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样化的数学模型中建构位值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在“认识千以内的数”的教学中,借助丰富的数学模型,挖掘数学文化史料,可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建模的过程,从而深刻理解位值制的意义,同时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模型;位值制;千以内的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9-01
  数学模型是针对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的一种数学结构,这种数学结构是借助于数学符号刻画出来的某种系统的纯关系结构。如在教学 “厘米和米”时,需要构建长度模型,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时,需要构建位值制模型,等等。因此,在教学“认识千以内的数”时,我牢牢抓住位值制、十进制和数感这三大核心词,让学生经历从“计数单位模型”到 “计数器模型”,再到“位值制模型”的构建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以内的数。
  一、借助丰富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经历建模过程
  [教学片段1]
  师(课件出示一堆散乱的小正方体):请观察这些小正方体,估一估一共有多少小正方体。
  (学生说出500、600、700、800、900、1000等数据)
  师:為了更好地知道有多少小正方体,应对这些散乱的小正方体进行整理,你会怎样进行整理呢?
  生1:先把小正方体10个10个摆好,再把10个10放在一起就是100,只要去数一数有多少个一百即可。
  (课件演示小正方体10个10个、100个100个的有序整理过程)
  师:那现在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生(齐):1000。
  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好已认识的数——999):这三个“9”分别表示什么?
  生2:百位上的“9”表示9个百,十位上的“9”表示9个十,个位上的“9”表示9个一。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先从散乱的小正方体这一直观模型入手,展示了计数单位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从零散到有序的整理过程,再组织学生思考“999”中三个“9”出现在不同数位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感,还让学生对千以内数的建模有了深刻的认知。
  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感受“满十进一”
  [教学片段2]
  师:刚才我们在计数器上拨好了999,如果再拨1颗珠子,会是多少呢?
  生3:1000。
  师:请你在计数器上试着拨一拨,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4:千位上有1颗珠子。
  师:为什么只要在千位上拨1颗珠子就可以了呢?
  生4:在999的个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所以个位上是0;十位上的9加1等于10,满十向百位进一,所以十位上是0;同理,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所以百位上是0,千位上是1。
  师:那1000里面有几个百,又有几个十,又有几个一呢?
  生5:1000里面有10个100, 100个10,1000个1。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渗透了位值制概念,凸显了从百到千的位值制,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让学生体会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经历“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三、挖掘数学文化史料,帮助学生领略古人的智慧
  [教学片段3]
  师(课件出示古人计数的方法):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求。比如他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有多少人;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他们通常是用石子、结绳、刻痕来计数的。但是物体的个数多了,再用这些方法都不便计数了。为此,他们想出了“逢十进一”的办法,即当每满10块小石子就把它们换成一块大一点的石子,表示已经有1个十了……后来人们逐渐创造了一些计数的符号,这就是数字,比如甲骨文数字、用算筹表示的数字和早期的阿拉伯数字等。
  生6:哇,古人真聪明啊!
  师:中国古代的算筹就是现在的十进制,当满十时就要进一,所以每个数位上表示的数值就不一样了。就如同《三字经》里说的:“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7:就是说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10个1000是10000。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融入数学文化史料,既带给学生丰富的数学历史知识,又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位值制的原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帮助他们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概念教学要按阶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使学生找到概念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形成系统的认识结构,达到深化所学概念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概念 分数 深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5  从儿童立场实施教学,通过情境感知、动态操作、适度抽象等活动,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加工,能够使学生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已被写进了《小学数学课程纲要》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改变,通过什么途径改变,在这里牵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重点探讨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对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以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入手。  问题情境的创设离不开一定的学习材料和呈现方式,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们要做到三性,即学习材料的多样性、资源处理的灵活性和问
[摘 要]数学是抽象的,并具有高度概括的特征。如何让纯粹的数学转化为儿童可接受的童化数学,离不开教师对儿童认知过程的深入分析,对问题的精心预设。基于本质、驱动思维、指向素养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在具有统摄功能的核心问题驱动下,引领儿童思维攀高,驱动课堂向纵深进发。  [关键词]核心问题 数学本质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在培养小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知数学思想有多么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技能训练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思想意识的建立有赖于学生的反复感知和自主体验,这个过程既是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经验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那么,到底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呢?笔者认为,可以分阶段地发展学生的自
[摘 要]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有“根”的数学,让学生的学习触及数学学科的本质,以“再发现”的方式让数学思想根植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渗透数学思想已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教学目标,因此,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及思想,成为一个“具有数学思想和眼光”的人是当前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数学思想;教学策略;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设计,先定目标,再定内容,分层实施,分步操作,逐步落实每一模块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的教学为例,谈基于目标的模块化教学应如何设计。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设计;列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23-02  模块化教学模式
[摘 要]数学实验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它能够给予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场所。在数学实验课堂中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探究时间,尽可能不给或少给限制和提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契合自身实际的认知方式去探索和发现,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多边形内角和;实验;生动  [中图分类号] G
[摘 要]数学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以“生”为本,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学生 思维 高效课堂 生成 水平 能力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2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培
[摘 要]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等活动,对现象进行归纳或类比,是发现知识本质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倍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设置恰当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参与程度、情感的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兴奋等对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实践操作;倍的初步认识;示范;关注过程;操作时间和空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为了让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思维价值,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借助观察、猜想以及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将机械的模仿记忆转变为自我的实践探索。以“圆的面积”的教学为例,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方式,使得学生经历新知的推导过程,做到真学习。  [关键词]圆的面积;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