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鹿”之父米哈伊尔·米里

来源 :航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0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升机大师米里


  米里全名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米里,1909年11月22日出生于伊尔库茨克的一个中产阶级的犹太家庭,他的父亲列昂季·萨莫洛维奇·米尔是一名铁路工人,母亲则是一名牙医。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少年时代,他迷上了航模,每天都忙着制作飞机模型,有时甚至还忘了吃饭和睡觉。在12岁时,米里获得了当地某次滑翔机模型竞赛一等奖。
  1926年,在完成了中学学业后,米里进入了位于托木斯克的西伯利亚理工学院。在那里,他兴致勃勃地参加滑翔小组的自选训练。但是,由于西伯利亚学院没有培训飞机工程师的课程,两年内后,也就是1928年,米里轉学到诺沃切尔卡斯克航空学院,专注于航空学习。

  学生时代的米里就对旋翼飞行器有一种特殊的迷恋。1929年夏天,在诺沃切尔卡斯航空学院的工业实践中,米里参与建造了俄罗斯第一架旋翼飞行器,被称为KASKR。1931年,完成学业的米里加入了中央空气动力研究所(CAHI)实验气动力学部特殊结构学部。不久,年轻的米里就显示出自己作为一个有前途的专家的价值。1933年1月,特殊结构部分被重组为特殊结构部,米里成为团队的负责人,从事空气动力学计算和实验研究。随后,他的第一部关于旋翼飞行器的学术著作问世。在上世纪40年代初,米里已经成为了苏联旋翼飞行器领域的主要国内专家之一。
  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米里被调入旋翼飞行器实验中队执行任务。正是在他的指导下,苏联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最早使用了直升机。由于他在战时对苏联航空技术发展的贡献,米里先后被授予苏联卫国战争勋章、二等勋章和红星勋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苏联的直升机研发一度中断。1945年,受到美国西科斯基实用直升机技术发展成熟的鼓舞,苏联当局决定继续发展直升机事业。米里被任命为为中央立体动力学研究院直升机部实验室主任。1947年,米里出任直升机制造设计局主任-设计师,同年,他受命组建设计局,并出任总设计师。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米里设计局。
  在他的主持之下,米里设计局先后推出了米-1、米-4、米-6、米-8等多种著名的直升机。其中,米-6直升机获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好评,甚至在美国赢得了“西科斯基国际奖”(Igor l Sikorsky International Trophy)。这是一个创立于1961年的著名国际奖项。这份跨国、跨阵营的大奖,足以证明米-6的杰出性能。

米里与“雌鹿”


  早在20世纪60年代,米里便提出了著名的“飞行战车”构想:步兵将借助低空飞行载具从而获得更高的战场机动性,该种载具除了运输外还能提供火力支援。
  米里开始游说苏联军队领导人全面采用这种新概念直升机。许多苏军战略专家支持米里的构想,但是,以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为首的一批老军官反对。当时正值美苏争霸白热化事情,这些老军官认为,苏联有限的资源要花在强化传统武器方面。最早,米里说服了当时国防部长的第一接班人安德烈·格列奇科将军,派遣了一批专家评估米里的构想。最初专家们意见分歧,但是在米里的游说下,赞成派最终占了上风,“战场支援直升机”项目最终颁布立项。
  米里设计局准备了两种基本设计,7吨单发设计和10.5吨双发动机设计,都使用1700马力TV3-177A发动机。之后,米里设计局又提交了三具完整机身模型和五具座舱模型,可供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实际坐入,提供微调意见。

  无独有偶,米里的“老冤家”卡莫夫设计局此时也提交了类似的方案,就是后来的卡-25陆军攻击直升机。卡莫夫的方案成本更低,最初获得了军方的青睐。但不久后大家开始更偏爱米里的双发动机模型。
  1968年,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批准米-24的研制。1968年5月6日,指令颁布正式开发双发动机版构型。1968年8月进入细节设计(计划代号Yellow 24),全比例样品机于1969年2月完成提交。同年9月15日,样机开始第一次栓着铁链试飞,四天后第一次自由飞行。第二批十架的试验机随后被生产出来。1970年6月开始18个月的连续测试。经过逐步测试和改良后,第一版量产版米-24——被称为米-24A——在1970年正式投产。1972年官方承认纳入作战序列。

  由于米里在1970年1月31日去世,米-24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全部解决。因此,入役后的米-24A最初反响并不好,米里设计局也根据部队反应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的改良,因此米-24的各种改型种类繁多。
  米-24生产装备数量极大,据统计,苏联阿尔谢涅夫和罗斯托夫的两家直升机工厂已生产了2300多架各种型别的米-24直升机。现在约有120架仍在俄罗斯和周边国家服役。其出口型还出口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尼加拉瓜、越南、也门等国家。
  米-24大约也是世界上战斗经验最丰富的直升机,自问世以来经历了30多场战争,从非洲的安哥拉,到南美的尼加拉瓜;从欧洲的波黑,到中亚的车臣,再到今天的叙利亚。人类历史上很少哪种飞行器——无论固定翼还是旋翼飞行器——有比米-24更丰富的作战经验。米-24的战果也非常丰硕,称得上功勋卓著。

