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拍到罕见鲸落画面:鲸尸沉至海底,章鱼、蠕虫在大快朵颐!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鲜花枯败凋落,落在地上会成为珍贵的养分,而当鲸鱼死亡后,也会给大海留下一个持续数十年或数百年之久的“绿洲”,科学家给这过程起了一个饱含诗意的名字——鲸落(Whale Fall)。
  海洋浩瀚无际,在鲸鱼死亡后完全沉到海底之前几乎不可能发现它。不过日前美国海洋研究团队在加州海岸幸运地撞见这个罕见又骇人的鲸落现场,只见周围还有一群章鱼、清道夫鱼跟食骨蠕虫在大快朵颐。
  据《Science Alert》报道,非营利组织“海洋勘探信托组织(OET)”的“鹦鹉螺号探险队”日前在蒙特雷湾国家海洋保护区操作无人潜水器(ROVs)探索戴维森海山(Davidson Seamount)时意外拍到这个海底奇景。团队原本是打算寻找雌章鱼等活体标本,没想在水下3200米(10500英尺)深处发现许多深海章鱼、螃蟹和多毛纲(polychaetes)等生物附着在鲸鱼尸体上“开party”的画面。
  有一位女船员表示:“Oh!这是鲸落,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太神奇了。”
  探险队领队Nicole Raineault表示:“这是探险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之一,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会找到什么。”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很多章鱼、清道夫鱼和螃蟹等生物爬在鲸鱼骨架上,差不多属于鲸落的第二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间。团队初步判断,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鲸落”,大约只形成4个多月,里面还残留一些内脏器官和脂肪。而鲸鱼尸体全长大约4-5米,推测属于灰鲸,因为须鲸的特征在其颚骨上清晰可见。
  团队计划搜索周围想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鲸落现场,如果发现尸体确实是灰鲸,或是搜索到其他灰鲸尸体,那么有可能为今年北美灰鲸大量的异常死亡提供一丝线索。
  由于科技水平的关系,海底对人类来说,很多地方都是未知的陌生领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的看到“鲸落”现象是在1987年,由Craig Smith率領的团队第一次仔细探索由鲸鱼身体创造出的生态系统。后来科学家们为了研究鲸落,多次寻找自然死亡的鲸鱼进行实验(在过去15年中,科学家在不同的水深沉下了5只死亡鲸鱼尸体),看看鲸尸沉海之后发生了什么?
  多次实验研究得出,鲸落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鲸鱼尸体沉至海底:鲸鱼死亡时,体型越大,越难下沉,第一个被鲸鱼尸体吸引过来的是鲨鱼,被鲨鱼大吃一顿后的鲸鱼就开始缓缓沉下。刚沉入海底的鲸鱼还有很多肉,随后海底瞬间沸腾,睡鲨、鼠尾鱼、雪蟹、阳遂足、端足类、盲鳗等食腐动物争先恐后地抢肉吃,它们一天能吃掉40-60公斤的肉。
  第二阶段是无脊椎动物的盛宴:鲸鱼肉已经被吃得差不多,但是还有很多肉屑。这时甲壳类、软体类、多毛纲动物出现,如Osedax属的食骨蠕虫吸食鲸鱼骨头内的丰富油脂。
  第三阶段是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他组织,分解骨骼中的脂质,使用溶解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硫化氢。
  最后一个阶段是鲸鱼骨架中的营养(有机物质)被吃光,变成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微生物们的聚居地,告诉大海曾经有只鲸鱼存在过。
  简而言之,鲸鱼死亡后创造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数十年或百年之久,这就是鲸落。大海用这么多资源将鲸鱼养得这么大,鲸鱼死掉后,这些资源就归还给大海,这是海洋上层到底层的资源循环,周而复始。倘若没有了鲸落,海洋的下一代就无法孕育。
其他文献
水是生命之源,尽管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人类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严重的双重威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单纯的污水处理已经不能满足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的需求。污水再生与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新型水处理技术回收污水中富含的大量的碳、氮、磷等资源,同时实现污水的再生和循环利用。本文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科普了污水再生与资源化技术,以一滴水的视角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之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而且越来越方便,然而,对于鱼类等其他生物,它们交流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的交流是否也同样容易?或许更重要的问题是,它们能互相交流吗?答案是肯定的,鱼类和人类一样,也可以互相交流,并且有着丰富多样的交流方式。  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声音、颜色、生物发光、动作、电脉冲和气味。这些交流形式通常在鱼类的导航、求偶、警告捕食者和战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声音  
