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众最爱中餐、茶和大熊猫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影响力,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2016年底在日本进行了大样本概率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熊貓、中国烹饪和长城在日本民众中的认知度最高,中国烹饪、茶和大熊猫是日本民众最喜欢的三个中国文化符号。总体而言,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远高于喜爱度,大多数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喜爱度的排名基本相符,也有些文化符合如布达拉宫、红河哈尼梯田等的认知度和喜爱度排名并不一致。有鉴于此,针对日本民众的文化传播应以提升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喜爱度为主,并依据认知度和喜爱度的不同调查数据选择相应的传播策略。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使用在线可访问样本库的方法,2016年12月在日本进行调查,邀约数量16,400个,收到有效样本1007份,回收率6.3%。受访者回答问卷时间平均为26.4分钟。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抽样兼顾了年龄、性别、家庭税前收入、民族、居住地区、职业、信仰、受教育程度、党派倾向等因素。同时,调查公司通过IP地址、Cookie参数和设备标识等有效验证手段防止相同用户重复参与,确保了调查参与的唯一性。
  受访者中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75岁。15-24岁占比6.2%;25-34岁、35-44岁和45-54岁年龄段的样本分别占15.4%、18.3%和18.1%;55-64岁及以上的受访者分别占比24.6%和17.5%。所有样本年龄均值为48.88岁,众数为58岁,中位数50岁,样本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受访者中男性和女性比例为6:4,与2017年日本人口普查显示的性别比例(男性48.7%,女性51.3%)有较大差异,主要是因为课题组考虑到日本社会中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拥有较大话语权,因此在调查中对性别进行了人为的配比设置,希望能反映日本社会的现实情况。
  样本中,家庭税前年收入200万日元以下和1000万日元以上的受访者在整体样本中所占的比例相近,为10%左右;税前年收入为200万-500万日元的家庭、500万-1000万日元的最多,分别占37.1%和38%;无收入者最少,为2.7%。受过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及以上)的受访者超过半数,所占比例最大,学历为短期大学的受访者占15.2%,其他占32.4%。受访者中,工薪阶层的比重较大(40.6%),家庭主妇占17%,公务员和学生各占2.7%和3.8%,其他职业占比35.9%。
  受访者主要居住在日本关东地区,占比31.9%,其次是关西地区(16.6%),北海道、东北地方、中国地方、九州岛、四国岛和其他地区皆有分布。在党派方面,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未表明其对某一政党的支持态度;有31.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支持自民党;支持民进党、共产党、公明党、社民党的受访者皆为少数,总比例约为15%。
  二、调查结果
  (一)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喜爱度
  中国文化符号是能够突出代表中国文化且具高度影响力的象征形式系统。一国的文化影响力可以通过其文化符号表现出来。通过调查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和态度,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符号对日本民众的影响力。本次调查选取了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非常具有特色的11种类型的27个文化符号,包括建筑类符号(长城、布达拉宫)、动物类符号(大熊猫)、生活类符号(烹饪、茶、医药、春节、丝绸、唐装/旗袍)、体育类符号(功夫或太极拳①)、艺术类符号(书法、瓷器、京剧、中国画、中国园林、兵马俑、民乐)、哲学思想类符号(儒家思想、道教、太极阴阳图)、教育类符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语言文学类符号(汉语/汉字、唐诗宋词)、现代科技类符号(中国高铁)、游戏类符号(围棋)、农业文明类符号(红河哈尼梯田)。
  1.认知度:大熊猫、中国烹饪、长城、中华医药、茶名列前五
  调查发现,日本民众认知度最高的5个中国文化符号是大熊猫(97.7%)、中国烹饪(96.1%)、长城(95%)、中华医药(93.3%)和茶(93.2%),认知度均超过90%。其次为旗袍/唐装、功夫/太极、书法、围棋、丝绸、汉语、瓷器,认知度介于80%-90%之间。认知度最低的是布达拉宫(34.7%)、清华大学(29.6%)、红河哈尼梯田(28.4%)等。具体数据参见图1。


  2.喜爱度:中国烹饪、茶、大熊猫、丝绸、旗袍/唐装名列前五
  日本民众最喜欢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中国烹饪(66%),其次是茶(53.3%)、大熊猫(51.9%),比例均超过了50%,他们对丝绸(32.6%)和旗袍/唐装(29.7%)的喜爱度也较高。喜爱度最低的几项是清华大学(8.1%)、北京大学(7.4%)、汉语(7%)、中国高铁(6.4%),比例均不足10%。具体数据参见表1。




  3.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远高于喜爱度
  总体上看,日本民众对中国各类文化符号的认知度远远高于喜爱度。认知度和喜爱度双高的是大熊猫、中国烹饪和茶。大熊猫认知度排名第一,喜爱度排名第三;中国烹饪认知度第二,喜爱度第一;茶认知度排名第五,喜爱度排名第二。“中国烹饪”尤其深受日本民众喜爱,不喜欢(包括很不喜欢和较不喜欢)的比例仅为3.5%。绝大多数的文化符号,其认知度和喜爱度的排名基本相符,也有一些文化符号如布达拉宫认知度低、喜爱度高;春节认知度较高,但喜爱度较低。具体对比数据参见图2。   (二)对龙、汉语、中餐、春节、中医、武术的进一步调查
  由于龙、汉语、中餐、春节、中医、武术等6种符号在中国文化符号中地位重要,因此在认知度和喜爱度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1.龙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然而,中国独有的“龙”在翻译成西方文字时,张冠李戴,被误译成西方独有的“dragon”。Dragon在《圣经》中是恶的化身,寓意邪恶。那么日本民众对龙的认知和态度是怎样的?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61.9%认为龙的含义为吉祥,30.4%为中立,仅有7.7%选择邪恶。在喜好度方面,5.6%的受访者不喜欢龙,34.5%受访者表示喜欢,其余受访者选择中立。从调查数据来看,日本民众对龙的认知与中国文化中的龙的形象更为接近,而较少受到西方dragon这个翻译的影响。
  2. 春节
