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校共育达到理想状态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校共育这种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素质,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家校共育需要学校、家庭的有效配合,才能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本文作者探究影响家校共育发展的因素,指出了家校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家校共育;理想状态;教师;家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地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①这是家校共育的最理想状态,是我们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期望。
  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和学校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的整体优势,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各方不缺位,不错位,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教师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陪伴着、帮助者,而且是孩子成长的教育合伙人。
  家校共育效果如何?就要看教师和家长摆正自己在共育孩子的位置关系,让孩子站在教育的正中央,构成关注孩子成长的家庭、学校共同体这个外在环境系统,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源泉。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合作都存在冲突,完全和谐的社会合作是不存在的,不存在冲突的群体即使存在,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冲突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它是由教师和家长的内在因素以及在家校共育中所处的位置和责任决定的。
  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地位、责任及其困境。教师在家校共育中占据着当仁不让的第一主力。教师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素养,即专业能力、专业方式和专业态度以及长期教育经验的积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重教育规则性、全面性、整体性、特殊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因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权威。学生在老师和家长之间,更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由于时间、精力、个性、能力等因素制约,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智力状况、爱好特长、情感态度等了解得清楚透彻;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家庭清楚地了解;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及家长的要求有求不应。在家校共育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完美的地方,甚至出现某些瑕疵,这是不可避免的。
  家长在家校共育中地位、责任及其困境。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就是家庭,每个孩子身上都打下了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身上或多或少的印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智等方面还不成熟,对家长还存在依赖意识,有时对家长的说教言听计从。现在社会对教育普遍重视,教育孩子类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走进了家长生活中,各种媒体广泛传播教育知识、经验、方法,家长之间也经常进行相互交流。因而,家长对教育孩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式。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家长学历越来越高,许多家长受教育水平与见识在教师之上。家长在家校共育中和教师具有同等的地位,成为共同的建设者,有些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配合度越来越强,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显得越重要,这些都有利于家校共育的相互配合。
  但是我们看到家长非专业出身,对教育的认识非系统性、处于碎片化状况;对孩子的成长规律认识肤浅,主观性强,不能够辩证地看待成长中的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就是高学历的家长对教育也未必有研究,这样对孩子的教育非理性因素有时占据主要位置。这些都会导致家长对子女教育理念出现偏差,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不科学,对老师处理孩子的事务看法不客观。常表现为家长基于自己孩子的立场和利益,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难免会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缺少大局观和长程视角。
  这几年,我从事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工作,在社区做过家校共育现状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家校合作共育意义重大,家校共育作用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家长对家校共育持肯定态度,在思想上持合作的理念,也极力参与建设。由于教师与家長的社会属性不同,各自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因而在家校共育的具体行动中,出现各种各样不和谐因素,有时貌合神离,没能很好地得到家校共育的真正目的。
  家校共育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角色定位不明确。越位,大多数家长紧跟着考试指挥棒转,在完成学校任务之余,盲目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遏制孩子的潜在兴趣和发展空间,孩子疲于奔命,苦不堪言;缺位,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业绩,忙应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孩子处于放养或半放养状况,形成很多不良的品行;错位,孩子交给祖辈照看,或送往各托管机构,或送往补习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2.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单一。家校共育方式主要以QQ或微信交流平台的形式出现,随意性、偶然性较强,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较差,沟通有时不及时、不充分,有效性降低。
  3.家校共育障碍较多。最大的障碍还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同,出现家长和教师之间对相互的教育行为不理解,产生怨言,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4.家长和老师交流沟通不够,缺乏换位思考,不能理解对方的处境。家长认为教师的主动性和态度不够好,对待学生不够公正;教师认为家长虽然在思想上重视与学校的合作,但是涉及到家校共育的具体事务时就不够积极,扮演着配角,影响了共育合作的开展。
  5.责任分工不明。家长把本属于家庭问题拓展到学校,如孩子在家玩手机上瘾,不接受家长教育等等;许多属于学校的教育行为被分配到家庭,诸如学生学业的监督或要求家长完成本属于教师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从而导致家校共育行为“无边界化”。由此相互指责与推诿。
  6.教师有时把家长也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自觉地以教育者自居,家长感到双方地位不平等,受不到足够的尊重,影响了双方互动。②   以上从六个方面指出了当前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共育遇到的“瓶颈”,当然还不止这些。我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深入地思考。下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的思考。
  1.发挥学校在家校共育中主阵地作用。
  学校在家校共育活动中起着组织作用。家校共育中出现的问题,在有些情况下教师凭借个人力量是无法解决好的,必须要运用学校集体智慧,借助学校集体力量,依靠学校的领导、组织和支持。就拿教师能力的提升来说,学校通过专家的引领、交流互动,培育学校共育“种子”教师,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提升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如家教知识、共育艺术、谈话技巧等,学校以案例的形式教给教师处理家校矛盾的方法,以论坛的方式探讨其中的收获和感悟等。
  学校根据家校共育的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共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家校共育活动的现状、模式、案例等作为研究内容,推动家校深度融合,组织教师研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家教共育课程。
  学校引导家长走进学校,通过家长体验学校的生活,加强彼此理解,学会相互体谅,建立互信关系,形成认知、信念、行动一致的教育共同体。
  2.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家长和教师要紧密的协作。
  学情播报和常态展示,推动家校互动迈上新台阶。家长最想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尤其关注学情。当学校满足家长的心愿时,家校合作度就高。教师把日常记录班级情况、学生表现及时上传到家长群,做到常态播报,改变学生有问题时就找家长的状态,形成有效的家校协同教育闭环。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常态展示学生的亮点,提高家长的关注度。学校搭建的平台有多大,学生成长变化的空间就有多大。
  面对学生遇到的各种困扰,教师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密切配合,家校之间应有相互补位的意识,教师和家长形成统一战线,体谅学生的心理需求,维护孩子的自尊和信心。
  建立家校论坛。借助家校論坛,家长和教师把疑难问题摆出来,开放求助,智慧互参。班主任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家长遇到的问题收集起来,在家校论坛中讨论,听一听其他家庭的解决办法,找到参考策略。班主任要把家长的关注点转移到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向上来,带动家长转变思维方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家校要善于互相借力。学校布置的任务,家长要协助、监督孩子完成;家长反映的问题,教师要协助解决。家校因势利导,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3.消除教育理念分歧,共筑家校共育联盟。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分歧主要是表现为教育理念的不同、教育方法的差异、责任的不明。家校分歧是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建立起共识,达到理念的一致。教师和家长沟通过程中,要充分准备、技巧灵活、钻研透彻、目的明确,不能只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而要触及教育深层观念和意识层面,这样,老师就凭借着专业素养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易于达成理念的统一。
