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模式(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模式经验,但由于他们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发展的阶段,因此他们对于模式的认知大多局限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尚不能充分认识到模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比如,他们可能很难把“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的动作模式与“红黄红黄红黄……”的颜色模式联系起来,他们可能还会认为“红黄红黄红黄……”与“绿蓝绿蓝绿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
  因此,基于大班幼儿已有的模式经验,我设计了“多变的模式”这一活动,借助“点图纸”这一简单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识别—创造—转换”的过程中逐步尝试将视觉模式转换为动作模式,从而体验到模式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本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具有不同外部特征的两个模式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即两组模式的符号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内在的规律是一样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自己与他人创造的模式,渐渐体会到模式的内在规律,渐渐认识到模式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符号表示,也可以用动作、声音等表示。因为这一学习内容对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幼儿探究、表现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也更能体现集体教学的价值。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创造和表现模式。
  2.感受动作模式游戏带来的乐趣。
  准备:
  点图纸(在长条白纸上画有很多间隔相同的圆点)、记号笔、卡片(画有手、脚、嘴巴等)、黑板。
  过程:
  一、识别点图纸上的模式
  1.在点图纸上画一种模式并请幼儿识别。
  师:(教师出示点图纸)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有规律的图案,今天我带来一张纸条,你们看看纸条上画的是什么?(用许多半圆和短线连接了一个个圆点。)
  师:你们能发现我画的线条有怎样的规律吗?
  (幼儿回答时可能会只将线条的名称连续读出来,比如“半圆、一横、半圆、一横……”。)
  师(小结):半圆形和短线一个隔着一个,有规律地不断重复。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模式。
  师:你觉得半圆形和短线看上去像什么?
  幼:半圆形像小山,短横线像小棒;像两种积木搭的桥……
  师:这些线条在你们眼中像那么多东西,那你们能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
  (幼儿设计动作来表征点图纸上ABAB的符号模式。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姿势可能很接近符号本身的模样。比如,用一只手掌先弯成半圆形,再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两手臂先弯曲举在头顶,再向两侧伸直,如此重复表现;将身体弯成拱形,再趴在地上,如此重复表现。)
  师:你们都做得很好,你们还能想出其他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吗?只要是两个不同的动作,一个隔着一个就行了,谁来试试?
  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
  二、运用点图纸创造自己的模式
  1.请每个幼儿用点图纸创造一个新模式。
  师:看,用这样有点点的纸条就能画出有规律的图样来。你想自己来画一画吗?我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纸条,请你先想出一个规律,然后将它们画出来,看看能不能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规律来。
  (每个幼儿拿一张点图纸创造模式:有的画的是一条向上的弯线和一条向下的弯线,有的画的是一个半圆形和一个三角形,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一条直线,有的画的是两个半圆形和两条直线……)
  2.请幼儿将画好后的纸条呈现在黑板上供大家分享交流。
  (1)你设计的是什么样的规律?
  (2)你画的规律也是“一个隔着一个”,和我画的那个一样吗?
  (3)除了“一个隔着一个”的规律,还可以有什么不一样的规律?
  3.引导幼儿分享彼此创造的模式,并有意识地将内在规律相同的点图纸摆放到一起。
  师(小结):虽然这些符号看上去不一样,但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
  4.引导幼儿挑选一个模式并用动作来表示。
  (1)能用动作来表示这个模式吗?可以怎么表示?
  (2)对于同样的模式,可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吗?谁来试试?
