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纷纷冷冻大脑:信冷冻得永生?

来源 :人物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e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也正在考虑将自己冷藏,那么可得事先想好,只为冷藏一个大脑,你便要支付八万美元,而在复活的那天冷冻机构会给你制造一个新的躯体。如果你想在复活的时候一切都是原装的,那么你将要支付近双倍的价钱,即15万美元。
  
  “慢慢地,苏珊在昏迷中醒了过来。首先使苏珊有所感知的是光,之后是周围的温度和湿度。苏珊看到了周围的病人,但却对看到的情景感到十分惊讶。在病房里,有上百具一丝不挂的人体被悬挂在离地面120厘米的空中,当苏珊走近这些人体时,才看清这些躯体上布满了各种金属标记的电线,一些是错综复杂的输血导管,另一些是各式的探测针。在苏珊看来,这些人体犹如一群牵线木偶。”
  这是美国小说家及医生鲁宾·库克在其作品《昏迷》中的一段描述。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对生命虽已中止但仍被冷冻存活的人体的描述基本只属于科幻小说的范围。事实上,自1967年实现了第一例人体冷藏之后,如今已有上百人来尝试这种方法,以期长生不老。日前,俄罗斯一名现年35岁的投资银行家就签下合约花钱冷冻自己的大脑,待未来科技进步,能将之移植到新的身体,让他重生。
  
  “为何我数十年后必须死掉?”
  
  这位名叫欧萨奇的银行家说:“为何我数十年后必须死掉?我不懂当中的逻辑。我从不想死,那不适合我。1年后不想,100万年后也是。”
  如今,他确信自己已发现逃出鬼门关的漏洞,他和俄罗斯KrioRus人体冷冻公司的其他顾客一样,相信大脑运作就像计算机硬盘,其中的记忆可冷冻储存到未来。“那不会是来生,而是我生命的延续”。
  2005年成立的KrioRus是美国以外首家拥有人体冷冻技术的企业。经营该公司的老板丹尼拉·梅德维杰夫说:“我们知道人的性格储存在大脑当中,所以当肉身老化时,没理由保存它。我们告诉客户,只冷冻大脑较便宜也安全,也可能保存得较好。”
  KrioRus目前已将4具完整的遗体和8人的头颅,存放在充满氮气的特制钢质容器里。其中小部分交由顾客的亲属储存在家里,其余大部分都被储存在这家冷冻公司一问仓库里。潜在客户获准参观这个神秘的仓库。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间仓库从外观上看是锈迹斑斑又破又旧,室内也堆放着许多杂物,只有房内中央的银色容器看起来比较高级,据称,那些遗体和头颅都被冷冻在里面。梅德维杰夫信誓旦旦地承诺:“你只需要启动他们的心脏,一个人便重新活过来。”他算计着纳米科技与医学日新月异,有助彻底改变死亡的最初原因:“一旦你能实施分子层级的纳米手术,可以把冷冻的人逐步暖化,接着他就会重生。”
  KrioRus的某些舉动踩到了伦理的边界。不少人体冷冻法支持者甚至想在“合法死亡”之前就排干血液,放入防腐液体,冷冻自己的身体。KrioRus的第一个顾客利迪亚·伊娃诺娃在这问公司成立之前就过世了,作为权宜之计,梅德维杰夫帮伊娃诺娃的孙子用干冰储存奶奶的大脑,在家里放了8个月,才等来KrioRus第一个钢质容器。人体冷冻法支持者也可能会在违背亲属意愿的情况下冷冻其身体。欧萨奇的母亲是位教徒,反对人体冷冻法,欧萨奇却直言待母亲过世会冷冻她的身体,因为“人死了也就不会说‘不’了”。
  KrioRus的大脑冷冻收费为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77万元),冷冻整个身体则收费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3万元),必须提前支付。虽然人体冷冻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违法,但KrioRus目前已有30名签约顾客,包括欧萨奇。在欧萨奇看来:“在死神面前,惟一的机会就是冷冻技术。对我来说,吸血鬼、天堂或地狱,都是超现实的,都不是真的。”
  
  15万美元买“复活”
  
