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尘见金勾连生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寓言故事趣意盎然、微言大义,中低年级在开展课外阅读时会广泛选取其中的内容,但是大多数学生阅读寓言都是浅尝辄止。在这样的状况下,相对成熟的寓言故事导读范式能有效指导教师开展寓言故事的读中指导,本文正是对该种范式进行的实践研究与总结提炼。以“趣读四部”明确小学中低年级寓言读中指导课的合理序列,并举例分析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寓言;读中指导;“趣读四部”
  
  对于小学年级学生而言,课外阅读属于必不可少的实践内容。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低幼,理解能力也较弱,更适合阅读短小、浅显、有趣的内容,于是寓言故事便走进了大家的视野。《鹬蚌相争》《拔苗助长》《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等篇目收录在苏教版语文教材,老师们常以这些篇目为契机,鼓励学生把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延伸到课外。
  一、 扫描——“错位解读”问题纷呈,迷思重重
  寓言故事属于较为常见的阅读内容,但相应的理解程度却颇高,不仅需要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深层次地挖掘寓意,形成相应的思想感悟。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阅读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寓言故事往往言简意深,很多时候都不能够做到全面地理解,反而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认知。纵观现阶段的寓言故事导读课堂,教师对于读中指导的应用较为广泛,但这样的指导实践依旧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 深挖寓意而少了趣味
  寓言故事不仅有着趣味性,而且包含着深层次的寓意,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但有不少学生,为了寓意的深层次挖掘而相应地舍弃了故事的趣味性,使得整个阅读变得相当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注重理解而缺乏实践
  在寓言故事的最后,往往都会对寓意进行简单的说明,虽然很多学生表示已经对寓意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却很难加以应用,尤其体现在成语应用和语言交流上。
  (三) 类比纷呈而迁移缺失
  在寓言故事的读中指导当中,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往往会选择类似的寓言故事,并将之进行比较,或是中外语言比较。这个过程忽略了寓言的读中指导课应该从“趣”中来,到“趣”中去的特点,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 诊断——“趣读四部”化解疑难,越读越明
  (一) 畅所欲言:在“主题讨论”中碰撞
  新时期的读中指导,需要强化主题讨论,加強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共同发现学生寓言阅读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畅所欲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学生将他们的困惑和不解充分地表达出来,教师才能够给予相应的看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组织一些有效的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在主题讨论当中回顾、表达、交流彼此的意见和想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合理地进行引导,提供给学生最为完善的阅读方法。
  比如,在阅读《叶公好龙》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叶公到底喜不喜欢龙?”作为指导课堂的主题,然后与学生展开相应的交流讨论。而通过对这篇故事的阅读,学生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叶公并不喜欢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回答提出问题:“那他为什么要收藏那么多关于龙的物件呢?”接下来便可以由学生表达他们的不同看法,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细致的讨论,学生会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只是习惯于装出一副喜欢龙的样子。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故事的寓意进行阐述: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懂得,叶公虽然装出一副非常喜欢龙的样子,但其实并不喜欢。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不缺乏,他们会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虽然这样的主题讨论较为简单,但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最为明显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索和思考,学以致用,更加准确地去判断一件事物,不会被表面的假象所轻易蒙蔽。
  (二) 点石成金:在“已知范畴”里创生
  读中指导,在于学生的读和教师的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学生的阅读实践思想。教师在新时期的寓言故事读中指导中,应当对学生善加点拨,不仅要让学生思考不同寓言故事的寓意所在,还要尽可能读到原先没有读到的细节,如中国寓言的寓言风格:以人为主题,短小,含蓄,意义隽永。外国寓言多以动物为主角等等;或是让学生原有的感悟更深刻,完善学生的阅读思想。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见解,需要以宽容的态度加以对待,不能因为与本来寓意相左便加以批评,转而需要通过侧面进行引导,如选择在学生所得思想上的反向提问,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或是使得学生的思维在寓言阅读中得到发展,比如辩证思维。
