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模式经验,但由于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发展的阶段,因此他们对于模式的认知大多局限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能充分认识到模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比如,他们可能很难把“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的动作模式与“红黄红黄红黄……”的颜色模式联系起来,他们可能还会认为“红黄红黄红黄……”与“绿蓝绿蓝绿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因此,基于大班幼儿已有的模式经验,我设计了“多变的模式”这一活动,借助“点图纸”这一简单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识别—创造—转换”的过程中逐步尝试将视觉模式转换为动作模式,从而体验到模式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本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自己与他人创造的模式,渐渐体会到模式的内在规律,渐渐认识到模式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动作、声音等表示。因为这一学习内容对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幼儿探究、表现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也更能体现集体教学的价值。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和表现模式。
2.感受动作模式游戏带来的乐趣。
准备:
点图纸(在长条白纸上画有很多间隔相同的圆点)、记号笔、卡片(画有手、脚、嘴巴等)、黑板。
过程:
一、识别点图纸上的模式
1.在点图纸上画一种模式并请幼儿识别。
师:(教师出示点图纸)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有规律的图案,今天我带来一张纸条,你们看看纸条上画的是什么?(用许多半圆和短线连接了一个个圆点。)
师:你们能发现我画的线条有怎样的规律吗?
(幼儿回答时可能会只将线条的名称连续读出来,比如“半圆、一横、半圆、一横……”。)
师(小结):半圆形和短线一个隔着一个,有规律地不断重复。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模式。
师:你觉得半圆形和短线看上去像什么?
幼:半圆形像小山,短横线像小棒;像两种积木搭的桥……
师:这些线条在你们眼中像那么多东西,那你们能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
(幼儿设计动作来表征点图纸上ABAB的符号模式。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姿势可能很接近符号本身的模样。比如,用一只手掌先弯成半圆形,再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两手臂先弯曲举在头顶,再向两侧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身体弯成拱形,再趴在地上,如此重复表现。)
师:你们都做得很好,你们还能想出其他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只要是两个不同的动作,一个隔着一个就行了,谁来试试?
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
二、运用点图纸创造自己的模式
1.请每个幼儿用点图纸创造一个新模式。
师:看,用这样有点点的纸条就能画出有规律的图样来。你想自己来画一画吗?我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纸条,请你先想出一个规律,然后将它们画出来,看看能不能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规律来。
(每个幼儿拿一张点图纸创造模式:有的画的是一条向上的弯线和一条向下的弯线,有的画的是一个半圆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一条直线,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两条直线……)
2.请幼儿将画好后的纸条呈现在黑板上供大家分享交流。
(1)你设计的是什么样的规律?
(2)你画的规律也是“一个隔着一个”,和我画的那个一样吗?
(3)除了“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还可以有什么不一样的规律?
3.引导幼儿分享彼此创造的模式,并有意识地将内在规律相同的点图纸摆放到一起。
师(小结):虽然这些符号看上去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
4.引导幼儿挑选一个模式并用动作来表示。
(1)能用动作来表示这个模式吗?可以怎么表示?
(2)对于同样的模式,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吗?谁来试试?
