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祉祺:一切从青少年出发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LOK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追忆到2009年10月17日晚,在香港北角新都会大酒楼宴会厅里,正举办着“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35周年晚宴”。宴会里衣香鬓影、觥筹交错,光华之间的发言台上,一位中年人正用他最真挚的语言,感谢着场下近500名的嘉宾朋友们。
  这位中年人在新一代文化协会度过了十五个年头,他将人生中最青春的十五年奉献给了新一代文化协会。此刻的他,感慨万分。因为他参与了新一代快速发展的时代,他见证了无数青年的茁壮成长,他与青年们建立了一份份珍贵而难忘的友谊。这对他来说,终生无悔。他就是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的总干事——苏祉祺博士。
  在采访过程中,苏祉祺先生用他丰富的教育经验、独到的教育见解,及其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给笔者在青少年教育的问题上讲解了生动的一课。
  
  搭建平台 挖掘潜能
  
  青少年时代是人生当中一个独特的时期,充满着成长的欣喜,身体各部分也达到最后的成熟期,准备承担社会继往开来的重任。“怎样才能将青少年培养成为能够独立承担重任的人呢?”
  “科技创新思维是人类最根本的竞争力。”苏博士帮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青少年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担起重任,苏博士认为培训和比赛是发掘潜能的最好的方法。“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对青少年本身的成长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比赛,没有平台,潜能就不能被挖掘,可能还会一辈子被掩埋。”
  新一代文化协会就非常注重对青少年思维的发掘,“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是一间政府认可的公共性质慈善机构。从1974年开始,至今已有36周年历史,我们定格为教育机构,一直以来做得较多的是青少年教育。”谈起新一代的历史与现状,苏祉祺先生颇感自豪。“我们最受人关注的是科技创意这方面,政府也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在西贡提供了一个场所给我们建“科学创意中心”,专门用来推广科学创意。我们也不负重望,挖掘出了四个“小行星”,成为港人的骄傲。”
  苏祉祺先生介绍到:“我们透过一系列比赛和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会科学创意中心主办了全港最具规模的“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成为全国和全球最具规模赛事的香港区独家承办机构,这些赛事包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还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青少年赛事——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说起这个全球最大型的比赛,苏先生不禁回忆起与大赛结缘的那年。
  那是2001年,苏祉祺先生与英特尔总裁齐聚一堂,那时香港并没有青少年参与这个比赛,当时苏祉祺先生觉得这是个发掘青少年潜能的很好的平台,随后他在总裁面前介绍了香港青少年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小发明、小创造。总裁听后马上问及苏先生,香港学生是否有兴趣参加他们的大赛,并且盛情邀请苏祉祺先生第二年去美国观摩。2002年,苏先生就在美国和英特尔签下合同,将独家承办香港区的大奖赛。2003年,他们因SARS而耽误了比赛。“直到2004年,我才带领着香港一支代表队,首赴美国波特兰参加第5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香港学生陈易希就在这次赛事中勇夺大赛第二名,成为当场年纪最小的得奖者,震惊世界。”苏祉祺先生谈起当年得奖的小易希,依然难掩心中那份喜悦和骄傲之情,他喜悦的是又有一位小青年的潜能被开发;他骄傲的是小易希的荣誉,不仅是新一代的骄傲,还是香港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
  在这样一个国际型的平台上,新一代文化协会每年都会送出优秀的青少年来参赛,至今已有4名香港学生获得大赛的大奖,因而产生了四名“星之子”。他们秉承“视野、创新、博识、承担”的宗旨,用他超前的步伐及过人的毅力,踏实地走在每个发展领域的最前端。而苏祉祺先生也秉承着“自强不息”的人生信条,坚持在青少年教育这条路上走了16年,即便他多苦多累,不断地为新一代的发展想方设法,但他从来不把荣誉归功到自己身上,他总是说:“只要能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我退休时,就能很豁达地说,自己一生过得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家在香港 心繋祖国
  
  新一代文化协会的八字宗旨“视野、创新、博识、承担。”苏博士用他的理解给我们作出了阐述:视野——要有广阔的视野,眼光不能局限于香港,要看到全国,更要看到全世界;创新——拥有创新的思维,这种思维并不只是用在科技创新上,应该运用到各个方面。博识——顾名思义要拥有渊博的知识。承担——即是责任感,要对社区、香港、国家,乃至全世界都具有责任感。
  苏祉祺博士认为,香港的青少年最缺乏的便是承担。也就是价值观的树立问题,青少年怎样才能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呢?
