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招商证券、光大证券和东方证券相继公布了赴港上市进程,由于在弱市行情下选择上市,募资金额出现了缩水,对于已在港上市的中资券商来说,估值仅有7倍,低于9倍市盈率的恒指。
尽管当前A股、港股均是弱市行情,并未影响内地券商赴港上市的热情。
近日,招商证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赴港发行上市的申请。据其上市方案,H股发行规模将不超过扩大后总股本的15%,集资规模逾百亿。
除了招商证券,去年年底就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光大证券进程也在加快,以及4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东方证券,未来“A+H”券商或将增加至7家,此前已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以及华泰证券实现两地上市。
不过,由于近期股市低迷,转战港股的3家券商也“随行就市” 缩减了募资额。招商证券H股集资总额据传在150亿~175亿港元之间缩减了60%,光大证券缩减了40%,只有15亿美元(约117亿港元)。
对于数据是否真实以及上市的时机,当事券商以“静默期”为由未做回应,但业内人士分析,根据招股书显示,3家券商均有提速海外业务的计划,积极布局国际化或是其纷纷涌上港股的原因之一。
3家券商排队上港股
此次在港股排队的3家内地券商中,招商证券是体量最大的。截至2015年年底,招商证券总资产、净资产在中资券商中分别排名第八和第九,净利润排名中资券商第七。
这家老牌券商在2009年A股上市以来,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公开资料显示,招商证券净利润由2013年的22.3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09.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1%。
对于目前的上市进程,招商证券方面对记者表示“尚不方便透露”。而此前已有报道称,其将于今年6月底或7月初得以挂牌,公司方面未做回应。
光大证券的赴港上市启动要更早一些,在去年11月底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并于当年12月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之后就一直没有新进展的消息传出。
直到近期,有消息人士透露,光大证券H股招股时间表已初步敲定,将于6月初在港交所进行上市聆讯,中旬路演,当月底挂牌。
此外,A股上市刚满一年的东方证券也追赶着这波港股上市的潮流。4月中旬,东方证券公告称,公司港股IPO申请已于4月8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根据发行上市的时间安排,东方证券已于4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了该次发行上市的申请。
融资额均大幅缩减
受A股年初暴跌影响,券商今年业绩并不被看好。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证券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滑32.56%和43.25%。其中,招商证券净利润跌幅近62%至10.13亿元,光大证券同比下滑同样超过60%,首季度实现净利5.91亿元,东方证券下滑更为严重,一季度净利润4.23亿元,同比下滑75.96%。
今年弱势行情让券商的行业估值受到影响,去年年中曾有报道称,招商证券H股集资最多50亿美元(约390亿港元),但根据同业公司估算,招商证券此次集资总额在150亿~175亿港元之间。即使按照175亿港元计算,与去年华泰证券募集额340亿港元相比,仍然减少近一半。
无独有偶,去年光大证券就启动赴港上市时有媒体报道称,其将集资25亿美元(约195亿港元),近日已有市场人士指出,光大证券此次募集资金减少了40%,只有15亿美元(约117亿港元)。此外,接近东方证券方面人士称,其融资金额同样低于A股融资额,约80亿港元。
今年赴港上市券商募资规模缩水已是板上钉钉,事实上,即使去年获得高估值发行的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当前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目前均处于破发状态。具体来看,华泰证券上市价在24.8港元,5月19日收报15.95港元,广发证券上市价在18.85港元,5月19日收报16.74港元。而这些中资券商股的市盈率普遍都在7倍左右,比起恒指的9倍市盈率略低。
与 A股相比,目前“A+H”券商H股也存在折价,平均折价约20%左右。
那对于投资者来说,香港的券商股是否值得购买呢?
