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受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制度的影响,与“创业教育”理念密切相关。世界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就业创业教育的探索。国外有关创新创业研究主要有创新创业价值研究、创业课程研究、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创业教育政策研究、创业教育评估研究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六大方面。
关键词: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情况
1 国外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创业教育”理念关系密切。作为最早兴起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国家,美国已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涵盖从小学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英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导和规范。法国把创业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专门成立了创业计划培训中心(CEPAC)。德国政府提出“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溶炉”的口号,积极研究和推广在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新模式。瑞典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实施创业教育的机构改革,强调在创业教育中开展团队合作环境下的“做中学”活动。澳大利亚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创立小企业,积极开展小企业创业教育。日本高校于1994年创设“综合学科”,课程结构由必修课目、选修科目和自由科目组成,“产业社会与人”作为学生的必修创业课程。印度在1966年曾提出过“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1986年,印度政府在《国家教育政策》一文中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就业所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新加坡是亚太地区进行创业教育较早并走在前列的国家,面向本科生设置的创业辅修专业,面向研究生设置的“创新与创业”硕士学位课程。韩国对大学生创业是从国民素养与企业活力的角度进行考虑的,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上有非常严格的筛选程序,专注于知识型创业的扶持,在制度、组织、社会团体等方面有系统的设计,并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推动。
2 国外有关创新创业研究的重要领域
2.1创业教育价值研究。
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上,Richard Lambert提出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保证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英格兰创新、大学与技能部在向议会提交Innovation Nation从创新角度提出了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大学应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相关创业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2.2创业教育课程研究
美国学者Kourilsky(1995)提出創业教育是一个培养技能和理念的过程,创业教育的课程应该包含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和建立操作型的商业组织三个方面。Noll(1993)则从技能角度提出了更多方面的要求。Brown,Carolyn(2000)从宏观角度介绍了美国中小学以及大学的课程设置,展示了不同教育水平的创业教育课程如何与整个教育体系相融合,许多教师也在进行新的创业课程的研究和探索。Fiet对一些教授的创业课程的课程大纲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每位教授对创业领域的认知都各有己见,其中有 6 大主题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策略/竞争分析、风险管理、成长管理、创意发掘、财务管理以及创造力。
2.3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
创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讨论、商业计划、校外专家讲座以及创业案例研究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开始出现。Solomon(1994)提出体验教学和评价教学是创业教育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现实案例与书面案例相结合、讲座、计算机模拟和角色扮演等。Fiet(2001)认为良好的理论总是能够经受应用的考验,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基于理论的教学活动。日本小学上课前会有个“早起会”,就是让孩子们早起利用上课前的两三个小时给人送报纸、牛奶等,这种勤工俭学既是一种艰辛的创业教育,又对孩子们将来创业的意志和品质进行了磨练。
2.4创业教育政策研究
国外学者Lundstrom和Stevenson提出创业政策主要体现在激励、技能和机会方面。他们又依据创业政策的内容和关注焦点,总结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框架,涉及到程序、文化机制、目标、法律、资金及教育等方面。Kayne认为创业政策包括创业共识、环境、资金、教育和知识资本几个方面,注重将创业相关政策集中到新生企业上来。Verheul通过对个人层面到国家层面的考察,提出了 5类创业政策,包括对创业的需求问题、供给问题、风险问题、资源问题以及价值问题。Zoltan认为创业政策要从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层面——引导个人创业;第二层面——激励企业创立;第三层面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第四层面——营造社会创业氛围。
2.5创业教育评估研究
越来越多的人要求高等教育的评估价值,创业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很多学者对创业教育进行了评估研究。布罗可(Block&StumPf1992)从历史的视角研究创业教育并提出等级制标准以评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加拉温等(TN.Garavanetal1994)在“创业教育与培训计划”中从国际的视角全面评述了创业教育评估问题,并通过大量文献寻求获取知识和获得能力之间的平衡。费友勒(A.Fayolle2006)在“评估创业教育计划的影响:一种新的方法”中指出,面对创业教育计划及分配资源的增加,有必要发展一个评价计划的基本框架。
2.6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Robinson(1991)曾经从课程数量、学术项目、人力资源情况等六个层面对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进行评价。Block(199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创业教育,并提出了等级制标准来评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他在《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earch:Experience and Challenge》一文中提出衡量创业教育有效性的两种主要手段——“激励新企业取得成功”和“教育学生选择创业”。Laukkanen(2000)将创业教育计划评估的利益相关者范围扩大化,包含了政策制定者、政府当者和区域发展商等,从微型机构着手来探索创业教育的途径。其实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机构的支持,美国的考夫曼基金会开展“考夫曼校园计划”鼓励高校对创业教育创新,建立沟通平台、评价体系等,对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贡献。