  “要不断深化国民教育,启发及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苏博士再次帮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硝烟英雄林则徐曾经说过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意思是无论国家兴旺或衰落,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国家。“要知道我们不能控制的是自己的出生,能控制的却是我们的态度。这是苏祉祺先生曾在新一代三十五周年之际说过的一句话,从而向大家表明了他的爱国之情,也是16年来他一直强调的青年人应该注重国民教育的初衷。
  苏祉祺先生如是说,也如是做。他通过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国民教育、两地交流方面的经验与体会,提出了“知、情、意、行”国民教育四部曲。他觉得香港青年人树立起爱国之情,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祖国,知晓祖国的国情与历史。然后便建立爱国情感,但是情感这东西很容易消失,也是一种很表面的东西。
  谈到此处,苏博士又聊到了他对一些香港人爱国之情的理解:“香港的青年人也并不缺乏技能的培养,但是在爱国意识这方面,很多人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真切地体会爱国之情。所以苏祉祺先生认为,这种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还需要时日来深化。
  怎样才能将这份爱国之情留住呢?其实在苏祉祺先生提出的四部曲中的“意”就是很好的体现。意思便是当爱国情感建立之际,必须马上升华为价值观的建立,成为人生的一种信念和思想,这样,爱国之情便不会轻易流失。然而在建立爱国信念之后,再进一步就是如何付之于行动,将信念带进平日的工作学习中,这样才能真真正正地为国家出力。
  苏祉祺先生在国民教育方面有了很多深刻的体会,更将这一切的宝贵的方法运用到对青少年的教育中。他带领着新一代举办了超过100项两地交流考察活动,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建立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如:“我的祖国──京港澳学生交流营”、“清华大学明日领袖国情培训计划”等。透过参观、拜访会、讲座、研讨会、分享会等多元化活动,让青年人扩阔视野、建立友谊,学会独立及多角度思考,也培养了青年人的高尚情操,增进对祖国的认识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让香港的青年人真正具有“家在香港,心繋祖国”的使命感与归属感。
  在谈到香港的发展时,苏祉祺先生说到自己除了关注教育问题,另一个关注点就是民生问题,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现在很多年轻人毕业就等于失业,微薄的工资根本就不能抵制房贷的巨大压力,面对失业及楼价的不断攀升,青年人都感到十分无奈,所以很多年轻人就会出现抵触社会的情绪。”苏祉祺先生认为,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他呼吁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年轻人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扶持。
  无论是站在什么出发点上,苏先生总是从青年人的根本利益出发,无论是对其技能的培养、价值观的建立,还是就业问题等。苏祉祺先生在对青少年教育上的深刻见解,的确让大家受益匪浅。
  这一切的心得体会并不是他随口的侃侃而谈,而是苏祉祺先生凭藉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以及一切从青少年出发的人生理念,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16年后得到的宝贵财富。这种财富,已经被苏祉祺先生体会到了,它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一种实现价值观后的喜悦。就像苏祉祺先生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我不觉得自己穷,我一样可以拍起胸膛和有钱人做朋友,因为我精神上富裕,家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我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希望能一直做下去!”
