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中的唯物史观思想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的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马克思决定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而正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使得他探索到了具有伟大意义的唯物史观思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集中表现了这些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批判〉(以下简称《序言》)是马克思于1858年8月-1859年1月间写成的,是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作的序,于1859年6月4日经删节后发表在伦敦德文报纸《人民报》上。《序言》对马克思思想历程的一次总结,阐述了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初衷以及过程。其中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理论依据,认真研读《序言》中的唯物史观思想,有助于我们更精确的把握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一、"市民社会"是社会形成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在这里,现实的个人是指基于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劳动即在社会中的生产实践,作为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它是产生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或确立了各种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其中主要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把这群现实的个人群体概括为"市民社会",他认为"法的关系就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这里的生活关系总和指的就是"市民社会",他认为"市民社会"是从人类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它是人类社会开始的起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结构理论
  在《序言》中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适应的现实基础。"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这几个要素构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劳动中产生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但对生产力也具有能动作用。人们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竖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是由政治的、法律的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的、社会意识形式的两部分上层建筑,其中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上层建筑。虽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能动的反作用,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作为历史观的基础问题,对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的前提和基础。在《序言》中马克思花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这个问题,与唯心史观的看法不一样,他从社会实践出发,以人们的生产活动为基础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著名论断。马克思在剖析社会结构时指出,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几个要素构成。其中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与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关系中,在生产关系和思想、文化的关系中,归根到底是前者决定后者,确切地说,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具有社会原理上的重大意义,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一个根本性准则。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仅具有根本原理依据性作用,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指导人们要从社会实际出发,从物质生活的矛盾出发去考察分析和判断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作为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对它们关系的正确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序言》说:"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从马克思这段概括中,我们能总结出两点:第一点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矛盾、冲突但又不可分割。第二是两者不能错位,生产力永远是决定的因素,生产关系永远是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力的。除此以外,马克思还指出:"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从这段话中,我们能够发现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关系中,思想关系只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关系则是人们维持生存的活动的形式(结果),这就是说,经济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其他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五、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认为社会基本矛盾主要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他们之间的矛盾运动促使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他认为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引起原有生产关系的不相适应,这样就会影响经济基础的稳定,从而迫使上层建筑进行变革,这样便出现了新的社会形态。在《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也就是说当生产关系变为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就产生了矛盾,那么变革的社会就到来了,总结到一点就是把整个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归之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再到上层建筑的革命。虽然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阶级斗争、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等等对会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才是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根本性动力。
  六、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律性运行决定了社会形态更替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但这种规律性的变化是有前提条件的,在《序言》中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她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说的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是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的一般规律性,它的实质是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马克思预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演进时代,分别是:"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这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主要是按照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为标准进行。在理解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上,马克思主要强调的是这个社会形态演变的客观性,因为这个演变的趋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一规律性运行的结果,社会的演变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所以社会形态的演变是客观的是具有必然性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35页
  【2】谭培文,陈新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杨盈(1988-),女 ,汉族,湖南吉首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但其在发挥积极作用之时,也显现出了其固有的"道德危险因素"[1],该表现是公司的独立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极易导致股东滥用,逃避责任,并最终侵犯公司债权人利益。我国《公司法》确立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却仅规定实体法律规则,对该制度得以实现的诉讼规则基本没有涉及。由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许多独特性,所以本文将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之诉中证明问题进行研究,以求
期刊
当前,生育权主要存在的争议集中在男性生育权方面。男性是否能享有与女性平等的生育权,怎样实现男性生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集意见稿出台后,生育权的冲突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我国法律对生育权的规定及所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法律对生育权的规定  中国政法大学婚姻法萧博士称:"我国法律中本来就没有生育权这一专有名词,但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生育的权利。"我国当前直接涉
期刊
随着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民事法律关系变得日益复杂,而法律自有的滞后性和稳定性使得传统的债权法律很难应对某些新生问题。在当前一段时期内,我国在债权方面切实存在着一个常见的问题,即企业乃至个人经济活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债务纠纷和经济合同纠纷不断增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许多债权债务关系相互关联,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债权债务关系的链条。这其中一个环节
期刊
大四学年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一方面毕业班学生要完成大学阶段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取得足够的学分,顺利毕业取得学位,另外一方面又要为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出路做准备,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成为当今大学生面临的多重选择,并要为自己所作出的选择做好心理、思想及知识多方面的准备。在这样一个相对特殊的阶段,毕业班学生在心理、学习及日常行为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因此毕业班辅导员
期刊
摘要: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来,拜金主义思潮在我国已呈扩散之势,这不可避免地对当代研究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很多不良影响。研究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知识力量,拜金主义对他们的侵蚀绝不能掉以轻心。  关键词: 拜金主义 研究生 原因 对策    拜金主义又称"货币拜物教"或"金钱拜物教",是指把金钱看做高于一切事物的神圣的价值所在,并把它当做神来崇拜,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至上的、唯一的,把
期刊
一、WTO争端解决机构对中美知识产权案的裁决  2009年3月20日争端解决机构(DSB)通过报告宣告中美知识产权案的终裁,DSB专家组针对美国的诉求裁决如下:首先,专家组裁定美国没能证明中国有关刑事门槛的规定不符合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協定》。其次,关于海关措施,专家组认为,虽然中国海关对进口冒牌货仅摘除非法标志的处置方式不符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但美国没能证明捐赠给社会公益机构
期刊
摘 要: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双证书"教育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会计考证越来越热门的今天,应该把考证教育和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双赢的目标。  关键字:会计考证,双证书,考证教育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根据教育部统计,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从1999年的1548554人,每年以平均19.8%的增长率增长,到2008年在校生人数已
期刊
摘 要: 网球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肘关节疾患,又称肱骨外上髁炎。多发生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击剑、投掷、体操等项目中。由于它在网球运动中发病率最高,所以大家习惯叫它"网球肘"。文章从网球爱好者的角度对"网球肘"的成因、预防及康复进行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网球肘",原因;预防;康复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网球运动的爱好者,但随之健康问题也出现了。以网球為经常性运动的人,
期刊
摘要:舞蹈是美育教育中最易普及和常用的教育手段,这也让舞蹈课程成为了小学教育专业中必不可少的科目。本文根据师范类院校开设此科目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小学教育专业在开设舞蹈科目时出现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教育;舞蹈课程;系统教学    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占了很大比重,当今社会已经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更注重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这
期刊
摘要:圆锥曲线是数学高考的重点内容,分数占到20%~30%,虽然难易程度中有简单、一般和复杂三种,但相对于其他的内容,圆锥曲线整体偏难,是学生十分的重灾区,本文立足与高考,对圆锥曲线的复习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考,数学,圆锥曲线     引言   高考的目的主要是检查学生对高中所学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每年的高考,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总是不断变化,巧妙的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