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荡气回肠的爱情赞歌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22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解读,在文学史界一直存在着许多分歧。本文借助细致的文本分析,对作品的深层内蕴作了深入的挖掘,从而认定该诗是一首荡气回肠的爱情赞歌。
  【关键词】《长恨歌》 主题 爱情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恨歌》的主题就一直存在着颇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篇作品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坚贞的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有人认为,此诗前一半着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一半对李、杨爱情大加歌颂;还有人认为,这篇作品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前一半写“恨”之因,后一半写“长恨”本身,“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之“恨”。对于以上三种看法,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而后两种看法,我总觉得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持第二种看法的人,认为此诗前一半着力批判唐玄宗“重色”误国,后一半对李、杨爱情大加歌颂。我不知道白居易当时构思这篇作品时,是否真的是这样的目的,但是,就我看来,这种说法自身就存在着矛盾之处。如果诗的前半部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让人回避不了“误国”之嫌,而误国的原因就在于“重色”,那么可想而知人们在指责李、杨关系的时候就没有把他们之间的感情视作纯粹的爱情,倒是多了几分“色情”的成分!在这样的前提下,诗的后半部分又拿什么来作为“歌颂李、杨爱情”的立锥之地?难道在痛斥之后再来热情地颂扬,陪着掬一把心酸的泪,唏嘘长叹几声,就能够调和前后立场的反差吗?
  持第三种看法的人,认为这篇作品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前一半写“恨”之因,后一半写“长恨”本身,尤其还强调了“恨”是“失足”之“恨”。显然,这一种看法就避免了前后立场的不一致,较之第二种显得单纯得多,但是,仔细斟酌一番后,这种“讽喻说”也是立不住脚的。
  试想,既然是“讽喻”,那么就有“以此为鉴”的目的,就该把这种祸害的可怕性尽可能的展示出来,才可能达到“讽喻”的效果。然而,这种“讽喻说”显然跳出了文本本身,成了一种“猜想式”解读。如果说诗中的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感觉到了深深的遗憾和悔恨,痛悔当初对杨玉环的种种宠幸贻误了他对朝政的把握,致使自己落得如此狼狈不堪,那么,马嵬坡上“玉环之死”最感大快人心的恐怕不该是唐朝将士,而应该是君王唐玄宗才说得过去吧?然而,诗中的君王又是怎样的表现呢?“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君王没有丝毫的痛快之感,面对尴尬的处境恰恰是想“救”,而且当“救不得”时,唐玄宗流下了痛心的泪——血泪!
  如果此诗是为了“讽喻”,那么,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为什么没有就此成为亡国之君,如李煜般流落他乡,凄凄惨惨,让人看了就心寒,看了就不由自主的要以他为鉴呢?难道这都要归功于“玉环之死”吗?牺牲一个弱女子就能挽回一个国家的命运,这女子恐怕非“狐”即“妖”吧?若按照中国自古以来当兵械解决不了问题时,就以牺牲女人来扳回败局的传统来看,“玉环之死”是否应该和“昭君出塞”的意义相提并论才算公平呢?达不到“讽喻”的目的,却要选用这个素材、这个角度,如果不是白老当时的思虑不周,就应该是后人的牵强附会了吧!
  如果此诗是为了“讽喻”,为了所有的掌权者都能以此为鉴,不再落个“重色误国”的坏名声,那么诗的结尾为什么要高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句诗分明道出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痴恋之情,道出了他们真心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的深深遗憾!如果白居易想要讽喻的对象因为诗文本身的感染力,不但没觉得李、杨爱情的可恶、可悲,反倒被这种爱情所深深打动,来个“只羡鸳鸯不羡仙”,那么,恐怕可怜的白老就只有捶胸顿足的份儿了!
  既然“‘批判 歌颂’说”和“‘讽喻’说”都没法让人心悦诚服,那么,我们对这首著名的长诗的主题又该做怎样的解读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我们鉴赏古诗文最常用,也是最好的方法。凭借个人的生活体验,依据白居易的生平经历,我对这首古诗主题的解读有了一些个人的看法——《长恨歌》是一首荡气回肠的爱情赞歌!
  《长恨歌》的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情感基调;认为汉皇(即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不是“重贤思治国”,而是“重色思倾国”,以此作为堂而皇之批判、指责唐玄宗“重色误国”的有力把柄。殊不知,当我们打破思维定式,转换思维角度时,这句诗恰恰成了我们对杨玉环的美艳的认可和她日后专宠的有力依据。唐玄宗思慕“倾国之色”,而杨玉环“一朝选在君王侧”就能使“六宫粉黛无颜色”,就能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可以想见,杨玉环应该就是唐玄宗梦里梦外期待的对象了,更何况还有那顿生百媚的“回眸笑”和那吹弹可破的“凝脂肤”为证!
