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寻找刘少奇与何宝珍的儿女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ta88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宝珍(1902—1934),湖南道县人。1918年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习的何宝珍,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中共湘区委员会派赴安源,任煤矿工人夜校教员时同刘少奇结婚。1925年初跟随刘少奇到上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由中共安排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同刘少奇辗转华北、东北各地,从事党的革命工作。1932年在上海担任全国互济会负责人兼营救部部长,负责同赤色国际互济会联系,争取国际援助。1933年在上海被捕,1934年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在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何宝珍和刘少奇夫妇与儿女失散。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党组织经过几年的查访,终于将他们送回到了他们的父亲身边。
  解救刘爱琴安全到武汉
  1938年春末,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党政府的大本营,从南京搬到了武汉。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前往国民党统治区从事统一战线工作,亦随迁武汉。
  一天,一黄包“车夫”拉车来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门前停住,取出烟袋吸着烟,静静地等候。
  不多时,周恩来从门内走出来,“车夫”上前问讯:“先生,去哪?”说着,坐在车把手上,将烟斗往鞋底上磕了几下。原来,“车夫”是潜伏在汉口的中共党员。烟斗往鞋底上磕,是和周恩来接头的暗号。暗号与周恩来接上头,周恩来走到黄包车前微笑着向“车夫”点点头,从容地坐上车,挥挥手,说:“坐好了,走呀!”“车夫”掌稳车把迈开脚步,绕过大街,向偏僻街巷走去。
  车到小巷深处,“车夫”放慢脚步,扭头轻声说:“您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找到刘少奇的女儿了!”
  “车夫”请周恩来下车,来到他潜伏的据点。沏上茶,将寻找孩子的经过讲给周恩来听。
  按党组织提供的寄养刘少奇女儿那家工人的住址,比较顺利地找到那处房屋。经了解,其房屋换了主人。现住户告诉:那家工人已搬到靠江边的棚子里去了。于是,沿江边挨个挨个的棚户区访问、寻找。经一个多星期的打听查访,调查确认,找到了寄养孩子的这家工人。
  哪知,一提起是来接孩子的,孩子的养母便号啕大哭。经解释劝导和安慰,养母才说:“家境困难,孩子又多,实在无法养活她。为让孩子能有个活路,将孩子卖给汉口一殷实小康人家,做了那家的童养媳了,听说对她还好。”
  周恩来精神一震,二话没说,立即让孩子的养母带着“车夫”去那户人家,见见孩子,了解情况。
  到了孩子所在那户人家,刚进院子,见了个身材瘦小的女孩在水井边一上一下地打水。木桶有她半人高,她挑起水桶摇摆不定,水桶里不断溅出水滴,孩子的裤管上被水浇得湿淋淋的。
  孩子愣愣地望着来人,当认出她的养母时“扑通”丢下水桶,跑过来扑进“妈妈”怀里。“妈妈”抚摸着她蓬乱的头发,说:“跟你‘舅舅’走吧!他是来接你的。”说什么,孩子也不跟“车夫”走。她怯怯地说:“我不认识他,我不跟他走!我要跟你回去。”在这样的场合,养母不便把话挑明,抹去孩子脸庞上的泪水说:“不跟他走,也行。”“车夫”和孩子养母商量了,见见这家人的家长。
  养母与这家主妇说:“孩子他‘舅舅’还未见过这孩子,我们想接她回去住几天。几天后,我们送她回来。”主妇说:“孩子是我家花钱买来做儿媳妇的,看在‘舅舅’的面上,就回去耍几天吧。一定要送回来哟,有些活还等着她干呢。”
  这样,“车夫”把孩子平安地带回了养母家。
  “车夫”向周恩来汇报后请示:让孩子在养母家住一段时间?还是带来?
  周恩来当即表示:不能留在养母家。思考了一会儿,周恩来说:“孩子从人家家里接出来了,如果养母和养母家人泄漏情况,会引来社会的关注。如果孩子在养母家住久了,收养童养媳那家的家长前来要人、或要钱,发生纠纷会惊动当局。若查询,容易暴露其身份。万一国民党知道了,对孩子、对抚养过孩子的工人夫妇都不利。”最后,周恩来指示这位地下党员:“你一定想办法尽快安全地将孩子接来办事处。”
  几天后,这位地下党员来到孩子的养母家,说明要按组织的要求带走孩子。同时,代表组织和孩子的亲人向工人夫妇表示感谢,并送上了微薄的抚养补偿费。
  临行时,养母第一次告诉孩子:“你名叫刘爱琴,这个名字,是你生身母亲为你取的。”
  就这样,刘少奇和何宝珍夫妇散失多年的女儿——刘爱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在周恩来身边共产党员的寻找、带领下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
  为有英雄母亲深感自豪
  刘爱琴的到来,邓颖超很高兴,她亲手为刘爱琴洗脸、洗澡、梳头。刘爱琴到后,周恩来抽空去看她,邓颖超让她叫“周爸爸”。刘爱琴爽快甜蜜地喊:“周爸爸”。周恩来抱起刘爱琴,仔细地端详着,亲吻着说:“真像你的妈妈,啊!”见孩子穿着不合身的补丁衣裤,周恩来让通讯员给刘爱琴找套小号军装来。小号军装拿来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为刘爱琴穿上,虽然不完全合体,但是确有几分军人的风采!
