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创作都有燃点
从与顾长卫合作的处女作《孔雀》,到与许鞍华合作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及与赵薇合作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李樯善于捕捉小人物,描写细腻的生活细节,平淡中充满了力量和反思。李樯认为,写每个剧本,就像碰到了不同的人,要跟他建立合适的关系,因此要针对每个故事的不同特点去发挥。“做编剧不由得自己喜不喜欢,而是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写好。任何写作都是艰难的,都是一砖一瓦垒出来的。”他用恋爱来形容与导演之间的关系,遇到与自己搭调的导演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两人之间可以存大同,求小异,一路磨合一路闹别扭,从而经营出好的作品。
由李樯任编剧,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即将于今年10月上映,影片通过讲述萧红的一生,还原了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全片共涉及30多个人物,其中核心角色多达13个,鲁迅、茅盾、丁玲等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名人都将在片中登场。谈到历时3年的剧本创作,李樯说这是为导演许鞍华圆梦,因为许导从20多岁开始就对萧红的才情倾慕,想要以她为题材拍摄电影。“写历史人物比虚构人物要困难,只能从历史资料去靠近,接近她需要花功夫。”在“靠近”萧红的创作过程中,李樯感受到精神中的萧红和城市中的萧红一直在相互斗争。“其实,萧红本人有着极强的女性意识,作品中也有着鲜明的性别意识。她对于男权社会文化氛围中女性的不幸,感同身受,为此她在生命的最后日子感慨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即便是在这样的规定命题下创作,李樯也找到了最适合的的电影语言,因为任何创作都是有燃点的,创作虚拟人物是因为碰到过类似的人,类似的处境。而描写历史人物,则是和他有了远隔时空的心灵对话,他从时间的灰尘里走出来,讲了一段遥远的故事。
烟火气让人安心
李樯担任编剧的电影,总是打着他个人风格的深深烙印。对于这点,他说自己并未刻意,也从未思考过风格的问题,一旦落笔,笔下的人物便有了自己的生命,有了独特的人生轨迹。怎样去成长,有怎样的举动,最终做了怎样的选择,并不是他能控制的。因为人物“活了”就会离他而去。就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最初他并未想过要“杀”她,可后来是安娜自己选择了自杀。
李樯喜欢给自己创作的人物加上浓浓的烟火气,看完电影中的他们,再环顾四周,你发现多数人都是这么活着的,你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这人间的景象,让人感到特别安慰。但电影的结局往往是残酷的,他把赤裸裸的现实完整地铺开给你看。他的理由是“首先知道生活的残酷,才会发现生活的点滴美好。人应该直面惨淡的人生,这足以让你变得乐观”。
说到去年在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礼上,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李樯浅笑表示淡然,获奖之后自然是开心了一小会儿,但那只是一时一地的事,很快就过去了,翻篇儿了。“获奖后虽然有更多选择剧本的机会,但是不代表我的台词能力提高了,我讲述故事的能力提高了,或是叙述更巧妙了。”当越来越多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他也会担心自己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不会战死在沙场上,会主动隐退。”
烂剧本一定拍不出好电影
李樯虽然善于与文字为伍,但他热爱的并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以文字去承载的电影世界。因此他不太愿意去写其他形式的作品。“剧本创作有它自己的魅力。受限制未见得不是好事情,即使小说创作也是有局限性的。目前我想写的故事还蛮多的电影有太多种,我都有兴趣去尝试。”
李樯认为,一个很好的剧本一般拍不差的,但是一个烂剧本一定拍不出好电影。他透露说目前正在潜心创作《放浪记》,这部电影已确定由赵薇和陈;中主演,故事讲述了两个黑白分明的人物,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间跨度很长,从她们的青春一直到中年,这期间她们产生了心理上巨大的冲突。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拍摄,明年上映。
艺术不像数学那样有标准答案,在创作的道路上,李樯像农夫耕地一样朴实、专注,每一次得到肯定之后,是再一次地播种、施肥。“言之不能尽者,象能显之。”想要说的话,在影像里找到最合适的语言。路越走越通透,李樯始终不会放弃以女性视觉来看待这个世界,女人是什么?男人又是什么?发现自己忽视和未发觉的东西,是他要传达给观者的声音。
