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绽新颜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4zh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色彩是青绿山水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历代画家将山川自然与自身内在精神体悟相融汇,用色彩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景象。文章从青绿山水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青绿山水从古代到当代逐渐形成的山水画色彩观,同时,对材料工具技法在青绿山水发展中的创新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青绿山水画;色彩;创作;情感
  中国画自古就有“丹青”的别称。丹是朱砂,青是青雘,都是中国画中常用的矿物颜料,可见色彩在传统中国画中的发展由来已久。在山水画形成初期,色彩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历代画家将自然山川与自身内在精神体悟相融汇,以心造景,用青绿、浅绛的视觉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景象,并逐渐形成独特的山水画色彩观。
  一、传统青绿山水画发展历程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提到过,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智慧的时代,是一个极其自由、解放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一些文艺理论家已经对色彩进行了研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指出了“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原理;谢赫对前人和当时的绘画色彩实践和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随类赋彩”的理念。这足以证明,中国的青绿山水画于此一时期已有发轫。
  在美术史研究中,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青绿山水画的出现受到了佛教美术的影响,佛教绘画的传入给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色彩感知。敦煌不仅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之地,同时也是各种活动举办的中心,其地理位置不仅优越而且重要。敦煌早期壁画主要受到了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大量使用青绿色,在佛教美术、龟兹画风等因素的作用下,早期敦煌壁画以石青、石绿所构成的冷色调为主色调。敦煌石窟壁画的青绿色调又影响了中原传统绘画,促进了青绿山水画的产生。从敦煌壁画中对山水的描绘到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都呈现出早期青绿山水画的面貌。南北朝以后,中国绘画中比较单一的平涂式手法逐渐丰富为华丽斑斓的强调厚薄轻重的染色法。隋唐时期,青绿山水画经过全面发展,已经脱离了人物故事而形成独立的画科,并在技法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此时的青绿山水画通常先以中锋单线勾勒,再用石青、石绿、赭石、花青等色渲染,具有画法工致、赋色浓丽的特点。目前已知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山水画作品为隋代展子虔的青绿重彩山水画《游春图》,其线条细劲圆滑、色彩浓丽,对贵族、仕女在郊外湖光山色中骑马、泛舟、踏青游春的景象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唐代的青绿山水画重视色彩的运用,整体色调明快,金碧辉煌却不艳丽俗气,是中国画色彩的艺术表现力较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大唐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唐代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将青绿山水画发展推向高峰。五代山水画家开始使用皴法,并将青绿与水墨结合。宋代画家王希孟、李唐,元代钱选等人将其完善和弘扬,青绿为质,金碧为文,水墨为骨,诗思为神,此时的青绿山水画除了具有一定的装饰意味以外,同时也包含着对自然的体会。如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中绘制的山石,不仅笔法清晰,更将景物的明暗层次感绘制传达出来,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色彩明亮而又统一,在勾勒设色中兼具水墨情调。元代的青山绿水画从原来的绢本逐渐向纸本转变,并在绘画作品中融入了文人画的审美取向,使得绘画作品更加清致古雅、气韵幽静。
  中国画的定法成规限定了色彩表现力的边界,色彩在中国绘画中常常是附属角色。在水墨画占据画坛主导地位后,“水墨为上”“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成为中国画的主流色彩观,形成了水墨为主、色彩为辅的格局。在这一背景下,青绿山水画这一山水表现形式在古代中国画的品评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的位置。
  二、当代青绿山水画色彩发展
  中国画中的青绿山水画的用色原则与西方绘画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在色彩運用观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国绘画的色彩观主要依赖于南齐谢赫绘画六法之一的“随类赋彩”,与西方写实派的七色光直观写生不同,反而与现代西方色彩构成的配色法接近,主要是由物象的类别来决定颜色的使用。古代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对自然的色彩细节并没有采取机械式描摹的方式,而是通过深入自然的方法,对自然的色彩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再根据个体主观感受将自然中的色彩提取出来,绘制出自己的心绪。借此,传统绘画作品中的青绿山水画将物境、心境与画面完美融合到了一起,达到了高度统一。
  近代以来,以西润中,中国画对色彩的运用逐渐多元化,青绿山水画在当代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那些新开发的材料,如水彩、丙烯等都得到了高效的应用,在青绿山水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在绘制青绿山水画时,融入的新材料不仅有利于拓展绘画技法,而且还丰富了视觉呈现效果。从现如今的语境来看,通过融入意向的方式,可以寻求绘画作品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由此可见,色彩在审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画家们也开始对青绿山水画引起了重视,并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画家们在对传统青绿山水画技法进行研究和继承的过程中,不为技法所囿,在传统绘画精神中融入个人情感。