  不几天,刘爱琴和邓妈妈搞得很亲热了,问这问那。有一次她问邓颖超:“我的妈妈呢?她在哪儿?我还没见过她呢!”邓颖超怜爱地把刘爱琴搂进怀里,动情地告诉她:你的妈妈为革命牺牲了。她是你的好妈妈,我们的好姐妹,更是党的好女儿!党组织千方百计寻找你,让你回到亲人身边,这不仅是你父亲的愿望,也是你母亲的愿望,还是大家的愿望。我们送你去延安上学,你的父亲在那里……
  周恩来也亲切地问刘爱琴:“你记得你爸爸、妈妈啥样吗?”刘爱琴茫然地摇摇头。“你还有哥哥和弟弟呢!”周恩来望着对父母一无所知的刘爱琴,叹了口气:“你哥哥已经打听到下落了,在你父亲的老家,当放牛娃。我已经派人去接他了,不久就来到这里。可是,你的弟弟,现在还没有查寻到下落……”刘爱琴不仅知道有爸爸,还知道有哥哥和弟弟,她感到高兴、幸福。
  见孩子很懂事,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工作之余,就向刘爱琴讲妈妈何宝珍革命的故事。   刘爱琴的妈妈何宝珍,小的时候家境贫寒,10多岁就被卖给地主的一个女管家当童养媳。地主家办有私塾,何宝珍借伺候女管家的儿子读书的机会旁听。几年下来,获得的知识比地主子弟们多得多。那年,湖南道县女子师范招生,何宝珍欲报考,私塾先生予以鼓励支持。可是,地主提出条件:用自己女儿的名字报考,若用“何宝珍”决不允许。何宝珍应允了,考试后录取名单发布了,被录取了。然而,走进校门的是地主的女儿。何宝珍深知受了地主的骗,可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她又能怎么样呢!
  1918年,16岁的何宝珍坚定地与地主和那个女管家解除关系,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她半工半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6月,因参加揭发校长欧阳俊贪污腐化丑行的何宝珍,被校方监禁,后经衡阳党组织营救离校。无家可归的何宝珍经张秋之帮助,来到长沙借宿在时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的家里。在这里,何宝珍得到毛泽东的悉心指导,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久,何宝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了党的何宝珍同杨开慧一起,帮助毛泽东整理文件、资料。
  后来,从苏联学习回国的刘少奇,来到毛泽东家里接受任务,经毛泽东介绍认识了何宝珍。端庄秀丽、朝气蓬勃的何宝珍,让时年24岁的刘少奇心生好感。观察入微的毛泽东把他们相互流露的爱慕之情记在心里。
  1922年9月,毛泽东派刘少奇、何宝珍赴安源同李立三一起领导工人运动。何宝珍明白毛泽东的用心,是想让她在革命斗争中增进与刘少奇的了解,加深感情。这对有情人正如毛泽东所预料,1923年4月在安源喜结良缘。
  婚后,何宝珍与刘少奇相互关心、爱护。大革命失败后,何宝珍将1岁的女儿刘爱琴寄养在汉口一个同情革命的工人家里。化名“王芳芬”的何宝珍随刘少奇到了上海。在白色恐怖中,党组织安排何宝珍以教师的公开身份做联络员。不久,第三个孩子在上海出生。何宝珍既是刘少奇情深义重的妻子,也是工作上的得力助手。1932年,刘少奇、周恩来等撤离上海到中央苏区工作。党组织见何宝珍未暴露身份,安排她带着小儿子刘允若在上海坚持斗争。一次,她在街上行走,被叛徒认出,她设法摆脱了叛徒的跟踪。可是,她刚回到家收拾东西,准备带着儿子转移,便衣特务却包围了她的住处。何宝珍知道难逃敌人魔爪,实在不忍心让幼小的儿子遭到不幸。急中生智将儿子推进站在一边不知如何是好的房东太太怀里,低声说:“以后会有人来接孩子的,请你帮我照管几天……拜托了。”国民党宪兵抓捕了何宝珍,时间是1933年3月。
  1934年秋,何宝珍英勇就义于雨花台。
  何宝珍妈妈的英雄故事让刘爱琴泪流不断,没有母亲固然令她伤感,而有这样的母亲却让她自豪!
