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冲哈拉木 藏族人心中的神鸟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曾经是我国的特有物种。近些年,由于环境、气候等原因,有部分黑颈鹤在尼泊尔、不丹等国被发现。
  
  历史上,在交通尚不发达、信息较为闭塞的我国西部地区,春日里从天而降、秋日里无影无踪的黑颈鹤,让藏族同胞充满好奇。同样,黑颈鹤的这种“青藏高原繁育、云贵高原越冬”的迁徙习性,也给越冬地——云贵高原的人们描绘了许多神秘色彩。有关黑颈鹤的传说,在云南、四川、青海、西藏,有各种版本的故事。
  藏民视黑颈鹤为神鸟、佛鸟,他们对黑颈鹤恭敬有加的原因有很多,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藏文《阿弥陀经》中对黑颈鹤的记载。藏民多是虔诚的佛教徒,佛经中的鸟儿,自然也是他们心中的神鸟。因为青海与西藏同说藏语,却在音调上有很大区别,所以两地藏民在沟通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但说到黑颈鹤,却只有同一个声音——冲冲哈拉木(藏语意为“黑颈鹤”)!
  黑颈鹤在云南的越冬地——香格里拉和昭通,都有不吃青稞的传说。相传,早年在黑颈鹤的家园,忽然有一些人来造访,并在这里安顿了下来。黑颈鹤是一个与邻为善的物种,但它们不知道,人是不是与自己一样宽容、善良,便主动向人示好。后来,它们与人约定:黑颈鹤不吃人种的青稞,人不伤害黑颈鹤。时至今日,昭通和香格里拉地区的人与鹤,都在信守这个“约定”。春天,牧民在田地里撒下青稞种子的时候,黑颈鹤就要离开了;秋天,牧民在收割青稞之后,黑颈鹤才会到来。
  
  在青海省各黑颈鹤栖息地区,还流传着黑颈鹤是格萨尔王牧马童一说。我们在青海做黑颈鹤繁殖调查时,住在海晏县甘子河乡打渔村杨杰才让家,杨杰的父亲给我们讲,黑颈鹤是格萨尔王的牵马童。他说,直到现在,黑颈鹤与马的关系还非常密切。平时,他们放牧,经常见到黑颈鹤与马在一起觅食,相互间还有语言交流。如果藏民家的马死掉了,黑颈鹤一定会赶来为马送行。
  对杨杰父亲的讲述,我一直半信半疑。每次出去做观察时,特别注意观察与马在一起的黑颈鹤,看它们都怎样交流。然而,在之前几年对黑颈鹤的观察中,我并没有发现黑颈鹤与马的交流行为,直到2013年1月12日,在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越冬地,我们不仅观察到了与马在一起的黑颈鹤,还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时,几匹马儿在农田边上觅食,一只成年黑颈鹤带着一只亚成黑颈鹤,悄声地走到马儿所在地的上方。两只黑颈鹤先是小声地嘀咕了几声,然后成年鹤在前,幼鹤在后,慢步走到马儿的跟前。两只鹤一边觅食,一边疑似与马儿窃窃私语。马儿先是东张西望地看看周围,然后又低头吃草,偶尔打个响鼻,抬头沉思几秒钟,又继续吃草。这是不是黑颈鹤在与马儿交流呢?我们听不懂鹤语,也不懂马儿的行为是不是对鹤语的一种回应,只是觉得这个现象比较有趣。
  2014年春,我们又如期来到杨杰才让家。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杨杰家救助了一头被母牛遗弃的小牛。牛儿浑身黄白相间,我给它取名花儿,花儿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萌萌的,非常温顺可爱。抱着花儿,坐在杨杰家火炉边,看着跳跃的火苗,喝着滚烫的奶茶,我们聊得十分开心。花儿似乎理解大人们的心思,在我怀里慢慢睡着了。杨杰妈妈几次欲从我手里接过花儿,我担心这样一倒手,会惊醒花儿,尽管它不算轻的身躯早已压麻了我的双腿,我还是不忍心把花儿交出去,想让它在我怀里饱饱地睡到自然醒。
  
