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歌曲《春思曲》旋律优美、含蓄忧伤、意境深邃。本文从乐曲的伴奏、结构和演唱的风格上对《春思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演唱技巧与情感上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艺术歌曲;《春思曲》;伴奏分析;演唱分析
一、创作背景
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艺术体裁,主要是以诗歌为主题进行创作,艺术歌曲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与艺术性。本文主要介绍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演唱与旋律伴奏,《春思曲》是由黄自所创作的一首极具艺术代表性的声乐作品,《春思曲》不仅歌词清新婉丽、含蓄典雅、富有韵味,而且它的旋律也非常精致、优美、富有意境,与歌词相得益彰。它创作于1932年5月27日,当时黄自与韦瀚章一起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黄自对韦瀚章诗词中优美的意境、清新的笔触十分赞赏,常常为他的诗词谱曲,并置于音乐会演唱。黄自将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谱写了《春思曲》等等艺术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也使它成为了中国创作歌曲的成功代表。《春思曲》表现了一位中国少妇对多年未见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歌词与旋律中给人一种孤独、伤感与无限期待的感情。“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这是歌曲的前半部分:绵绵的春雨下了一夜,孤独的少妇一夜未眠,早晨起来消瘦无神,懒得梳洗和打扮。寥寥几句话就已经描绘出了一副中国女子日夜思郎伤感的画面。歌词以景代情,旋律优美流动。
二、作品的旋律伴奏
此首歌曲的前奏部分,钢琴用造型手法与和声手法传达出中国山水的画境,由连续不断的12/8拍音程叠置重复进入,弹奏主要是模仿淅淅沥沥的雨声,展现出一副“潇潇夜雨”的场景,进而带出了左手的主旋律,歌声随着连绵不绝的雨滴循序递进,形象的描绘了一位中国妙龄柔弱的女子倚楼而站,雨滴音型的引用,除了恰当的表现春季多雨的特征也正好可以用春雨来表现一种哀伤的意境,从而体现出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它始终烘托着歌曲的主旋律,渐渐的将思绪带入歌曲的情景之中,伴奏的左手部分与旋律一致, 由于处于低声部, 所以演奏低徊、婉转,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同时, 此段的伴奏与歌唱在音乐线条的连贯、音乐表现力等方面都需要形成一致, 实现琴声与歌声的对应。 弹奏时, 左手部分需体现出乐句的流动感, 而右手部分则生动、轻盈。黄自在这首作品中运用的丰富的调性变化增强音乐的色彩, 这也是这首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 从开始的 d 小调转入 F 大调和 f 小调, 中段的伴奏形态转变为右手分解和弦的奏法, 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感。 同时, 附加六度音也体现了民族风格, 转调及音型的变化构成了音樂情绪的展开。 演奏时右手部分平稳、干净;左手则表现出音乐。
三、作品的演唱
在演唱整首歌曲之前,首先应该弄明白歌曲的感情基调,在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怎么样的,愉快或悲伤或柔情。只有弄明白了一首歌曲真正表达的意思,才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意义。
首先,我们在对《春思曲》进行谱面的分析时已经可以看出,歌词当中描绘的是一个少女对远方爱人的无限思念,很明显是一种稍带孤独忧伤的歌曲。歌曲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主要是描写环境和景物,主要是为了烘托一种思念的情怀。下部分主要是描写主人翁的心理活动,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思念远方爱人的心理。那么在演唱时就需要对这些比较进行分别的处理,更准确的把握歌曲要表达的意境。
在演唱此作品时,需要考究演唱者的专业水平,对咬字有较强的要求,对于演唱声乐作品,咬字吐字是演唱的基础,要抓住曲目当中应该表达清楚的字眼,首先研究每个字的发音方法,哪些是需要严格归韵的字眼。除此之外,演唱者在对作品的演唱过程当中必须有着极强的气息控制力对声音的色彩进行一种恰当的表现,歌曲的第一个演唱起音在F音上,所以歌曲虽然是以高音开始,但是绝对不能用高亢明亮的声线去演唱,否则将会破坏作品的创作美感,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时期的所有感情表达都是相当含蓄的,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一开始的演唱十分重要,既不能高亢,也不能虚,声音应该稍微暗淡,气息扎深,挂好高位置,慢慢给气,塑造一种含蓄内敛又有所思的感情和状态。所以在此,笔者建议,一定在拿到这首作品时不要急于演唱,一定需要充分的了解作品的创作和情感之后再开始演唱,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在演唱《春思曲》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呼吸,慢慢的给呼吸才能够满足在歌曲当中大量较长乐句的需求。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严禁因为气息问题随意换气而影响了乐句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且在句与句之间的气口衔接上,当一个乐句演唱完毕准备换气时,一定不要打破句子的连贯性,也不要破坏已经调整好的内部状态,气要轻轻换,实在气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做好偷气的准备。因为整首歌曲的感情色彩需要,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太过明亮与尖锐的声音,要符合整首歌曲哀怨的氛围。