  人体冷冻复活术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1931年,美国《奇异》杂志发表的一篇故事写到,一个叫詹姆斯的人去世后,遗体被发射到太空中,在那里,寒冷和真空使其遗体无限期保存下来。几百万年后,人类早已灭绝,某种外星机械民族发现了这具冷冻的尸体。他们把詹姆斯的头颅复活后移植到一个机械人身上,后来,詹姆斯便长生不死了。
  被称为人体冷冻学之父的罗伯特·埃廷格看到这篇小说后在1962年写出《不朽的前景》一书。他在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冷冻复活的可能。比如,许多昆虫和低等生物冬天都冻僵起来,春天又自动复活。从60年代起,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低温生物技术逐渐形成和发展,就是使生物细胞和组织通过迅速降温达到超低温,从而得到长期保存。而且现在美国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人体冷冻机构,许多人选择死后被冷冻起来,期待有朝一日医疗技术进步后重新复活,但目前尚没有一例复活成功。
  73岁的杰姆斯·贝德佛德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位美国的物理学教授一生并无特别之处。但在1967年,当他死于癌症时,他却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处理”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冷冻起来。由此,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冷冻的人。如今,他被贮存在“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提供“人体冷冻”服务的机构。
  走进“阿尔科”公司的实验室,就像掉进了一个冰窖,一年四季,整栋建筑都阴冷无比。在阿尔科的贮藏室内,有一组不锈钢槽柜,里面常年保持着零下350华氏度的低温。在这些泛着幽冷寒光的巨大金属容器内,69名参加人体冷冻实验的志愿者遗体和脑袋都悬浮在液态氮溶液里,低温“冷冻”着。“我们最年轻的病人是21岁,最大的已有99岁半,他们有些是电视修理工,有些是学生,有些是图书管理员,有些是工程师,有些是科幻小说家。”
  除了69名已冷藏的志愿者外,还有746名已付费成员。每一位志愿者在生前都和“阿尔科”签下了冷藏遗体的合同。如果你也正在考虑将自己冷藏,那么可得事先想好,只为冷藏一个大脑,你便要支付八万美元(约64万元人民币),而在复活的那天阿尔科会给你制造一个新的躯体来承载你的大脑。如果你想在复活的时候一切都是原装的,那么你将要支付近双倍的价钱,即15万美元(约120万人民币)给阿尔科。有许多签约“阿尔科”的志愿者还在合同上声明,除非科学能够确保令他们复活,否则他们宁愿长睡不醒。
  科学的等待是遥遥无期的,有的志愿者还怕若干年后万一“醒来”,却发现身边一个亲人和朋友也没有,因此他们要求将自己生前最喜爱的宠物也送到“阿尔科”来冷藏。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6只宠物被冷藏在了阿尔科的两只小号冷藏箱内。
  
  被指“专骗死人钱”
  
