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享有哪些地區成功的遊樂空間發展經驗可為我們借鑑的?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我想分享日本、台灣這類非常重視營造親子關係、家長和小朋友一起互動遊戲的空間,我們身處的城市里的休憩空間幾乎都欠缺親子元素,因為沒有設施讓家長陪玩,家長只能發揮一個監視小朋友玩的角色。
另外,我要分享北歐荷蘭、芬蘭等國家就重視孩童的需要,兒童遊樂空間除了各種年齡層孩子的遊樂設施,還有針對不同階段孩童的啟智元素玩具,讓小朋友在遊樂中學習到物件的形狀、質感等,反而澳門的兒童休憩空間欠缺這類學習的元素,除了健身器材,都是爬上爬落的塑膠遊具,啟蒙元素等則同零。建議政府將來在規劃新公園或翻新優化現有兒童遊樂空間時要參考及投入資源,讓小朋友在遊樂中學習,快樂成長。
此外,歐洲很多國家、日本、台灣等國家都很重視復康公園的資源投入,反觀澳門政府在殘疾小朋友的戶外遊樂設施的投入幾乎是零,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出外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遊樂的地方。而且,一般休憩空間連方便殘障人士的道路設施都沒有,更不用說專為無障礙使用的休憩設施,這的確值得政府反省。
政府婦女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街坊總會婦女事務委員會謝美玲主任:我們看到,香港、台灣很多大型公園或民康設施設有水上樂園,成為吸引居民及遊客玩樂的盛地。綜觀澳門作為一個多元化的休閒旅遊城市,大多數大型度假村酒店有泳池及水上玩樂設施吸引客人使用。我認為,澳門還是有條件去建設大型水上樂園這類配套設施的,比如空間比較開曠的路環黑沙公園,以及氹仔市區的中央公園,都設有泳池,政府可考慮增加水上遊樂設施,如大型滑梯,適合的對象更廣,大人、小童、青年都適合,吸引居民前往休閒玩樂,分流公園設施使用逼爆的壓力。另一方面,這無疑也有助於舒緩公共遊樂空間設施多以適合兒童玩樂為主,針對12至15歲年齡層相對不足的問題。
澳門兒童遊樂設施關注組成員歐陽太太:新加坡、臺灣、日本都有值得我們參考的經驗。以新加坡、台灣這類華人社會來講,都是非常重視居民參與社區規劃工作的。新加坡有專門部門搜集居民的意見規劃社區公園,台灣當局若翻新公園前會透過社區會議,搜集民意,這類貼地的做法,值得特區政府學習,為居民打造更優質的生活空間。和澳門一樣地小人多的新加坡,公園規劃方面非常成功,每個遊樂場都有地區特色元素,不單很少見到購買式遊具,而且利用地型特色結合歷史背景,打造在地特色元素的公園,如三巴旺公園,從設計、佈局、功能方面都很有本土特色,讓居民遊客感受到所在地的歷史。澳門有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滙的歷史,完全有條件借鑑新加坡模式,如將松山公園多處景點結合歷史元素、地區特色,打造成有特色的主題公園,這是最好的具遊樂、教育功能於一體的歷史教育,不僅本地居民歡迎,還可吸引到遊客慕名前來打卡,發揮到帶動社區經濟的作用。
澳門青年聯合會蔡文政理事長:一個成功的遊樂空間,包括了大家都樂意參與的共融遊樂環境,顏色和周遭環境的配合。香港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處讓大眾普遍感興趣創新設施。特別值得參考的是,設施在興建的過程中特設了“小小遊樂場專員培育計劃”,讓小朋友能跟園境師直接對話,反饋意見。在興建之前透過持續的諮詢尋找所在社區真正的需要。比如需要的是室內還是室外的場地,設施有沒有交通配套要求。改造重點不只在於設施,而是整個改造過程納入小朋友及家長的聲音,切合小朋友的遊樂和家長照顧的需要。除此之外又以不同方式,例如工作坊、問卷調查等邀請場地附近的不同持份者參與討論發聲參與共議,提供意見及具創意的想法。再由設計師把這些意見從抽象的設計概念化為實體遊樂場。港澳的社會發展情況相當,這個前驅性質的項目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和啟發的作用。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我想分享日本、台灣這類非常重視營造親子關係、家長和小朋友一起互動遊戲的空間,我們身處的城市里的休憩空間幾乎都欠缺親子元素,因為沒有設施讓家長陪玩,家長只能發揮一個監視小朋友玩的角色。