  就客观环境来看,大自然中的色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就主观感受而言,不同的人所感受的色彩也不一样,对色彩的喜好因其不同的精神思想品格更有所不同。由于每一位画者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目光,每一位画家描绘出来的山水气质也会各有不同。在绘制幽静的山水丘壑时,使用的绘制方法若依旧是古代名家的创作方法,那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传统。生活在当代的画家,其个人经历、生活环境与古代画家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面对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代山水的内容已经不能再用林泉、丘壑来概括。不管是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的景象,还是人工创造的景象,都映入了当代画家们的眼帘,当代山水画已日趋现实化、真实化及视觉化,消解了师古人与师造化之间的矛盾。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中,笔者将脱胎于传统、表现当下新艺术样式作为现代青绿山水的研究目标,力求兼收并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元素。
  三、青绿山水画的个人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牛克诚先生作为當代青绿山水画家的重要代表,其色彩山水景色绮丽,气象峥嵘,高华堂正。他以古典青绿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和色彩理论为生长根基,生发出工笔设色山水、小写意青绿山水、没骨重彩写意山水等多种语言风格的色彩山水新样式。色彩不仅是他探寻“山水本色”的语言方式,同时也是他连接古典精神与时代气象的文化音符。文章通过全面分析其不同类型作品的语言和风格特征,以期深度阐释其色彩山水世界的别样意蕴和文化意
期刊
摘 要:文章对南宋画家李迪的经典作品《风雨归牧图》进行赏析,通过对作品中的题材选择、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灵活运用等方面进行解读,进一步感受画家李迪对社会生活、自然生命的情感关怀。  关键词:《风雨归牧图》;情感关怀;笔墨技巧  南宋画家李迪,画多艺精,颇负盛名。艺术创作方面构思精妙,功力深湛,雄伟处动人心魄,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绘画作品。《风雨归牧图》(图1)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特定的风雨欲来的氛
期刊
摘 要:中国水印木刻版画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虽伴随着印刷技术产生,但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却更加丰富多样,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民族性。文章通过对水印木刻版画观念的重申,取装饰性为命题,在历史视域中探究水印木刻版画的装饰性途径,其赋予水印木刻版画更深层内涵指向的同时,也让画面实现了由“印”至“意”的转变,使得中国水印木刻版画具有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并借此开启
期刊
摘 要:构图是要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统一的整体。在绘画中,构图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认为“经营位置,画之总要”,就是要根据画面表现的需要,建立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法则,如呼应、开合、露藏、繁简、疏密、虚实、参差等形成对立统一。春华秋实、阴晴雨雪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构图艺术呈现,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展现画面的意境美。两宋时期是花鸟画的鼎峰时期,花鸟画取得重大的艺术成
期刊
摘 要:作为当代写意花鸟画画坛中的杰出代表,王憨山和崔子范二者在艺术师承方面都对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有所学习,并且能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艺术特色以及现代性构成进行创新;在艺术选材方面也多表现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在艺术追求方面都致力于画面“拙”味的表现,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又有很大的不同。文章通过对二者作品的比较来揭示他们写意花鸟画的异同。  关键词:王憨山;崔子范;写意花鸟画; “拙”
期刊
摘 要:《农民的舞蹈》这幅作品充分反映了彼得·勃鲁盖尔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用具有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隐晦地解读了人性的内涵,主要通过对农民形象和具有尼德兰特色的乡村风景的描绘,展现农民最真实的一面。文章围绕着勃鲁盖尔《农民的舞蹈》这幅作品,分析勃鲁盖尔笔下农民形象的特征及艺术特色,探究勃鲁盖尔的绘画风格特征及影响。  关键词:勃鲁盖尔;农民形象;艺术特色  一、农民形象的特征 
期刊
摘 要:传统油画是以挥发性植物油和油画颜料为主要材料,以亚麻布、木板为载体呈现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艺术领域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趋向成熟,当代油画创作思维、技法、题材等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融合化的态势。不管是传统油画中介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油画材料的改造,还是油画与其他画种的相互渗透,都表现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已经由学习、模仿西方传统油画走向本土化、民族化、创新化发展的道路。在此
期刊
摘 要:原始时代人类将鲜艳的颜色涂在脸上、身上,远古时代的人将日常画在石器和陶皿上,古代人们又用色彩表现的宗教题材画在墙上形成壁画。这些都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类产生审美意识进而产生的艺术作品,也算是重彩画的前身。现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那么,在当下的人文语境下,在新的审美需求下,重彩画将何去何从?文章从理念与实践方面分析阐述重彩画的开放性特征以及在当下语境下如何突围。 
期刊
摘 要:新工笔花鸟画是在新世纪前后出现于我国美术界的,这一称谓是由之前的“新锐工笔”发展而来,主要是为了强调工笔画在新时期呈现的区别于传统工笔画和现代工笔画的新面貌。以陈林、雷苗、高茜等艺术家为代表,并以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共性为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以工笔传统为基础,同时吸纳了一些西方绘画中有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要素,诸如透视、光影、色彩、构图,乃至创作理念等,使自己的画作既具有历久弥新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以书品论人品,或以人品论书品。“书品即人品”中的“人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思想道德品行,还包含着书法艺术家的学识、修养、人生阅历、处世态度等多方面因素。书品的优劣也不仅仅取决于“人品”,而在于书法家的书写技法及学识素养。我们应客观地认识“书品即人品”,调整好自己的审美观,在艺术创作中把握好“意”与“法”、“心”与“形”的关系,以创作出高度思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