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砂壶“六方高逸”看中国文人的精神特质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造型丰富,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实用、艺术及人文使紫砂壶保持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本文以紫砂方器“六方高逸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人文立意。
  关键词  紫砂方器;六方高逸;人文内涵
   宜兴紫砂壶举世闻名,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可谓宜兴的一张名片。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历经岁月的洗礼久盛不衰,时至今日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与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密不可分。紫砂壶因茶而生,既汲取了深厚的茶文化,又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多种文化形式,集金、石、书、画于一体,具有其他沏茶器皿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和人文内涵,颇具现代艺术特性。
  1  紫砂方器“六方高逸壶”的造型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经过历代壶艺人的传承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发展出丰富多彩的造型体系,可谓造型艺术的宝库。按照不同的形态特点,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紫砂壶“六方高逸”简洁质朴,没有多余的装饰和丰富的色彩,是典型的光器。
   纵观整壶,此壶以六方为基本形制,是光器中的方器。六条棱线以壶钮为中心点,自上而下贯通,线条明快简洁、块面挺括利落,体现出方器的刚劲之感。此壶身筒高挺,张弛有度,底部无足,稳定地立于平面,重心沉稳,泰然稳重而不失挺拔;线条自壶底向上渐趋舒展,至肩部愈显圆润,肩与颈的过渡转折清晰明朗,肩与颈之间留有平坦的过渡,刚柔并济、挺拔有力;壶颈的长短恰到好处,壶盖为压盖,盖口与壶身严丝合缝,六个角相互对应,上下整齐划一;壶钮为柱钮,与壶身比例协调,上下统一,结构和谐,给人以挺拔生动之感;三弯流与圈把前呼后应,壶流、壶把上以棱线装饰,与壶身对应,优雅挺拔,显出刚柔并济之感。
   此壶由原矿紫泥制成,紫泥淡雅静穆的色泽奠定了作品沉静的基调,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泥料的选用与造型设计相得益彰、幽然成趣。行话说:“一方抵十圆”,足见紫砂方器制作之难。线条作为紫砂光器的核心要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可谓是一把壶成型的基石。此壶虽为方器,但整体线条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既不僵直呆板,又摆脱了跳脱无力的状态,给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契合方器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造型规则,生动有神。此壶传统与创新相辅相成,在造型上师于古法,又不拘泥于古法,显出清逸高雅的气质,极具现代美学的形象感。
  2  紫砂方器“六方高逸壶”的文化立意
   造型是一把壶的基础,形神兼备的造型终究是为紫砂壶的文化内涵所服务的。立意深远,才有别出心裁的构思和设计;没有了文化立意,紫砂壶就如同无水之鱼、无根之木,毫无生趣。一件优秀的紫砂艺术品,必然能超越器皿之用,渗透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合精彩纷呈的现代艺术,让人在一壶一茗中,得到心灵的感悟和文化的熏陶。顾名思义,紫砂壶“六方高逸”意在呈现恬淡自由、高雅清逸的生活追求。唐代孙位曾创作《高逸图》,又称《竹林七贤图》,该图呈现了魏晋时期脍炙人口的竹林七贤的故事,该画刻画了魏晋士大夫“高逸风度”的共性,又刻画了他们的个性。一直以来,中国文人面对着政治与仕途的困顿,渴望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情愫油然而生,他们寄情于物,从酒、音乐、文学、宗教和哲学中寻求解脱,体现出一种与世无争、清高朴素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情怀与中国人血脉相连,古人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今人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下,同样向往山野之趣、渴望返璞归真。“高逸”不仅体现出中国文人不曲意逢迎、刚正不阿、两袖清风的气节,也体现出淡然的生活情怀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体现了紫砂壶丰富的内涵及与时俱进的特征。紫砂壶“六方高逸”高雅脱俗、刚柔并济的造型与中国文人刚正的气节相契合,既体现了古代文人清高朴素的生活追求,也体现了现代人的情感需求,彰显出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这种人文气质提升了作品的内涵,又影响着世人的审美情感和茶事內容,赋予紫砂艺术不朽的生命力。
  3  结  语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艺术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宜兴紫砂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要长久发展,更应与时俱进,为作品融入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使其具备现实意义,如此才能展现紫砂艺术的生命力之美。
  参 考 文 献
  [1]宗文兵.德馨寓礼,古玉流芳——漫谈底蕴深厚的紫砂壶“德馨四方”[J].江苏陶瓷,2015(2):71.
其他文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茶文化的国度,唐代陆羽《茶经》被奉为茶之圣经。宋、元时期吃茶斗茶,明、清时期种茶贡茶,时至今日,喝茶更是人们每日必不可少的养生方式。而一把适合泡茶利茶的茶器实则难能可贵。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清朝道光时期广东番禺人。祖先以盐商起家,最终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平生爱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来自用,另用于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习惯将印款落
课程改革以来,课题实验研究不再居“庙堂”之高,而真真切切地走进了寻常教师的生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一线教师树立了研究意识。许多学校陆续开展了多个课题实
宜兴紫砂壶作为一门重要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博采众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完善的造型装饰艺术体系,富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发展至今,紫砂壶在国内外经济政治活动和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不难解读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过程”的特点。可纵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实施,过程弱化的弊端尤为突出,主要
品德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去培养儿童的品德,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形式。因此,以
“捕鱼”游戏进行到一半时,班长小黄跑过来很生气地告诉我:“小朱打我了。”我立即把“调皮王”小朱叫到跟前。一听我问起打架的原因,小朱满脸怒火,呼吸急促,
2005年9月1日.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和两名同事告别了家人。奔赴莆田沿海农村——秀屿区东埔东坑小学支教.翻开了全新而难忘的人生履历。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句流传千年的诗句完美地诠释了自古在中国人的心中,赏月、喝茶皆代表着一种风雅,皆是文人的待客之道,其中文人中的大家更是无不饮茶.饮
紫砂器真是一种神奇的器物,它能够融合诸多工艺技艺、艺术形式,成为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众多文化元素之精髓,使得历代的文人雅士热爱追捧,更是众多中国人的心头之爱。清代中期,金石篆刻这种人文气息颇浓的艺术形式,使得书坛、印坛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气象。这种景象无疑给紫砂的创作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文人紫砂的代表人物陈曼生首开先河,而何心舟也是后继之中的佼佼者。   何心舟,字子
艺术想象力是紫砂从业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从飞龙、凤鸟、麒麟、神兽 等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事物中取材,更是增添了紫砂壶制作的难度,但是其大胆的艺 术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