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创作风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世纪90年代,余秋雨以井喷式的创作态势连续出版了《文化苦旅》、《行者无疆》等多部散文集,一经面世就盛行一时,成为文坛一大热点。余秋雨散文是一种文化散文和学者散文,其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在文化意蕴上,余秋雨散文一直都有一个鲜明的贯穿始终的主题,即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文化人格的重建等;在创作风格上,余秋雨散文和普通的传统散文不一样,它突破理论以往散文文体的约束,应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独到运用自己的创作风格使之突破传统散文的框架,发展了语言特色和新的结构模式和表现手法。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文化意蕴;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1
  引言:
  当代中国文坛有一类“余秋雨现象”,不难理解,即是一种创作现象,这种独特景观在文坛是一枝独秀的。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所形成的文化意蕴是鲜明的,是具有独特审美视角的,这个文化意蕴的创造是一个大的突破,引领了一代学者散文的新文风。“余秋雨现象”受到文学界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其新的架构和手法,而许多围绕余秋雨散文的評论文章如雨后春笋般滋长,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学者在长时间内如此关注余秋雨散文,不论是褒或贬,这对于一个作家,一个作品,对散文研究来说都是幸事,在繁多的评论中,本文试图从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创作风格入手,对已有评论加以概括梳理,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发现余秋雨散文的价值,更好地了解这两方面的研究现状。
  一、对余秋雨散文文化意蕴的探讨
  余秋雨散文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鲜明的主旨是文化,这个主旨决定了研究者的目光着重放在对散文的文化意蕴的研究上,论者们研究的主要方面有:华夏历史文化、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和对民族未来的关注以及对人格的健全重铸。
  余秋雨本人认为,文明是克服了愚昧和野蛮之后达到的境界,是对前者的摆脱,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在重复上演这个过程,总体的人类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还是在于愚昧和野蛮作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文明有多么珍贵就可想而知了。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文化需要公开,文化需要透明,文化需要传播,文化需要共享,文化需要化解,文化需要沟通,文化要发挥自己真正的作用,就要能够克服障碍,只要能够跨越障碍的文化才能够像生命一样延续下去,才能够形成文明,余秋雨散文是通过深深思考后形成的喟叹,是对文化的尊重,对文明的向往,期待和呼喊。
  品味余秋雨散文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散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文化的反思和忧患意识,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余秋雨散文的精神特质,余秋雨先生具有文人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并鲜明地体现在文章当中,余秋雨先生在面对民族文化在多元冲击时的这种时代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更为明显,对文化的反思是文章的一大值得探讨的主题,文化的产生发展创新都需要进行反思,民族文化更是如此,只有不断反思进步的民族,才能继续生存繁衍。
  二、关于余秋雨散文创作风格的研究
  余秋雨散文在创作风格上有很大的改变,和以往的散文文体不同,余秋雨散文主要有以下四点的改变:对传统散文的突破、语言特色、结构模式和表现手法,这些方面上加以体现对传统散文风格的创新。
  首先,从对传统散文的突破来看,余秋雨的散文博大精深、气势宏伟,不缺细节描写和大场景描绘,但是其中对于历史的探寻并不少,访古寻古是他散文的命脉,对古文化的深刻思考是余秋雨散文的一大主题,短小精悍的文章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思想力度,其中也有对现实的赞叹,但更多的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喟叹。
  其次,从语言特色来看,余秋雨散文中的语言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有时一些沉重的历史往事经过他的描写也能变得轻松明了,余秋雨散文抛弃了繁杂的语句,多余的赘言,有些许随心所欲的流露反倒给文章增色,语言简练并且和情感完好结合,书写轻松自如,展现了特有的奇妙智慧。
  再次,从散文的结构模式上看,有些论者也持着否定态度,有些散文的结构过于僵化,与散文的自由精神不相符,与散文创作的大趋势背道而驰,有时行文的直抒胸臆会使情感表达过于夸张,篇幅结构上也有雷同现象,这些都是散文结构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
  最后,在表现手法上,余秋雨散文表现出明显的戏剧性,在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使情感表达激烈直率,很多表现力强的修辞如排比可以增加文章气势,余秋雨散文中加入的一些戏剧元素使的散文在表现手法上别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戏剧化风格。
  三、结论
  余秋雨在散文上的成就是伟大的,他为散文领域提供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创造风格,他的散文是理性思维与诗性想象有机结合的,是沉重严谨与激情肆意相融合后表现出来的大散文风范,散文亮点颇多,在散文中对文体的突破,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美学风格,对于历史文化的反思,对健全人格的呼唤,对文化的忧患意识,都强烈地通过字眼传达出来,在当下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华.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创作风格[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06):123-126.
