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小历史中看“文景之治”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AO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0月,笔者有幸代表佛山市团队在广东省2020年义务教育历史学科教师培训活动中展示课例。下面结合本次课例展示,谈谈如何在“大概念”理念指导下,从单元视角出发,构建教材子目间的内在联系,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大概念理念的倡导者,希望教师拥有一种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思路,更好地进行单元备课。[2]从单元视角看历史,就要把每一课的内容置于单元主题下考量,强调整体把握历史教材,搭建史实之间、子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避免人为割裂历史,造成学生知识的碎片化;就要把单元主题置于整本教材、甚至是整套建材下考量,更好地观察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主线,理解教材编写的逻辑,从而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一、大单元小历史,确定立意
  本次课例展示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第一、二两个子目。第一子目《西汉的建立》,介绍了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等基本情况,提出了因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汉初统治者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问题。第二子目《休养生息政策》重点介绍了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规定是“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学生除了要知道西汉建立的主要人物、时间、都城外,应从哪个视角“知道西汉的建立”以体现历史关照现实的学科功能呢?休养生息政策对学生又有什么启示呢?受时间限制,本次课例展示并不包括《文景之治》一目的内容,但三个子目在同一课题下,是有机的整体,应该如何认识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之间的逻辑联系呢?这些问题最终指向一个落脚点:透过大单元小历史看“文景之治”。
  本课隶属的第三单元标题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讲述了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西汉建立,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无论是初中的部编版教材,还是高中的《中外历史纲要(上)》,都是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多元一体的视角来叙述。因此,我们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视角出发,重新整合这两个子目的内容: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扫六合,结束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但是,统一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秦朝的暴政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公元前209年,陳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灭亡后,楚汉之争再起,天下又一次陷入到割据的状态。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建立了西汉,天下恢复到统一状态。西汉建立后,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了经济,稳定了秩序,赢得了民心,这一政策为继任者继续实行,推动“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到来,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政治、经济基础。由此,本课主题确定为:亡秦灭楚定天下,休养生息稳大局。
  具体到这两个子目的教学目标为:能说出西汉建立的时间,能在疆域图上指出汉代的“四至”;能阅读和提取史料信息,说出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西汉的建立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对“文景之治”的奠基意义;能结合所学谈谈对刘邦的认识;通过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历程,提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二、小历史大人物,串联子目
  汉高祖刘邦开创了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并深刻影响“文景之治”,因此,本次课例展示以“西汉大一统奠基者——刘邦”为副标题,通过展示人物的经历和内心活动串联起本课内容,搭建子目间的联系。
  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展示刘邦的图片,请学生分享有关刘邦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小知识。
  学生回答预设:西汉开国皇帝;出身草根阶层,在秦朝时担任过地方基层公务人员(沛县泗水亭长);大泽乡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自称“沛公”;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赢得楚汉之争;成语故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
  本节课就请同学们跟随刘邦的脚步回到西汉初年。
  1.亡秦灭楚定天下
  教师展示西汉的疆域图(略)、秦至汉初大事时间轴(见下图)。
  任务一:请在地图上指出汉代疆域的“四至”,并结合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分析刘邦建立西汉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帮助学生串联本单元已学习的知识,引导学生跳出本子目的“小历史”,从更长的时段观察西汉建立的历史意义。
  2.天下初定何以治
  材料一:白登之围后,刘邦来到曲逆城(今河北顺平),感叹:“只有洛阳能和它媲美。”
  刘邦问御史:“曲逆城的户数有多少?”
  御史回答:“秦时三万余户,今见五千户。”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汉兴,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凡米石(容量单位,1石=10斗)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注:汉文帝时“谷至石数十钱,上下饶羡(《御览》卷三十五引《新论》)”。
  任务二:材料反映了汉初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
  设计意图:此处的材料展示了西汉建立后,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也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材料二来自教材第55页“材料研读”。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式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仅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们从文言文史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想要学生读懂这段材料,难度颇大,需要老师有意识加工材料,添加必要的解释,降低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难度。同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不了解一石大米有多少公斤,一石大米五千钱又是什么概念,难以理解“米石五千”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多严重。于是,教师进一步补充了注释,作为理解数据的“参照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初物价飞涨、物质缺乏的严重程度。   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除了战乱,还有哪些重要原因呢?