  米-24的首戰是在1978年的埃塞俄比亚,当时索马里军阀巴尔将军进攻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省,埃塞俄比亚的米-24在苏联顾问指挥下,由古巴飞行员操纵,发动反击,取得很不错的战果。米-24最辉煌的战绩,无疑是在阿富汗,正是这一战让“雌鹿”名扬天下。也正是这一战,催生了著名的动作片《第一滴血3》。片中呼啸而来的“雌鹿”(尽管是由“超级美洲豹”改装而来的假货)给许多人的童年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1982年的“斋月行动”中,操作“雌鹿”的伊拉克飞行员与操作AH-1“眼镜蛇”的伊朗飞行员曾展开过一场直升机决战,战斗的结果是“眼镜蛇”被击落了10架,而“雌鹿”只损失了六架。
  尽管今日米-28“浩劫”的问世,让米-24成为了明日黄花,但米-28的成功设计,依然汲取了米-24的诸多经验。而且,在全世界军事爱好者的心目中,无论米-28有多么成功,都无法取代米-24的地位。
  米-24书写的不朽传奇,将永远和“雌鹿”之父米里一起,被一代代军迷所铭记。
其他文献
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第10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成功举办。在本届航展的舞台上,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以新的阵容、新的动作、新的形象亮相,全面展现了中国空军飞行员的风采,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航展虽然结束了,但是人们对飞行的热爱没有消失,很多观众似乎还沉浸在“蓝天芭蕾”带来的惊险刺激中,为此,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参谋长、2号机飞行员魏国毅,通过他的讲述,再
虽然兰卡威航展已经在3月下旬落下了帷幕,但现在静静回想,除了眼花缭乱的机型、精彩绝伦的飞行表演外,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细细回味与思考。  本次兰卡威航展的全称是“第十三届马来西亚兰卡威国际海事与航空航天展”,于2015年3月17-21日在兰卡威举行。本届航展上,各大防务公司除展示自家产品外,主要的目标还是马来西亚多功能战斗机(Multi-Role CombatAircraft.MRCA)招标采购项
伊夫塔赫·斯派克特(Iftach Spector)是以色列空军史上战绩最为卓著的王牌之一。作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历经了第3次和第4次中东战争,执行过300多架次战斗任务,击落至少12架敌机;作为空军指挥官,先后担任过两个重要基地的司令,参加了著名的“歌剧行动”,后以准将军衔退役。如果说飞行员是以色列的精英,那么双料王牌伊夫塔赫·斯派克特无疑是精英中的精英。  从“超神秘”到“幻影”  伊夫塔赫·斯派
1月12日,洛马公司生产的第200架F-35战斗机飞离沃斯堡工厂,抵达卢克空军基地,标志着F-35计划在2017年初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美国国防部已经授予洛马公司价值72亿美元的第10批次生产合同,用于采购90架F-35系列战斗机。按照计划,洛马公司在全速率生产F-35战斗机时,将达到每个工作日下线一架飞机的速度。  为了以前所未有的装配精度实现快速生产,洛马公司在历史悠久的沃思堡工厂采用
参加夜间秀的波音747-8(摄影 卢华睿)  EAA,全称Experimental Aircraft Association(美国试验性飞机协会),该协会每年都会举办飞行者大会(英文为EAA AirVenture Oshkosh,Airventure不是一个英文单词,是EAA年度飞行者大会的一个固定名称),是世界上最顶级的航空盛会之一。  7月22日至7月28日,2019年美国飞行者大会在美国奥什
任何一名飞行员都不希望在自己的飞行生涯中出现空中特情。因为,它瞬时突然、高度危险、无法预见,处置稍有差迟,就会铸成毁灭性灾难。然而,总参陆航部某试飞大队的试飞员们却每天都在面对特情、与死神对阵,把遭遇飞行危局当作“家常便饭”——为在低空、超低空的“极限高度”飞出我国首型专用攻击直升机——直10的极限性能,他们凭借无畏的胆魄和高超的技能,勇当“刀尖上的舞者”,完成一、二、三类风险科目200多个,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而这场大战从开始到结束,空军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参战数量之多、活动范围之广、战果之显著、所起作用之大,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空军辉煌战绩的取得离不开背后航空工业的支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里,航空科技飞速发展。到二战爆发时,世界各工业强国的航空工业科研与生产水平都已达到空前高度。以美国为例,其在二战期间共生产各型飞机30余万架,而其他诸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了令人振奋的太空技术探索和研究,航天系统飞速发展。苏联火箭专家、航天系统总设计师谢尔盖·巴布洛维奇·科罗廖夫完全脱离了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以他研制的R-7洲际弹道导弹(著名的“7号弹”,北约代号SS-6)弹体为原型,增加几级后变成了很好的运载火箭,利用这一型运载火箭首先将一枚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之后又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航天器“东方-1号”送入
谈到彼得·雅科夫列维奇·乌菲莫切夫这个名字,绝大多数中国人应当感到十分陌生,但一提到F-117“夜鹰”战斗轰炸机,懂一点航空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架飞机就与这个人有密切的关系。乌菲莫切夫是苏联时期的科学家,被认为是现代隐身飞机技术的创意推动者、现代隐身理论的奠基人。在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研究简单二维物体的电磁波反射方程。1964年,他在《莫斯科学院无线电工程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颇有创意的论文“物理衍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思想对于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发展物理素养与思维品质,促进物理知识建构和物理学习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的基础上,以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下册“摩擦力”为例,探讨了以物理思想为核心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思想;策略  物理思想是物理学科的灵魂,是物理基本观点、基本思维和基本方法的高度浓缩。然而,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