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塑《白鹿原》创作往事

来源 :延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nl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到陈老师去世的消息时,我们一行人正在秦岭深处考察古村落,我坐在一处老屋大门前漆黑的石头上,久久不能起立…
  记得初次和陈老师见面是1998年,在西安的签名售书现场,也是陈老师获茅盾文学奖不久。那天,我新买了本《白鹿原》,带着我创作的一件小说人物形象陶塑,排队等候陈老师签名。到了跟前,我说:“陈老师,我叫李小超,老家礼泉的,你看这像谁?”陈老师先是为之一愣,随后脱口而出答道,“白嘉轩”。我听后很开心的向陈老师说,我在礼泉老家正把他的小说《白鹿原》变成场景式的一组组的陶塑,估计再有一半年时间就会完成,到時想请他去看。陈老师说:“好!我一定到礼泉来看!”
  创作陶塑《白鹿原》的想法,源自1993年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哥从西安给我带回一本《白鹿原》,说这本书值得好好看,里边的人物和描写关中道上的生活场景和我这几年创作的乡村题材陶塑很相似,好好读一下陈老师的《白鹿原》,对我的创作帮助会很大。接下来的日子,我在老家院子的厦房里开始读《白鹿原》,十几天阅读下来,我不但看到小说里每个主人公从里边走出来,每个场景更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眼前浮现,让我激动不已。恍惚间看见他们好像在墙角一大堆红胶泥里站着,等待我把他们一个个拉出来。
  转眼到了1994年春天,我开始有意识的走访关中的老村庄,研究考察房屋建筑风格及各式各样的生产农具、生活器具,观察乡里人的生活状态,用了近两年时间做了大量的文化考察笔记和速写。在反复熟读《白鹿原》同时,创作陶塑《白鹿原》的框架越来越清晰了。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鹿三、黑娃、田小娥、白灵,这些众多的人物形象伴随着白鹿书院、忙罢看戏、白灵满月、交农事件、镇压黑娃、朱先生葬礼等近八十多组场景式的雕塑草图勾画出来了。
  1996年深冬,白茫茫的大雪覆盖了整个的村庄,我在自己简易的工作室里生起炉火,进入到《白鹿原》陶塑真正的创作阶段。
  时间一天天流逝,《白鹿原》里众多的人物和立体场景雕塑,一天天摆满工作室的角角落落,我深感自己像一个舞台话剧导演,按照既定的轨迹安排雕塑人物的命运,让他们穿插在我已布局好的场景之中。
  到了1998年下半年,陶塑《白鹿原》系列创作总体进展顺利,已完成过半。签名售书现场和陈老师的这次见面,坚定了我的创作热情,他的肯定和鼓励,也印证了用雕塑这种艺术手法表现《白鹿原》的可行性。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和陈老师多次联系,交流创作中的一些困惑和想法。陈老师每次谈完最后都会说:“你按你的想法去做,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乡下老家的工作室、卧室、后院临时搭建的柴棚里,都塞满了《白鹿原》里大小不等的场景及雕塑人物。在后院砌起的柴窑几年炉火不息,阴干的泥塑人物,场景,道具装进窑口,一个多礼拜后出窑,变成一件件陶塑作品。家里的火柴很快烧完了,邻里之间的柴火烧的也差不多了,只好让亲戚朋友帮忙用车子拉些柴火过来。
  1999年末,新世纪之交,我拨通了电话给陈老师,说:“陶塑版《白鹿原》已创作完成,您抽空过来看看!”陈老师回答说:“好!我这几天就过来!”