  春节是华人的重要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就日本人参与春节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三成日本受访者没有听说过春节。在知道春节的受访者中,17.3%表示喜欢,68.5%表示中立,14.2%表示不喜欢。同时,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近5年中没有参加过春节活动。可以看出,日本民众对春节的认知和参与都较为有限。
  3. 汉语
  汉语是中国符号系统中最重要的符号,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媒介。调查中,仅有7%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汉语,还有27.5%表示不喜欢,持中立态度的人为多数,约占 66%。在受访者中,学过汉语的占13.4%,没学过汉语且不想学的占绝大多数(67.2%),还有近两成受访者没学过汉语但将来想学。在学过汉语的135人当中,45.9%的人不使用,37.8%的人偶尔使用,每周和每天都使用的只有6人,仅占4.5%。
  4.中餐
  受访者中,没听说过中国烹饪的只有3.9%。66%的受访者都表示喜欢中餐。过去一年中没有吃过中餐的占6.4%,吃过的占93.6%。其中超过四成受访者表示每月都会吃中餐,14.6%表示每周都吃,另有0.7%表示每天都吃中餐。可以看出,中餐在日本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5.中医
  中医中药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面对现代西方医学的挑战,国内外对中医疗效都有争论。本次调查将其作为重点调查符号,在调查受访者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态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受访者对中医疗效的态度和行为。调查中,超过九成的受访者听说过中华医药。其中,28%表示喜欢,7.8%表示不喜欢,其余表示中立(64.2%)。对于中医能否治病这一问题,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中医能够治病,有30%表示中立,另有17%认为不能治病。受访者中“从不”看中医或用中药的占49%,“偶尔”看中医或用中药的占36.5%,另有14.5%表示“经常”看中医或用中药。
  6.武术
  受访者中仅有12%没听说过功夫/太极拳。有13.6%表示喜欢武术或太极拳,63.7%表示中立,另有10.7%表示不喜欢。九成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练习过功夫或太极拳;练过的占10%,其中经常练习,即每周、每天练习的占整个受访者的3.8%。
  三、调查结论与启示
  (一)依据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喜爱度调查数据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外宣策略
  调查数据显示,日本民众对27个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和喜爱度的差异较大。认知度的均值为70.3%,而喜爱度的均值仅为22.7%,认知度远高于喜爱度。因此总体来说,今后的外宣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升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喜爱度上。根据认知度和喜爱度双高、认知度高喜爱度低、认知度低喜爱度高,以及认知度喜爱度双低这四种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传播策略。
  1.认知度和喜爱度双高
  一些文化符号如中国烹饪、茶和大熊猫,认知度超过90%,喜爱度超过50%,都很高,一方面表明这些文化符号在日本民众心目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同时也表明我们对这些文化符号的传播策略较为成功。我们看到,中餐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地遍地开花,中国茶经常被用来作为赠送亲友的特色礼物,大熊猫可爱萌动的形象深受日本民众的喜爱,也经常被当作国礼赠送。对这类文化符号今后的对外传播重点应放在建立日本民众与这类文化符号的正向关联或者良好的用户体验上,以进一步提升日本民众的喜爱度。
  2.认知度高喜爱度低
  日本民众对一些文化符号,如长城(认知度95%,喜爱度26.2%)、功夫或太极拳(认知度88%,喜爱度15.5%)、围棋(认知度86.2%、喜爱度12.5%)、汉语(认知度84.6%,喜爱度7%)等的认知度较高,但是喜爱度偏低。对于这类文化符号,应通过深度访谈具体了解日本民众不喜欢这些文化符号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提升喜爱度的策略。
  3.认知度低喜爱度高
  一些文化符号,如红河哈尼梯田(认知度28.4%,喜爱度19.7%)、布达拉宫(认知度34.7%,喜爱度26.5%)等,认知度较低,但是喜爱度相对排名较高,对这类文化符号,宜采取以提高认知度为主的策略,同时深化日本民众在参访这些旅游景点时的正向体验。
  4.认知度喜爱度双低
  还有一些文化符号,如清华大学(认知度29.6%,喜爱度8.1%),在日本民众中的认知度和喜爱度都较低,那么在今后的传播中,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等增进日本民众对这类文化符号的了解,同时也努力营造与这类文化符号的积极互动,以此来提高喜爱度。
  (二)中国餐饮可以成为提升中国文化在日影响力的有效渠道
  中餐作为一个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地获得了极高的认知度和喜爱度。我们在2011年进行的调查中,有56.6%的日本民众表示喜欢中餐,高居所列出的中国文化符号的榜首。2016的调查数据比2011年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日本受访者对中国烹饪的喜爱程度增长到66%,仍然高居第一,这足以说明中国饮食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更多有特色的中國餐饮企业,如全聚德烤鸭、狗不理包子等落户日本,给日本民众带去有中国特色的美味食品,使日本民众在享受中国美食的同时了解中国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并借此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窗口。在不断鼓励中国餐饮企业将原汁原味的中国菜肴带入日本的同时,也希望我们的餐饮企业能够将中国菜肴与日本人的用餐习惯和口味偏好联系起来,开发更多日本民众喜爱的菜品,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日本民众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喜爱。
  (本研究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ZDA053)
  「注释」
