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吴冠中营造汉字大美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筝不断线”
  
  2006年1月15日-22日,86岁高龄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吴冠中2005年新作展”,除展出画家2005年创作的38件水墨画作品之外,还首次向世人展出了22件书法作品。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美术界影响深远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2004年,吴冠中先生身体欠佳,少有新作。2005年,86岁的吴冠中先生身体好转,似“老牛反刍”(自语),创作了一批绘画和书法新作。在开幕式上致词时,吴老说自己现在画不动大作品了,所以去年创作的都是小品,这次展览可以说是“小品进到美术馆大的殿堂”。对于这批作品,吴冠中先生自评道:“反刍之草,沧桑味苦,却更贴近人生真味。思往事,往往更概括,更突出了某处眉眼,画面随之而呈现简约,强调创痛,呈现无奈。……人生之曲,不凭音色悦耳,当亦有未老、将老或已老之知音。”
  


  一向以油彩和水墨“水陆兼程”的吴冠中先生,对中国书法造型、字体变化以及汉字与人间形象的亲疏因缘给予了新的关注,不以书法家自居,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意组合,表达画思和文心。“创新”成为这些首次公开展示的书法作品的主要基调。字如其人,字如其画,他用人人识得的简体字营造大美,书写自己的艺术思想和人生感悟。这20多件书法作品中,“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我负丹青”等画家的一些著名画论成为主要内容。中国文联副主席、画家冯远在致词中认为,吴老不写名人佳句,而是在写自己的体悟,“实际是用文字结构、笔画韵律营造书法作品,看成是书或者画都不为过”。
  吴老提到自己以前曾看刘海粟先生有张画上留款“刘海粟年方八十二”,他十分钦佩刘先生这份胸怀。他称自己虽然已到老年,“但是这只是躯体的老,性格不变、性格不老,还是想搞新东西”。他坦言自己对种花、养草那种老年生活“就是进不去,挂心的还是画画,因为虽然辛苦,但是辛苦中包含创造,辛苦探索中间自有乐趣,在探索中间忘我”。
  无论在油画界和国画界,吴冠中都是位个性鲜明的绘画大家。不管是油画作品还是水墨画,都在市场上显现了强势。据统计,在最近的三年里,大部分的中国知名油画家的作品市场增值达到200%以上,其中林风眠、吴冠中等人的作品的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400至500%。2004-2005年间,以吴冠中、林风眠、靳尚谊为代表的老一代油画大家,其作品的价位之高令许多后辈们望尘莫及,成为最活跃的中国油画家群体之一。他们作品的价位之高、增值幅度之大,成为中国油画市场蓬勃向上的象征。在雅昌艺术网2005年度西画拍品成交价格Top100总排名中,吴冠中作品占33项之多,是所有画家中占据席位最多的,次为赵无极13项,陈逸飞11项,林风眠6项,靳尚谊3项。而在水墨画市场中,吴冠中也是无可非议的“龙头股”。2005年秋季北京保利推出的吴冠中巨幅水墨精品《鹦鹉天堂图》拍出了3025万元的新高价,创造了在世画家作品成交的新纪录。一些小幅的吴冠中彩墨画作品也有相当理想的斩获。虽然现在市场推出的吴冠中作品数量激增,但是成交率依然很高,成交额也不断攀升,表明市场对吴冠中作品日趋高昂的价格还是具有较大的接受能力。
  