  以《三人成虎》为例,尽管这个故事较为简单,但学生却很容易出现不同的思想。如一部分学生会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其实并不聪明,仅仅因为三个人声称市集中来了老虎,便选择了相信。这样的状况仅仅会存在于故事当中,在现实里并不可取。对于学生的这一思想,如果采取与之相悖的思想进行指导,学生不容易形成正确的认识,反而可能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在学生所得思想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如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指导:这里的三指的其实并不完全是“三个人”,而是“多个人”。假设故事中的主人公很聪明,不会受三个人的哄骗,但如果是有多个人都告诉他市集中来了老虎,你说他会不会相信呢?接着便可以由学生展开相应的思考,发现这篇寓言的趣味性和现实含义。
  (三) 躬身实践:在“生活实际”中巩固
  寓言故事,很多时候都是对人生的折射,其中的很多寓意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对照的事物。为此,仅仅对寓言故事加以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对于当前的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而言,针对寓言故事阅读所设置的要求相对较为简单,仅仅要求学生产生相应的思想感悟。但其实,阅读后能够明理并加以运用才是最为重要的,仅仅对寓言故事产生相应的印象或者形成书本上的含义都是不够的。因而,教师需要在读中指导当中,引导学生对寓言中的深刻道理躬身实践,亲自体会和感悟这些寓言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实映像。   比如,在阅读《盲人摸象》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觉得不容易理解,因为一头大象在面前是很容易摸出来的,不会出现故事中的那般状况。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层次理解,需要从实际的角度进行实践和思考,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景模拟,让学生产生最为直接的感受。虽然许多时候学生依旧能够猜出来到底是什么物件,但所形成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时候都会产生错误的印象,进一步印证了寓言故事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也让学生了解到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间的联系,有利于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认知,培育良好的阅读实践行为习惯。
  (四) 勾连生辉:在“迁移拓展”中激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而言,寓言本身的趣味性远高于其他读物,但假如要求学生过多地深挖寓言的寓意和现实指导意义,不仅不会形成科学的指导效果,还会让学生感受到乏味,不利于良好阅读实践行为的养成。从语言感受的角度来讲,寓言本身的表达就是很有趣的,如果读中指导仅仅发生在学生阅读的终结时,那么相应的指导效果便不是那么明显。但如果读中指导能够顺利地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加以引导,那么整个指导效果便会更加明确,也可以延伸基础的阅读拓展,使得学生能够深切地掌握各种“寓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持续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基础认知并不是很高,因而所进行的迁移拓展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做出最为合理的阅读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迁移拓展的实践延伸上,需要针对当前学生的寓言兴趣点进行选择,以提高整个阅读的趣味性。
  比如,在阅读《画饼充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故事产生了深层次的阅读兴趣,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会主动进行尝试,通过纸上画饼来了解整个故事的趣味性。对于这样的兴趣实践,教师可以从相关的寓言故事方面进行迁移拓展,如“望梅止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这两个故事之间的区别,分析两个故事的相同和不同,并探讨为什么采用的方法相近,所得到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即画饼充饥仅仅是在自欺欺人,望梅止渴却获得了成功。这样的拓展引导,无疑会增添学生的阅读趣味,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两则寓言故事,分析它们产生的不同效果和实践过程。对于学生在对比过程中出现的阻碍,教师需要加以正确点拨,帮助学生合理地解决。如一部分学生会认为画饼充饥失败的原因在于不切实际,并没有实际的事物,仅仅存在于表象,但望梅止渴似乎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做出引导:人们对于未知事物,即便知道可能不存在,但依旧会去探索,而对于已经明确的事物,却没有探索的必要性。望梅止渴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它的未知性有直接的关系,士兵并不知道前边是否有梅林,但曹操的这句话却给他们带来了前行的希望。而画饼充饥仅仅是在绝望中的自我欺骗,没有丝毫成效。
  三、 推进——“改变之门”循序渐进,一路向好
  总而言之,“趣读四部”的读中指导范式是一扇“改变之门”,在小学低年级寓言故事阅读中能够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和思想,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能提升学生的寓言阅读兴趣,加强寓言与生活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感悟到的寓意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寓言阅读特征展开读中指导策略的综合优化,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方法强化学生的寓言阅读思维,使得学生的寓言阅读变得更加有趣,整体的阅读实践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丽霞.对小学阅读教学“三无”问题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7(35).
