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尊重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赏识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素质教育理念下人性化、人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将赏识教育有效地融入班级管理中,在承认、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利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认可,最终帮助后进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激活学生的活力等,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特以中学班级管理作为研究中心,对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赏识教育;班级管理;现状;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85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过赏识、认可、肯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最终达到强化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目的。
一、中学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一)班级管理理念滞后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班主任在强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标准,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最终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调查中显示,一些中学班主任在開展班级管理时,依然束缚在陈旧、滞后的理念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心,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等,并且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育人理念下,根本无法实现当前的育人标准,满足预期的班级管理效果。
(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必须要尊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但就目前而言,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认为学生只要遵守班主任的命令即可,要求学生必须要服从班主任,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根本没有发言权、没有参与性,致使班级管理效果不佳[1]。
(三)班级管理方法科学性不足
在当前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展管理,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未得到体现,单一化的管理手段,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四)管理内容程序化
在以往的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内容比较陈旧,以学生的学习、纪律作为重点。在这种程序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就会导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产生严重的隔阂,甚至导致学生虽然在表面上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呈现出乖巧、听话的现象,但其内心深处却存在非常强烈的反抗意识。另外,在程序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对学生管理的关注点比较单一,不够全面、不够客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沟通不够恰当
有效、科学的沟通是强化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否则,一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方式不够恰当、沟通内容不科学、沟通比较少,就会致使班级管理效果非常低效化。结合当前的调查显示:中学班主任在与后进行沟通时,常常是命令式的沟通方式,以批评和教育学生作为主要的沟通内容。这种沟通模式严重制约了班级管理的成效[2]。
二、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
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一定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唯有被人观察、发现,才能被感知到。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关心升学率,关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文化成绩好的学生则会常常受到表扬,而那些成绩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少受到班主任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班级中优秀生的成绩越来越优秀,成绩差的学生则越来越差,致使班级中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实际上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闪光点,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挖掘,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爱护。只有做到这一点,所有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最终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二)营造氛围,创设共赏的管理情境
在赏识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强化班级管理有效性,教师可给学生创设一个群体赏识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赏识教育中。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其内心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更强。因此,在赏识教育的背景下,单纯地依靠教师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等,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加强班级管理时,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群策群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群体赏识情境,借助赏识的力量,创建一个情感交融、心灵交汇、充满友爱的良好班集体,进而推动赏识教育的开展,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具体来说,在借助共赏管理情境时,针对班级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其展开表扬、鼓励,激发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为班级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在这些优秀学生的影响下,还会发挥其榜样的价值,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
(三)善于发现学生个性,为赏识管理奠定基础
发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开展赏识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因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异性的教育管理策略,并结合赏识教育的原则对其展开教育,最终构建出全新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进入课堂学习中;另外,班主任在借助赏识教育开展班级管理时,还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其提供一定的学习空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具体来说,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其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针对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来说,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运动会中;针对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可指导其参加到校园举办的绘画比赛中;针对具有写作特长的学生来说,指导其参与到学校、县级、市级的各种写作比赛中。可以说,在赏识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必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其在锻炼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班级参与程度[4]。 (四)建立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进步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都含有数十名学生,但是学生的性格、脾气、学习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中学班主任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必须要具备极强的针对性。因为针对性的赏识教育可最大限度体现出赏识教育的价值,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并被他人认可等。基于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途径,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寻找学生的优点,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具体来说,有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成绩有所进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已经逐渐改掉了上课开小差的毛病。基于这一现状,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就可以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将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使得学生在清晰的对比中,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以及其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另外,在赏识教育背景下,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设计“进步奖”“全勤奖”等,最大限度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加强赏识教育的尺度,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
在赏识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不能一味简单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等,还要关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缺点、错误和不足等,并对其进行大胆批评,最终促使学生在科学的管理中,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在赏识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必须遵循“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原则,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批评模式;同时,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还要对赏识的尺度进行科学把握,将批评与赏识有机结合到一起,以免一味地赏识、一味地批评。一味地赏识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一味地批评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自负心理等,致使班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制约班级管理效果。因此,在赏识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应是在赏识的基础上,科学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成长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六)润物无声,关爱学生
赏识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强化学生班级管理时,还必须要坚持“润物无声”的原则。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必须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尊严等进行尊重,还要真诚地帮助學生,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多给学生一份鼓励、一份赏识,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希望等。因此,在赏识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坚持不留痕迹的原则,借助润物无声的方式,通过赞许的眼神、真诚的微笑、真诚的赞许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赏识,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另一方面,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还应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赏识方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成长。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途径。因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应立足于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唯有在尊重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借助多样化的赏识教育途径,才能够不断提升班级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贵元.探讨赏识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价值[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95.
[2]吴晓梅.让赏识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103.
[3]舒丽.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9(11):66.
[4]张飞雄.赏识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下),2019(3):210.
