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关键词】教学手段;情境
Abundant teaching means let student the passion mathematics classroom
Wei Xiu-guan
【Abstract】Face a new course reform, in the study new of teaching principle foundation up, according to current new lesson mark teaching material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skill experience, from establish a scenario to commence, let the student feel study mathematics is a have intention to but would like to close mathematics, like mathematics.
【Key words】 Teaching means;Scenario
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自尊、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学生看到数学的成功应用和获得较好成绩时,其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这一现状着实让人担忧,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们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
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我决定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1.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应用时,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生活实例。
问题一:周六上午英语老师安排你到书店买4本英语辞典,英语练习本若干本。到书店后发现书店门前有一个告示,该店本周促销,推出了两种优惠方法:第一种,买一本英语辞典送一本英语练习本;第二种,所有商品打九折。已知英语辞典的标价为每本20元,英语练习本的标价为每本5元,问你怎样买更省钱?
问题2:小明的爸爸是武商的一个经商者,他打算投入一笔资金采购一批抢手商品,经市场调查:若月初出售要获利15%,并可用本和利再投资其它商品,到月末又可获利10%;若月末出售,可获利30%,但要花700元钱租仓库放商品。请你用所学知识帮助小明的爸爸设计最赚钱的销售方案。
因为买卖东西是生活中的常事,人人都会遇到。看到以上问题,学生会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存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个个跃跃欲试,一下子注意力能集中到解决以上两个实际问题中来。通过以上两例学生真正感到原来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2. 创设故事情境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每个学生都能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比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课前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细节,让一个女生扮演小明的妈妈。小明的妈妈是玩具厂一名工人,她的工作就是在三角形的钢板上画角的平分线。由于这些角大小各不相同,因此她每次得首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再计算出它的一半,最后才能画出角的平分线,即要动脑又要动手,这样每天工作结束时都感到很辛苦,特别是算角的一半很麻烦。一天爱动脑筋的小明到妈妈的工厂去玩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灵机一动,立即用自己所学知识制作了一个仪器,说能平分角。这个仪器如图所示:A、B、C、D四个点处可以转动,其中AB=AC,BD=CD,使用时将点A放在角的有顶点上,AB和AC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D画一条射线AE,则AE就是角平分线。
表演完毕,小明妈妈开心的笑了。这一表演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学生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中。
3. 创设动画情境 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动画片是学生的最爱,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一节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设计了一段精彩回放:祖国的历史悠久,祖国的文化灿烂,祖国的山河美丽,祖国的伟大人民等,(在放这些图片的同时,我对学生说:“今年暑假老师出去游览了祖国的许多地方,照了一些照片,现在和同学们一起看这些照片。”)后转入以下图片:天安门、天坛、赵州桥及水中倒影、东方明珠、紫禁城、天坛广场等。播放完后我问学生:“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有美境,我们的祖国非常美丽,这些图片说明老师到过哪些地方?你去过这些地方了吗?看过这些建筑了吗?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为什么上面的图片如此漂亮?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去阐述,最后将各小组相同的地方集中进来。得出什么是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
通过以上设计,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新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创设实践情境 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大量图片:同一底板的两张照片、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两个自己的脚印、一幅漂亮的同山水倒影画等等。充分让学生理解全等形的含义。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模具,并用自己制作的模具让学生体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的关系。通过学生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完成了对三角形全等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去有目的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挑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入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问题1: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圆与圆组成的图形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如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奥运会的会标、美丽的双鱼图、天体中的“日环食”等,都反映卫圆与圆的画面,请问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这样的例子了吗?
学生举出的实例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对圆与圆的位置有了第一感知,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可能。经尝试,学生反应活跃,举出的实例应有尽有,兴趣随即在活跃的气氛中被提起来了。接着出示了问题2。
问题2:由于圆与圆大小异同的多种不同位置位置,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你知道两个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请你模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公共点多少的情况画一画看。通过学生动手画图,组内合作交流学生很快得出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交、相切。
问题3:请你拿出两个半径分别为6cm和4cm的两个圆形纸片(课前备好的)将大纸片⊙O固定不变,小纸片⊙O从⊙O的外部逐渐向⊙O移动,观察这个运动过程,现在你对问题2有没有新的看法?通过讨论,进一步正确归纳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随后,同学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出自己认为数得比较快的好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我无一不看出孩子们的智慧在闪光。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情境,这是我想对各位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提出的建议。在情境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等。这些看似无形的因素,一直是我们以前的教学中所缺乏的,也是将来的教学所应加强的,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为途径,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数学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的具体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双基、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0-01-11
【关键词】教学手段;情境
Abundant teaching means let student the passion mathematics classroom
Wei Xiu-guan
【Abstract】Face a new course reform, in the study new of teaching principle foundation up, according to current new lesson mark teaching material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skill experience, from establish a scenario to commence, let the student feel study mathematics is a have intention to but would like to close mathematics, like mathematics.
