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山林

来源 :满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ang052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滴答。滴答。
  这不是钟表的声音,这是雨后山林中水滴的声音。雨后的树林,安静得能听见叶子呼吸。贮留的雨水从阔大的叶子上倾滑下来,碰到树枝,水花四溅;落到泥土或裸露的石块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雨珠映射着天空的光,每一粒都是一个小小世界,里面有山、有木、有花、有草,也有松鼠、鸟雀和蚁蝶。这些生命都活进了水珠里,雨水就一路从天空坠落下来……
  先是经过嫩芽初生的树梢,惊扰了树梢上暂栖的山雀,雨珠在斑斓的羽毛上滑过;再落上绿意葳蕤的树叶,那小小秋千美成一首押韵的散文诗,吟哦出天籁的旋律;然后,擦过或粗糙或细白的树皮,與树皮上飞停的蜜蜂挥手致意,碰上了手臂一样伸展的树枝,发出了细微的噼啪声,马上水花四溅;最后,优美的舞姿随着重力加速度落地,在光滑的裸石上细碎成飞雾,或直接透过落叶松针渗进泥土。
  滴——答。滴——答。我不知道时钟秒表的产生,是不是启发于此,但这像极了时间走动的韵律,像极了生命脉动的声音。
  雨停了,我们从山林木屋里出来,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林中小路若隐若现,小动物雨中奔跑践踏的蹄印子清晰可见,甩出的泥巴星星点点散落在石块或树干上,草叶上小小的水汪闪烁着微微亮光。
  这真是一个美妙的世界。坚硬的岩石上,松软的浮土里扎根萌芽,一粒粒种子长成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低矮的灌木丛、挺拔的乔木林、柔软缠绕的藤类植物错落有致;阔叶和针叶的树木毗邻而居,细腻白桦和粗砺松树根脉缠绕;满地的野草、野花,储存了翠绿颜色的青苔娇艳欲滴,奔跑的野兔和松鼠跳掷腾挪,振翅飞动的鸟雀和一身锦衣的山鸡时鸣深涧,所有的生命在这里都得到了最和谐的安放。
  滴——答,滴——答。这像极了命运的呓语。静默地竖起耳朵,捕捉这玄妙的节奏,它总能让人浮想联翩。滴,是垂落的过程,是任何生命从呱呱落地到渐趋高潮的精彩;答,是水珠落地的撞击,是生命结局的昭示之音,这哲学的一问一答,回答了生命存在的诸多意义。滴答,滴答,滴答……连续不断的生出到滴落,是生命跋涉的空谷足音,是命运之钟的简单而深刻的回归、循环、升华和涅槃。
  雨后,或者月圆之夜。一个人在山林里驻足,倾听滴水的声音,倾听山风鼓荡的声音,倾听鸟雀啁啾的声音,你就能听到你自己灵魂跳动的声音,听到那越来越清晰的昭示命运的呓语。
  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寥寥数语,几乎就写尽了山林之美。寂静、虚幻,光影斑斓,青苔丛生,一座山林,一首古诗,就这样密不可分着。
  但仅有山是不够的,山里还要有“另一个世界”——寺庙。一座寺庙,会让一座山变得幽深而有诗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千篇一律的故事开篇,将山林与古刹紧密联系在一起,藏在深山里的老和尚,就成了故事的源头,这些得道的高僧,阅尽人间林林总总,常发出醒世惊人的智慧之语。
  每次入山,我都会寻访古寺。一座山,没有古寺,仿佛就少了灵性;一座庙,不藏在山里,仿佛也避不开尘世喧嚣。山林是人世间的不染之“园”,寺庙又是山林的不染之“园”。没有寺庙的山林,仿佛失去了扉页的残卷,总让人觉得若有所失……庄严古朴的寺庙,白墙红瓦的院墙,慈眉善目的和尚,悠扬从容的钟声,成了“世人”对一座山林古刹固执的想象。法相庄严的菩萨一旦降临,善男信女的烟火就会袅袅不断地燃烧起来。苦悲的人世间,漫长的生命里总会遭遇或大或小的苦痛,“度一切苦厄”的“我佛”,安慰着芸芸众生。
  年轻的时候,气焰很盛,自我膨胀着,以无神论者的姿态蔑视着一切,眼里哪有那些端坐神龛的菩萨?后来,岁月的风雨淋得人对生活对命运产生了怨憎,到深山寺庙里看到的是面目狰狞的泥塑,迈步进入大殿,总觉得阴森森,有一种惧怖之情;及至到了中年,心性慢慢平静,该经历的生离死别、宠辱怨憎也都慢慢经历了,心态就变了。再到寺庙里,看着那粗粗的银杏、松柏,仿佛每一叶也有了因果,每一阶也有了感悟。那些端坐的菩萨,仔细打量,原来竟都是慈眉善目,他们微笑着,看进你的心里,常惹得人默默掉下泪来。双手合十默默祈祷,抬眼的那一刻,真真感觉到被无限“慈悲”包围的温暖和慈祥。
  阿弥陀佛。
  三