  就在大家谈兴正浓的时候,门外传来狗儿大黑的狂吠声,杨杰应声跑出去。原来,一只小马驹倒地快不行了。杨杰说,这只小马驹生不逢时,春节期间来到世间,正赶上天寒地冻的时候。马驹妈妈是高龄产妇,奶水极少,孰料,小马驹又不肯吃牛妈妈的奶,日渐消瘦,最终还是倒下了。
  第二天早上8点半,正在酣睡的我突然被一阵黑颈鹤的叫声惊醒。一骨碌爬起来,直奔门外。有4只黑颈鹤守在小马驹身旁,拍打着翅膀高声鸣叫。杨杰说:“黑颈鹤是来给小马驹送行的。”示意我不要干扰它们。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黑颈鹤鸣叫的音量小了很多,后来转为小声咕噜。很快,住在附近的藏民都赶了过来,在马儿的尸体前,藏民们弯腰合掌,口里念着我们听不懂的藏语。看到马儿安详离去,黑颈鹤也鸣叫着飞离,藏民们望着黑颈鹤飞去的方向合掌三鞠躬。
  杨杰说,这些藏民一是来为马儿送行,二是来感恩黑颈鹤的,藏民族把马儿当作家庭成员看待,马儿离世,他们要诵念咒语和佛经,同时,也感恩格萨尔王派黑颈鹤前来为马儿超度送行。听了这些解释,我终于明白黑颈鹤在藏民心中的神鸟地位。
其他文献
那是怎样的一潭碧水啊,孕育于天地造化之间,站在潭水边,只有无比的欣喜和赞叹。我并不是要刻意吟风颂月,言语也不足以描述这仙境般的所在。如果柳宗元、朱自清和我一样站在潭边,或许会懊悔当初太早用完了那么许多词汇赞美那些寻常湖水,如今惊艳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因为我站在了苏阿海沟池畔。  一场夙愿一场游  小时候看旅游摄影杂志,看到过这样一池碧潭,就不禁感叹,天地间居然能有这样的所在。然而,彼时并没有自己
期刊
期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惠崇和尚的一幅《春江晚景》画作上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虽说原画作早已失传,然而,这首题画诗却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留传至今。特别是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句,更广为人们千古传颂。    这里,诗人并没有只是单纯地去解说画面上的内容,而是以画面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进而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
期刊
一转眼又到了猴年。这猴子可不一般,是灵长类动物的俗称,不仅是与我们人类DNA最接近的动物,也是大自然中最聪明的动物之一,甚至可以轻松地使用工具来觅食,智商绝对碾压其他森林动物。我们中国人对于猴子的感情也不一般,妇孺皆知的美猴王孙悟空就是大众对于猴子的最高期盼,也是为数不多由动物化身为英雄的代表。  猴子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很多国家可以很轻松地观赏到不同种类的猴子。在这金猴迎春之际,我就把之前在不同国
期刊
一部电影《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让我记住了宁夏沙湖这个地方。在电影的一开场,紫霞仙子撑着木筏出现了,清澈的湖水、金色的芦苇、蓝蓝的天空、湖润金沙,柔沙似绸,天水一色。紫霞开心地在沙漠里跑着,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那场景真美……    从银川出来,同行的小伙伴一路上都在念叨着紫霞仙子,说要去沙湖与仙女相会。沙湖位于贺兰山东麓、黄河西岸的平罗县境内,距银川市只有50多千米,开车过去也就一个小时。这是一处
期刊
我是《旅游纵览》多年的忠实读者,不但我自己看,我的朋友们也在看,不少看过的人都评价很高。  大家喜欢《旅游纵览》,第一,是因为它的“精”和“专”,这正是这份杂志的办刊特色之所在,是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有个性的部分。信息量虽然不能算巨大,对信息的反馈也不及其他媒体平台来得快,但如果要瞄准国内生态、旅游、摄影方面的定位,我相信它一定位居前列。参与杂志策划、采写、编辑的人包括生态旅行达人、生态摄影家、野生动
期刊
水灵动,飘逸;水厚重,内敛;水温润,柔和;水静美,绵长。看惯了惊涛骇浪与汹涌磅礴的汪洋大海,更倾心于细水长流和蜿蜒曲折的河流湖泊。  漓江的水静得仿佛能听见它在你耳边窃窃私语,偶尔微风拂过,叮咚作响的水声就像一个少女在浅吟清唱。昆明湖的水柔得如轻纱一般笼罩在圆明园内,好像一位身段窈窕的舞者在演绎一首霓裳羽衣曲,而烟雾缭绕下的水面,又似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宁静的贝加尔湖静谧而透彻,犹如一双干净
期刊
神秘而纯净的北极,位于地球最北端,一年中大部分岁月都被冰雪覆盖。然而北极也有多彩缤纷的一面,随着夏天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温,这里的冰雪渐渐融化,随而替代的是夏秋两季丰富的苔原、幽蓝色的浮冰和冰山、深色调的山脊、五颜六色的极地村庄,还有那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北极光……    苔原上的“矮人王国”  苔原也被称为冻原,是生长在寒冷的永久冻土上的一个生物群落,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存在的生态系统。苔原多生长
期刊
清代诗人袁枚曾在诗《苔》中有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便是苔藓的一种,苔藓多生于阴暗潮湿处,无人问津,可它也有着自己的生存意向,即便无阳光普照,依然释放着青春,将自己的魅力绽放。    我们常为自然之美所倾倒,古树参天,碧水苍穹,莺飞燕舞,而往往忽视了生活中与我们更为亲近的袖珍“小矮人”——低调不争的苔藓植物。裸露的石壁上,低矮的灌木丛下,泥泞的沼泽旁,水
期刊
“烟墩角”一个很有诗意的小小的渔村,位于山东荣成古烟墩遗址崮山岛和黄海海湾,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  但这个地方很出名,是因为数以万计的中外摄影人为大天鹅而来,吃住在一个小小的渔村中,用光影与天鹅共舞。  摄影人用娴熟的技法,在镜头中把雪白的大天鹅追逐戏水、引吭高歌、凌空翱翔、翩翩起舞等或呆萌、或灵动的神态写意得惟妙惟肖、非常妖娆。    图与文字的传播,摄影人的口口相传,让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会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