总体来看,国外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从定性研究已经深入到定量研究,相关研究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创业教育理念的普及以及创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化已经逐步形成,优秀人才的培养显示出创业教育的卓越成就。但在对于如何将创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相关联以及如何有效整合社会经济、科技、人力等方面的资源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智库项目(ZK2015034):《协同创新中心风险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情况
1 国外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创业教育”理念关系密切。作为最早兴起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国家,美国已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体系,涵盖从小学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英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导和规范。法国把创业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专门成立了创业计划培训中心(CEPAC)。德国政府提出“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溶炉”的口号,积极研究和推广在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新模式。瑞典进行了一系列针对实施创业教育的机构改革,强调在创业教育中开展团队合作环境下的“做中学”活动。澳大利亚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创立小企业,积极开展小企业创业教育。日本高校于1994年创设“综合学科”,课程结构由必修课目、选修科目和自由科目组成,“产业社会与人”作为学生的必修创业课程。印度在1966年曾提出过“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鼓励学生毕业后自谋出路,1986年,印度政府在《国家教育政策》一文中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就业所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新加坡是亚太地区进行创业教育较早并走在前列的国家,面向本科生设置的创业辅修专业,面向研究生设置的“创新与创业”硕士学位课程。韩国对大学生创业是从国民素养与企业活力的角度进行考虑的,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上有非常严格的筛选程序,专注于知识型创业的扶持,在制度、组织、社会团体等方面有系统的设计,并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进行推动。
2 国外有关创新创业研究的重要领域
2.1创业教育价值研究。
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上,Richard Lambert提出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有助于保证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英格兰创新、大学与技能部在向议会提交Innovation Nation从创新角度提出了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大学应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相关创业训练,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2.2创业教育课程研究
美国学者Kourilsky(1995)提出創业教育是一个培养技能和理念的过程,创业教育的课程应该包含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和建立操作型的商业组织三个方面。Noll(1993)则从技能角度提出了更多方面的要求。Brown,Carolyn(2000)从宏观角度介绍了美国中小学以及大学的课程设置,展示了不同教育水平的创业教育课程如何与整个教育体系相融合,许多教师也在进行新的创业课程的研究和探索。Fiet对一些教授的创业课程的课程大纲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每位教授对创业领域的认知都各有己见,其中有 6 大主题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策略/竞争分析、风险管理、成长管理、创意发掘、财务管理以及创造力。
2.3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
创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讨论、商业计划、校外专家讲座以及创业案例研究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开始出现。Solomon(1994)提出体验教学和评价教学是创业教育领域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现实案例与书面案例相结合、讲座、计算机模拟和角色扮演等。Fiet(2001)认为良好的理论总是能够经受应用的考验,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基于理论的教学活动。日本小学上课前会有个“早起会”,就是让孩子们早起利用上课前的两三个小时给人送报纸、牛奶等,这种勤工俭学既是一种艰辛的创业教育,又对孩子们将来创业的意志和品质进行了磨练。
2.4创业教育政策研究
国外学者Lundstrom和Stevenson提出创业政策主要体现在激励、技能和机会方面。他们又依据创业政策的内容和关注焦点,总结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框架,涉及到程序、文化机制、目标、法律、资金及教育等方面。Kayne认为创业政策包括创业共识、环境、资金、教育和知识资本几个方面,注重将创业相关政策集中到新生企业上来。Verheul通过对个人层面到国家层面的考察,提出了 5类创业政策,包括对创业的需求问题、供给问题、风险问题、资源问题以及价值问题。Zoltan认为创业政策要从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层面——引导个人创业;第二层面——激励企业创立;第三层面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第四层面——营造社会创业氛围。
2.5创业教育评估研究
越来越多的人要求高等教育的评估价值,创业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很多学者对创业教育进行了评估研究。布罗可(Block&StumPf1992)从历史的视角研究创业教育并提出等级制标准以评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加拉温等(TN.Garavanetal1994)在“创业教育与培训计划”中从国际的视角全面评述了创业教育评估问题,并通过大量文献寻求获取知识和获得能力之间的平衡。费友勒(A.Fayolle2006)在“评估创业教育计划的影响:一种新的方法”中指出,面对创业教育计划及分配资源的增加,有必要发展一个评价计划的基本框架。
2.6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Robinson(1991)曾经从课程数量、学术项目、人力资源情况等六个层面对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进行评价。Block(199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创业教育,并提出了等级制标准来评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他在《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earch:Experience and Challenge》一文中提出衡量创业教育有效性的两种主要手段——“激励新企业取得成功”和“教育学生选择创业”。Laukkanen(2000)将创业教育计划评估的利益相关者范围扩大化,包含了政策制定者、政府当者和区域发展商等,从微型机构着手来探索创业教育的途径。其实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机构的支持,美国的考夫曼基金会开展“考夫曼校园计划”鼓励高校对创业教育创新,建立沟通平台、评价体系等,对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贡献。
总体来看,国外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从定性研究已经深入到定量研究,相关研究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创业教育理念的普及以及创业教育体系的系统化已经逐步形成,优秀人才的培养显示出创业教育的卓越成就。但在对于如何将创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相关联以及如何有效整合社会经济、科技、人力等方面的资源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智库项目(ZK2015034):《协同创新中心风险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