  [2]王春梅.从眼中山水悟心中人文——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J].理论界,2015(08):115-123.
  [3]徐万平.人类文明的思考者蒙昧文化的批判者——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J].当代文坛,2002(06):51-53.
其他文献
以1921年7月27日完成的作品《南迁》为例,来分析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前期作品中表现出的自卑与性心理.《南迁》是以主人公伊人为依托的带有他自叙色彩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爱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内涵逐渐凸显,并渐渐得到了老师、家长与我们的重视,但是作为一名高中生,本人认为,就目前而言,我们高中生人文情怀的整体感悟情况却不容乐观,文学人文情怀的感悟过程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于文学作品阅读而言,其既能够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还能够促进我们
期刊
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个不同衰老型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多胺的变化。结果表明:内源多胺与叶片衰老密切相关,随叶片展开、成长到衰老,叶片多胺总量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
摘 要:新时期为互联网极速发展,越来越多青少年通过网络阅读通俗小说,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通说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总结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阅读通俗小说时的心理特征。  关键词:新时期;通俗小说;青少年;阅读;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现在的青少年群体都拥有了可以自
摘 要:直到今天,对网络文学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后现代主义上,众多研究者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想对网络文学的影响很大,且這种影响最直接表现在众多网文作品里所传达的反传统倾向,这或许跟网络本身的低要求和随意性有关,同时延伸到了网文圈,但对于更有涵盖性的浪漫主义特性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就是从网络文学中无所不在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角度进行研究,试图深入挖掘浪漫主义能在网络文学领域的三大
摘 要:步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正逐步推广,网络文学在此基础下应运而生。从早期存在的网络书籍与纸质刊物的争论,到如今网络文学覆盖面逐渐扩大,相关弊端暴露得越发明显,网络文学的刍议也不曾停歇。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网络文学的概念与特点,随后给出了当前我国网络文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以此来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网络;文学;刍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纵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能够看到作者林语堂心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她们往往既有姣好的容貌,又有温良的性情,既有贤妻良母式的传统美德,又有现代女性的独立坚强、责任担当,在这些女性的形象塑造中,散发着理想主义的色彩。  关键词:《京华烟云》;女性;审美理想;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01  在《京华烟云》这部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乳多空病毒科多瘤病毒亚科的一组嗜黏膜和皮肤上皮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其感染靶器官主要为上皮组织,显示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对人
摘 要: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做出相应的改变。其中,中国近代文学内容与题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演变反映物,与此同时,中国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也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即从以上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近代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  关键词:中国近代文学;中华民族精神;近代新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
摘 要:娜拉与子君是易卜生、鲁迅两位作家在《玩偶之家》和《伤逝》中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两部作品虽然产生的国度、时代、社会背景不同,却同样聚焦于女性解放问题。在《玩偶之家》中,易卜生以娜拉从满足到觉醒,最终逃离家庭的人生轨迹,表达了女性解放的迫切需要;在《伤逝》中,鲁迅笔下的子君从封建家庭出走,最终又回到封建家庭之中,子君的悲剧,恰好是对娜拉的补充,回答了“娜拉走后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是对《玩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