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小学毕业生要掌握常用汉字三千字,而作为第一学段的一、二年级学生就要求认识一千八百字左右。可想而知,这对于六、七岁的儿童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教师还是禁锢在传统的教法上,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绞尽脑汁,开拓进取,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一管之见。
1、激发兴趣——乐意学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激发兴趣,首先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给学生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无形中就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压力,一种亲切之感并油然而生,自然也就“亲其师,信其道”了。其次要借助现代化教學手段,创设直观的情境。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差,教师要多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课堂上,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问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学习,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创新。
2.1 变字游戏:每当学生学习生字时,可引导他们通过变换熟字的方法,即“变字游戏”来记住生字。
(1)加、减笔画变字,如:休(体)、日(目);天(大)、羊(兰)等。
(2)加、减、换偏旁变字,如:成(城);近(斤);识(织)等。
2.2 猜字谜游戏。根据汉字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猜字谜以帮助识记字形。如:“一手推倒一座山”(扫)、“写时才三画,算时一万万”(亿)、“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用愁”(喜)……
2.3 编顺口溜识字。有些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学生乍一见到会望而生畏,这时老师要帮助学生编顺口溜来识字,那么学生就顿觉“车到山前必有路”。如“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来帮助学生识字。
3、教给方法——学会学
虽说“教无定法”,但是任何事物内部都隐藏着一定的规律,因此也就有一定的方法可循。
3.1 掌握汉字的规律。汉字虽说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我们的先人也创造了多种造字方法,但形声字在汉字中却占绝大多数。教学中,只要我们帮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那么识字、解义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形声字的两大功能:形旁表意;声旁标音。如带有“单人旁”部首的“们”、“住”等字,其形旁单人旁表示与人有关,声旁“门”、“主”标音(音近、韵同)。
3.2 做识字的有心人。识字教学繁而重,要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要使学生树立“生活皆学问,生活是学习,生活即识字”的意识,让学生留心生活,用心去感悟,用心去识字,把识字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放过任何识字的机会。如利用电视广告、街头标语识字,把有意识字转化为无意识字。这样,识字的渠道也就拓宽了,识字量也就自然增多了。
4、培养习惯——自觉学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小时候养成的学习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让学生明白养成自觉、主动的识字习惯会受益终身。
4.1 让学生明白识字的目的。在教学生识字时,首先要让他们明白识字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逐步向他们灌输识字是为了交流,识字是为了阅读,识字是为了写作,识字是为了学习,识字是为了生活的道理。学生识字目的明确了,就会产生自觉、主动识字的欲望。
4.2 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为了让学生的识字欲望不被泯灭,教师就要让学生在识字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1)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个字,用这个字组一个词,用这个词和同学或家长说一句话。到了中、高年级,可让学生每天自主学记一个词,用这个词写一句话,把这句话扩充为一段话。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识字即交流写作的乐趣。
(2)利用造字法让学生感受识字乐趣:在识字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教学,既让学生识字,又让学生快乐。如教象形字“月”和“鱼”时,教师可这样分析:“月”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鱼”的“刀”字头是鱼头,中间的“田”是鱼身,下面的“一”是鱼尾。教会意字“从”和“鸣”时,可以这样分析: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的后面就是随从;“鸣”是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合而成。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指示、转注和假借等造字法的特点去指导学生识字,让学生识字解词,体会乐趣。学生的识字目的明确了,又能从中感受识字乐趣,养成自觉、主动的识字习惯也就水到渠成了。
4.3 利用字典,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众所周知,字典是人们公认的不会说话的小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编排的顺序,在一年级上册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学生学习音序、部首和数笔画查字法,并结合“三个一”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逐步养成查字典识字、阅读的习惯,让字典真正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总之,识字本身是一项繁冗而枯燥的工作,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我们的教师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学生就一定会感受识字中的快乐。在中国,谁不知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1、激发兴趣——乐意学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激发兴趣,首先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给学生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无形中就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压力,一种亲切之感并油然而生,自然也就“亲其师,信其道”了。其次要借助现代化教學手段,创设直观的情境。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维能力差,教师要多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课堂上,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问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学习,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创新。
2.1 变字游戏:每当学生学习生字时,可引导他们通过变换熟字的方法,即“变字游戏”来记住生字。
(1)加、减笔画变字,如:休(体)、日(目);天(大)、羊(兰)等。
(2)加、减、换偏旁变字,如:成(城);近(斤);识(织)等。
2.2 猜字谜游戏。根据汉字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猜字谜以帮助识记字形。如:“一手推倒一座山”(扫)、“写时才三画,算时一万万”(亿)、“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用愁”(喜)……
2.3 编顺口溜识字。有些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学生乍一见到会望而生畏,这时老师要帮助学生编顺口溜来识字,那么学生就顿觉“车到山前必有路”。如“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来帮助学生识字。
3、教给方法——学会学
虽说“教无定法”,但是任何事物内部都隐藏着一定的规律,因此也就有一定的方法可循。
3.1 掌握汉字的规律。汉字虽说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我们的先人也创造了多种造字方法,但形声字在汉字中却占绝大多数。教学中,只要我们帮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那么识字、解义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形声字的两大功能:形旁表意;声旁标音。如带有“单人旁”部首的“们”、“住”等字,其形旁单人旁表示与人有关,声旁“门”、“主”标音(音近、韵同)。
3.2 做识字的有心人。识字教学繁而重,要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要使学生树立“生活皆学问,生活是学习,生活即识字”的意识,让学生留心生活,用心去感悟,用心去识字,把识字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放过任何识字的机会。如利用电视广告、街头标语识字,把有意识字转化为无意识字。这样,识字的渠道也就拓宽了,识字量也就自然增多了。
4、培养习惯——自觉学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小时候养成的学习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让学生明白养成自觉、主动的识字习惯会受益终身。
4.1 让学生明白识字的目的。在教学生识字时,首先要让他们明白识字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逐步向他们灌输识字是为了交流,识字是为了阅读,识字是为了写作,识字是为了学习,识字是为了生活的道理。学生识字目的明确了,就会产生自觉、主动识字的欲望。
4.2 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为了让学生的识字欲望不被泯灭,教师就要让学生在识字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1)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天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个字,用这个字组一个词,用这个词和同学或家长说一句话。到了中、高年级,可让学生每天自主学记一个词,用这个词写一句话,把这句话扩充为一段话。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识字即交流写作的乐趣。
(2)利用造字法让学生感受识字乐趣:在识字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教学,既让学生识字,又让学生快乐。如教象形字“月”和“鱼”时,教师可这样分析:“月”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鱼”的“刀”字头是鱼头,中间的“田”是鱼身,下面的“一”是鱼尾。教会意字“从”和“鸣”时,可以这样分析: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的后面就是随从;“鸣”是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合而成。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指示、转注和假借等造字法的特点去指导学生识字,让学生识字解词,体会乐趣。学生的识字目的明确了,又能从中感受识字乐趣,养成自觉、主动的识字习惯也就水到渠成了。
4.3 利用字典,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众所周知,字典是人们公认的不会说话的小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编排的顺序,在一年级上册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教学生学习音序、部首和数笔画查字法,并结合“三个一”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逐步养成查字典识字、阅读的习惯,让字典真正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总之,识字本身是一项繁冗而枯燥的工作,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我们的教师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学生就一定会感受识字中的快乐。在中国,谁不知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