  就在人体冷冻机构在各国逐渐壮大的同时,也有科学家指出,这些构思实际上是在打着幌子赚钱骗人:“假如今天冷冻活人和健康的身体,到解冻时也不会生存下来或保持完整。目前我们甚至不能冷藏和保存器官,只能保存细胞。”
  在我国,也有人进行着靠冷冻来获取“长生不老”的尝试。有人宣称在2005年8月已经成功研制了“人体冷冻复活器”,并取得了国家专利。消息更进一步指出,人体冷冻复活器的发明者希望把汪道涵遗体免费冷冻保存以待复活;另有人甚至想运用人体冷冻复活技术使千年古尸复活……也许,终将有一天科学技术能够发展到通过某些方式将生命暂时中止,例如将人体冷冻在诸如大型胶囊的容器中(有一些身患绝症者一直希望能够将自己冷冻),等到治愈自身疾病的技术出现后再度复活。
  “生命中最确定的事情是,我们都会死亡;最不确定的则是,死亡将于何时降临。”这句拉丁格言简明地体现了中世纪文献中的一个中心主题——人类的死亡:谁能承受入墓前的战栗?尽管到目前为止,医学并不能使人复活和永生。然而,追求永生仍是人类最深切的意愿。这种追求本身,一方面显示了人类自身的气度与胆魄;另一方面也许正暗示着人类的最后悲惨结局。永生之路,是人类命中注定要走的悲壮行程。
其他文献
2011年2月10日,台湾“卫生署长”杨志良向媒体透露,他在任内最后一天签下的最后一份公文,是以“卫生署”名义向台北地检署告发包括《大话新闻》主持人郑弘仪在内的7名电视名嘴,涉嫌散布传染病流行疫情谣言,导致没打疫苗民众因流感重症丧命。  其实,台湾的那些名嘴们因在政论节目中的出位言行而成为被告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官司能否打赢,杨志良并不抱太大希望。他说只是想“让名嘴们跑跑法院”,因为名嘴们不会“
期刊
北京——夜幕降临,郭德纲戴着墨镜,大摇大摆地走进剧院,几名衣着光鲜的男随从紧随其后,他被请到了后台一间高雅考究的私人餐厅:一俟落座,立刻成为全场的焦点。从外地赶过来的朋友们纷纷向他呈上好礼,有美酒佳酿,有珍稀菇菌,也有一些艺术品。我们本可以把这种场景当做是中国版《教父》中的一幕,然而,相对于考利昂老头子来说,郭先生更像是中国的瑞奇·热维斯(注:英国喜剧明星,以毒舌著称)。  郭先生是一名相声演员,
期刊
工作三年,存款突破了十万元。“兔子”在电话那头告诉我这个好消息时,我惊讶得沉默了。在广州一重点中学当教师的她,月收入税后不过4000多元。以三年收入15万元计,其中三分之二保存下來,这样的节省,在“80后”同龄人中可谓凤毛麟角。  “兔子”离开北京的时候是2008年。堂堂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拿不到一纸“北京绿卡”,要走。广州一所中学接纳了她。走的时候,她把窗台上的芦荟留给了我,“也许哪天我会回来呢
期刊
中南海舞会,充满着美好和神秘。一些人把它当作社交的机会,一些人则把它当作休闲健身的方式:一些人把它当作了解下情的渠道,另一些人把它当作“亮相”的舞台。    中央警卫局为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举办的周末舞会,是不少亲历者私下常谈的话题,也是局外人很想知道的事情。舂耦斋舞会和中南海其他场所舞会相比,除了级别最高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中央领导人提供了集休息、娱乐、健身和社交活动于一体的
期刊
“他总要求我和他讨论他公司的商战问题,我不懂他就骂我笨,我学乖了提出自己看法他又说我不对。”王晴说,她快要发疯了:“这个男人到底需要什么?”这是2011年的情人节,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科技创业大潮。  王晴,化妆品业务员,1985年生人,今年26岁。区别于已实现阶段性成功的创业者,她的男友是中国创业者的绝大多数  他们仍在金字塔底部奋斗或尚未融到投资。而王晴们的困惑,也多少透露出在高速转型期
期刊
关于雅贿,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一句妙论:“若使用事大臣无所嗜好,此价当自平也。”可谓一语道破其中玄机。行贿高手赖昌星也有一句“名言”:“官场上的制度、条例再严我也不怕,最怕是领导干部没有嗜好。”这也从反面点出了雅贿的症结所在。    雅贿又被称为“优雅式贿赂”,是行贿音为了讨好附庸风雅的官员,适应贿赂新需求,而在贿赂方式上产生的新变种。  在行贿手法上,雅贿一改以往直接送真金白银、皮袍、人参、香车豪
期刊
1976年11月25日,当初生的黄海波睁开双眼时,他看到的是一顶军绿色帐篷的屋顶,帐篷外面是一片废墟,其中一处半塌的房屋就是他的家  就在几个月前,这儿经历了一场举世罕见的唐山大地震。对于这场旷世浩劫,黄海波没有任何印象,无论是军绿色的帐篷还是半塌的房屋都来自于母亲的转述。然而,黄海波的悲痛却是真切的,他所有的悲痛在他尚在母亲体内成长时就一并孕育。  “我妈那一年特别不容易,挺着个大肚子,我爷爷气
期刊
潘金莲爱上武松,阎惜娇爱上宋江,不论动机是什么,美人爱上英雄,都不该如此不堪。她们的下场世人皆知,全死在了自己欲而不得的男人手里,死得很难看,很对不住老天眷顾的花容月貌。  新版《水滸》关于潘金莲的一段,基本上照搬了原著,就连“潘、驴、邓、小、闲”这样的偷心秘诀都没有省略,比起之前央视版的《水浒传》,可谓进步显著。因此这段戏更具争议,让人有借口扛着道德的大旗,叫嚣什么“新剧为淫妇翻了案”。不知说这
期刊
美国历任总统几乎都在国外有亲密朋友,比如里根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布什与布莱尔。但是奥巴马上任后,却还没有与外国领导人建立起亲密的私人关系,有趣的是,他的顾问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为他的利益盟友。    多位美国总统都有外国知己    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温斯顿·丘吉尔之间的亲密工作关系,是美国总统与外国领导人结成密友的最好证明。在战争压力下,他们一起待了113天,交换了2000多条信息,两人19
期刊
老子日:“治大国如烹小鲜。”意谓治理国家好似烹小鱼,举动要谨慎,小处不可随便。然而对于神秘的国宴来说,“烹小鲜若治大国”,国宴是以国家名义举行的最高规格的礼宴,是为国家庆典、招待来华访问的各国使节、外国领导人或世界名人而举行的最高层次宴会,国宴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来访者对本国家的印象,也关系到与各国之间更深层的政治关系。    餐桌上的外交风云    上世纪60年代,中苏论战开始以后,双方在各自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