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在学业、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出现许多问题,因而对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工作是完全必要的。本文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专业化为视角,分析辅导员工作的新变化,并论证了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社会工作;必要性;专业化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将近2500万,按照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比例配备,全国有将近25万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要求辅导员应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而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改变工作方法,树立良好的工作理念,不仅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更要学习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在工作中运用专业社工方法来辅导、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形势
1.高等教育自身的深化改革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突发性膨胀。新生素质的下降,大学教育资源紧缺,弱势群体增多;其次,学费分担和就业市场化,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用户”和“消费者”。大大改变其对原有大学生教育和学生工作的态度和评价,这些情况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社会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要求辅导员工作专业化
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丰富物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精神层面需要面对的问题。当今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社会思潮都会对大学生有所影响,尤其是一些诸如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在这种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客观、科学地摆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洪流之中,是辅导员所应该重视的问题。
3.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遇到挑战
在当前急剧变迁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教育模式“重管理轻服务”的特征与当下大学生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大学校园里的自杀行为、网络成癖、校园暴力等失范行为层出不穷。传统的学生工作主要采取教育和处罚的手段进行规范和管理,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新时期发生的高校学生问题,引入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角色重塑和功能拓展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也即要求辅导员的专业化。辅导员应掌握对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其次,辅导员是要具备做人的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有健康的人格、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关心爱护学生等。最后,辅导员都应懂得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和工作规律以及要懂得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辅导员运用社会工作方法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就是一种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的职业。现代社会工作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科学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当代社会工作的领域、对象日趋扩大,社会工作的制度功能也日趋完善。就其领域而言,已经从社区、慈善场所扩大到学校、医院、福利机构以及企业、监狱和法院等。就其工作对象而言,已从困难群体、边缘群体逐步扩大到所有需要社会支持和帮助的人群。就其功能而言,已不再仅仅是帮助穷人的慈善行为,而是一种专业的社会协调与社会控制手段,运用它可以有效地扶贫帮困,整合社会矛盾,预防社会犯罪,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就学校社会工作而言,高校辅导员高校社工功能拓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要求高校辅导员功能向高校社工拓展。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变革。随着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陆续爆发了出来。反映在高校领域,这些剧烈的社会变化和变革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加之,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80后、90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抗干扰的能力弱,旧的、传统的社会观念已被打碎,新的、正确的社会观念尚未建立。社会上的一些斑驳复杂的不良现象和观念都会影响到“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也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所有这些问题和挑战都为高校辅导员向专业社工的延伸提出了要求,要求高校辅导员以一种专业的、科学的方法和艺术来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使教和学的两极达到平衡,创建和谐校园,从而达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
其次,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要求其向高校社工功能拓展。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往往成了大学生的 “保姆”。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且也与我们所要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不符,培育不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人才。总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不良,机制不活。高校辅导员整日埋头于繁杂的事务中会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主导性差、渗透力弱。社会工作既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也应对个人与社会的日常问题。社会工作运用多种技能、方法,开展多样活动来实现它全面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宗旨。其工作涉及面很广,从基础的个人社会心理发展过程到社会政策及其制定与发展,都可以找到社会工作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辅导员向社工功能拓展是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甚至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思斌.社会工作:利他主义的社会互动[C]∥何国良,王思斌主编.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的初探.
[3]马建青.辅导人生—— 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4]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社会工作;必要性;专业化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将近2500万,按照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比例配备,全国有将近25万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要求辅导员应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而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改变工作方法,树立良好的工作理念,不仅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更要学习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在工作中运用专业社工方法来辅导、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形势
1.高等教育自身的深化改革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突发性膨胀。新生素质的下降,大学教育资源紧缺,弱势群体增多;其次,学费分担和就业市场化,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用户”和“消费者”。大大改变其对原有大学生教育和学生工作的态度和评价,这些情况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社会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要求辅导员工作专业化
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丰富物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精神层面需要面对的问题。当今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社会思潮都会对大学生有所影响,尤其是一些诸如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在这种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客观、科学地摆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洪流之中,是辅导员所应该重视的问题。
3.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遇到挑战
在当前急剧变迁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教育模式“重管理轻服务”的特征与当下大学生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大学校园里的自杀行为、网络成癖、校园暴力等失范行为层出不穷。传统的学生工作主要采取教育和处罚的手段进行规范和管理,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新时期发生的高校学生问题,引入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角色重塑和功能拓展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也即要求辅导员的专业化。辅导员应掌握对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其次,辅导员是要具备做人的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有健康的人格、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关心爱护学生等。最后,辅导员都应懂得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和工作规律以及要懂得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辅导员运用社会工作方法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就是一种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的职业。现代社会工作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科学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当代社会工作的领域、对象日趋扩大,社会工作的制度功能也日趋完善。就其领域而言,已经从社区、慈善场所扩大到学校、医院、福利机构以及企业、监狱和法院等。就其工作对象而言,已从困难群体、边缘群体逐步扩大到所有需要社会支持和帮助的人群。就其功能而言,已不再仅仅是帮助穷人的慈善行为,而是一种专业的社会协调与社会控制手段,运用它可以有效地扶贫帮困,整合社会矛盾,预防社会犯罪,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就学校社会工作而言,高校辅导员高校社工功能拓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要求高校辅导员功能向高校社工拓展。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变革。随着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陆续爆发了出来。反映在高校领域,这些剧烈的社会变化和变革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加之,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80后、90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抗干扰的能力弱,旧的、传统的社会观念已被打碎,新的、正确的社会观念尚未建立。社会上的一些斑驳复杂的不良现象和观念都会影响到“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也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所有这些问题和挑战都为高校辅导员向专业社工的延伸提出了要求,要求高校辅导员以一种专业的、科学的方法和艺术来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使教和学的两极达到平衡,创建和谐校园,从而达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
其次,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要求其向高校社工功能拓展。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往往成了大学生的 “保姆”。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且也与我们所要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不符,培育不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人才。总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工作环境不良,机制不活。高校辅导员整日埋头于繁杂的事务中会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主导性差、渗透力弱。社会工作既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也应对个人与社会的日常问题。社会工作运用多种技能、方法,开展多样活动来实现它全面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宗旨。其工作涉及面很广,从基础的个人社会心理发展过程到社会政策及其制定与发展,都可以找到社会工作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辅导员向社工功能拓展是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甚至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思斌.社会工作:利他主义的社会互动[C]∥何国良,王思斌主编.华人社会社会工作本质的初探.
[3]马建青.辅导人生—— 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4]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