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大地图”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n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依托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关键在于厘清学习内容、落实主体责任、丰富学习形式,从而引领广大师生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推进方式
  高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须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例进行思考。党史学习教育应贯穿学校育人全阶段,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实施主体和责任分工,设计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大地图”。在推进过程中,应通盘考虑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建構、主体责任落实和学习形式的选用,以保证党史学习教育高效完成。
   厘清学习内容
  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应以“四史”为脉络,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学习党史,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学习新中国史,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学习改革开放史,了解中华民族富强的重要意义;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形成线性连贯的知识体系。同时,学校应明确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载体和学习读本,如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的重要论述。在此基础上,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化、系统化,搭建完整的党史理论知识架构。在学习中要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理解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立场坚定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落实主体责任
  1. 成立领导小组,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提到,高校党委应当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行政系统、群团组织、学术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1]因此,学校党委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应发挥好领导作用,这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织保障。为高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可成立学校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一般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成员单位一般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如党委宣传部、党委组织部、党校办、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校工会、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以及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学校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体统筹规划,利用校、院二级党委中心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同时,按照教育部或省、市教工委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上级单位举办的各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2.依托基层党组织,充分激发师生党史学习能动性。在学校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广大师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各主体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其中,教师依托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推进过程中,各主体的学习活动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依照各主体角色定位不同,组成一定的党史学习教育单位开展活动。例如:教师和学生组成以课堂为基础的党史学习教育单位,教师以学院、部门、教师党支部为基础组成党史学习教育单位,学生以学院、班级、学生党支部为基础组成党史学习教育单位,定期开展理论研究、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团学干部培训、基层教职工党支部学习、党史宣讲等活动,以保障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可在全校形成党委领导,党组织主抓,党员带头,全员主动参与的党史学习教育格局,各学习主体依托其所在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党史学习活动。
   丰富活动形式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筑党史学习教育新格局。课堂教学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思政课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阵地。可将党史学习教育放在思政课的主体地位,使党史成为思政课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法、小组学习法、自主研究法等多种手段开展学习,以实现学习内容的传递。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专业课教师应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为实现“课程思政”的提质增效和全面覆盖,学校可出台相关推进措施,如搭建“课程思政”讲学平台,形成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工作体系;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标兵、教学模范团队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校教务部门主导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指南形成政策指挥棒;与联盟高校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培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等,以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助推党史学习。由此,“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类课堂相互补充,共同构筑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教学格局。
  2.以创新实践为重要抓手,开发党史学习教育新形式。除传统的课堂学习和理论学习,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还应积极创新形式,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开发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趋势化导向:一是学习形式趣味化。高校因其主体成员为青年学生,具有思维活跃、乐于创新、热衷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因此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也应顺应群体特征,举办师生乐于参与的趣味活动,如红歌大赛、红色电影配音大赛、党史知识竞赛、朗诵比赛、读书活动、诗歌征文活动等,全方位调动高校师生积极性。学校既有的常规活动也可以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如教师节、国庆节、新生入学等关键时间节点,都可设定党史学习教育相关主题。二是学习地点多样化。党史学习教育的地点不应局限于课堂,应利用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一方面,可以组织参观,近处可参观学校校史馆,将校史学习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远处可亲自走进革命圣地和纪念馆,在真实场景中回溯建党过程的艰辛与不易,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另一方面,可以安排慰问活动,如走访慰问“五老”①,在沟通交流中感悟“五老”前辈们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是学习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党史学习教育,建立线上线下联通的党史学习教育平台。可在学校官网上设立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利用社交平台设立网络学习专栏,借助大数据、全息影像等技术手段实现场景效果渲染,实现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感。
  注释:
  ①“五老”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J].党建研究,2021(5):4-10.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1-05-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要改变对外传播的失语状态就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的能力。在重大问题的舆论斗争中发声需要直面核心问题阐明立场;需要明确斗争的目标并阐释清楚中国主张,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讲求五湖四海精神,做到舆论上最广泛的团结;需要讲求舆论斗争的艺术性,采用隐性传播策略。  关键词:重大问题;舆论斗争;国际传播能力  2021年5月31日
期刊
摘 要: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性努力,中国国际传播力有了显著提升,无论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进和实施,还是通过倡议设立亚洲投资银行建设和改善友好国家的民生工程,抑或是文学艺术作品出口、科技论文产出的增长,中国的国际传播力影响不断扩大。近两年,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经验和英勇事迹的广泛传播,也为国际传播力的增强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事实证据。然而,与诸多成就和伟大复兴的愿景以及建设强大国际传播
期刊
摘 要: 美育是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文明需求。高校要做好美育工作,提升目标和思想高度是强化美育工作的前提,加强顶层设计是做好美育工作的保障。高校应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各方力量,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资源共享、校园文化等方面为美育工作提供保障。  关键词:美育;高校;新时代;人才培养   美育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美育并不是新的工作和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劳
期刊
摘 要: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两个大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北京工商大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好红色校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奋斗力量,在今年申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大力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形成扎根京华大地办学育人的新发展实践,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起步。  关键词:红色基因;综合改革;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大国工匠,这些工匠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是人才培养之“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高等职业院校需要转变观念、充实内容、丰富形式,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利用行企资源优势,克服观念困局与实践困境,从营造社会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职业创造力等方面不断探索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新路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路径   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的现实困境  1.工匠精神
期刊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引导为主轴,旨在通过回答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将其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中运用,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以及培养大学生理论思考习惯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结合“0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启“问”的闸门,引导大学生“敢问”“能问”“会问”。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讲授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期刊
摘 要:积极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既是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探索“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探索要兼顾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线上课程的建设应与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并行;要重视能力导向和产出导向,努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与认同感。  关键词:新闻学;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
期刊
摘 要: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必将引起评价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全面发展呼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探索“课程+课堂”双维度、多方式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模式,形成记录范式供教师使用,构建了“优化教学评价设计—细化教学组织实施—完善教学过程监控—加强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实现路径,为高校教师实施课程过程性评价提供有效借鉴,为学校推进课程过程性
期刊
摘 要:人工智能时代的旋即而来,打开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场域,但新道德伦理又使网络思政教育陷入困境。在阐释人工智能发展给网络思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伦理原则、自律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思政,建立完善学校整体人工智能体系、多角度提升教育者“人机协作”能力以及加快网络思政向智能思政转型,使网络思政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功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网络
期刊
摘 要: 校友资源的丰富性、预见性和延续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需求的多样性、反复性和持续性存在着天然内生机理的契合,具有耦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校友基因的激活,建立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信息大数据;校友文化的凝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内容范式;校友精神的弘扬,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友感化和调适机制。最终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达到“过来人”陶染“现在人”的目的,促进协同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