《春思曲》的演唱表现在歌曲前半部分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体现得相当明晰,要用一半的音量演唱,音色需要稍微黯淡,才能体现出一个中国子女含蓄又古典的艺术形象。在黄自的艺术作品中,中国女子的艺术形象稍显传统、含蓄、富有东方美,符合中国旧社会的妇女形象。所以在演唱过程中,应该注意音色的使用,一定不能太明亮高亢,而应该表现出一种羞涩、柔弱的美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更应该注意歌曲中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加重半声的使用,注意音与音的连接与连贯,声音均匀,在跳音出现时不应该突然太强,从而影响音乐的美感。
在情感的处理上,一定不能因为过多的去强调情感而把需要表达的情感演唱得太过于外露,始终要保持在一种含蓄的内心情感上。再激动的乐句也只能是隐藏在内心。我们应该在演唱的过程中遵循创作者的本意,准确的传达作品情感,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在作品的歌词当中,我们可以从很多词中看出主人公的忧伤和惆怅之情:夜雨、孤枕、杨柳、双燕、杜宇,等,但是结尾处又表现出内心的期待与美好。
整首歌曲的演唱具有难度,从中央C到小字二组的 g 音,整首歌的跨度在12度之间,但音程跳跃大,变化音在歌曲中多次出现。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只有具有良好的气息和声音的控制能力,才能较好的把握作品,表达出整首歌的情感变化。全曲的演唱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做到“声断气不绝,字与字的连接”。歌词当中的一些个别的加重感情的字应该特别强调才能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从而真正做到表达的效果。《春思曲》创作的年代为二、三十年代,歌曲有非常浓郁的文学气息,表面看好像只是一个女子对自己爱人思念的忧伤之情。其实我认为更深层的意思还有表现对我国当时局面的无奈与伤感,却又有渴望祖国可以独立强大的意愿。所以,我相信,要想演唱好一首作品,只有做到了解时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再加之演唱者本身的艺术修养与技巧才能完整、准确的表现出作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关键词】:艺术歌曲;《春思曲》;伴奏分析;演唱分析
一、创作背景
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艺术体裁,主要是以诗歌为主题进行创作,艺术歌曲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与艺术性。本文主要介绍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演唱与旋律伴奏,《春思曲》是由黄自所创作的一首极具艺术代表性的声乐作品,《春思曲》不仅歌词清新婉丽、含蓄典雅、富有韵味,而且它的旋律也非常精致、优美、富有意境,与歌词相得益彰。它创作于1932年5月27日,当时黄自与韦瀚章一起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黄自对韦瀚章诗词中优美的意境、清新的笔触十分赞赏,常常为他的诗词谱曲,并置于音乐会演唱。黄自将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谱写了《春思曲》等等艺术性较强的音乐作品,也使它成为了中国创作歌曲的成功代表。《春思曲》表现了一位中国少妇对多年未见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歌词与旋律中给人一种孤独、伤感与无限期待的感情。“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这是歌曲的前半部分:绵绵的春雨下了一夜,孤独的少妇一夜未眠,早晨起来消瘦无神,懒得梳洗和打扮。寥寥几句话就已经描绘出了一副中国女子日夜思郎伤感的画面。歌词以景代情,旋律优美流动。
二、作品的旋律伴奏
此首歌曲的前奏部分,钢琴用造型手法与和声手法传达出中国山水的画境,由连续不断的12/8拍音程叠置重复进入,弹奏主要是模仿淅淅沥沥的雨声,展现出一副“潇潇夜雨”的场景,进而带出了左手的主旋律,歌声随着连绵不绝的雨滴循序递进,形象的描绘了一位中国妙龄柔弱的女子倚楼而站,雨滴音型的引用,除了恰当的表现春季多雨的特征也正好可以用春雨来表现一种哀伤的意境,从而体现出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它始终烘托着歌曲的主旋律,渐渐的将思绪带入歌曲的情景之中,伴奏的左手部分与旋律一致, 由于处于低声部, 所以演奏低徊、婉转,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同时, 此段的伴奏与歌唱在音乐线条的连贯、音乐表现力等方面都需要形成一致, 实现琴声与歌声的对应。 弹奏时, 左手部分需体现出乐句的流动感, 而右手部分则生动、轻盈。黄自在这首作品中运用的丰富的调性变化增强音乐的色彩, 这也是这首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 从开始的 d 小调转入 F 大调和 f 小调, 中段的伴奏形态转变为右手分解和弦的奏法, 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感。 同时, 附加六度音也体现了民族风格, 转调及音型的变化构成了音樂情绪的展开。 演奏时右手部分平稳、干净;左手则表现出音乐。