  吴冠中的作品无论是国画和油画都极富东方神韵,具有强烈的个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丰富的绘画语言,如他笔下独特的非中非西、笔走龙蛇的线条,纵横潇洒的用墨以及铺天盖地的色点、墨点。更重要的是作者赋予了作品最深最真的感情,正如此次“吴冠中2005年新作展”的主题所言——坚守着“风筝不断线”。在其文集的《晚晴天气说画图》一文中吴冠中说:“将作品比之风筝,风筝必须能离地升空,但风筝不能断线,这线,是作品与人民感情千里姻缘一线牵之线,是联系了作品与启示作品灵感的线体之间的线。我也往往踩在断线与不断线的边缘,但仍愿立足于不断线的范畴里。”而对于喜爱他的人们来说,这位把全部生命倾注于艺术事业的画家正像一只不断线的风筝,在艺术的天空中继续自由放飞。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百雅轩艺术沙龙承办,同时展出的还有吴冠中先生赋予特别情感的大幅水墨画《白发之花》。《吴冠中2005年作品年鉴》随展览一起发行。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笔者在河北邯郸一带发现了数十个白地黑绘花酒坛,经过比较,可将其大致分为五种型号,并有大口、小口之分。    其基本器形皆为直口、卷沿、溜肩,由腹上部最宽处向下逐渐内收,也有少数斜肩器和异型器,均为小平底。其中,最大的为特号(图一),大口平底,器自铭“大样海钵”,通高87厘米左右,口径44厘米左右,底径32厘米左右。其余四种可分为:一号大口酒坛(图二),通高60厘米左右,口径28厘米左右,
期刊
文艺作品与文物知识    社会变革必然影响到人的价值取向。在追逐西方文化成为新潮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崇尚民族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最近笔者接触几位政绩显赫的市长,他们都明确地意识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些企业家,也将企业文化列入发展蓝图的首项。  最突出代表中国各个历史时代文化水平,最能集中表现深刻的文化内涵,最具有强烈的历史沧桑感且直观感性的文化载体莫如文物。源远博大、浩如烟海、庞杂奇妙、
期刊
古瓷收藏首先要学会古瓷的辨伪识真,不然不仅收集不到真品,还会被假货仿品所困扰。  作伪与辨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两个矛盾方面,作伪者力求作品的像,辨伪者力求看得透。识真与辨伪是古瓷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学问。辨伪识真首先要从瓷器的胎质、釉面、纹样画法及器型上识别,特别是要体味我们所面对的百年老器的古旧之韵与其自然的陈旧感。这种陈旧感,新器和仿品上是没有的,是作伪者难以做到的。不同
期刊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又称“织金彩瓷”。广州彩瓷始于清康熙年间,成熟于清乾隆年间,300年来一直是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类之一,深受欧美人青睐,是我国陶瓷百花园中一枝瑰丽的花朵。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一直重视广州彩瓷的征集工作,已经收集了从清代到现代的艺术珍品400余件套。藏品丰富多彩,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兼而有之。这里从中挑选部分清
期刊
笔者有幸收藏两件呈砖形的青花瓷器,长46厘米、宽15厘米、高35厘米,每件重22千克。器底底刻“宗”字款和编号。一件绘“人物故事刀马人图”,图画中心是一骑马者和一步行者,骑马者头戴隼帽,身着蒙古袍,肩背大刀,腰插宝剑,步行者身背一卷蒙古人常用的毡毯。另一件绘“城堡双雉图”,左下角有座城堡,12杆战旗在城墙上迎风招展,城墙外是原野和森林,肥壮的双雉立在高高的树梢。侧面绘有莲花葫芦形叶纹饰。  两件青
期刊
1992年12月至1993年5月,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分两次对位于喀什市北12公里,地处伯什克然木河及浩罕乡亚吾鲁克自然村南面的黄土台地上的一座唐代寺院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陶器、钱币和贝叶经等。其中有一件三耳陶罐(图一),红陶质,颈肩部有三个拱形耳,耳上贴塑胡人头像。陶罐长颈鼓腹,从肩到腹部共有四层模压纹饰带,除第三层主纹饰带上有人物外,其余均为植物类纹饰,包括人物之间的间隔纹饰,有花叶纹、葡萄叶纹
期刊
2005年12月15日上海崇源秋拍会上,一只失散已久的西周青铜重器“周宜壶”拍出了2640万元的天价,重新将青铜器的真正价值展示给世人。  此壶为一对,清官旧藏,其中一件失盖的至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辗转递藏民间。此次拍卖的“周宜壶”与台北故宫所藏器形铭文均同。盖中铭文曰:“周宜作公己尊壶,其用享于宗,其孙孙子子万年永宝用。”周宜为他的先人铸造这件祭器礼壶,用以陈享于宗庙之中。整器“周宜
期刊
成长十余年的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业,虽非亦步亦趋地模仿、复制行业巨头苏富比、佳士得及其主导的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惯例,但说尽心尽力地借鉴、学习并不为过。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的“井喷”行情,也带动了中国艺术品价位的全球性飙升,如同当初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一般,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那么,在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他者”眼里,中国艺术品及艺术品市场这只“中国概念股”是什么样的呢?值3月3日香港苏富
期刊
前不久,在京参加了《古玉蕴含的华夏文明与低估的市场价值》专题研讨会。会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东瑞先生发言说:“当今有关古玉收藏与鉴赏的读物,开卷未必有益,甚至是有害的。”对此我颇有同感。这里凭个人多年研究古玉和近年从事古玉鉴定的工作实践,向同好们叙叙个人的读书心得。  当今无论国有书店还是市肆摊商,有关古玉收藏与鉴赏的出版物琳琅满目,但若究其编著者,既有文博单位的科研专家,又有民间组织或收藏家
期刊
萧钰先生所藏的青花瓷砖是一件非常少见的器物,我曾有幸鉴赏过。初见是在2004年的夏季,那时萧先生为求证此物的年代来到寒舍。当我第一眼见到这对瓷砖时感到分外惊奇,被它罕见的器形所吸引。这件瓷砖呈长方形,长46厘米、高35厘米、宽15厘米体积较大,器体重达22千克;正面与两侧面绘青花纹饰;背面及上下两面均不施釉,露较粗的胎体;在一边还刻一形状稚拙的“宗”字。最为奇特之处在上下两面内沿还有两个长方形的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