  材料三:陆贾:臣以为《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非常好。
  刘邦:朕馬上打得天下,要《诗经》《尚书》来干什么?
  陆贾:臣惶恐,居马上得天下,难道可以马上治天下吗?
  刘邦:那你来替朕分析秦失去天下,朕得到天下的原因吧。
  陆贾:秦“举措暴众”。
  ——摘编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贾《新语》
  任务三:根据陆贾的分析,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
  材料四:收泰半(过半数)之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五:(请学生翻回第10课)(秦始皇)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
  任务四: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秦朝的赋役制度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什么影响?
  3.休养生息稳大局
  材料六:兵皆罢归家。
  ——《汉书·高帝纪》
  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令各归其县。
  ——《汉书·高帝纪》
  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高帝纪》
  民产子,复勿事(赋税和兵役)二岁。
  ——《汉书·高帝纪》
  教师展示时间轴(见上图)。
  任务五:请将材料六中史料分别填入表格;并结合材料七的时间轴,分析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实施效果
  人民赋税、徭役负担重
  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
  教师在学生填写表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刘邦的解决措施:轻徭薄赋、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由此,引出休养生息的历史概念: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恢复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设计意图:此处的材料展示了刘邦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和影响,是本课的必备知识。此环节学生通过史料阅读,表格梳理,将三个子目的内容联系起来,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4.小结提升
  教师设问: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刘邦的认识。
  学生回答预设:刘邦出身草根,加上他的人生经历,让他能在一定程度上体察百姓需求,制定政策。刘邦建立汉朝,以及他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天下一统的局面,为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尾呼应,小结本课所学,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历史解释”。
  三、展示思考
  在《中外历史纲要》走进课堂的大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师走出校门,关注彼此的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的异同,借鉴彼此对历史的理解和教学方法,高中教学可以详略得当,初中教学可以适当拓宽知识,有利于初高中课程的衔接,提高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精准度,更好地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页。
  [2]陈志刚,王继平:《大概念的理解与教师备课》,《历史教学·中学版》2020年第9期,第40页。
其他文献
如果在珲春打造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意味着东北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将由大连向北推移500公里。  4月17日,在吉林珲春海关,一辆装载20吨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缓缓驶入中国吉林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吉林省鸿兴能源有限公司,珲春海关人员现场查验,信息系统完成数据确认后,从俄罗斯进口的这一车液化石油气,正式通关。  这是鸿兴能源项目值得纪念的一天。鸿兴能源项目从2017年5
【时文展示】  读书如熬粥  赵畅  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
听完岳麓版的《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课,老师们开始评课。有老师提出:“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刚才的课,着重对比了两者的异,而并没有深入分析两者的同。是否不符合课标的要求?”于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渐渐放在了——到底是分析“异”重要,还是分析“同”重要?  我一直认为,比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进行比较之前,我们心里就需要十分清晰地知道——我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就本课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迎来了“读图时代”的到来。许多人厌倦于文字的阅读,喜欢用直观的图片或表格来展示自己的思想,喜欢通过直观的表格来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现实生活。因此,读图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之一。就高考的具体考情而言,表文转换着重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对于这个版块的知识,尽管在《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没有作为考点列举出来,但通过对近年来高考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此类题目的
【热点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将这3份文件提请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
专题概述  2019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开幕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报告回顾了2018年的工作,提出了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并部署了2019年十大工作任务。(一)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四)促进形成强大国
第一篇:转化与化归思想概述  一、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含义  所谓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化未知为已知:当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我们已经掌握的问题有关系时,把所要解决的问题化为已知问题;   (2)化难为易:化难为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当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崭新的,解决起来困难时
2014年高考终于降下帷幕,一如既往地,语文科的作文总是备受社会大众关注。每年高考后,作文题目甫出,总会出现热闹非常的全民狂欢、全民吐槽现象,各路专家学者,甚至社会的普罗大众,此时都俨然都成了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各路传媒也纷纷推出各种调查,排出诸如“最奇葩题目”、“最难写题目”等榜单。一年365天,除教师和学生外,平时鲜有人问津的高考作文在这几天享受了难得的高关注度。这是高考作文之幸,也是高考作文之
大历史观指通过对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达到对未来的社会走向做出一定的预测,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问题。“大历史着重大众的集体智慧、勇敢和道德。”[1]中共十九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历史课堂教学在情感价值观上,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观察与干预的特殊性,……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
【热点材料】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