  三、游戏:按规律接龙
  1.介绍游戏规则。
  师:我们不仅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图案的规律,还可以用有规律的动作来玩有规律的接龙游戏。刚才你们有的是用手做动作的,有的是用脚做动作的(边说边出示画有小手和小脚的卡片),如果卡片上画的是一张嘴巴,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用嘴巴发出声音,比如“耶”“欧”等。)
  师:下面我来说明游戏规则:(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抽三张卡片,将它们排列起来贴到黑板上(即形成一个模式的基本单元),并继续照着这个排列的模样放卡片,至少重复放三组。(2)大家一起商量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或声音来表现这个排列的规律,比如“拍手、跺脚、喊‘耶’,拍手、跺脚、喊‘耶’……”(3)从座位的一边开始,每个小朋友按这个排列的规律依次做一个动作或发一个声,大家一起合作表现这个排列规律。
  2.引导幼儿玩动作模式游戏。
  (1)鼓励幼儿设计新的模式并用动作来表现,如“拍手、拍手、跺脚,拍手、拍手、跺脚……”。
  (2)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动作,关注同伴的动作,比如:你是怎么知道应该做这个动作的?××做得对吗?为什么?
其他文献
在一次户外游戏中,小白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块红色印迹,吃惊地大喊道:“啊,这里有血!”他的喊声引来了一群孩子的围观。  小蓝说:“这是谁流血了?”小粉说:“这不是血,这个是拜菩萨用的那个东西燃烧后滴下来的。”小灰马上补充道:“我知道了,你说的是蜡烛融化以后滴下来的油留下的。”小橘說:“这是油漆。”小白说:“这不是油漆,这是血。”  对地上的这块红色印迹到底是什么,孩子们各有各的说法,并且都坚持自己的意
期刊
设计意图:  种植园地里的矮牵牛长势喜人,孩子们商量着要给矮牵牛搭架子。怎样用最方便的方法搭出最稳固的架子呢?孩子们急需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第一次探索——尝试用多根游戏棒撑起橡皮泥团,获得有效的操作方法;第二次探索一尝试慢慢减少游戏棒,直至用最少的游戏棒撑起橡皮泥团,体验三脚架的稳定性;第三次探索——选择不同的材料自主搭建三脚架,以便撑起一颗玻璃弹珠,习得搭建三脚架的关键经验;第
期刊
设计意图:  学前阶段是幼儿身体移动能力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手脚着地爬需要协调性、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对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促进他们感知觉的发展,有助于未来运动技能的发展。  本次活动以手脚着地爬为主要运动方式,以绳子为器械,让幼儿通过沿着直线和曲线的运动练习,提高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绳子可变性、操控性强,既决定了路线的长短,也暗示了行进的方向,分段设置绳子可让幼儿的运
期刊
设计意图:  匹配是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随着“小司机”主题活动的进行,我发现幼儿对于各种各样的车很感兴趣,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玩开车、停车的游戏,但是仅限于给车辆随意排队,没有按照一定的标记匹配停车,比较简单。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尝试运用常见的汽车图片、地垫,来创设直观生动的游戏情境作为停车场,让幼儿根据车子的特征(大小和颜色)来匹配相应的车位,从而帮助幼儿学习匹配
期刊
“安吉游戏”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观察孩子、解读孩子、支持孩子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调要在观察中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在解读中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在支持中推进幼儿的经验发展。但当前教师这些能力还比较缺乏,因此,我们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础上,特别关注教师观察孩子、解读孩子、支持孩子的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  教师只有会观察,才能真正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教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幼儿园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游戏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我们曾组织全市骨干教师到各级幼儿园进行专题调
期刊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是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形式的前提,也是激发幼儿游戏动机和构思,引发幼儿游戏创想和行动的载体.为此,我们对幼儿园自主游戏材
期刊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医学教育,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围绕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展开,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
期刊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幼儿园教师明白并且能够做到在“幼儿发起的活动”(或称“幼儿主导的活动”“低结构的活动”等)与“教师发起的
“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我相信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非常熟悉这首儿歌,在工作中也会尽心尽力地关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妈妈老师”。但是,真正做起来还是需要一番“心力”的。有一次,幼儿园组织了针对小班教学活动的教研,其中有一个安排是让全体教师观摩小班活动“小兔找家”,一共有3个小班教师展示了同一内容的活动,在游戏中有一个环节是孩子们按要求跳到相应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