另外,我要分享北歐荷蘭、芬蘭等國家就重視孩童的需要,兒童遊樂空間除了各種年齡層孩子的遊樂設施,還有針對不同階段孩童的啟智元素玩具,讓小朋友在遊樂中學習到物件的形狀、質感等,反而澳門的兒童休憩空間欠缺這類學習的元素,除了健身器材,都是爬上爬落的塑膠遊具,啟蒙元素等則同零。建議政府將來在規劃新公園或翻新優化現有兒童遊樂空間時要參考及投入資源,讓小朋友在遊樂中學習,快樂成長。
此外,歐洲很多國家、日本、台灣等國家都很重視復康公園的資源投入,反觀澳門政府在殘疾小朋友的戶外遊樂設施的投入幾乎是零,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出外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遊樂的地方。而且,一般休憩空間連方便殘障人士的道路設施都沒有,更不用說專為無障礙使用的休憩設施,這的確值得政府反省。
政府婦女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街坊總會婦女事務委員會謝美玲主任:我們看到,香港、台灣很多大型公園或民康設施設有水上樂園,成為吸引居民及遊客玩樂的盛地。綜觀澳門作為一個多元化的休閒旅遊城市,大多數大型度假村酒店有泳池及水上玩樂設施吸引客人使用。我認為,澳門還是有條件去建設大型水上樂園這類配套設施的,比如空間比較開曠的路環黑沙公園,以及氹仔市區的中央公園,都設有泳池,政府可考慮增加水上遊樂設施,如大型滑梯,適合的對象更廣,大人、小童、青年都適合,吸引居民前往休閒玩樂,分流公園設施使用逼爆的壓力。另一方面,這無疑也有助於舒緩公共遊樂空間設施多以適合兒童玩樂為主,針對12至15歲年齡層相對不足的問題。
澳門兒童遊樂設施關注組成員歐陽太太:新加坡、臺灣、日本都有值得我們參考的經驗。以新加坡、台灣這類華人社會來講,都是非常重視居民參與社區規劃工作的。新加坡有專門部門搜集居民的意見規劃社區公園,台灣當局若翻新公園前會透過社區會議,搜集民意,這類貼地的做法,值得特區政府學習,為居民打造更優質的生活空間。和澳門一樣地小人多的新加坡,公園規劃方面非常成功,每個遊樂場都有地區特色元素,不單很少見到購買式遊具,而且利用地型特色結合歷史背景,打造在地特色元素的公園,如三巴旺公園,從設計、佈局、功能方面都很有本土特色,讓居民遊客感受到所在地的歷史。澳門有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滙的歷史,完全有條件借鑑新加坡模式,如將松山公園多處景點結合歷史元素、地區特色,打造成有特色的主題公園,這是最好的具遊樂、教育功能於一體的歷史教育,不僅本地居民歡迎,還可吸引到遊客慕名前來打卡,發揮到帶動社區經濟的作用。
澳門青年聯合會蔡文政理事長:一個成功的遊樂空間,包括了大家都樂意參與的共融遊樂環境,顏色和周遭環境的配合。香港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處讓大眾普遍感興趣創新設施。特別值得參考的是,設施在興建的過程中特設了“小小遊樂場專員培育計劃”,讓小朋友能跟園境師直接對話,反饋意見。在興建之前透過持續的諮詢尋找所在社區真正的需要。比如需要的是室內還是室外的場地,設施有沒有交通配套要求。改造重點不只在於設施,而是整個改造過程納入小朋友及家長的聲音,切合小朋友的遊樂和家長照顧的需要。除此之外又以不同方式,例如工作坊、問卷調查等邀請場地附近的不同持份者參與討論發聲參與共議,提供意見及具創意的想法。再由設計師把這些意見從抽象的設計概念化為實體遊樂場。港澳的社會發展情況相當,這個前驅性質的項目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和啟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