[责任编辑 谷会巧]
关键词:赏识教育;班级管理;现状;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85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过赏识、认可、肯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最终达到强化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目的。
一、中学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一)班级管理理念滞后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班主任在强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标准,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最终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调查中显示,一些中学班主任在開展班级管理时,依然束缚在陈旧、滞后的理念下,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心,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等,并且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育人理念下,根本无法实现当前的育人标准,满足预期的班级管理效果。
(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必须要尊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但就目前而言,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认为学生只要遵守班主任的命令即可,要求学生必须要服从班主任,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根本没有发言权、没有参与性,致使班级管理效果不佳[1]。
(三)班级管理方法科学性不足
在当前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展管理,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未得到体现,单一化的管理手段,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四)管理内容程序化
在以往的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管理内容比较陈旧,以学生的学习、纪律作为重点。在这种程序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就会导致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产生严重的隔阂,甚至导致学生虽然在表面上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呈现出乖巧、听话的现象,但其内心深处却存在非常强烈的反抗意识。另外,在程序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对学生管理的关注点比较单一,不够全面、不够客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沟通不够恰当
有效、科学的沟通是强化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否则,一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沟通方式不够恰当、沟通内容不科学、沟通比较少,就会致使班级管理效果非常低效化。结合当前的调查显示:中学班主任在与后进行沟通时,常常是命令式的沟通方式,以批评和教育学生作为主要的沟通内容。这种沟通模式严重制约了班级管理的成效[2]。
二、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
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存在一定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唯有被人观察、发现,才能被感知到。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关心升学率,关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文化成绩好的学生则会常常受到表扬,而那些成绩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少受到班主任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班级中优秀生的成绩越来越优秀,成绩差的学生则越来越差,致使班级中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实际上每一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闪光点,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挖掘,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爱护。只有做到这一点,所有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最终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二)营造氛围,创设共赏的管理情境
在赏识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强化班级管理有效性,教师可给学生创设一个群体赏识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赏识教育中。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其内心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更强。因此,在赏识教育的背景下,单纯地依靠教师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等,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加强班级管理时,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群策群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群体赏识情境,借助赏识的力量,创建一个情感交融、心灵交汇、充满友爱的良好班集体,进而推动赏识教育的开展,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具体来说,在借助共赏管理情境时,针对班级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其展开表扬、鼓励,激发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为班级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在这些优秀学生的影响下,还会发挥其榜样的价值,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3]。
(三)善于发现学生个性,为赏识管理奠定基础
发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开展赏识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因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异性的教育管理策略,并结合赏识教育的原则对其展开教育,最终构建出全新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进入课堂学习中;另外,班主任在借助赏识教育开展班级管理时,还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其提供一定的学习空间,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具体来说,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其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针对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来说,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运动会中;针对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可指导其参加到校园举办的绘画比赛中;针对具有写作特长的学生来说,指导其参与到学校、县级、市级的各种写作比赛中。可以说,在赏识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必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其在锻炼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班级参与程度[4]。 (四)建立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进步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都含有数十名学生,但是学生的性格、脾气、学习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中学班主任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必须要具备极强的针对性。因为针对性的赏识教育可最大限度体现出赏识教育的价值,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并被他人认可等。基于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途径,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寻找学生的优点,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具体来说,有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成绩有所进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已经逐渐改掉了上课开小差的毛病。基于这一现状,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就可以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将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使得学生在清晰的对比中,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以及其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另外,在赏识教育背景下,班主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设计“进步奖”“全勤奖”等,最大限度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加强赏识教育的尺度,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
在赏识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不能一味简单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等,还要关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缺点、错误和不足等,并对其进行大胆批评,最终促使学生在科学的管理中,实现学生的良性发展。在赏识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必须遵循“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原则,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批评模式;同时,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还要对赏识的尺度进行科学把握,将批评与赏识有机结合到一起,以免一味地赏识、一味地批评。一味地赏识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一味地批评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自负心理等,致使班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制约班级管理效果。因此,在赏识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应是在赏识的基础上,科学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成长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六)润物无声,关爱学生
赏识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强化学生班级管理时,还必须要坚持“润物无声”的原则。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必须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尊严等进行尊重,还要真诚地帮助學生,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多给学生一份鼓励、一份赏识,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希望等。因此,在赏识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必须要坚持不留痕迹的原则,借助润物无声的方式,通过赞许的眼神、真诚的微笑、真诚的赞许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赏识,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另一方面,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还应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赏识方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成长。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途径。因此,班主任在强化班级管理时,应立足于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唯有在尊重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借助多样化的赏识教育途径,才能够不断提升班级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贵元.探讨赏识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价值[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95.
[2]吴晓梅.让赏识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103.
[3]舒丽.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9(11):66.
[4]张飞雄.赏识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下),2019(3):210.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