三、作品的演唱
在演唱整首歌曲之前,首先应该弄明白歌曲的感情基调,在作品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怎么样的,愉快或悲伤或柔情。只有弄明白了一首歌曲真正表达的意思,才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意义。
首先,我们在对《春思曲》进行谱面的分析时已经可以看出,歌词当中描绘的是一个少女对远方爱人的无限思念,很明显是一种稍带孤独忧伤的歌曲。歌曲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主要是描写环境和景物,主要是为了烘托一种思念的情怀。下部分主要是描写主人翁的心理活动,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思念远方爱人的心理。那么在演唱时就需要对这些比较进行分别的处理,更准确的把握歌曲要表达的意境。
在演唱此作品时,需要考究演唱者的专业水平,对咬字有较强的要求,对于演唱声乐作品,咬字吐字是演唱的基础,要抓住曲目当中应该表达清楚的字眼,首先研究每个字的发音方法,哪些是需要严格归韵的字眼。除此之外,演唱者在对作品的演唱过程当中必须有着极强的气息控制力对声音的色彩进行一种恰当的表现,歌曲的第一个演唱起音在F音上,所以歌曲虽然是以高音开始,但是绝对不能用高亢明亮的声线去演唱,否则将会破坏作品的创作美感,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时期的所有感情表达都是相当含蓄的,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一开始的演唱十分重要,既不能高亢,也不能虚,声音应该稍微暗淡,气息扎深,挂好高位置,慢慢给气,塑造一种含蓄内敛又有所思的感情和状态。所以在此,笔者建议,一定在拿到这首作品时不要急于演唱,一定需要充分的了解作品的创作和情感之后再开始演唱,提高自己的艺术涵养。在演唱《春思曲》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呼吸,慢慢的给呼吸才能够满足在歌曲当中大量较长乐句的需求。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严禁因为气息问题随意换气而影响了乐句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且在句与句之间的气口衔接上,当一个乐句演唱完毕准备换气时,一定不要打破句子的连贯性,也不要破坏已经调整好的内部状态,气要轻轻换,实在气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做好偷气的准备。因为整首歌曲的感情色彩需要,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太过明亮与尖锐的声音,要符合整首歌曲哀怨的氛围。
《春思曲》的演唱表现在歌曲前半部分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体现得相当明晰,要用一半的音量演唱,音色需要稍微黯淡,才能体现出一个中国子女含蓄又古典的艺术形象。在黄自的艺术作品中,中国女子的艺术形象稍显传统、含蓄、富有东方美,符合中国旧社会的妇女形象。所以在演唱过程中,应该注意音色的使用,一定不能太明亮高亢,而应该表现出一种羞涩、柔弱的美感,因此在歌曲的演唱中,更应该注意歌曲中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加重半声的使用,注意音与音的连接与连贯,声音均匀,在跳音出现时不应该突然太强,从而影响音乐的美感。
在情感的处理上,一定不能因为过多的去强调情感而把需要表达的情感演唱得太过于外露,始终要保持在一种含蓄的内心情感上。再激动的乐句也只能是隐藏在内心。我们应该在演唱的过程中遵循创作者的本意,准确的传达作品情感,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在作品的歌词当中,我们可以从很多词中看出主人公的忧伤和惆怅之情:夜雨、孤枕、杨柳、双燕、杜宇,等,但是结尾处又表现出内心的期待与美好。
整首歌曲的演唱具有难度,从中央C到小字二组的 g 音,整首歌的跨度在12度之间,但音程跳跃大,变化音在歌曲中多次出现。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只有具有良好的气息和声音的控制能力,才能较好的把握作品,表达出整首歌的情感变化。全曲的演唱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做到“声断气不绝,字与字的连接”。歌词当中的一些个别的加重感情的字应该特别强调才能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从而真正做到表达的效果。《春思曲》创作的年代为二、三十年代,歌曲有非常浓郁的文学气息,表面看好像只是一个女子对自己爱人思念的忧伤之情。其实我认为更深层的意思还有表现对我国当时局面的无奈与伤感,却又有渴望祖国可以独立强大的意愿。所以,我相信,要想演唱好一首作品,只有做到了解时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再加之演唱者本身的艺术修养与技巧才能完整、准确的表现出作品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