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教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因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无疑是执行力,或者叫做行动能力。良好的行动能力是班主任基本素养的直接体现,没有良好的行动能力,再好的管理理念和制度都无法得到真正的贯彻和执行,因此,从行动能力的角度去考察班主任的工作实践,综合评估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班主任素养的分析
由于角色和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班主任的素养是其能否成为一个班主任的前提。一般来讲,“班级是学校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则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群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1]在此意义上而言,班主任肩负的任务、甚至可以说是使命是非常重大的。也正因为此,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班主任工作是贯彻执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和理念的重要环节;从个人的职业意义和价值来看,班主任则更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这是其更好地肩负育人重任的基本保证;从班级管理和德育要求来看,班主任所需要的素养体现的就是具体的管理能力、教学能力、道德感召力等具有稳定性、育人性、动态性与和谐性的综合素养。
从概念上来讲,素养一般指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它体现为一种综合能力和情感状态。按照《辞海》的解释,认为素养是“经常修习涵养”,强调素养形成的过程,这说明素养并非天生具有,而是后天习得。所以,英语语系对素养的阐释就从结果的层面将其看作是有学识、有教养的气质和状态,并且,认为一般大众的素养就体现在阅读、书写等能力获得,表现为一种文化水平。因而,素养和素质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更加凸显的是一种经过长期的、甚至是专门的、专业的习得所形成的综合能力和情感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的素养就是其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德性修养、工作能力、情感素养、心理状态等要素的综合体。这是为什么班主任一般都是由教学能力强、责任心强、道德品质高的老师来担任,因为师德师风、知识能力、身心健康构成了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并且这些方面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要求教师是道德模范、教学能手、管理标兵,从内到外都要成为学生最值得信赖的人。也正因为如此,班主任更加体现这样一种价值,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则是更直接、更全面地塑造人的的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热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2] “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是我们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及其工作的艰巨性的一个准确概括,也集中反映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对其素养的较高要求。
二、班主任素养本质上都要以行动能力来展现
班主任素养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因素,都是以具体教学管理活动来呈现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素养都要在行动中体现,所以素养本身是蕴藏于行动之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班主任素养的评估和评价,是必须从班主任的行动能力及其效果上来进行的。
按照上文的分析,班主任素养集中体现在师德师风、知识能力和心理健康这三个主要方面,这三方面的素养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效用是在班主任日常的工作行为中体现出来的。
首先,就师德师风来讲,班主任必须是在心理状态和行动实际上内外一致、知行合一,才能展现班主任应有的师德师风。在班主任的素养中,师德师风是核心。因为对于教育来讲,教师的道德品质及其道德行为,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正如日本小原国芳所言:“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根本问题是教师精神,是全人教养,是教师之道,是根性,是灵魂。教师之道尤其需要锻炼。”教师的德性要表现为实际行动上的“德行”才能体现师德方面的素养。因此,要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体现对学生的爱、要对自己的职业表现强烈的责任心、乐业的心态,才能把长期修养的品行和稳定的道德素养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毕竟,教师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和品行的模范,是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品质、使命感的言传身教者。班主任只有真正在行动中体现自己的道德素养,才能真正从言传到身教的提升,才能真正给学生树立可以一生学习的典范。
其次,知识能力方面的素养,同样是班主任行动能力的直接体现。教师本身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同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管理知识和能力,但是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展现出这些能力和水平,也就是体现知识能力方面的素养。这是其一。另一方面,班主任的知识能力素养是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继续提升的,也就是说,素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能逐渐提升,并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管理智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第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3]因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多十倍,多二十倍,一遍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3]由此也可以看出,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也是班主任素养的行动能力的直接体现。
最后,心理健康方面的素养更需要班主任在日常是工作和生活中用强有力的行动能力展现出来。
身心健康和谐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第一前提,只有个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在身体健康、学习工作效率、社会关系处理等方面不断获得进步。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养关系到他能否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合理地协调利益冲突,将班级建设成为人心凝聚、相互尊重和信任、团结互助的集体依赖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素養。同时,班主任工作本身因为责任重、任务重,从教学管理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事无巨细都要班主任悉心赴任,所以,没有健康的心理素养,老师就无法承担班主任这个繁重而艰难的工作。也正因为此,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养也是必须以行动能力体现出来的,或者说,心理健康素养本身就要在具体行为行动中体现和得到衡量。因为,心理健康的素养,还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這种状态下,主体适应良好,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4]可见,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养恰好是其良好的行动能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基本素养无疑都与行动能力相关。那么,具体来讲,班主任应该具备哪些行动能力呢?或者说,最主要的体现班主任素养的行动能力是哪些呢?这是需要严格阐述的重点。
三、体现班主任素养的行动能力及其现实表现
