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外地成功的遊樂空間經驗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享有哪些地區成功的遊樂空間發展經驗可為我們借鑑的?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我想分享日本、台灣這類非常重視營造親子關係、家長和小朋友一起互動遊戲的空間,我們身處的城市里的休憩空間幾乎都欠缺親子元素,因為沒有設施讓家長陪玩,家長只能發揮一個監視小朋友玩的角色。
   另外,我要分享北歐荷蘭、芬蘭等國家就重視孩童的需要,兒童遊樂空間除了各種年齡層孩子的遊樂設施,還有針對不同階段孩童的啟智元素玩具,讓小朋友在遊樂中學習到物件的形狀、質感等,反而澳門的兒童休憩空間欠缺這類學習的元素,除了健身器材,都是爬上爬落的塑膠遊具,啟蒙元素等則同零。建議政府將來在規劃新公園或翻新優化現有兒童遊樂空間時要參考及投入資源,讓小朋友在遊樂中學習,快樂成長。
   此外,歐洲很多國家、日本、台灣等國家都很重視復康公園的資源投入,反觀澳門政府在殘疾小朋友的戶外遊樂設施的投入幾乎是零,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出外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遊樂的地方。而且,一般休憩空間連方便殘障人士的道路設施都沒有,更不用說專為無障礙使用的休憩設施,這的確值得政府反省。
   政府婦女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街坊總會婦女事務委員會謝美玲主任:我們看到,香港、台灣很多大型公園或民康設施設有水上樂園,成為吸引居民及遊客玩樂的盛地。綜觀澳門作為一個多元化的休閒旅遊城市,大多數大型度假村酒店有泳池及水上玩樂設施吸引客人使用。我認為,澳門還是有條件去建設大型水上樂園這類配套設施的,比如空間比較開曠的路環黑沙公園,以及氹仔市區的中央公園,都設有泳池,政府可考慮增加水上遊樂設施,如大型滑梯,適合的對象更廣,大人、小童、青年都適合,吸引居民前往休閒玩樂,分流公園設施使用逼爆的壓力。另一方面,這無疑也有助於舒緩公共遊樂空間設施多以適合兒童玩樂為主,針對12至15歲年齡層相對不足的問題。
   澳門兒童遊樂設施關注組成員歐陽太太:新加坡、臺灣、日本都有值得我們參考的經驗。以新加坡、台灣這類華人社會來講,都是非常重視居民參與社區規劃工作的。新加坡有專門部門搜集居民的意見規劃社區公園,台灣當局若翻新公園前會透過社區會議,搜集民意,這類貼地的做法,值得特區政府學習,為居民打造更優質的生活空間。和澳門一樣地小人多的新加坡,公園規劃方面非常成功,每個遊樂場都有地區特色元素,不單很少見到購買式遊具,而且利用地型特色結合歷史背景,打造在地特色元素的公園,如三巴旺公園,從設計、佈局、功能方面都很有本土特色,讓居民遊客感受到所在地的歷史。澳門有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滙的歷史,完全有條件借鑑新加坡模式,如將松山公園多處景點結合歷史元素、地區特色,打造成有特色的主題公園,這是最好的具遊樂、教育功能於一體的歷史教育,不僅本地居民歡迎,還可吸引到遊客慕名前來打卡,發揮到帶動社區經濟的作用。
   澳門青年聯合會蔡文政理事長:一個成功的遊樂空間,包括了大家都樂意參與的共融遊樂環境,顏色和周遭環境的配合。香港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處讓大眾普遍感興趣創新設施。特別值得參考的是,設施在興建的過程中特設了“小小遊樂場專員培育計劃”,讓小朋友能跟園境師直接對話,反饋意見。在興建之前透過持續的諮詢尋找所在社區真正的需要。比如需要的是室內還是室外的場地,設施有沒有交通配套要求。改造重點不只在於設施,而是整個改造過程納入小朋友及家長的聲音,切合小朋友的遊樂和家長照顧的需要。除此之外又以不同方式,例如工作坊、問卷調查等邀請場地附近的不同持份者參與討論發聲參與共議,提供意見及具創意的想法。再由設計師把這些意見從抽象的設計概念化為實體遊樂場。港澳的社會發展情況相當,這個前驅性質的項目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和啟發的作用。
其他文献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帶來全球政治經濟的大變局。本澳經濟亦受到嚴重的衝擊,得益於當局的有效防範,廣大市民的齊心配合,本澳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實現粵澳通關的逐步恢復,令社會感到振奮。就本澳今後一段時間的發展,本人認為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繼續向國家爭取  適度開放“自由行”   最新的7月賭收僅為13.44億元,按年大跌94.5%,已連續大幅下跌十個月,本地失業率亦升至3.4%,還有不少市民需要放“
期刊
灣區連網,終結澳門“孤島”   粵港澳大灣區是11個城市構成的城市群,城市群的重要特徵有三點:有中心城市;城市之間形成分工合作;獲得“1+1>2”的整體效益。若要有效實現城市群整體效益,需首先在基礎設施上形成高效聯通。這也是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的要求。   2020年8 月3 日,國家發改委發出公告,作出有關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復
