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高考排名就有高考状元,有高考状元就有无数的拥趸者。尽管高考之前许多新闻媒体和教育行政部门信誓旦旦,强调今年不再热炒高考状元,可到了亮分之时,各种“状元新闻”还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本人虽说无追捧名流之雅好,但由于工作关系,对这些考场上得意者的学习方法、生活经验还是不能不多一份关注。因为这或许会成为我日后为弟子们指点迷津点石成金的锦囊妙计和绝佳法宝。遗憾的是这类新闻看得多了,却并未使我生出一丝“淘尽黄沙始得金”的欣悦,反倒有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失落。原先在我心目中还算高大的状元们的形象也在一篇篇“状元新闻”的解读中渐渐变得矮小和模糊。
首先,在这庞大的“状元部落”中少有男孩伟岸的身躯,多为女孩纤弱的身影。我对女性并无性别上的歧视,我也知道女孩子读书更用功,做题更仔细,比男孩更有定力。但毕竟男女有别,生理与思维上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她们当中多数理科逊色于文科,大的如诺贝尔奖得主、小的像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能登上巅峰者多为男性,而女性只是凤毛麟角。可到了中国的高考考场上,却完全呈现出一派阴盛阳衰之势,理科状元亦多为女性斩获,这多少让人有些纳闷。一位曾参加过高考命题的资深学者道出了个中玄机:“如今的高等教育已不再是昔日的精英教育,高考出题自然也要力求平易,给那些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一个机会。”一位状元在谈及成功之道时说:“我的成功秘诀只在于解题时比别人多了一份谨慎与小心。”原来正因为今天高等教育的平民化,使得招生考题也“平民化”了。
其次,状元多为“小家碧玉”,鲜见“大家闺秀”。以我所在的江苏为例,省状元诞生于一所县级中学,各市状元也大多出自一些县级乃至乡镇中学,拥有优质生源、优质师资、优质教育资源的市级中学在高分层上并无明显优势。也许在局外人看来,中国的城乡教育水平已无太大差异,只有身处基层学校的师生才知道,这区区一个状元背后付出的是多么高昂的“成本”!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市级中学“素质教育”,县区中学“应试教育”,乡镇中学“野蛮教育”。何谓“野蛮”?集中营式的管理,夜以继日的苦拼,年复一年的留级(成绩不合格者),漫无假期的补习……出自这样的学校中的状元,后劲能有多大?潜力还有几何?难怪一所名牌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在一个公开场合道出了这样的苦衷:“我们就怕录取那些非重点中学中高分密集的学生。”我想这位招生负责人绝不会在招生工作上有“门第观念”,歧视普通中学,实在是因为一些中学完全榨干了学生的“油水”,你让这些孩子到大学怎么去发展!
最后,便是考场上众多高手的缺失,使得那些高考状元成了“矮子里的将军”。某市一位高考状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好:“感谢我的两位师兄被保送清华而没有参加高考,有他们在这状元是轮不到我的。”原来早在高考之前,不少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的成绩优异者已被北大清华中国科大上海交大等重点高校抢先录取,另有不少优秀学生放弃国内高考直接选择了境外的名牌高校。而且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手退出考场上的竞争而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大学。既如此,这高考状元的“成色”也就实在令人难以恭维了。
既然高考状元的桂冠靠“谨慎与小心”就能获得,靠违背教育规律的蛮干也可取得,靠众多高手的退出侥幸摘得,靠年复一年的复读也能得到,那么这一块状元的“金字招牌”到底还有多少“含金量”?如此成色的状元哪里还值得众多媒体喋喋不休为其大唱赞歌?
首先,在这庞大的“状元部落”中少有男孩伟岸的身躯,多为女孩纤弱的身影。我对女性并无性别上的歧视,我也知道女孩子读书更用功,做题更仔细,比男孩更有定力。但毕竟男女有别,生理与思维上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她们当中多数理科逊色于文科,大的如诺贝尔奖得主、小的像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能登上巅峰者多为男性,而女性只是凤毛麟角。可到了中国的高考考场上,却完全呈现出一派阴盛阳衰之势,理科状元亦多为女性斩获,这多少让人有些纳闷。一位曾参加过高考命题的资深学者道出了个中玄机:“如今的高等教育已不再是昔日的精英教育,高考出题自然也要力求平易,给那些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一个机会。”一位状元在谈及成功之道时说:“我的成功秘诀只在于解题时比别人多了一份谨慎与小心。”原来正因为今天高等教育的平民化,使得招生考题也“平民化”了。
其次,状元多为“小家碧玉”,鲜见“大家闺秀”。以我所在的江苏为例,省状元诞生于一所县级中学,各市状元也大多出自一些县级乃至乡镇中学,拥有优质生源、优质师资、优质教育资源的市级中学在高分层上并无明显优势。也许在局外人看来,中国的城乡教育水平已无太大差异,只有身处基层学校的师生才知道,这区区一个状元背后付出的是多么高昂的“成本”!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市级中学“素质教育”,县区中学“应试教育”,乡镇中学“野蛮教育”。何谓“野蛮”?集中营式的管理,夜以继日的苦拼,年复一年的留级(成绩不合格者),漫无假期的补习……出自这样的学校中的状元,后劲能有多大?潜力还有几何?难怪一所名牌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在一个公开场合道出了这样的苦衷:“我们就怕录取那些非重点中学中高分密集的学生。”我想这位招生负责人绝不会在招生工作上有“门第观念”,歧视普通中学,实在是因为一些中学完全榨干了学生的“油水”,你让这些孩子到大学怎么去发展!
最后,便是考场上众多高手的缺失,使得那些高考状元成了“矮子里的将军”。某市一位高考状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好:“感谢我的两位师兄被保送清华而没有参加高考,有他们在这状元是轮不到我的。”原来早在高考之前,不少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的成绩优异者已被北大清华中国科大上海交大等重点高校抢先录取,另有不少优秀学生放弃国内高考直接选择了境外的名牌高校。而且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手退出考场上的竞争而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大学。既如此,这高考状元的“成色”也就实在令人难以恭维了。
既然高考状元的桂冠靠“谨慎与小心”就能获得,靠违背教育规律的蛮干也可取得,靠众多高手的退出侥幸摘得,靠年复一年的复读也能得到,那么这一块状元的“金字招牌”到底还有多少“含金量”?如此成色的状元哪里还值得众多媒体喋喋不休为其大唱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