【Key words】 Teaching means;Scenario
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自尊、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学生看到数学的成功应用和获得较好成绩时,其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这一现状着实让人担忧,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们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
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我决定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1.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应用时,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生活实例。
问题一:周六上午英语老师安排你到书店买4本英语辞典,英语练习本若干本。到书店后发现书店门前有一个告示,该店本周促销,推出了两种优惠方法:第一种,买一本英语辞典送一本英语练习本;第二种,所有商品打九折。已知英语辞典的标价为每本20元,英语练习本的标价为每本5元,问你怎样买更省钱?
问题2:小明的爸爸是武商的一个经商者,他打算投入一笔资金采购一批抢手商品,经市场调查:若月初出售要获利15%,并可用本和利再投资其它商品,到月末又可获利10%;若月末出售,可获利30%,但要花700元钱租仓库放商品。请你用所学知识帮助小明的爸爸设计最赚钱的销售方案。
因为买卖东西是生活中的常事,人人都会遇到。看到以上问题,学生会感觉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存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个个跃跃欲试,一下子注意力能集中到解决以上两个实际问题中来。通过以上两例学生真正感到原来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2. 创设故事情境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每个学生都能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比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课前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细节,让一个女生扮演小明的妈妈。小明的妈妈是玩具厂一名工人,她的工作就是在三角形的钢板上画角的平分线。由于这些角大小各不相同,因此她每次得首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再计算出它的一半,最后才能画出角的平分线,即要动脑又要动手,这样每天工作结束时都感到很辛苦,特别是算角的一半很麻烦。一天爱动脑筋的小明到妈妈的工厂去玩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灵机一动,立即用自己所学知识制作了一个仪器,说能平分角。这个仪器如图所示:A、B、C、D四个点处可以转动,其中AB=AC,BD=CD,使用时将点A放在角的有顶点上,AB和AC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D画一条射线AE,则AE就是角平分线。
表演完毕,小明妈妈开心的笑了。这一表演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学生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中。
3. 创设动画情境 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动画片是学生的最爱,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一节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设计了一段精彩回放:祖国的历史悠久,祖国的文化灿烂,祖国的山河美丽,祖国的伟大人民等,(在放这些图片的同时,我对学生说:“今年暑假老师出去游览了祖国的许多地方,照了一些照片,现在和同学们一起看这些照片。”)后转入以下图片:天安门、天坛、赵州桥及水中倒影、东方明珠、紫禁城、天坛广场等。播放完后我问学生:“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有美境,我们的祖国非常美丽,这些图片说明老师到过哪些地方?你去过这些地方了吗?看过这些建筑了吗?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为什么上面的图片如此漂亮?让学生从不同侧面去阐述,最后将各小组相同的地方集中进来。得出什么是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
通过以上设计,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新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创设实践情境 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大量图片:同一底板的两张照片、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两个自己的脚印、一幅漂亮的同山水倒影画等等。充分让学生理解全等形的含义。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模具,并用自己制作的模具让学生体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的关系。通过学生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完成了对三角形全等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去有目的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挑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入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问题1: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圆与圆组成的图形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如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奥运会的会标、美丽的双鱼图、天体中的“日环食”等,都反映卫圆与圆的画面,请问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这样的例子了吗?
学生举出的实例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对圆与圆的位置有了第一感知,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可能。经尝试,学生反应活跃,举出的实例应有尽有,兴趣随即在活跃的气氛中被提起来了。接着出示了问题2。
问题2:由于圆与圆大小异同的多种不同位置位置,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你知道两个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请你模仿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公共点多少的情况画一画看。通过学生动手画图,组内合作交流学生很快得出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交、相切。
问题3:请你拿出两个半径分别为6cm和4cm的两个圆形纸片(课前备好的)将大纸片⊙O固定不变,小纸片⊙O从⊙O的外部逐渐向⊙O移动,观察这个运动过程,现在你对问题2有没有新的看法?通过讨论,进一步正确归纳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随后,同学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出自己认为数得比较快的好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我无一不看出孩子们的智慧在闪光。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情境,这是我想对各位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提出的建议。在情境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等。这些看似无形的因素,一直是我们以前的教学中所缺乏的,也是将来的教学所应加强的,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为途径,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数学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的具体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双基、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