三、游戏:按规律接龙
1.介绍游戏规则。
师:我们不仅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图案的规律,还可以用有规律的动作来玩有规律的接龙游戏。刚才你们有的是用手做动作的,有的是用脚做动作的(边说边出示画有小手和小脚的卡片),如果卡片上画的是一张嘴巴,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用嘴巴发出声音,比如“耶”“欧”等。)
师:下面我来说明游戏规则:(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抽三张卡片,将它们排列起来贴到黑板上(即形成一个模式的基本单元),并继续照着这个排列的模样放卡片,至少重复放三组。(2)大家一起商量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或声音来表现这个排列的规律,比如“拍手、跺脚、喊‘耶’,拍手、跺脚、喊‘耶’……”(3)从座位的一边开始,每个小朋友按这个排列的规律依次做一个动作或发一个声,大家一起合作表现这个排列规律。
2.引导幼儿玩动作模式游戏。
(1)鼓励幼儿设计新的模式并用动作来表现,如“拍手、拍手、跺脚,拍手、拍手、跺脚……”。
(2)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动作,关注同伴的动作,比如:你是怎么知道应该做这个动作的?××做得对吗?为什么?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模式经验,但由于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发展的阶段,因此他们对于模式的认知大多局限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能充分认识到模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比如,他们可能很难把“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的动作模式与“红黄红黄红黄……”的颜色模式联系起来,他们可能还会认为“红黄红黄红黄……”与“绿蓝绿蓝绿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因此,基于大班幼儿已有的模式经验,我设计了“多变的模式”这一活动,借助“点图纸”这一简单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识别—创造—转换”的过程中逐步尝试将视觉模式转换为动作模式,从而体验到模式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本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自己与他人创造的模式,渐渐体会到模式的内在规律,渐渐认识到模式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动作、声音等表示。因为这一学习内容对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幼儿探究、表现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也更能体现集体教学的价值。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和表现模式。
2.感受动作模式游戏带来的乐趣。
准备:
点图纸(在长条白纸上画有很多间隔相同的圆点)、记号笔、卡片(画有手、脚、嘴巴等)、黑板。
过程:
一、识别点图纸上的模式
1.在点图纸上画一种模式并请幼儿识别。
师:(教师出示点图纸)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有规律的图案,今天我带来一张纸条,你们看看纸条上画的是什么?(用许多半圆和短线连接了一个个圆点。)
师:你们能发现我画的线条有怎样的规律吗?
(幼儿回答时可能会只将线条的名称连续读出来,比如“半圆、一横、半圆、一横……”。)
师(小结):半圆形和短线一个隔着一个,有规律地不断重复。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模式。
师:你觉得半圆形和短线看上去像什么?
幼:半圆形像小山,短横线像小棒;像两种积木搭的桥……
师:这些线条在你们眼中像那么多东西,那你们能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
(幼儿设计动作来表征点图纸上ABAB的符号模式。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姿势可能很接近符号本身的模样。比如,用一只手掌先弯成半圆形,再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两手臂先弯曲举在头顶,再向两侧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身体弯成拱形,再趴在地上,如此重复表现。)
师:你们都做得很好,你们还能想出其他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只要是两个不同的动作,一个隔着一个就行了,谁来试试?
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
二、运用点图纸创造自己的模式
1.请每个幼儿用点图纸创造一个新模式。
师:看,用这样有点点的纸条就能画出有规律的图样来。你想自己来画一画吗?我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纸条,请你先想出一个规律,然后将它们画出来,看看能不能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规律来。
(每个幼儿拿一张点图纸创造模式:有的画的是一条向上的弯线和一条向下的弯线,有的画的是一个半圆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一条直线,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两条直线……)
2.请幼儿将画好后的纸条呈现在黑板上供大家分享交流。
(1)你设计的是什么样的规律?
(2)你画的规律也是“一个隔着一个”,和我画的那个一样吗?
(3)除了“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还可以有什么不一样的规律?
3.引导幼儿分享彼此创造的模式,并有意识地将内在规律相同的点图纸摆放到一起。
师(小结):虽然这些符号看上去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
4.引导幼儿挑选一个模式并用动作来表示。
(1)能用动作来表示这个模式吗?可以怎么表示?
(2)对于同样的模式,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吗?谁来试试?
三、游戏:按规律接龙
1.介绍游戏规则。
师:我们不仅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图案的规律,还可以用有规律的动作来玩有规律的接龙游戏。刚才你们有的是用手做动作的,有的是用脚做动作的(边说边出示画有小手和小脚的卡片),如果卡片上画的是一张嘴巴,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用嘴巴发出声音,比如“耶”“欧”等。)
师:下面我来说明游戏规则:(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抽三张卡片,将它们排列起来贴到黑板上(即形成一个模式的基本单元),并继续照着这个排列的模样放卡片,至少重复放三组。(2)大家一起商量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或声音来表现这个排列的规律,比如“拍手、跺脚、喊‘耶’,拍手、跺脚、喊‘耶’……”(3)从座位的一边开始,每个小朋友按这个排列的规律依次做一个动作或发一个声,大家一起合作表现这个排列规律。
2.引导幼儿玩动作模式游戏。
(1)鼓励幼儿设计新的模式并用动作来表现,如“拍手、拍手、跺脚,拍手、拍手、跺脚……”。
(2)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动作,关注同伴的动作,比如:你是怎么知道应该做这个动作的?××做得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