  在一个干冷的早晨,陈老师带着西安电视台的记者毛安秦一行人来到了我礼泉的老家,一进门他就被满院土黄色的雕塑群震惊了,走到朱先生葬礼雕塑群前,他激动地向记者们介绍:你看,这是朱先生,这是白嘉轩……记者们也被这样的艺术景观所感染,积极地投入到拍摄与采访之中。在接受采访时,陈老师说:这些雕塑展现出故事发生的氛围和人物个性,惟妙惟肖,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见。对于自己并不熟悉的雕塑领域,陈老师从不擅发评论,而总是抱着欣赏、鼓励的态度,其大家风范令人敬佩、感动。
  2000年,陶塑《白鹿原》在西安首次展出,各大媒体给予了很大关注,紧接着受邀在德国进行了为期半年多雕塑展览。2003年在咸阳图书馆展出时,陈老师一行专程从西安赶来。它在开幕式后的雕塑作品研讨会上说到:这是我第一次全面地欣赏这组庞大的雕塑群,气势很是震撼,让我很受感动!过了一个多礼拜,陈老师打来电话说陶塑《白鹿原》可以在当年三月份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进行一个月的展览。咸阳展览完不久,他多方协调、联络,陶塑版的《白鹿原》从咸阳启程,2003年3月1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展出。《白鹿原》小说本身的艺术魅力,给了我的雕塑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白鹿原》小说在全国的巨大影响,也使得这组源于小说的陶塑作品备受赞扬。可以说,在我塑造《白鹿原》的同时,陈老师和他的《白鹿原》所给与我的文学滋养,也塑造了我的雕塑。雕塑和《白鹿原》的结合,当时还在媒体上引出了一个新名词:陶塑小说。展览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做了专题报道。随后,我携带陶塑版《白鹿原》又受青岛雕塑艺术馆的邀请,当年的四月下旬在青岛展出。七月,又在南京艺术中心展出。
  创作系列陶塑《白鹿原》是我雕塑生涯中一段十分宝贵的经历。我有幸结识了陈老师并得到他的帮助、教诲,有幸相遇了当代文学的巨著《白鹿原》,这一切让我终生受益,想起来至今心存感念。令人欣慰的,白鹿原系列雕塑,先后被多家艺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围城打夯》六组,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白鹿书院》,德国慕尼黑艺术中心收藏《白鹿原》人物系列雕塑作品,青岛雕塑艺术馆收藏《忙罢看戏》,陈忠实文学馆收藏《白灵满月》等等。他们在不同的地方流传于世,也算作是对陈老师最好的纪念!
其他文献
黑白的路上,我不愿成灰。茉莉花开的季节,淡淡的花香漾起一个小小的梦,深入稚幼的心。当时的我以为那样一个“小小”的梦,应该很快会实现。我坚定不移地相信。每一个打了无数
我伫立在老屋门前,屋顶上的瓦片如老人谢了顶的前额,稀稀疏疏的,左一个洞,右一个窟窿,那是野猫和老鼠打斗留下的杰作。土墙斑斑驳驳,东倒西歪,几根碗口粗的木头顶着歪墙,风一吹,泥土簌簌落地。高耸的大门饱受日晒雨淋,岁月风化,门上结满一层厚厚的尘埃,不忍细看。  我重重地推开门,“嘎吱”一声脆响,尘土四溅,我弹了弹身上的灰,心情沉重地走进老屋。屋内空空荡荡,杂七杂八的农具,几根干瘪干瘪的玉米棒子;几个风
2016年4月29日清晨,我在新纪元公园晨练,同事王建民打来电话,怯怯地问:“网上说陈忠实老师不在了,你看到了吗?是不是真的?”急忙打开微信,果然有“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
我面前有两本新书,一本是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赤子丹心——老归侨范泽川精彩人生》,另一本是由文采风华藏书出版的《琼侨抗战风云录》,两本书的作者为同一人:韩启元。这两
“梦想”是张嘉骅童话的一大主题。在这一类“织梦”的童话中,张嘉骅写作的独特性主要展现在三个方面:从故事情节和人物(事物)的设置展开浪漫的想象;以景物描写、意象选取烘
小时候,选择是一颗小小的糖果,我在期待,爸爸不给买。一日,路过某糖果店,我再也走不动了。这里瞅瞅蝴蝶形状的软糖,那里看看一圈一圈的棒棒糖,转来转去,最终还是把渴求的小眼
……,……。王固本,还有黑大牙,还有王够本,被困在了井下,石头卡住了他们的身体,动弹不得。黑大牙劲大,吭的一声挣脱了脑袋,接着是王够本,最后是王固本,也相继挣脱了脑袋。三
一切已成定局。一切都模糊而疾速地远去:城市、森林、山川、亮晃晃的河流、蓝幽幽的炊烟……唯独那尖锐的遗憾仍闪着寒光,箭一般贯穿王众的魂魄:究竟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这个
深夜,独自驱车十二公里,抵达大鹏的较场尾民宿,赶上较场尾周末的夜。像是赶赴一场盛宴,带着内心的欢喜和幸福。周末,较场尾的夜是温热的,充满人气,疲惫的人们走出城市,涌入紧
大学冬至白头风雪上长安,短褐疲驴帽带宽。——清·昊伟业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唐·杜甫Dong Zhi Da Xue大雪冬至阴阳合历廿四节气大雪大,即多,范围广雪,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