毋庸讳言,班主任这份工作对教师的综合素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承担着非常重要而艰巨工作,需要他们付出艱苦卓绝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班主任的工作。那么,其综合素养会以具体的行动能力在工作中展现,是推进班主任工作顺利而有效开展关键。
首先,良好的师德师风在班主任工作中体现为一种稳定的道德状态,在行动上表现为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倾向,更重要的是,爱需要行动来证明。一个老师说很爱自己的学生,那一定是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对学生的这份情感。学生需要爱,因为老师的爱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助力,是好的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涵养性灵的力量之源。“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每一个要成为幼年儿童的好教师的人,多必须具有弥漫四射的父母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本能的重要性也就减少。但是只有那些具有这种本能的人才能信托他们制定教育计划。”[5]可见,教师一定要有对学生真挚的爱,如此才能在生活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精神关怀,并由此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对学生的爱,也就以具体的行动体现在和学生的日常交往之中。
师德师风这一素养作为行动,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还表现为对职业的爱和乐,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爱岗敬业、乐业奉献。无论是哪个层面,班主任都以行动来表现自己是如何爱岗敬业、乐业奉献的。班主任比任课教师花在学生工作上的时间要多出很多,他们必须把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个细节都纳入到自己的关注之中,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敦促自己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付出。因此,班主任的行动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如果班主任只是开开班会,做做道德宣讲,却不能在行动中切实地关爱学生和爱岗敬业,那么,这是不符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基本要求的,就是不称职的班主任。所以,一切还得看行动。
其次,就知识能力素养而言,班主任更是需要通过行动将长期以来的知识积累、理念更新、能力锤炼展现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具體来讲,需要展现如下方面的行动能力。第一,是敏锐的观察能力。面对众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心灵世界,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和老师无距离沟通。如何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班主任只能依靠自己的细致工作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就说:“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6]为了因材施教和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智力水平、身心健康、生活状态、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进行观察了解,进而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育规划和方案。同时,还必须借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掌握班级动态,对新状况进行有效判断和有效处理。这些都是知识能力素养对行动能力的具体要求。第二,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具有相关的学科知识,只是从理论上获得了知识储备,但并不一定能做好老师。作为班主任,更要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体现应有的水平和实力,要在科研方面引领风尚。班主任工作要能够做好,离不开老师们的同心协力。班主任不仅是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的老师,更是在教学科研上是团队中的精英,这样才能更好的凝聚团队。此一方面。另外,班主任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相关政策规定的上传下达这个层面,而是要将班主任工作本身作为科研课题,在实践中积极研究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得失,研究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更好地整合教学团队一起为班级教学管理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知识能力方面的素养,在行动上,必须要体现出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第三,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日常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的第一管理者,没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是无法驾驭一个班集体的。优秀的班主任是行动的倡导者,他们会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锻炼自助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铸造学生坚定的精神风貌、淬炼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而这一系列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班主任知识能力这个素养在具体行动上的体现。第四,班主任必须是创新型的,而不是固执的经验主义者。我们依靠经验推进工作,但是绝对不能迷信经验,而是要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创新。“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它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7]班主任就应该具备这种开拓创新精神,领会创新的精髓,开拓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这是知识能力素养在行动上的应用之义。
最后,心理健康也表现为班主任的行动能力。行动是来自于人的心理活动,或者叫做行为动机。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从他的实际行动才能得到验证。班主任心理素养在行动上,集中表现在能否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能否具有正确的工作动机、广泛的兴趣、奋发向上的热情、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豁达的心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自控、意志坚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相反,一个心理素养欠佳的班主任,往往会对各种教育情境无能为力,并因此长发脾气,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使他们产生焦虑、自卑、悲观等消极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心理健康素养不同,其行为也是不同的,那么,最后造成的结果差异很大。
总体来讲,班主任素养的行动能力集中反映了素养的层次和境界。只有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素养,全面改善他们的师德师风、知识能力和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帮助班主任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才能在实践中看到班主任老师杰出的行动能力和良好的成效。班主任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桥头堡,只有班主任工作顺利、高效、优质地开展,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才能逐步提升。因此,建设一支素养高、行动强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胡中锋:《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2][苏]包德列夫,王明辉译:《加里宁的教育思想》,上海新华书店,1951年版,第35页。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页、134页。