  如果诗文只写到这儿,我们不免会质疑:这难道不是一个风流的君王常有的品性吗?谁又能保证杨玉环就一定是这个“特殊男人”心中的最后一位呢?谁又能断定维系李、杨关系的不是“色”而是“爱”呢?我想,爱情的坚贞不是靠海誓山盟和甜言蜜语来打造的,那是要靠艰难困苦和刀山火海来考验的!人常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见,爱的魅力不在于阳光灿烂之日,而在于风雨飘摇之时!我们懂,白居易更懂,于是,“安史之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它不是为历史事实而现身,却是为检验爱情而存在!如果李、杨之间只是“色”而不是“爱”,那么,在生命和地位受到威胁之时,一个“特殊男人”是绝不会为了一个颇有几分姿色的女人而在自己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面前产生分秒的犹疑的。可是,唐玄宗为难了,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有所舍弃,此时的他不能只为自己而活,身后还有妻儿、还有子民需要他必须活着!所以,“自己”的玄宗想“救”,而“大众”的玄宗却只好“掩面”,只剩“回看”,只能“血泪相和流”。唐玄宗的这些反应和表现并不是故作姿态,更不是虚情假意,因为他完全没有必要为一个女人这么做,因为他还有“后宫佳丽三千人”,除非他是真爱这个女人!没错,这正是白居易的用意所在,他利用“安史之乱”这块试金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浓情挚爱的君王形象。逃乱途中,“蜀山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并没有忘记他心爱的人,一路行来一路思念,山、水、月、铃无处不牵动着一颗多情男儿的敏感心!逃乱归来,途经马嵬坡,玄宗还不忘要以礼改葬杨贵妃。试想,杨贵妃如果在玄宗的心里是个让他想想就有悔、有恨的“罪人”,那么,为何还要“以礼改葬”?恐怕玄宗也没有在众人面前装腔作势的必要吧?那么,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个“特殊男人”是动了真情的!“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不是真爱,君不会因“玉颜不见”而失落,不会为“死处空”而垂泪,不会劫后余生却“信马归”;不是被真爱打动,臣更不会泪“沾衣”!当人们如愿所偿地回归生活,回复平静之时,唐玄宗终于可以脱下穿在身上的“铠甲”,卸下扛在肩上的重担了。危难之时,君王牺牲了自己的所爱,成全了天下人的幸福,可是,太平之日,百姓收获了幸福,却只留给一个重情重义的“特殊男人”一份浓得化不开的寂寞来了此残生!诗读到这里,我们是该为玄宗的“大义”而高声喝彩,还是该为玄宗晚年的“落寞”而低声啜泣呢?
  也许有人会说:“真爱不仅要求有深度,而且还得有长度。”别忙,白居易没有忘记这一点。“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春去秋来,白发皱纹,梦里梦外,足以看出唐玄宗对杨玉环的魂牵梦绕之久了。也许,以再现历史为目的,到这里就可以打住了,但是要揭示爱情的真谛,恐怕就此打住还无法让所有的人信服。难免会有人这样想:美好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作为一国之君的唐玄宗在紧要关头却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女人,恐怕就是享尽千般荣宠的杨玉环也没法理解,更无法原谅吧?更何况,谁又知道杨玉环专宠不是和其它的女人一样,只是为了追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待遇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白居易所歌颂的恐怕只能算作是唐玄宗的“单相思”罢了,李、杨的爱情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更别说令人荡气回肠了!
