓住她的左手臂、死命地往后拉并把她頂到墙上,手一松开后,年轻但苍老冷漠、身体虚弱的她瘫在地上、不省人事了。罗达摔她的手法与梦中几乎如出一辙,幻梦和现实在这一瞬间再次重合,应验了罗达在小说开头时做的梦。
  (三)意识流
  小说中罗达经常处于意识流式的思考中,当她第二次看到格特鲁德枯萎的胳臂后,她整个夜晚都处于意识流中:她从 “枯萎的胳臂”这个神秘事件想到了自己的犯罪感增强了;想到了并不反对格特鲁德的美貌稍有一点儿减损,但不希望她健康受损;想到了洛奇再也不会对她有所补偿因为这个漂亮女人;想到了对于格特鲁德的无心篡夺,她已全无恨意;想到了如何保持她们俩的友谊,如何补救这件神秘事件。在小说结尾处,她在牛奶场工作孤独终老。她在挤牛奶时,她的思绪随着交错流下的条条奶流的节奏翻腾悸动。
  四、结语
  在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创立之前,哈代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构建了一部魔幻与真实世界相融合的小说《枯萎的胳臂》。在小说中,他将幻想与现实共存,创造魔幻世界;神话与现实交融,赋予魔幻色彩;运用象征隐喻、预示、意识流等艺术手法,制造魔幻效果。哈代是用艺术夸张的手法反映着当时以男性审美为标准的社会现实。一旦女性美丽不再,容颜老去,就可能遭受被抛弃的命运,因此哈代呼唤人们要关爱女性,不仅爱她们的外在美,更要去欣赏她们的内在美。此外,哈代还赞扬了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呼吁女性自强不息。哈代运用了丰富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对小说里的魔幻现实世界进行构建,形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雏形。
  a李岱:《〈萎缩的胳膊〉中人物悲剧命运探析》,《名作欣赏》2016年第2期,第114—115页。
  b马文佳:《托妮·莫里森〈宠儿〉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12期,第123—124页。
  c托马斯·哈代著,张玲等译:《罗曼斯和幻想故事——哈代中短篇小说集》,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89年版。(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此版本,不再一一另注)
  d王娟:《重建小说中的地志结构——哈代短篇小说〈枯萎的胳臂〉中的空间叙事艺术探析》,《汉字文化》2018年第3期,第77—78页。
  作 者: 王娟,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身处图像时代,中国人努力在“形而下”的感性生存和“形而上”的价值意义这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综合,并潇洒实现了这样的综合。中西文化不断碰撞,“潇洒”的精神也在输出,但是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潇洒”的单词,究其原因,“潇洒”是中国人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的反映,是中国人对人的精神自由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特有反思。  关键词:潇洒 出世 入世  我们已处于一个图像时代,人类的感性欲望和感性生存得到重新
期刊
摘 要: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一种新的电影范式——景观电影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雪人奇缘》作为一部上新的景观电影,同时具有好莱坞风格与中国氛围,是資本全球化及文化全球化的结果。影片既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中国当代城市的现代风貌及市井风情,随着场景的转换也展示了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这些中国“景观”,是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的体现,在《雪人奇缘》中具体体现为传统的“归家文化”及不屈不挠、团结友爱、自强不息
期刊
摘 要:综观近四十年来国内关于凯特·肖邦的研究,其中的翘楚当属江苏大学万雪梅教授的多篇论文以及两部专著。其最新出版的《觉醒——凯特·肖邦作品新论》立足于中国文化立场,借鉴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对凯特·肖邦多部作品的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赏析。既传承了西方经典文学研究的成果,又从作品中挖掘出凯特·肖邦研究的当代中国的道德伦理价值和美学价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彰显出了中国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者的责任和担当。 
期刊
摘 要:白先勇在《台北人》中塑造了一批沉湎过去,活在记忆中的“大陆客”形象;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则塑造了一个依靠感觉来生活、精神空虚迷茫的过气女模特——米亚。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作家都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他们用色彩建构了一个独属于一类人的“华丽末世”,流露出深深的苍凉感和两位作家对历史时间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关键词:《台北人》 《世纪末的华丽》 色彩 末世  台湾作家白先勇被称为台湾现代小
期刊
摘 要:戏剧具有文学性的同时兼具舞台性,其舞台表演的即时性对戏剧翻译提出“可表演性”和“可言说性”的具体要求。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的认知环境随之变化,更突出了戏剧翻译的复杂性。《长夜漫漫路迢迢》的台词中使用大量的文学引用、俗语谚语等具有文化特性的表达,如何使观众在即时的条件下以最小的努力获取充足的语境效果,达成最佳关联是译者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长夜漫漫路迢迢》两个译本为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
期刊
摘 要:娜塔莎作为《战争与和平》中的女主角,经历了由跳脱飞扬的诗意少女转变为平庸黯淡家庭主妇的人生历程。有别于将其高度理想化的男权主义视角与认为其乃男权文化渐进阉割产物的传统女性主义视角,本文提出“断裂说”,从作为娜塔莎“自为存在”三重表征的歌舞意识、反叛意识、自恋意识的突兀消亡来论证这一人物形象在进入婚姻家庭阶段后产生的巨大断裂,同时尝试从托尔斯泰保守的女性观与特殊时代下形成的矛盾世界观等角度探
期刊
摘 要:仡佬族文人李渭是明代中后期阳明后学的核心人物之一,阐发了以“仁”为宗的心学理论。其诗歌创作注重意境与理趣,散文创作善于缘事发理,均颇具特色。  关键词:李渭 心学理论 诗文创作  关于仡佬族古代文人文学创作的记录明代之前鲜有典籍文献可查,至明代方有文献记录。清代学者莫友芝在编纂《黔诗纪略》时即指出:“黔自元上而五季,皆土官世有,致汉唐郡县,几不可寻。英流鲜闻,安问风雅,逮有明开省增学、贡士
期刊
摘 要:互文性是研究《圣经》与中国文学之关系的一种有效理论,《圣经》对中国文学影响的表现之一为故事的挪用。史铁生与基督教的关系,体现在文本的互动关系中。《我的丁一之旅》借用《创世记》探讨人性本质,表达心魂在人形之器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又借助约伯叙事探究苦难根源和信仰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精神之爱。以互文性视角探讨史铁生与基督教的关系,应立足客观,既不能将基督教文化简单复刻到史铁生的思想中,又不
期刊
摘 要:观察类真人秀成为炙手可热的节目形态,《做家务的男人》是其中的代表作。该节目中出现演播室场景、真人秀场景和应用场景三种类型,多场景设置中从节目长时间曝光、嘉宾前后台界限不明和信息平台多元开放的角度分析私人领域前台化的问题,提出场景建构的优化策略,以期思考如何优化节目中的场景建构,从而缓解嘉宾私人领域前台化的问题,是一次对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良性探索。  关键词:《做家务的男人》 场景建构 公共
期刊
摘 要:贛南师范大学精心打造的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生动演绎苏区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其中的第四篇章音诗画《八子参军》,在叙述视角、舞美道具、客家音乐元素等方面有很多独特之处,彰显出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独特的艺术贡献与美学价值,对于我们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精神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八子参军》 音诗画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苏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