期刊
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则迅速地发出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这是人还是某种动物?都不是!能做出这些反应的是那些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热闹。  最近,一项由中、德、英三国学者共同参与的最新研究发现,相邻植物可以通过根部释放的化学物质互相“对话”。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
期刊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表示,一些植物承受环境压力时会发出“高频率尖叫”,但这种声音是高频超声波。  研究人员对番茄和烟草植物挤榨水分和切断茎叶,之后在距离10厘米处放置一个扩音器记录植物发生的反应,他们发现这两种植物遭受伤害后会释放20-100千赫的超声波,传递给附近的植物和生物。同时,该实验显示,当番茄株茎叶被切断,它将在1个小时内发出25种超声波求救尖叫。  烟草植物的茎叶被切除时会发出1
期刊
“无阿里,不西藏!”  从前听这句话,总觉得过于夸张,可当你真正走进阿里,才觉得这句话真是名不虚传!  这里有西藏“第一神山”,纯粹、神圣,是很多人此生必去的朝圣之地;  这里一措再措,却不会让人审美疲劳,每一个都美得不重样;  不用去澳大利亚就能打卡的粉红湖,随手一拍都能赞爆票圈;  仙境般的空中草原,既有江南的温婉,又有雪山加持的壮阔;  比《星球大战》特效更科幻的土林谷地、放大款的土耳其卡帕
期刊
日前,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李娟联合国内外雪豹研究和保护机构,在国际保护科学期刊《生物保护》上发表英文论文,提出针对性保护策略,这也是中国雪豹研究工作者第一次领衔对全球雪豹保护策略提出科学建议。  素有“雪山之王”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广泛分布于中亚的12个国家,主要在青藏高原和中亚山地活动,跨境保护困难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纵使拥有最庞大数量的雪豹,但自20世纪70
期刊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鸟吃东西时,都是整个儿吞咽下去的。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牙齿,所以省去了咀嚼的环节。但是你知道吗,很早以前,鸟类也是有牙齿的。近日,我国科学家就通过探究古鸟类牙齿的微结构,发现了它们躲过6500万年前“大灭绝”事件的秘密。  或许不少人会问,是不是所有古鸟类都有牙齿?鸟类的牙齿和它们的食性有着怎样的关系?现代鸟类还会有一些类似牙的器官吗?为此,有关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大部分中生
期刊
缘起  丙察察”是丙中洛、察瓦龙、察隅三个地方连线的合称,位于西藏和云南交界处。我以前分别听说过这三个地名,2001年我在《中国国家地理》做编辑,当年有一期杂志刊发了一篇叫“察隅有僜人”的文章;2004年我在西藏昌都盐井拍摄茶马古道的纪录片,赶马人次仁旺堆告诉我,他们马帮以前会把盐驮到察瓦龙去换粮食;2005年,我的几位朋友徒步翻越高黎贡山,去到丙中洛,其中一位朋友走掉了十个脚指甲。  去丙察察之
期刊
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沃土环绕。一楼住牛羊,二楼做厨房,楼顶晒谷粮。三楼为居室,四楼敬神明,顶上建碉房。农耕、畜牧、生活、贮藏、战斗。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屹立于不可能之处,百千年不倒。这里是碉楼,最好的居所。  雕楼,碉楼  你是谁,Hey!  梦想着豪宅别墅、小桥流水、池塘假山的你,来看看真正的“豪宅”。  用雪山、大江做庭院,满足生活一切梦想。高可超过50米,历经地震战争,屹立千年不倒。藏
期刊
水环境是关系着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破坏问题屡有发生,加强水环境监测是比较有效的保证水环境质量的方式,而当前水环境监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监测设备与资源配置不足、人员管理不当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重视对监测制度的更新、推广新的监测技术、重视水环境监测管理等,只有不断推进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才能进一步保证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