  [2]黄志前.小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6(12).
  [3]宋乃庆,肖林,程浩.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背景因素探析——基于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7(2).
  [4]侯珍丽.研究新教材,探索识字教学新思路——以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知识,2017(12).
  [5]壯亚芬.“嚼味”一种文化的自觉——以“部编本”教材识字教学为例[J].语文知识,2017(2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受到了高度关注,因为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思想观念,且学生行为习惯也会出现变化,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游戏是幼儿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幼儿教育游戏能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增强幼儿的自律性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游戏构建能力。在构建优秀的幼儿教育游戏时,从五个基本要求入手:有明确的主题和要求;有明确的规则和方式;具备自然性、自由性和自主性;注重参与、鼓励意见和建议;有回顾和总结环节,帮助幼儿提取应知应会的信息。实施时,教师以不同的身份角色参
期刊
摘 要: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早期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阅读不仅可以打开心灵的窗口,还能让幼儿通过阅读的形式接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信息,弥补幼儿感官的空白。利用不同类型和形式的阅读素材,让幼儿在书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思想上的提高,在拓宽幼儿视野的基础上,实现潜移默化的阅读效果。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幼儿阅读进行适当的辅助和引导,促使幼儿在阅读中学会观察图文、丰富情
期刊
摘 要:部编版教材专门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那么,如何进行此类单元的教学,对一线教师来说也成了新的挑战。而“有效争论”作为一种课堂语言实践活动,还原了学生运用策略、真实阅读的过程,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引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内化阅读策略,养成运用的意识。  关键词:阅读策略;有效争论;有目的地阅读;思维碰撞  一、 引言  众所周知,部编
期刊
摘 要:音乐是一门创造性极高的艺术课程,小学音乐教材中包含着较多的创造元素,也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发展提供了机会。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基于此,文章就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优势以及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力
期刊
摘 要:教育发展新阶段,各科教师面对的是更严苛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需尽可能的通过实际行动来达成既定要求。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诸多教师奋力追求的目标,这意味着课堂需要全方位作出改变。基于此,文章以高中历史课堂为例,进一步阐述和分析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诉求和追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想要保障课堂教学较高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直接关乎其未来成长与发展,所以应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制订可行的培养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推动教育活动有序展开。文章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展开探讨,并对当前教学现状加以分析,结合问题总结出几点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关
期刊
摘 要:复述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显性体现。文章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从时空转换、情景表演、巧借插图、填补空白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解锁复述教学的密码。  关键词:详细复述;统编版;解锁复述;复述评价  一、 何为“复述”  复述,在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教学方法之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即意味着复述不应是简单、机械地记忆课文
期刊
摘要:为检验小学语文成绩是否与学生性别具有相关性,特选取成绩稳定的被试者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形成调查报告,旨在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性,杜绝传统固有偏见。  关键词:语文成绩;性别;SPSS  一、 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观念中语文需要很强的“感性思维”,感性思维是指以感官感受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感性思维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本能思维倾向、习惯性思维、联想、情感活动、直觉、模糊的范畴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期刊
摘要: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阅读对话过程。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对文本的言语感知,产生与作者之间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从而获得富有个性特征的体验与感悟。课前关注预习批注,课中指导读写批注,课后迁移运用批注三方面进行。提升批注的价值,真正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角度批注;批注式阅读  长期以来笔者发现学生对预习很不重视,即使学校组织专门的语文团队,设计了导学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