  
  【人物简介】
  苏祉祺博士,祖籍潮州,1994年加入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1998年起担任该会总干事至今。参与创办了香港新动力、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等多个社团。在香港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16年,一直提倡国民教育,并提出国民教育四部曲:“知、情、意、行”,广受业界认同。现担任特区政府公共事务论坛成员、香港青年奖励计划理事会成员、香港通识教育协会会长、香港研究协会主席、香港明日领袖清华课程校友会会长,以及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常委。2010年,苏先生获特区行政长官颁授“荣誉勋章”。
其他文献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个玄奥的道理。对于常做善事的陈英子女士来说,她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这种“行善居善”的深刻内涵。  陈英子女士有善心,更行善举,可谓是上善若水,而常年行善,亦给人感觉格外之亲切。她无后顾之忧,行善所以变成她的事业。而善的本质促使着她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她热心公益事业,更关心孤寡老人,积极回馈社会,用事业所得,无数次捐资助学,扶贫济困,赡养老者,让人感受
期刊
2002年,澳门江门同乡会成立,陈杰恒先生担任会长,并全力奉献至今。从踏上服务道路的那一刻起,陈杰恒先生就知道,这是一份“只问付出,不问收获”的差事,但是他却无怨无悔,坚定不移。  对于一个愿意付出、舍得付出的人而言,付出是一种源自于心底的快乐,他愉快地享受其中。懂得付出的人是最懂爱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陈杰恒先生体会到了爱,更感受到了幸福。  有人说:“宇宙是圆的,想得到爱,先付出爱,要得到快乐
期刊
【本刊讯】由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香港广东各级政协委员联谊会、香港广东外商公会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国庆酒会,于9月10日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大会邀请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黎桂康、外交部驻港副特派员詹永新担任主礼嘉宾。大会荣誉主席、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总监李嘉诚以及首席荣誉会长陈瑞球、曾宪梓亦参加了仪式。应邀出席酒会的还有特区政府官员、中联办
期刊
鸟儿可以忘记沿途巍峨的高山,却无法忘记那曾给予它自由飞翔的天空;花儿可以忘记为它带来精彩和活力的蝴蝶,却无法忘记给予它养分和安定的大地。对于苏西智先生来说,事业的美好前景不管如何蔓延,物质生活将如何富足,都抵不上北区居民对他的希冀和居民在他心中的份量。  小时候,他只知道,对这里,他是有感情的,因为北区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记录了他生活的点滴,但是却没有去度量这份感情有多么深厚。长大之后,他在事业的
期刊
国务院表彰香港义工黄福荣 追授荣誉称号  在今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期间,正在当地做义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黄福荣,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冲进坍塌的孤儿院,抢救出3个孩子和1名老师后不幸遇难。黄福荣生前长期从事义工工作,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主动到灾区做了两个多月义工,并到青海高原关心照料孤儿。他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彰显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堪称义工楷模
期刊
在公司,作为老板,张成雄先生无疑是一个带头人。他胸襟广阔,擅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员工一起,总是能够愉快相处,因而能够带领“好世界”的员工,在餐饮行业中给客人一个好的服务,带给客人超值、健康的口味,也能够带领公司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社会服务上,作为社团领袖,张成雄先生无疑也是一个带头人。他认为自己个人力量虽小,但却能够集腋成裘,因而总是带头关心着自己的家乡,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也总是无怨无悔
期刊
提起澳门餐饮行业,万豪轩集团有着重要的影响。万豪轩集团在澳门的发展、壮大,在不断进取中,创造了传奇的色彩,形成了可贵的特色。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此用餐。而一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也曾在此赋联挥毫。万豪轩无疑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从管理层到员工,他们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身为副总经理的周永腾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可以说,在万豪轩的发展轨迹中,一直从事管理工作的周永腾先生功不可没。他对于餐饮行业数
期刊
2010年4月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区潮人联会隆重举行了庆祝成立暨第一届会董就职典礼,短短五个月之后,会员人数由最初的千余人猛增至近九千人,这惊人的增长速度不止一次地让人兴奋,而这背后,是潮人联会强大的凝聚力以及创会会长陈登锋先生热情、豪爽、真诚的人格魅力。  独在异乡为异客,但这个潮属社团总是让他们这些自小便来到香港,甚至在香港出生、成长的潮州人,感到温暖和温馨,不管家乡的相貌是否依然清
期刊
艺术之真善美,不惟需要继承传统,亦需要与时创新。仔细欣赏品味马达为先生的画作,可谓是此种精神的最佳注脚,笔墨之间透着深厚的古典韵味,线条光线中洋溢着浓烈的现代意味,亦古亦今,亦中亦外,却自成一种风格,让人美不胜收。  不为利,不图名,守着内心执着的艺术准绳,马达为先生精画细描,精益求精,虽然作品不多,却件件精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彻底摒弃物欲,无功利地追逐艺术者,愈来愈发少其人,这也使马达为先
期刊
在美丽的娱乐城澳门,博彩业已然成为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而与之附着而生的典当业,更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势。澳门的典当业早于清代已经存在,到了清末民初,当铺的开设,更是成行成市,中间虽有过衰落,但是澳门博彩业的兴起,将典当行再次引入了高潮。  二十三年置身于此行业的周桂添先生,便是在典当行业中惯看秋月春风的人物。在澳门街头林立的当铺中,周桂添先生管理着荣丰押、荣兴押、荣利押三间当铺,在客来客往中,经
期刊