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联合氯吡格雷75mg口服治疗,观察组则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奥美拉唑治疗,针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64.71%,不良反应12例,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4.12%,不良反应2例,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6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64-01
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动脉的血流急性中断所导致相应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即脑梗死。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最高,该病发现机制高、残率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这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临床研究发现奥美拉唑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奥美拉唑的临床价值,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组则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奥美拉唑治疗,针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联合氯吡格雷75mg口服治疗,每天1次,观察组则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口服,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针对性处理,并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1.4 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64.71%,不良反应12例,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4.12%,不良反应2例,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的治疗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而言,患者症状多在1-3天内达到最高峰,同时,该病也是导致患者中风的主要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了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指在供应脑的血管血管壁病变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基础上发生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或软化,并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局部或弥漫性损害,造成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候群。
3.2 治疗机制。奥美拉唑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能够促进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控制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的出血。阿司匹林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合成减少,从而加剧了胃黏膜损失修复受阻,但是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对于胃酸分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在加服奥美拉唑时,其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减少。
3.3 应用效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却是最有可能预防的一种疾病,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大约有80%以上的中风发作者都可以采用现代治疗手段和方法预防疾病的发作,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奥美拉唑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4.12%,不良反应2例,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应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培英,梁耀武,刘昌艺.奥美拉唑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8),02:51
[2] Lou L,Shou T,Li Z,Li W,Gu Y.Transhemispheric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of themotor cortex induced by the peripheral contralateral nerve transfer to the injuredarm. Neuroscience ,2012(10),06:16-17
[3] 马树勋.注射用奥美拉唑控制160例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09),08:2024-2025
关键词:奥美拉唑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6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64-01
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动脉的血流急性中断所导致相应区域脑组织缺血坏死,即脑梗死。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最高,该病发现机制高、残率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这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临床研究发现奥美拉唑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奥美拉唑的临床价值,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以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组则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奥美拉唑治疗,针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联合氯吡格雷75mg口服治疗,每天1次,观察组则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1次,口服,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针对性处理,并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1.4 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64.71%,不良反应12例,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4.12%,不良反应2例,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的治疗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一般而言,患者症状多在1-3天内达到最高峰,同时,该病也是导致患者中风的主要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了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指在供应脑的血管血管壁病变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基础上发生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或软化,并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局部或弥漫性损害,造成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候群。
3.2 治疗机制。奥美拉唑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泌素瘤,能够促进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控制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的出血。阿司匹林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合成减少,从而加剧了胃黏膜损失修复受阻,但是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对于胃酸分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如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在加服奥美拉唑时,其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减少。
3.3 应用效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却是最有可能预防的一种疾病,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大约有80%以上的中风发作者都可以采用现代治疗手段和方法预防疾病的发作,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奥美拉唑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4.12%,不良反应2例,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应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培英,梁耀武,刘昌艺.奥美拉唑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8),02:51
[2] Lou L,Shou T,Li Z,Li W,Gu Y.Transhemispheric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of themotor cortex induced by the peripheral contralateral nerve transfer to the injuredarm. Neuroscience ,2012(10),06:16-17
[3] 马树勋.注射用奥美拉唑控制160例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09),08:202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