  别担心,前文的“不见玉颜空死处”就是为后文埋下的伏笔。于是,颇带几分浪漫色彩的“仙山寻亲,玉人传话”情节的出现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成就这段荡气回肠爱情的必然。仙山中的杨玉环,对玄宗当初的所作所为怎么看?她到底是真爱这个足以做他父亲的老男人,还是仅仅看中了这个“特殊男人”手中的权力和物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但愿有来世,日日与君好”,这是电视剧中的台词,可我觉得很适合作为杨玉环对唐玄宗的爱情诠释。不过,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更值得我们揣摩和品味的诗句——“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这是怎样的思念,又是怎样的欣喜,更是怎样的爱,才能让一个曾为“贵妃”的女子如此的有失端庄?是怎样的执着和痴狂才能让多年不见的爱人坚信“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是怎样的真诚与眷恋才能让仙凡相隔的爱人发出“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热情邀约?更是怎样的浓情和蜜意才能让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爱人定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我想,不是刻骨铭心的爱,不是荡气回肠的情,绝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这样的爱情却被活活地拆散,生生地分离,怎能不让相爱的双方发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喟叹!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白居易要歌颂李、杨的爱情?”因为白居易懂得什么是真爱,他的感情经历和他的许多诗就是很好的证明!很多人都知道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之间的爱情悲剧,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白居易和邻家女孩湘灵的悲剧爱情。因为母亲的门第观念而被迫分离的白居易和湘灵,用一生的苦苦守望和等待诠释了什么才是人间的挚爱真情,也只有经历过这种刻骨铭心感情的人才能读懂别人的刻骨铭心!当所有的人都理所当然地忽略一个君王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常人时,当大家都理直气壮地用“特殊”来苛责一个也是血肉之躯的男人时,只有白居易用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大胆地给了唐玄宗一个释放真我的机会!这首《长恨歌》是为李、杨而唱,也是为自己而唱,更是为天下所有荡气回肠的爱情而唱!
  掩卷长思,我们似乎明白了:每当我们在送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福时,我们都该在心里为天下所有坚贞不渝的爱情高唱一首赞歌!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一中;湖北省孝感一中。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欲望弱化。综合使用诵读法和探究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探究 实效  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依然是不争的事实。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上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把一篇篇经典的名篇佳作肢解成为一个个知识点,而仅仅只是为了掌握其中的几个实词,几个虚词,或是几个特殊
在议论文写作中,学生作文容易出现下列问题:没有结构意识,不会审题立意,不知如何命题,内容空洞,没有素材或者素材陈旧,分析浅显,语言直白。  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克服,使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以“剪贴报”为载体,引领学生积累社会热点素材,训练多角度立意、命题,通过“时评”训练培摸索写作方法,探究写作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一、利用“剪贴报”
【摘 要】“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即以生为本,课堂分为自学、问题、精讲、精练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为生命彩排,为人生奠基,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四环节生本” 课堂 高效     师法于山东兖州一中、杜郎口中学的“循环大课堂”,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循环大课堂”的基础上,我校结合学生实际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载1958年8月31日《纽约时报》,文章一发表,立刻被各大报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为世界新闻报道的经典。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第四单元“沟通与应用”板块,选录了该文。细读这篇新闻,觉得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矛盾的标题意味深长  本文是一篇新闻,而标题却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看似悖论,实则有深意。“新闻”是什么呢?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
【摘 要】苏教版语文教材是一套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教材。但是,我们对教材的使用需要灵活自主,不必将其奉为神灵,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处理它。同时,在新教材的教学中,须着重倡导质疑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疑问深入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关键词】新课程 苏教版语文教材 教材使用 文本对话    在新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实验中,师生一致反映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升写作基础,提高综合写作能力呢?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即模仿,意为肤浅者只是对前人词句的模仿,稍高者则是对前人文意的模仿,而高明者则是对前人意境气势的模仿。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杜甫也曾有言“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几千年来,模仿早就成为了文坛里不争的成名捷径和潜规则。此义之大,放之学海而
笛卡尔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方法掌握要靠平时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该如何训练呢?我们要先弄明白创造性思维是什么。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不为一般人所有的、超乎寻常的新观念。创造性
一、知识与能力层面  高中语文的第一节课,我和学生聊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好它。我问学生“完璧归赵”“璧”为何物?他们回答璧就是玉啊。我接着问璧中心空的部分叫什么?学生们答不上来,很好奇。我告诉他们那叫“好”,看到的玉的部分称为“肉”。“肉”直径大于“好”的直径时,称为璧;“肉”等于“好”时称为“环”;“肉”小于“好”时称为瑗。一节课举了几个这样的例子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语文知识和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教书育人。“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仅点明了二者的关系,还明确告诉我们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办法。  一、紧扣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人”学。
【摘 要】先秦历史散文中,“武”是一个常用字,但好多注本对它的含义解释不确。“武”字的本义,首先是舞蹈的形象.以后才引申出军武、征伐之义,武德之义,“不武”即不合武德。  【关键词】先秦 武 武德     《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一篇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人教必修一,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郑国大夫烛之武的劝说,与晋文公共同围攻郑国的秦穆公毅然单方面与郑国私下讲和,撤兵回国。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