[4]李传银:《普通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2页。
[5][法]罗素:《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109页。
[6](俄)乌申斯基著,郑文樾译:《人是教育的对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0页。
一、班主任素养的分析
由于角色和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班主任的素养是其能否成为一个班主任的前提。一般来讲,“班级是学校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则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群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1]在此意义上而言,班主任肩负的任务、甚至可以说是使命是非常重大的。也正因为此,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班主任工作是贯彻执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和理念的重要环节;从个人的职业意义和价值来看,班主任则更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这是其更好地肩负育人重任的基本保证;从班级管理和德育要求来看,班主任所需要的素养体现的就是具体的管理能力、教学能力、道德感召力等具有稳定性、育人性、动态性与和谐性的综合素养。
从概念上来讲,素养一般指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它体现为一种综合能力和情感状态。按照《辞海》的解释,认为素养是“经常修习涵养”,强调素养形成的过程,这说明素养并非天生具有,而是后天习得。所以,英语语系对素养的阐释就从结果的层面将其看作是有学识、有教养的气质和状态,并且,认为一般大众的素养就体现在阅读、书写等能力获得,表现为一种文化水平。因而,素养和素质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更加凸显的是一种经过长期的、甚至是专门的、专业的习得所形成的综合能力和情感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的素养就是其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德性修养、工作能力、情感素养、心理状态等要素的综合体。这是为什么班主任一般都是由教学能力强、责任心强、道德品质高的老师来担任,因为师德师风、知识能力、身心健康构成了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并且这些方面相互影响,互相促进,要求教师是道德模范、教学能手、管理标兵,从内到外都要成为学生最值得信赖的人。也正因为如此,班主任更加体现这样一种价值,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则是更直接、更全面地塑造人的的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热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2] “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是我们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及其工作的艰巨性的一个准确概括,也集中反映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对其素养的较高要求。
二、班主任素养本质上都要以行动能力来展现
班主任素养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因素,都是以具体教学管理活动来呈现的,也就是说,所有的素养都要在行动中体现,所以素养本身是蕴藏于行动之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班主任素养的评估和评价,是必须从班主任的行动能力及其效果上来进行的。
按照上文的分析,班主任素养集中体现在师德师风、知识能力和心理健康这三个主要方面,这三方面的素养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效用是在班主任日常的工作行为中体现出来的。
首先,就师德师风来讲,班主任必须是在心理状态和行动实际上内外一致、知行合一,才能展现班主任应有的师德师风。在班主任的素养中,师德师风是核心。因为对于教育来讲,教师的道德品质及其道德行为,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正如日本小原国芳所言:“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根本问题是教师精神,是全人教养,是教师之道,是根性,是灵魂。教师之道尤其需要锻炼。”教师的德性要表现为实际行动上的“德行”才能体现师德方面的素养。因此,要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体现对学生的爱、要对自己的职业表现强烈的责任心、乐业的心态,才能把长期修养的品行和稳定的道德素养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毕竟,教师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和品行的模范,是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品质、使命感的言传身教者。班主任只有真正在行动中体现自己的道德素养,才能真正从言传到身教的提升,才能真正给学生树立可以一生学习的典范。
其次,知识能力方面的素养,同样是班主任行动能力的直接体现。教师本身已经具备了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同事,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管理知识和能力,但是仅仅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展现出这些能力和水平,也就是体现知识能力方面的素养。这是其一。另一方面,班主任的知识能力素养是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继续提升的,也就是说,素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能逐渐提升,并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管理智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要想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第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3]因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多十倍,多二十倍,一遍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3]由此也可以看出,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完成教学和管理工作,也是班主任素养的行动能力的直接体现。
最后,心理健康方面的素养更需要班主任在日常是工作和生活中用强有力的行动能力展现出来。
身心健康和谐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第一前提,只有个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在身体健康、学习工作效率、社会关系处理等方面不断获得进步。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养关系到他能否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合理地协调利益冲突,将班级建设成为人心凝聚、相互尊重和信任、团结互助的集体依赖班主任良好的心理素養。同时,班主任工作本身因为责任重、任务重,从教学管理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事无巨细都要班主任悉心赴任,所以,没有健康的心理素养,老师就无法承担班主任这个繁重而艰难的工作。也正因为此,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养也是必须以行动能力体现出来的,或者说,心理健康素养本身就要在具体行为行动中体现和得到衡量。因为,心理健康的素养,还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這种状态下,主体适应良好,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4]可见,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养恰好是其良好的行动能力的保证。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基本素养无疑都与行动能力相关。那么,具体来讲,班主任应该具备哪些行动能力呢?或者说,最主要的体现班主任素养的行动能力是哪些呢?这是需要严格阐述的重点。
三、体现班主任素养的行动能力及其现实表现
毋庸讳言,班主任这份工作对教师的综合素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承担着非常重要而艰巨工作,需要他们付出艱苦卓绝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班主任的工作。那么,其综合素养会以具体的行动能力在工作中展现,是推进班主任工作顺利而有效开展关键。