“目前在港上市的券商股估值还算合理,加上当前还有深港通、A股纳入MSCI等预期,投资预期并不悲观。”一位分析师称。
国际化布局驱动
对于券商来讲,此时并非内地券商赴港上市的最佳时机,但对于这些券商拓展海外业务有利。
招商证券招股书称,公司集资所得拟用作发展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机构客户服务及投资交易业务、拓展海外业务和提升业务及产品开发能力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内地4家券商登陆港股获得融资并在国际化方面不断取得实质进展,给招商证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也是招商证券急于赴港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15年收购了新鸿基金融70%股权之后,光大证券同样将香港作为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平台,布局海外市场。东吴证券研究员丁文韬认为,收购新鸿基金融、首次在境外成功发行美元债,光大证券国际化战略实施在加快。
对于当前海外业务仍然亏损的东方证券来讲,在港股上市后,如何探索出适合的海外业务模式将成为重点。
尽管当前A股、港股均是弱市行情,并未影响内地券商赴港上市的热情。
近日,招商证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赴港发行上市的申请。据其上市方案,H股发行规模将不超过扩大后总股本的15%,集资规模逾百亿。
除了招商证券,去年年底就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光大证券进程也在加快,以及4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东方证券,未来“A+H”券商或将增加至7家,此前已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以及华泰证券实现两地上市。
不过,由于近期股市低迷,转战港股的3家券商也“随行就市” 缩减了募资额。招商证券H股集资总额据传在150亿~175亿港元之间缩减了60%,光大证券缩减了40%,只有15亿美元(约117亿港元)。
对于数据是否真实以及上市的时机,当事券商以“静默期”为由未做回应,但业内人士分析,根据招股书显示,3家券商均有提速海外业务的计划,积极布局国际化或是其纷纷涌上港股的原因之一。
3家券商排队上港股
此次在港股排队的3家内地券商中,招商证券是体量最大的。截至2015年年底,招商证券总资产、净资产在中资券商中分别排名第八和第九,净利润排名中资券商第七。
这家老牌券商在2009年A股上市以来,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公开资料显示,招商证券净利润由2013年的22.3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09.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1%。
对于目前的上市进程,招商证券方面对记者表示“尚不方便透露”。而此前已有报道称,其将于今年6月底或7月初得以挂牌,公司方面未做回应。
光大证券的赴港上市启动要更早一些,在去年11月底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并于当年12月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之后就一直没有新进展的消息传出。
直到近期,有消息人士透露,光大证券H股招股时间表已初步敲定,将于6月初在港交所进行上市聆讯,中旬路演,当月底挂牌。
此外,A股上市刚满一年的东方证券也追赶着这波港股上市的潮流。4月中旬,东方证券公告称,公司港股IPO申请已于4月8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根据发行上市的时间安排,东方证券已于4月11日向港交所递交了该次发行上市的申请。
融资额均大幅缩减
受A股年初暴跌影响,券商今年业绩并不被看好。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证券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滑32.56%和43.25%。其中,招商证券净利润跌幅近62%至10.13亿元,光大证券同比下滑同样超过60%,首季度实现净利5.91亿元,东方证券下滑更为严重,一季度净利润4.23亿元,同比下滑75.96%。
今年弱势行情让券商的行业估值受到影响,去年年中曾有报道称,招商证券H股集资最多50亿美元(约390亿港元),但根据同业公司估算,招商证券此次集资总额在150亿~175亿港元之间。即使按照175亿港元计算,与去年华泰证券募集额340亿港元相比,仍然减少近一半。
无独有偶,去年光大证券就启动赴港上市时有媒体报道称,其将集资25亿美元(约195亿港元),近日已有市场人士指出,光大证券此次募集资金减少了40%,只有15亿美元(约117亿港元)。此外,接近东方证券方面人士称,其融资金额同样低于A股融资额,约80亿港元。
今年赴港上市券商募资规模缩水已是板上钉钉,事实上,即使去年获得高估值发行的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当前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目前均处于破发状态。具体来看,华泰证券上市价在24.8港元,5月19日收报15.95港元,广发证券上市价在18.85港元,5月19日收报16.74港元。而这些中资券商股的市盈率普遍都在7倍左右,比起恒指的9倍市盈率略低。
与 A股相比,目前“A+H”券商H股也存在折价,平均折价约20%左右。
那对于投资者来说,香港的券商股是否值得购买呢?
“目前在港上市的券商股估值还算合理,加上当前还有深港通、A股纳入MSCI等预期,投资预期并不悲观。”一位分析师称。
国际化布局驱动
对于券商来讲,此时并非内地券商赴港上市的最佳时机,但对于这些券商拓展海外业务有利。
招商证券招股书称,公司集资所得拟用作发展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机构客户服务及投资交易业务、拓展海外业务和提升业务及产品开发能力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内地4家券商登陆港股获得融资并在国际化方面不断取得实质进展,给招商证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也是招商证券急于赴港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15年收购了新鸿基金融70%股权之后,光大证券同样将香港作为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平台,布局海外市场。东吴证券研究员丁文韬认为,收购新鸿基金融、首次在境外成功发行美元债,光大证券国际化战略实施在加快。
对于当前海外业务仍然亏损的东方证券来讲,在港股上市后,如何探索出适合的海外业务模式将成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