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鉴赏能力,属于综合性能力。它涉及文言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朗读能力,甚至是美学鉴赏能力。唯有突破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方能从容应对灵活多变的鉴赏。因此,作为语文人的我们任重道远。
【關键词】古诗词;鉴赏能力;学;玩;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诗词教学。传统的疏通、分析的方法,疏通仅仅是读懂诗词的内容,分析无非是修辞手法、表现方法、思想情感等只是掌握鉴赏的基本技巧。而诗词鉴赏的最高境界是如临其境、心领其意、神会其情,作为教者更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笔者选取了《峨眉山月歌》一课,其目的是以此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诗词教学中玩中学、学中玩,有效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需要教者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插入不同的“玩中学”的活动环节。将呆板的说教变成欢悦的活动,真正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例如课例中通过对比阅读和填词活动,抓住关键词,品味这首小诗自然清新、无痕、自由浪漫的语言特点,以及感悟诗中清新自然的意境。第一组对比师生共同完成,其他3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第一组对比:
峨眉山月半轮秋
(移)峨眉山半轮秋月 (移)峨眉山秋半轮月
明确:“秋”的位置,看似作者随意而写,其实是精心布置,构思精巧。在结构上,与下句形成对仗,而且与下句构成押韵。在内容上,“秋”点明远游的时令是秋季。秋高气爽,月色明朗。一个“秋”字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在意境上,山月,山月相依相偎,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高峻的青山含着明月的优美空灵的意境。另外,在表达习惯上看,“半轮秋月”和“半轮月”的说法,符合今人的用语习惯。并不适合古人的表达习惯。(出示PPT)
第二组对比:影入平羌江水流
(换)影映平羌江水流 (换)影入平羌江水动
明确:入与映。同样能够写出江面的平静,营造出静谧优美的氛围。流与动。同样能够给人一种在明亮的月光中江水缓缓流动的动感。但是入与流却能构成“月亮走,我也走”的随动画面。在固定的观察点上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如何流动,月影是不动的。此句不仅写出明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点明乘船顺流而下之事。
小结:行文自然清新 、自然无痕。(板书:自由清新 自然无痕)
第三组对比: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换)夜从清溪到三峡,思君不见到渝州
明确:船行之快,顺流而下,一气呵成,流转畅快。小结:行文自然天成。(板书:自由天成)
第四组对比:(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谷,思君不见下(渝)州郡。
将原诗中的地名换成以上词语,两者进行对比。明确: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出示PPT)
小结:行文自由浪漫。(板书:自由浪漫)
填词活动:自由创作《几公里驱车歌》。
( )南郊 ( )城厢镇( )新区( )岳王镇( )学校(出示PPT)
明确:穿过/路经/绕过/进入/抵达。填上合适的动词。使得语句连贯,诗情画意,诗味盎然。
以上环节是本堂课的核心部分。这里设计了移词、换词、勾连词、填词一系列“玩中学”的活动环节。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字词,读懂诗意,仔细品味诗人的思友之情以及诗中所营造的清新自然的意境。读中比,比中思,思中悟,悟中写。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多管齐下,综合比悟。同时,我把诗词教学归为三重境界,第一重是写了什么,即教学生读懂诗词,第二重是怎么写,即教学生分析诗词,第三重是为什么这么写,即教学生入情入境。这三重境界须拾级而上,不能逾越更不能偏废否则不能登堂入室。当然,设计活动环节也需要遵循以上原则,循序渐进,不可越级而上。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和组内“师徒制”的学习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和互助机制,为课堂教学添一把柴,让学生玩得更嗨。
所谓“小组合作”,就是将全班学生分为6—7个组。根据小组上课时发言、听课等方面表现现场打分。提前宣布打分的规则,回答的同学自己上小白板为自己和本小组打分。全程有各组的审查员们监管,不需要老师插手。所谓“师徒制”就是在组内生生结对,一人做小老师一人做小徒弟。在学习过程中,两人互助学习。发言时,小徒弟先发言,然后小老师补充点评。如果还有不完整的,其他小组也可以补充。为了得到更多的分数,无论是同组的同学还是异组的同学,必须认真细致地听讲。这个环节,训练了输入、收集、整合、输出信息的能力。同时,小老师与小徒弟两两交流,一个听一个讲,分别可以练听力、提炼信息,练口语表达。关键是让每个人有机会说,有胆量说。与其说是训练,还不如说是玩。玩听力,比反应,练口才。有了适合学生“玩”的合作竞争机制做保障,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被动学转化为主动求知。
古诗词鉴赏能力属于综合性能力。它涉及文言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朗读能力,甚至是美学鉴赏能力。如果单项提升是效果不明显的,需要多管齐下,诗词鉴赏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突破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方能从容应对灵活多变的鉴赏。因此,作为语文人的我们任重道远。