首先,良好的师德师风在班主任工作中体现为一种稳定的道德状态,在行动上表现为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倾向,更重要的是,爱需要行动来证明。一个老师说很爱自己的学生,那一定是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对学生的这份情感。学生需要爱,因为老师的爱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助力,是好的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涵养性灵的力量之源。“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每一个要成为幼年儿童的好教师的人,多必须具有弥漫四射的父母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本能的重要性也就减少。但是只有那些具有这种本能的人才能信托他们制定教育计划。”[5]可见,教师一定要有对学生真挚的爱,如此才能在生活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精神关怀,并由此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对学生的爱,也就以具体的行动体现在和学生的日常交往之中。
师德师风这一素养作为行动,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还表现为对职业的爱和乐,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爱岗敬业、乐业奉献。无论是哪个层面,班主任都以行动来表现自己是如何爱岗敬业、乐业奉献的。班主任比任课教师花在学生工作上的时间要多出很多,他们必须把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个细节都纳入到自己的关注之中,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敦促自己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付出。因此,班主任的行动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如果班主任只是开开班会,做做道德宣讲,却不能在行动中切实地关爱学生和爱岗敬业,那么,这是不符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基本要求的,就是不称职的班主任。所以,一切还得看行动。
其次,就知识能力素养而言,班主任更是需要通过行动将长期以来的知识积累、理念更新、能力锤炼展现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具體来讲,需要展现如下方面的行动能力。第一,是敏锐的观察能力。面对众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深不见底的心灵世界,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和老师无距离沟通。如何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班主任只能依靠自己的细致工作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就说:“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6]为了因材施教和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智力水平、身心健康、生活状态、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进行观察了解,进而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育规划和方案。同时,还必须借助于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掌握班级动态,对新状况进行有效判断和有效处理。这些都是知识能力素养对行动能力的具体要求。第二,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具有相关的学科知识,只是从理论上获得了知识储备,但并不一定能做好老师。作为班主任,更要在专业教学能力方面体现应有的水平和实力,要在科研方面引领风尚。班主任工作要能够做好,离不开老师们的同心协力。班主任不仅是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强的老师,更是在教学科研上是团队中的精英,这样才能更好的凝聚团队。此一方面。另外,班主任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相关政策规定的上传下达这个层面,而是要将班主任工作本身作为科研课题,在实践中积极研究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得失,研究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更好地整合教学团队一起为班级教学管理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知识能力方面的素养,在行动上,必须要体现出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第三,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日常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的第一管理者,没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是无法驾驭一个班集体的。优秀的班主任是行动的倡导者,他们会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锻炼自助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铸造学生坚定的精神风貌、淬炼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而这一系列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班主任知识能力这个素养在具体行动上的体现。第四,班主任必须是创新型的,而不是固执的经验主义者。我们依靠经验推进工作,但是绝对不能迷信经验,而是要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创新。“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它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7]班主任就应该具备这种开拓创新精神,领会创新的精髓,开拓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这是知识能力素养在行动上的应用之义。
最后,心理健康也表现为班主任的行动能力。行动是来自于人的心理活动,或者叫做行为动机。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从他的实际行动才能得到验证。班主任心理素养在行动上,集中表现在能否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能否具有正确的工作动机、广泛的兴趣、奋发向上的热情、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豁达的心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自控、意志坚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相反,一个心理素养欠佳的班主任,往往会对各种教育情境无能为力,并因此长发脾气,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使他们产生焦虑、自卑、悲观等消极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心理健康素养不同,其行为也是不同的,那么,最后造成的结果差异很大。
总体来讲,班主任素养的行动能力集中反映了素养的层次和境界。只有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素养,全面改善他们的师德师风、知识能力和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帮助班主任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才能在实践中看到班主任老师杰出的行动能力和良好的成效。班主任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桥头堡,只有班主任工作顺利、高效、优质地开展,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才能逐步提升。因此,建设一支素养高、行动强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胡中锋:《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2][苏]包德列夫,王明辉译:《加里宁的教育思想》,上海新华书店,1951年版,第35页。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页、134页。
[4]李传银:《普通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2页。
[5][法]罗素:《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109页。
[6](俄)乌申斯基著,郑文樾译:《人是教育的对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