期刊
作為粵港澳大湾区都市圈內各城市聯通的前提,交通一體化的基礎性設施作用至關重要。8月3日,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下簡稱《規劃》)正式公佈,指出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城際交通供給品質,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在繼續實施並優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做好與大灣區內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
期刊
近年,澳門休憩區的綠化帶和遊樂空間越來越不足以應付社會需求,為此,每有新的公共休憩場地落成,例必為成全民關注前往打卡玩樂的必到之處。本月初位於澳門半島的白鴿巢公園開幕當日人潮逼爆的景象,反映本地兒童遊樂場的需求真是非常大。本澳是一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城市,然而,我們城市內的休閒休憩地空間究竟有多少?可能很多市民都講不出,甚至不願去講,到底我們的休憩空間質素如何?陪伴我們的下一代成長的兒童遊樂空間是否
期刊
軌道並線,融入國家發展   近期,《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下稱“規劃”)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規劃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與高鐵、幹線鐵路將通過樞紐換乘實現互聯互通,與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在樞紐場站換乘銜接。第一階段是規劃建設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里程約775公里,形成主軸強化、區域覆蓋、樞紐銜接的城際鐵路網絡。之後,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
期刊
您認為本澳現有兒童遊樂空間存在哪些需要改善的?對未來打造優質的兒童遊樂空間有哪些建議?未來有否必要推動社會各界參與規劃的社會氛圍?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本澳大型公園不多,這是土地先天不足所造成。市政署提出建氹仔車胎公園的計劃,引起了城中熱論,亦因而帶動了澳門社會對休憩區的廣泛關注,期望政府以一個開放的姿態,藉公開諮詢,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長遠而言,建議未來氹仔的車胎公園,除了保留供居民遊樂的
期刊
攝影師借助鏡頭記錄風景,也透過相片交疊出個人的心境。來自葡美裔攝影藝術家雨果特謝拉全新攝影展《疊影重重》已精彩呈現,這是雨果特謝拉第二次在氹仔舊城區藝術空間舉辦個人展,他試圖把其家人在70年代從葡萄牙移民到加州後失去的歷史和文化意識重新拼湊,並重疊和對照他在加州叢林和葡萄牙蒙塔多旅行時精心攝製的風景照片。這樣一來,現在和過去就成為了互相詮釋的鏡頭。   “與特謝拉一樣,移民者的子女往往背負駕馭兩種
期刊
1、本澳兒童遊樂空間是否足夠?針對近年收費私人遊樂場地盛行,是否意味近年政府主導兒童遊樂空間政策有調整的必要性?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整體來看,按照世衛組織標準,澳門休憩區的綠化帶和遊樂空間都是不足的。長期以來公共遊樂空間與社會需求失衡,造成收費私人遊樂場地盛行,這是正常的市場現象,政府的角色只需要做好相關的監管工作,以確保使用者的安全。   政府婦女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街坊總會婦女事務委員
期刊
本澳兒童遊樂空間是否足夠?針對近年收費私人遊樂場地盛行,是否意味近年政府主導兒童遊樂空間政策有調整的必要性?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整體來看,按照世衛組織標準,澳門休憩區的綠化帶和遊樂空間都是不足的。尤以人口密集的氹仔、筷子基、青州、黑沙環區,小朋友戶外遊樂空間而言,更不用說適合一家大小玩上一整天的大型遊樂場了。正因為長期以來公共遊樂空間與社會需求失衡,造成收費私人遊樂場地盛行,這是正常的市場
期刊
今年“澳門歷史城區”成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第十五年,為了進一步響應慶祝活動,美高梅推出“葡在天幕,活現美學”文化旅遊體驗。讓參與者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中葡文化,在藝術、建築、音樂、美食和手工藝等不同的面向進行賞析和體驗。由富有層次的藝術活動,引起參與者的思考與共鳴。   活動主題“活現”源自於你我他的參與,也藉著澳門這一視窗,打開中葡文化的銜接,挖掘隱藏在歷史文化當中的信息。此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