(编辑:龙贤东)
【關键词】古诗词;鉴赏能力;学;玩;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诗词教学。传统的疏通、分析的方法,疏通仅仅是读懂诗词的内容,分析无非是修辞手法、表现方法、思想情感等只是掌握鉴赏的基本技巧。而诗词鉴赏的最高境界是如临其境、心领其意、神会其情,作为教者更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笔者选取了《峨眉山月歌》一课,其目的是以此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诗词教学中玩中学、学中玩,有效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需要教者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插入不同的“玩中学”的活动环节。将呆板的说教变成欢悦的活动,真正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例如课例中通过对比阅读和填词活动,抓住关键词,品味这首小诗自然清新、无痕、自由浪漫的语言特点,以及感悟诗中清新自然的意境。第一组对比师生共同完成,其他3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第一组对比:
峨眉山月半轮秋
(移)峨眉山半轮秋月 (移)峨眉山秋半轮月
明确:“秋”的位置,看似作者随意而写,其实是精心布置,构思精巧。在结构上,与下句形成对仗,而且与下句构成押韵。在内容上,“秋”点明远游的时令是秋季。秋高气爽,月色明朗。一个“秋”字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在意境上,山月,山月相依相偎,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高峻的青山含着明月的优美空灵的意境。另外,在表达习惯上看,“半轮秋月”和“半轮月”的说法,符合今人的用语习惯。并不适合古人的表达习惯。(出示PPT)
第二组对比:影入平羌江水流
(换)影映平羌江水流 (换)影入平羌江水动
明确:入与映。同样能够写出江面的平静,营造出静谧优美的氛围。流与动。同样能够给人一种在明亮的月光中江水缓缓流动的动感。但是入与流却能构成“月亮走,我也走”的随动画面。在固定的观察点上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如何流动,月影是不动的。此句不仅写出明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点明乘船顺流而下之事。
小结:行文自然清新 、自然无痕。(板书:自由清新 自然无痕)
第三组对比: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换)夜从清溪到三峡,思君不见到渝州
明确:船行之快,顺流而下,一气呵成,流转畅快。小结:行文自然天成。(板书:自由天成)
第四组对比:(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谷,思君不见下(渝)州郡。
将原诗中的地名换成以上词语,两者进行对比。明确: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出示PPT)
小结:行文自由浪漫。(板书:自由浪漫)
填词活动:自由创作《几公里驱车歌》。
( )南郊 ( )城厢镇( )新区( )岳王镇( )学校(出示PPT)
明确:穿过/路经/绕过/进入/抵达。填上合适的动词。使得语句连贯,诗情画意,诗味盎然。
以上环节是本堂课的核心部分。这里设计了移词、换词、勾连词、填词一系列“玩中学”的活动环节。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字词,读懂诗意,仔细品味诗人的思友之情以及诗中所营造的清新自然的意境。读中比,比中思,思中悟,悟中写。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多管齐下,综合比悟。同时,我把诗词教学归为三重境界,第一重是写了什么,即教学生读懂诗词,第二重是怎么写,即教学生分析诗词,第三重是为什么这么写,即教学生入情入境。这三重境界须拾级而上,不能逾越更不能偏废否则不能登堂入室。当然,设计活动环节也需要遵循以上原则,循序渐进,不可越级而上。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和组内“师徒制”的学习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和互助机制,为课堂教学添一把柴,让学生玩得更嗨。
所谓“小组合作”,就是将全班学生分为6—7个组。根据小组上课时发言、听课等方面表现现场打分。提前宣布打分的规则,回答的同学自己上小白板为自己和本小组打分。全程有各组的审查员们监管,不需要老师插手。所谓“师徒制”就是在组内生生结对,一人做小老师一人做小徒弟。在学习过程中,两人互助学习。发言时,小徒弟先发言,然后小老师补充点评。如果还有不完整的,其他小组也可以补充。为了得到更多的分数,无论是同组的同学还是异组的同学,必须认真细致地听讲。这个环节,训练了输入、收集、整合、输出信息的能力。同时,小老师与小徒弟两两交流,一个听一个讲,分别可以练听力、提炼信息,练口语表达。关键是让每个人有机会说,有胆量说。与其说是训练,还不如说是玩。玩听力,比反应,练口才。有了适合学生“玩”的合作竞争机制做保障,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被动学转化为主动求知。
古诗词鉴赏能力属于综合性能力。它涉及文言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朗读能力,甚至是美学鉴赏能力。如果单项提升是效果不明显的,需要多管齐下,诗词鉴赏是一个系统工程。唯有突破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方能从容应对灵活多变的鉴赏。因此,作为语文人的我们任重道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