  一个人在山中孤行,是一种绝妙的体验。很多年来,我都会在某一个合适的季节,做一次孤独的旅行——一个人翻越一座山。
  把一个人投进大山,仿佛飞鸟入林,仿佛石子落潭。正是这种渺小,甚至可以忽略的微弱,带给我独特的感受——
  野性。山石率性分布,树木随意生长,花草无序开放,鸟雀尽情鸣唱,五颜六色的野花,挂满枝头的野果子,呼朋唤友的野雀子,活蹦乱跳的野兔子,“野”在这里成了一种没有规则的规则。
  蓬勃。绿色的枝条攀援着抢夺阳光,把灿烂的花朵举上枝头,潮湿的背阴处青苔疯长,高高的悬崖上松树挺拔……空气里,似乎有一股看不到的河流,流动着植物茎叶里的巴比胺、小兽们体内洋溢的荷尔蒙。
  自由。在这里,奔跑是自由的,呼吸是自由的,鸣叫是自由的,思想也是自由的。自由成了绝对的名词,成了行动的源泉,成了谁也不可垄断和侵犯的信仰。
  在这里,每一茎花草都生机勃勃,每一块山石都远超我的体重,任何一个虫子都比我悠游自在,任何一种野物都比我矫捷敏健……在这里,时光安然缓慢。时间仿佛停滞下来,落在脚下的山石上,落在身边的松树上,落在一只悬停半空嗡嗡嗡的蜜蜂身上,落在一条缓慢蠕动的虫子身上,生命在这里获得了大自在。
  “岩径松扉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长满青苔的山间小路,明月高悬的松林涛声,对许多人充满了诱惑。放下贪婪的欲望,穿上布衣草鞋,归隐山林之中。他们把自己的躯体投放到自然中,与自然万物归为一体,平等地生存于自然界中,获得了身心的极大放松,使精神和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四
  在山里,遇到一场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特别是清晨或傍晚,细细的气息,像一根根丝线,从泥土里渗出来,从腐烂了树叶和草屑的腐殖层钻出来,带着一股暖烘烘的烘焙的味道,甜兮兮的,很快就弥漫了整个山林。接着,植物们开始大口地呼吸,草叶窸窸窣窣,树枝微微颤抖,更多的潮湿空气带着植物浆液的味道涌出来,浓稠起来,甚至可以看到有一种白的颜色。如果认真聆听,仿佛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滋滋,滋滋滋,汩汩汩,咝咝咝咝。
  这丝丝缕缕的气息袅袅升起,越聚越多,终究会聚集成一场风,从一个山头窜到另一个山头,从一个山峰跌落进另一道山谷。夹杂着万千种植物、动物和山石的气味,裹挟着万千种植物、动物和山石的声音,在峭壁的夹缝里,在高高低低的山峁上,在怪石林立的峭壁和河道一般的山谷中,呼啦啦吹过去,又呼啦啦吹过来。
  几千年前的暮春时节,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河边洗澡,洗完澡,换上新衣服,他们师徒一行登上高台,吹风,唱歌,赋诗——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高处有明月,也有山风。携带着自然山林之气的山风,就这样一路吹来,吹过舞雩台,吹开一道历史的罅隙,吹到了今天。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和一群文人雅士,登上会稽山,吹山风,饮美酒,曲水流觞,发出了“死生亦大矣”的生死之叹。
  初唐豫章,少年王勃远赴他乡看望父亲,途径洪都,于是登上高高的滕王阁,喝着酒,吹着呼呼而来的江风,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日绝唱。
  老迈的杜工部一生困顿坎坷,流浪夔州之时,在一个秋日登上高山,俯瞰大地,只见一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衰败景象,发出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千古浩叹……
  风,一路遥遥吹来,由微风而肆虐,裹挟着泥沙俱下的时光,裹挟着尔虞我诈的争斗,吹到了今天。
  我们仿佛隐隐听到了历史深处的雷声。
  五
  在山林,常有奇妙的风景让我呆呆伫立,浮想联翩。
  比如,悬崖上的风景——
  山顶石缝里的那一棵松树。
  真是一场生命的奇迹。
  想那一粒种子是经历了多少次山风又是如何吹到山顶夹在石缝里没有坠下悬崖的?夹在石缝里的种子又磨过了多少时光才躲过了暴雨的冲刷,等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甘霖?有了水分和温度的种子又是如何萌芽,在夹缝中倔强地扎下根去?扎根在浅土中触到坚硬岩石时,又是如何摇摇欲坠、命悬一线地箍着身体没有倒下?一棵幼苗又经历了多少风刀霜剑的侵袭才能一点一点长成一棵歪脖子的松树?
