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告诉我们,只凭一本教材和一本参考书已经愈来愈难把语文教好。教学要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已经是语文学习能力中重要的一项,并倍受人们关注。因此,教学中,应将语文课外教学资源扩展到生活各个角落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特有的魅力。本文仅就在初中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用各类材料为我所用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引用 兴趣 课堂气氛
  
  教学是一种艺术,诗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诗意。语文课应该是诗意的载体、诗意的呈现。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价值旨趣和情理,它能更直接、更深邃地蕴涵着语文教育的真义。为此,很多语文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他们的双眼还注视着相关的名人名言、名诗名句、格言谚语、成语典故、故事寓言等资料,随时撷取所需,融人到教学中去。讲一堂语文课,就像写一篇文章。写文章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旁征博引,文章会文采飞扬,令人耳目一新。但如果不加剪裁,引用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就会适得其反。讲课亦然,课堂上如果引用精当,就能以一当十,画龙点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具体操作呢?
  一、叩人心扉——亮出漂亮的凤头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怎样使一堂语文课妙趣横生,教师的导语设计显得举足轻重。因为,它可以先声夺人,引人人胜,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气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新颖别致的“好”的开端牵引学生“曲径通幽”。“渐入佳境”,顺畅地走进课堂,领略课文的精彩。学习《斑羚飞渡》时,我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天,森林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很猛,一大群蚂蚁被大火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眼看他们就要被大火吞灭。这时在一只大蚂蚁的示意下,他们迅速地聚拢在一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成了一个大球。大球快速滚出了火势的包围,大火烧死不少蚂蚁,但一部分因此得以存活。在生死关头,小小的蚂蚁这种牺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举动深深震撼了我。今天,我们将来看看沈石溪笔下温驯可爱的斑羚经历的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悲壮的一幕。寥寥数语,学生的兴趣之火已被点燃,情感的翅膀也渐渐翕动起来,为文本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学生已被带上了难忘的旅程。
  二、拨人心弦——凸出丰满的猪肚
  在教学过程中,别具匠心地巧妙穿插材料,如游龙走蛇,可碰撞出疑点,可活跃课堂气氛,可抒发激情,从而推波助澜,达到高潮。如教学《鱼我所欲也》时,学生认为“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有悖于常理,在他们看来,乞讨的人是不会在乎施与者的行为是否合乎礼仪的,大街上的乞讨者就差点到路人兜里抢东西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把故事娓娓道来。有一年,由于庄稼歉收,路上的乞者多了起来。一天,一个面黄肌瘦的青年在一户人家的篱笆外徘徊,却难以启齿。主人见了,上前问道:“我想请你帮忙把这堆砖搬到房后去,当然,我会请你吃饭作为报酬,可以吗?”男青年爽快地答应了。不久,他吃饱了饭,带着健壮的身体和自信上路了。在那年剩下的日子里,这堆砖被不断地搬来搬去,每一个处于困境中的乞者都心安理得地吃了主人的食物,渡过了生命中的难关。故事讲完了,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乞者,你希望得到哪一种帮助?为什么?”学生们恍然大悟。最后,学生总结出:对于宁舍生而取义的人来说,他是断然不会吃嗟来之食的。小小的一个故事,让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为他们扫清了疑云,提供了最好的思想跳板。当教学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有学生读完后,不以为然的说:“一间破旧的屋子,也值得这样大写特写?”我讲了这样的故事: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陷害贬到安徽和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知县看人下菜,见刘是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不但无怨言,反而高兴的在门上写着“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差役把刘的住处迁到北门,房子由三间减到一间半。可那附近垂柳依依,刘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到“垂柳青青江边水,人在历阳心在京”。那知县得知后又将他迁到县城中部,且只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想那狗官实在其人欺人太甚,于是愤然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学生恍然大悟。既了解了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趣,更为他高洁傲岸的风格所折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授课中的引用,可以是故事笑话,可以是诗词歌曲,可以是链接的文章,可以是相关的图片、影视……总之要简洁,力求为主题服务,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小步轻迈,徜徉在文本的花园里,去观赏其中的画意诗情,去聆听作者的莺歌燕语,去触摸文章的丰厚意蕴,去升华自己的真情实感,何乐可比?
  三、动人心魄——甩出劲猛的豹尾
  在授课结束前,巧妙地引用材料,可使课堂韵味悠长,耐人寻味。在快结束《行路难》时,我引用了李白另外一首诗中的名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然后顺势讲到正是世路的艰难,正因李白视王侯为粪土,傲视权贵,天耐乎来不上船,他才飘然而去,仰望庐山飞瀑,俯拾香山红叶,扁舟泛三峡,仗剑越蜀道,月下起舞,把酒临风。“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才成就了千古诗仙,万世流芳。课堂是余音绕梁,学生是回味无穷!语文老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学问,做人;还有做学问的方法、技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的教师平时广泛涉猎,涓滴积累,善于采集,就能占有丰富的材料,拥有一片浩瀚的海洋。当你泛舟于海,俯仰流连,用心去采撷那朵朵浪花为我所用时,我们定能妙语连连,舌绽莲花,口吐锦绣。相信那样的课堂定会蜂飞蝶舞,别样精彩。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要使们的课堂精彩纷呈,我们就要巧妙地引用运用课外各种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传授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能力,这样才是真正用教材教。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展开教学对话,深化英语学习,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化英语学习的教科书,以及延伸英语课堂等方面的探索,来论证教师以怎样的教学行为来响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促使学生学习的深化、活化和个性化,最大限度的去延伸英语学习的课堂,实现知识的建构,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英语学习 主人 深化 活化 个性化 延伸    一
期刊
摘要:高效的思品课教学要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需做到:1、强化目标意识,以目标指导教学,引领“互动”。2、优化教学设计,采取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3、内容贴近生活,吸引学生“动”起来。4、课堂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  关键词:有效教学、互动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
期刊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 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本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对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
期刊
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我的做法是:  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兴趣培养 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语文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进
期刊
摘要:乐感的培养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学生乐感差成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绊脚石。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至少从四个方面进行培养,一是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加强学生的听音练习;三是加强学生的节奏练习;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乐感 基础知识 视唱 节奏练习 音乐欣赏    我们的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不论是感受与鉴赏还是表现,都必须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聆听音
期刊
【内容摘要】有感于平时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该说的时候说不出来,该读的书不爱读,害怕、不会写作文。我想:老师们抱怨时,是否深入思考过,学生为什么这样?是否反思过自己,这是否与老师有关?可曾反省过:作为语文老师也应抓抓自己的听说读写,成就一个充满魅力的语文老师,“听说读写”何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听说读写  “听说读写”原是《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本要求。
期刊
语文是一门能激发学生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感情交流的工具性学科,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些功能的发挥却不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特别是作文,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这与语文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更是大相径庭,直接阻碍着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作文进入了“套用模式,写所非想”的误区。邹静之在《女儿的作业》一文中指出:“她的作文几乎是假话,假感
期刊
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问代替了学生的问,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结果学生学的枯燥无味。这种教学过分强调和突出他主学习这一方式,从而使学习异化成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样,课堂气氛怎么能够活跃起来,学生的能力又怎会提高呢?  由此看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本次课程改革就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十一课《同学友谊要珍惜》,属于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教材由“美好的回忆”、“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都是平等的”、“发生矛盾怎么办” 与“我们一起来解决”五部分组成。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包括“美好的回忆”、“发生矛盾怎么办” 与“我们一起来解决”。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会解决与朋友的交往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