  ①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正式称谓为武术,其中一种以拳脚打斗的在海外被称为功夫,太极拳是功夫的一种。在英语中功夫和太极拳有专门的音译单词kungfu和taichi。由于功夫和太极拳在海外传播较广,问卷设计时为使武术更加通俗易懂和统计得更加准确,将功夫和太极拳并列。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5日至15日,由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约旦安曼市政府、孔子学院总部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与约旦安曼市文化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约旦费城大学、约旦皇家电影协会、九州梦工厂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纪念中约建交40周年中国电影展”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此次电影展映活动是中国电影走进约旦、走进阿拉伯世界的尝试和探索,它既是一次具体实践,也是一次实地调研,其中的一些经验值
期刊
2016年的夏天,腾讯视频上一首名为《A Place We All Call Home》(一个我们都称为家的地方)的MV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炫目的灯光,13位黄皮肤黑眼睛的年轻人用略带“洋腔”的普通话唱道:“我的父亲喜欢喝中国的茶叶,‘一带一路’是爷爷奶奶口中的故事,我们来自世界各地,但中国还是我们的家乡,因为热爱我们回到这里……”。这些华裔青年自己填词创作了这首歌曲。来自爱尔兰的
期刊
作者邹磊(Zou Lei)是上海市委党校讲师,目前已出版了多部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图书,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等,并主持了多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题,还承担中央电视台多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撰稿工作。该书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并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建立分析框架,清楚地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考量
期刊
2017年,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国际格局经历深刻变革与调整: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触发国际关系大调整,西方裂变明显加深,英国启动“脱欧”进程,中东持续动荡,朝核危机居高不下。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高光地带,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更加成为境外媒体瞩目的焦点。总体而言,境
期刊
当今世界,动荡性、模糊性、复杂性成为时代主要特征;要多极,不要单极,要发展,不要僵化,要和平,不要对抗,成为时代主要潮流。这一背景下的国家利益、外交实践、经济发展的博弈更加复杂严峻,作为大国博弈软实力的国家形象之作用日益突显。诚然,国家形象与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国防力量、公民素质等要素密切关联,但领袖人物外交舞台上的演讲风采、人格魅力,无疑具有辅助支撑作用,产生加分效果。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外交舞台
期刊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宪法修改、国家领导人选举、国务院机构改革等热点话题,备受国外受众关注,也是各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广为热议的焦点。在国内外媒体密集式的关注与报道中,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以其可视性、创新性等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专业的外宣微视频策划生产与制作团队,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以每天两条微视频的步调,在全国两会期间共推送原创外宣微视频近50条,形成由动画、新闻、创意视频、直播等多产品
期刊
作者黄平(Huang Ping),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16+1”智库网络)秘书长。该书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由于中东欧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日益频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者同时介绍了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情况,作者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之前,中国于2002年建立了“16+1”合
期刊
中日關系过去几年持续低迷,据日本内阁府宣传室的调查结果:日本绝大多数国民认为中日关系交恶,对中国的亲近感日益减少。①究其原因,虽说观点众多,但是毋庸置疑,在日本构筑中国形象方面,日本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学者高井源司指出,中日双方本身存在相互认识差异,而两国的媒体正在扩大这种差异。②因此,作为日本国民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日本媒体是如何看待中国、又关注哪些方面等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近二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笔者自2011年起作为中国新闻社记者被派驻印度尼西亚,在六年的采访生涯中,耳闻目睹了印尼部分媒体对中国企业在印尼正常投资合作项目的谣言与抹黑,深深体会到总书记提出“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重大命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谣言再现:印尼媒体对中国
期刊
近年来,美国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等多场局部战争。与此同时,打响了一场场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正面战场的舆论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探析美国近年来舆论引导惯用的做法,有利于深刻认识适应当今世界军事变革新格局,扎实做好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时舆论工作。  凸现国家利益原则,严格实行新闻管制  展开下文之前,先看两个典型实例:  据法新社2001年10月11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