  其实,更让我有所触动的是,什么样的勇气让它可以比一座山更高?脚下是海拔最高的峰顶,一侧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头顶是最骇人的闪电,周围没有一棵共同站立的植物,它孤独吗?
  我很想去问问,峰顶那棵树,它孤独吗?
  六
  我喜欢幽微的东西。
  比如青苔。
  山林中的小确幸,不动声色不张扬,低眉顺眼,就那样暗淡、墨绿、潮湿、卑微。
  往往是细细密密的小苔叶,织成小绿毯,在岩石的罅隙里,在陈旧的墙皮上,在潮湿的树根下,或者清澈见底、淙淙流淌的小水沟里,紧紧贴着泥土或山石,像一双双幽微的小眼睛,微微张着,悄悄打量着这复杂的世界。
  青苔拒绝喧嚣。繁华的闹市,见不到它的踪影。它只存在于幽僻、寂静的地段,像捉迷藏的小姑娘,羞涩、娴静,小心翼翼。一片山林,总有它的背阴处。在这里,乔木绿叶晚生,红花绽放迟缓,流水以及流水带来的潮湿空气慢慢地流动,氤氲着朦胧的雾霭。在这里,一个冬日白雪都不会融化,一场透雨就蓄满了一汪绿水。小小的蕨类种子萌发、生长,暗绿的苔藓像生命的隐喻。
  我钟情于它们,我的案头上,养了一盆菖蒲,一盆青苔。不大的一小块,仅仅箍住上水石,置放于我的书桌上。上水石上还有一棵草,一茎一拃多长遒劲盘曲的小松树。小松树是石头缝里长出来的,连土壤也没有,就那么生长着。可以想见,许多许多年前,一粒种子落在了上面,一脉泉水涌了上来(上水石有很多空隙,地下有水,水就往高处流上去,石块永远是湿漉漉的),种子潮湿、发芽、扎根(这有点费劲,但最终还是成功了)、成长。终于,小小山顶一棵松,成了小世界、小宇宙。
  潮湿的山石背面,似乎永远也照射不到太阳,山石和松树的阴影遮蔽着它,于是,某一日,地下的泉水携带泥土里的另一种微小的种子——芝麻粒一样微小的种子吧——附着在了山根下,种子开始慢慢分裂、发芽、生长,时光覆盖过去,毛茸茸的绿色长起来,接着又密密麻麻茂盛,终于成了一座布满青苔的“小山”。
  我常常在写作的间隙看着它发呆,“荡思八荒”四个朴拙大字悬挂在小盆景的上方,小小青苔是我荡思的起点,它就是我的小小宇宙。
  青苔张着它的小眼睛,注视着我,这让我想起李白的两句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相看不厌的老友,在对视的目光中,给我众多生命、生活和命运的昭示和开悟。它既让我惊叹生命成长的奇迹,又让我满足于生命的卑微。
  一片青苔,蕴含着多少生命的幽微?
