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教学任务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育人育德,重道德思维发展;由重道德认知学习转变为重道德情感学习和道德行为学习。它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和再创造的空间。
笔者認为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体现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意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启迪思想
我国现代教学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一切工作几乎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支持和合作。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从而让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明白道理。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端,与此相对应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可上完一堂课。这样既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误入歧途之虞。他们很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辩论、表演、 讲解等等。这些原本是很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教学的效果,这样的学生参与就变味了。我们可以听到这样的公开课:老师学生闹哄哄,花里胡哨的表演占了大半节课,学生参与不可谓不多,可一节课下来,连听课的老师都不知道讲了什么,所谓学生的参与也只是按照老师的安排走走过场,这个过程完了就完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样的课虽然开放却穷乏设计,不能启迪学生的思想。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整合资源,在情境教育中开启潜能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为思想品德课的愉快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通过“设疑”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
因此,我们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励其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
三、在多种形式的活动课中培养能力
活动课的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一般可以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品德课的整体教学质量。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运用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
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再配以形象、生动、幽默而风趣的语言,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对所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将起到深入浅出、易懂、易记、易运用的情境感染作用。
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充满了问题与矛盾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有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碰撞与思考,学会思考人生、关注民生,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总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根据教学需要,围绕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创设能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务实高效的情境。构建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情景,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放飞思想,探究合作,才能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县正直小学 636600)
笔者認为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体现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意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启迪思想
我国现代教学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一切工作几乎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支持和合作。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从而让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明白道理。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端,与此相对应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可上完一堂课。这样既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在实施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误入歧途之虞。他们很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辩论、表演、 讲解等等。这些原本是很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教学的效果,这样的学生参与就变味了。我们可以听到这样的公开课:老师学生闹哄哄,花里胡哨的表演占了大半节课,学生参与不可谓不多,可一节课下来,连听课的老师都不知道讲了什么,所谓学生的参与也只是按照老师的安排走走过场,这个过程完了就完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样的课虽然开放却穷乏设计,不能启迪学生的思想。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整合资源,在情境教育中开启潜能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为思想品德课的愉快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通过“设疑”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内部动机。
因此,我们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励其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
三、在多种形式的活动课中培养能力
活动课的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一般可以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品德课的整体教学质量。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运用形象、生动、幽默的语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
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再配以形象、生动、幽默而风趣的语言,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对所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将起到深入浅出、易懂、易记、易运用的情境感染作用。
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充满了问题与矛盾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有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碰撞与思考,学会思考人生、关注民生,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总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根据教学需要,围绕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创设能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务实高效的情境。构建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情景,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放飞思想,探究合作,才能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江县正直小学 63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