  刘爱琴抱着邓颖超妈妈哭了,她更爱邓妈妈。
  又过了几天,八路军办事处有人去延安,周恩来让他们将刘爱琴带去延安,交给刘少奇。此时刘爱琴依靠在邓颖超怀里,不愿意离开刚认识的亲人。周恩来为刘爱琴抚去腮边的泪珠,说:“你爸爸在那儿,到那里更安全。”千叮咛、万嘱咐护送人员:从武汉到延安,一路都是抗日的战场,十分危险,千万注意安全!刘爱琴含泪告别周恩来爸爸、邓颖超妈妈,随同办事处工作人员赴延安,投奔爸爸刘少奇。
  儿女与父亲刘少奇团圆
  刘爱琴到延安不久,哥哥刘允斌也来了。
  刘允斌,1925年出生。当时的刘少奇和何宝珍在安源煤矿领导工人运动,日夜为革命奔波,孩子成了他们的“包袱”。为了革命,夫妇俩决定将襁褓中的儿子送回刘少奇的老家——湖南宁乡县交托亲人抚育。何宝珍牺牲后,刘少奇和党组织想接回刘允斌,并一直设法寻找下落不明的刘爱琴和刘允若。在白色恐怖的当时,这些努力一时无法实现。直到抗战爆发,刘少奇通过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内同志的帮助,接出了刘允斌,找到了刘爱琴。
  1938年底,刘允斌在延安和父亲刘少奇相聚。当他走进父亲的窖洞时,见一个身材瘦高的人兴奋地站起来,向他走来。陪同刘允斌前来的人说:“叫呀!这就是你的爸爸。”可是,伫立的刘允斌却怎么也叫不出“爸爸”二字。
  “我的儿子——允斌!”十分动情的刘少奇跨步上前把儿子揽进怀里,一个劲地说:“快长成大小伙子了!”“爸爸,这些年你是否忘了我?”刘允斌心底的压抑和不解油然而发,仰头问道。刘少奇难过且感慨地说:“我一天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只是因为革命和斗争……”儿子理解了父亲,扑进爸爸怀里,兴奋、激动交织的泪水涌流。刘少奇高兴中略带愧疚的泪水也不断滴落。
  后来,周恩来和党组织用了整整8年,终于找到被一无业游民收养的刘允若,并把他送到刘少奇身边。
  何宝珍烈士的子女,终于与他们的父亲刘少奇团聚了!○
  责任编辑 冷 波
其他文献
1920年11月7日,一艘法国巨型邮船“波尔多斯”号起碇离港,长鸣汽笛,在迷离的晨雾中沿黄浦江顺流而下,驶向大海。周恩来、李福景、郭隆真、张若名等197人作为由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十五批赴法勤工俭学生,就乘坐在这艘邮船上。“波尔多斯”号是一艘巨型邮轮,载重2万吨,上下共分10层。周恩来一行乘坐的是特设舱位——统舱,在船头下层,由货舱所改。这里光线昏暗,空气污浊,堆放着各种货物,上下铺位的简易床像沙丁
贺炳炎、余秋里都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贺龙元帅戏称他们为“一把手”,冀中老百姓则称他们为“共戴一双手套”的将军。在两人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曾先后三次搭档,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苦娃同走革命路  贺炳炎、余秋里都是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自小就受着地主老财的剥削和欺凌。为反抗压迫,追求自由,“解放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这两个穷苦娃儿在各自家乡同年走上革命道路,并有着相似的战斗经历。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探究的乐趣,从而实现学生快
岁月悠悠。当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暴动时,已经没有了弥漫的硝烟,没有了震耳的土炮声,唯有无尽的怀念和思考,特别是那一串数字里的红色记忆。
关于陈独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曾明确地说过:“关于陈独秀这个人,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陈独秀在建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他在建党时期的功绩开始给予较多的肯定。1995年,萧克将军首次明确提出:“南陈北
随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进程,改变传统的师生单一交流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摆在思品老师面前的任务。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要将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用理论指导
本文介绍了用上引法生产无氧铜杆的工艺特点,根据我厂生产实际,对产品质量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定了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在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中,分频器通常用来对某个给定频率进行分频,以得到所需的频率。整数分频器的实现采用标准的计数器,也可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有时,时钟源与所需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