  幽微。汉语词汇中最美好的词语,我生命中最美好、最契合心灵的形容词。幽——宁谧、幽僻、隐藏,锋芒不露的淡然,人在暗处的自在;微——细小的、琐屑的、微弱的、低调的,照相机的微距,显微镜的放大。幽。微。——生活的背面,故事的诗意,结构的伏笔,以景结情的余韵。
  幽微的人性,是我一生参不透的学问和迷恋的风景,我被它吸引,我为它痴迷。我用手中的笔,排布文字,塑造人物,探寻人性中的张扬与消沉,暴戾与温顺,勇毅与怯懦,我驾驶飞船,冲进浩瀚的星空,钻进幽微的青苔之心,倾听它小小心脏的呓语。
  我真真喜欢这种植物。苔藓类植物,最低级的高等植物,由古老的裸蕨类植物退化而来,從水中的绿藻起源,无花,无种,却有情,有致。羞涩、聪慧、蹑手蹑脚,又胆怯调皮。在我眼里,它们是葳蕤的绿意,是绿意中自由自在的一抹。它们也是生命的惊雷,是万法归一的宇宙。
  青苔,青苔,我微启嘴唇,轻声呼唤,就像在喊一阕宋词,也像表白一个处子。
其他文献
听说,观众席的座位向剧院演职人员“开放”了,何几高兴得跳起来。  何几是灯光师,当演员一直是他的梦想,活了这么久,光成就别人了,也腻了。假如有台上演员下台换到观众席上,他就有机会上台。哪怕没有这个机会,他也想当一回观众,稳稳当当看一次完整的演出,享受享受。  何几的绝活是能将舞台灯光控制得神乎其神。但凡是活物来到舞台上,哪怕是死物,他都能让他们看起来深邃莫测、迷幻暧昧。闲暇时,他经常会躲在暗处,点
期刊
A  祁子欣喜欢三天两头摆上一桌酒,吆喝几个熟悉或陌生的人,席间多是男人,偶尔夹杂一两个闺蜜。她受不了酒吧里的沉闷,一点都不开朗,要么来场席卷全球的磅礴大雨,要么就把太阳遛出来满大街跑。不温不火的,她不喜欢。祁子欣喝酒,有点像台风来临前的动静,雷电交加,树摇人晃。待台风过境,醉得找不着北,看到满街残枝败叶以为是狼藉的桌面,脚步踉跄还作势举起酒杯,说,干,不干不是男人!祁子欣往往由几个男人架着,公主
期刊
本文作者通过对继电保护的特点及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主要就电力系统影响继电保护的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五岁以前,他叫于保柱,干勾于的于,保家卫国的保,擎天一柱的柱,一个很寻常的名字。  他叫于保柱的时候,有两件事记得特别清楚。其中一次是跟妈妈去公园,天很晴,公园里有木马、假山,几只猴子和一湖的水。他玩得很开心,爬假山,逗猴子,还趴在湖边,手托双腮观察水里的鱼。  后来,妈妈跟熟人唠嗑的时候,有个人贩子趁机将他拐走。命运刷地就翻了脸,他被卖到三千里外的盘膝峪。养父重新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张顺意,弓长
期刊
园林植物叶部病害种类繁多,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炭疽病、叶畸形病等。植物养护过程中常因为各种病害的发生,使得叶片斑斑点点,支离破碎,甚至
墨村是一个三千多人的大村,杂姓居多,顺手捞一个,都有一身故事.rn溜光蛋张富贵rn张富贵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墨村人称他溜光蛋.俗话说三斑(鸠)出一鹞,溜光蛋
期刊
1  奥斯汀不愧为橡树之邦,橡子掉落地上,生根发芽长出小橡树,蒲公英一样散布开来。孙天明脚下的草地上,就有不少迷你橡树。他仰头朝着阳光迎过去,眯上了眼睛。  每天向太阳致意有利于钙吸收,你知道吗?他头也不转地对身后的美美说,  美美呵呵笑着算是回应,起步追正往远处跑的儿子凯文。  爹地,花。凯文被拽回来时,手里高举着一朵黄色的蒲公英花擎给天明。天明弯腰接过蒲公英,把刚签的房屋合同和门钥匙递给美美。
期刊
有的地方走过千次留不下任何記忆,有的角落偶尔路过却会刻骨铭心;有的人天天见面依旧容貌模糊,有的人擦肩而过目光却摄入魂灵。  从小在西湖边长大,老家的宅子离西湖只有五六分钟路程。无论是桃红柳绿的春天,还是丹桂飘香的金秋;无论是荷花绽放的盛夏,还是断桥残雪的冬季,从菩提寺路拐到长生路,一直走,就走到湖光山色中去了。  一直以为,西湖美到了极致,看过西湖,此生可以不必再看别的湖了。  在淮安与洪泽湖相遇
期刊
大海  这是黄昏,咸涩的晚风把我的衣袂吹开,我看见我细长的影子,像一枝铅笔,投进浅滩上闪烁的水光中,然后变得弯曲、变得迷离。大海在一层薄薄的雾气背后,隐隐传出舒缓的涛声,我第一次这样真实的面对着它,才觉出它远比我心目中那个遥远的神话更深邃、更完整。  我不知道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汇来表达大海带给我的惊喜、愉悦以及生命痛快淋漓的颤动,我看着它飞扬肆意的波浪从大地的中心卷过来,我听着它的涛声在天空的上方
期刊
1  冬天,我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手中拎着行李,站在街边等了半个多小时,都没等来一辆车。我记得那天的阳光很好,细碎的光从街边的枝杈间落下,拖着毛绒绒的影子。我冻得瑟瑟发抖,我投射于地上的影子也歪歪扭扭。一阵风吹过,落叶翻卷而来,一层层,渐渐覆盖了我的影子。  街对面一个戴着露出破棉絮的黑色大檐帽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神态让我想起一个人,一个我非常惦念的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的卡其布中山装,坐在寒风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