从与顾长卫合作的处女作《孔雀》,到与许鞍华合作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及与赵薇合作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李樯善于捕捉小人物,描写细腻的生活细节,平淡中充满了力量和反思。李樯认为,写每个剧本,就像碰到了不同的人,要跟他建立合适的关系,因此要针对每个故事的不同特点去发挥。“做编剧不由得自己喜不喜欢,而是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写好。任何写作都是艰难的,都是一砖一瓦垒出来的。”他用恋爱来形容与导演之间的关系,遇到与自己搭调的导演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两人之间可以存大同,求小异,一路磨合一路闹别扭,从而经营出好的作品。
由李樯任编剧,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即将于今年10月上映,影片通过讲述萧红的一生,还原了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全片共涉及30多个人物,其中核心角色多达13个,鲁迅、茅盾、丁玲等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名人都将在片中登场。谈到历时3年的剧本创作,李樯说这是为导演许鞍华圆梦,因为许导从20多岁开始就对萧红的才情倾慕,想要以她为题材拍摄电影。“写历史人物比虚构人物要困难,只能从历史资料去靠近,接近她需要花功夫。”在“靠近”萧红的创作过程中,李樯感受到精神中的萧红和城市中的萧红一直在相互斗争。“其实,萧红本人有着极强的女性意识,作品中也有着鲜明的性别意识。她对于男权社会文化氛围中女性的不幸,感同身受,为此她在生命的最后日子感慨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即便是在这样的规定命题下创作,李樯也找到了最适合的的电影语言,因为任何创作都是有燃点的,创作虚拟人物是因为碰到过类似的人,类似的处境。而描写历史人物,则是和他有了远隔时空的心灵对话,他从时间的灰尘里走出来,讲了一段遥远的故事。
烟火气让人安心
李樯担任编剧的电影,总是打着他个人风格的深深烙印。对于这点,他说自己并未刻意,也从未思考过风格的问题,一旦落笔,笔下的人物便有了自己的生命,有了独特的人生轨迹。怎样去成长,有怎样的举动,最终做了怎样的选择,并不是他能控制的。因为人物“活了”就会离他而去。就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最初他并未想过要“杀”她,可后来是安娜自己选择了自杀。
李樯喜欢给自己创作的人物加上浓浓的烟火气,看完电影中的他们,再环顾四周,你发现多数人都是这么活着的,你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这人间的景象,让人感到特别安慰。但电影的结局往往是残酷的,他把赤裸裸的现实完整地铺开给你看。他的理由是“首先知道生活的残酷,才会发现生活的点滴美好。人应该直面惨淡的人生,这足以让你变得乐观”。
说到去年在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礼上,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李樯浅笑表示淡然,获奖之后自然是开心了一小会儿,但那只是一时一地的事,很快就过去了,翻篇儿了。“获奖后虽然有更多选择剧本的机会,但是不代表我的台词能力提高了,我讲述故事的能力提高了,或是叙述更巧妙了。”当越来越多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他也会担心自己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不会战死在沙场上,会主动隐退。”
烂剧本一定拍不出好电影
李樯虽然善于与文字为伍,但他热爱的并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以文字去承载的电影世界。因此他不太愿意去写其他形式的作品。“剧本创作有它自己的魅力。受限制未见得不是好事情,即使小说创作也是有局限性的。目前我想写的故事还蛮多的电影有太多种,我都有兴趣去尝试。”
李樯认为,一个很好的剧本一般拍不差的,但是一个烂剧本一定拍不出好电影。他透露说目前正在潜心创作《放浪记》,这部电影已确定由赵薇和陈;中主演,故事讲述了两个黑白分明的人物,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间跨度很长,从她们的青春一直到中年,这期间她们产生了心理上巨大的冲突。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拍摄,明年上映。
艺术不像数学那样有标准答案,在创作的道路上,李樯像农夫耕地一样朴实、专注,每一次得到肯定之后,是再一次地播种、施肥。“言之不能尽者,象能显之。”想要说的话,在影像里找到最合适的语言。路越走越通透,李樯始终不会放弃以女性视觉来看待这个世界,女人是什么?男人又是什么?发现自己忽视和未发觉的东西,是他要传达给观者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