  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要改变教育观念,明确家长不是教育对象,因此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速听快判”的沟通习惯、“大包大揽”的沟通作风,进行平等交流,要站在对方的知识水平、生活处境、价值观念上思考问题,不能急躁,要知道有时改变家长理念是漫长过程。就如用小火慢慢炖肉,肉炖得又烂又香;如果换成大火,就得不到这效果一样。师生关系的理想境界是教学相长,同样,家长和老师理想关系是相互尊重,共同成长。教师和家长交流过程中,应以心灵开放为前提,以平等对话为途径,以促进孩子进步为目标,来提升家庭的教育质量,这样家校易于达成一致的理念。
  教师还应成为家长自我教育的推动者。家庭教育方法的背后是教育理念问题。教师凭借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地运用教育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常常被家长所仰慕,这样家长乐于与教师交流。教师要灵活运用家访、网络平台、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方式,同家长共关注、同学习、齐配合、共进步,这样促使家校共育形成联盟。
  4.解决好家校共育中发生的冲突。
  某些家长要求教师有求必应,不考虑教师存在的实际困难;很多家长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多给予关照,没有考虑到教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级,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家长对教师要求过高,不能原谅教师工作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样就发生了有限满足和无限要求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冲突,首先学校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明确各自的责任边界,让家长转变观念;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诚布公,尽最大可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避免家长提出特殊要求进行责难。
  对于观念差异,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审视和检讨,看是否基于教育和教师伦理?看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客观实际?表达方式是否被人理解?常反思自己就能使自己进步。家长和教师之间要多沟通交流,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彼此之间认真倾听,相互理解,争取一致,达成共识。家长要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上的“短板”,要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无知,虚心求教,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要为自己一己私欲,固执己见。如果自己一时不理解,可以搁置争议,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人与人之间有个性差异,教师与家长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和家长严于律己,就不喜欢对方随随便便;有些人是急性子,就不喜欢做事谨小慎微;有人生活朴素,就不喜欢浓妆艳抹……对于这种冲突,双方都要自觉调整,要承认差异,接纳差异,欣赏不同。换言之,就是我不喜欢你的打扮,但我尊重你的生活方式。
  家校之间的冲突表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学校,要研究冲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应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容地对待冲突,在处理冲突上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①《家校难题破解例集》选自《班主任之友》(2020.4第7期,总570期)国内统一刊号:CN42-1070/G4
  ②《教师不能“育家长”》选自《中国教师报》2021.6.2第11版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高中生能更好地投身社会生活。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高中政治教学中,既利于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也利于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本文就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价值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中政治;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编排的是“单篇短章”,而且此种形式内容的教学今后依然会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是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固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已然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生活的需求。叶圣陶先生认为单篇短章的学习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出现看了许多却都没有看清楚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以期有所补救,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承担着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考等综合能力的重任。随着城乡一体化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农村的教学课堂必须在一定的时期内向现代化教育转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应当充分利用好各类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等辅助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究,使教具能够在数学课堂的应用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关键词:农村小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略读课文承担的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并且它是学生从学习方法到尝试习作的过渡。略读课文是将学到的方法过渡到学生写作的桥梁。关注略读课文,用好略读课文,解決的是怎么用的问题。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略读课文《小虾》为例,课前导读部分提到“默读课文,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第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为
期刊
摘要:从教学的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味的给孩子布置作业不能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业负担,因此我们要正确的看待“作业”的价值。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使教师和学生正确的看待作业的功能和属性,为学生减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作业管理,从而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因此笔者针对双减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探究,说一说我的看法。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兴趣的辅助来学习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很枯燥,这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构建有趣的语文课堂,运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求师生能够共同参与与互动才更具有效性,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真正统一。教师在实践教学时通过组织与引导,提升学生的参与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课堂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结合笔者所教的学段,对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
期刊
摘要:英语学科属于外来语言学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文字形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语言组织形式和文化思维角度的不同,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不仅关系到学生高考的成绩,更与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多元思维培养和形成的教学模式引导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将更多思维化的知识和学习技能融入到课堂上,促进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多元化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英语学科的发展目标以及教学过程,英语高考的试题设计有着细致的要求。本研究基于新课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能力表现指标框架,针对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3套试卷中的15个阅读理解题文本,从题型、词汇量、体裁、题材、主题、难易度、学科素养体现等维度研究。基于本研究,提出了三点高中英
期刊
摘要:松滋方言亲属称谓词丰富多样,与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词存在诸多区别,在语言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目前尚未见到关于这一主题的专篇论文。文旨在探究松滋方言亲属称谓的构成、特点、语义规则,以及语言中的独特文化因素,同时弥补现有研究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的遗憾,旨在加深对松滋方言中的亲属称谓的系统性理解与认识,为松滋方言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资料。  关键词:松滋方言;亲属称谓词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